“原來如此,三百多萬兩啊,用這些銀子攔江築壩,也足以斷流了!”高楠恍然大悟,平時案卷都放在尚書、侍郎那裏,他隻是瀏覽過一遍而已,經趙小荔一說,他心裏完全明白了。他心頭又漸漸泛起一絲疑惑,正色問道:“你到底是什麽人?怎麽對情況如此熟悉?這些證據又怎麽在你手裏?”
趙小荔道:“民婦是龍州文紳趙榮正之妹。家兄為鹹豐十一年辛酉科拔貢,就讀於國子監。蘇元春常與家兄談詩論字,民婦對他的為人十分欽佩。他知道岑春煊、王之春蓄意陷害,因信不過其他人,把這些東西放在家兄那裏保存,一來委託家兄變賣家產償還因公借貸商紳的債務,二來怕被人毀了證據無法洗雪冤情,如果被害死了,更無法讓後人知道事情真相。邊防建設的收支帳本則是大師爺華小欖帶來的,岑春煊說是核實,卻沒有派人到邊境詳查、索取帳本,隻在廣州憑空捏造。蘇元春入獄後,家兄本欲親自帶著這些證據赴京為他申訴,因患病不能遠行,所以民婦代兄冒死申辯。”
“原來是拔貢之妹,難怪如此能言會道。你不是普通的民婦,坐吧,坐著說話。看茶!”高楠已將證據瀏覽過一遍,心中有了些底,更加確認蘇元春一案實有冤情,又見這位王趙氏出身於書香門第,態度和緩了些,便招呼她坐下,不解地問,“岑春煊、王之春與蘇元春無冤無仇,為何要害他?”
“高大人有所不知,他們二人恨死了蘇元春,怨恨深著呢!”趙小荔在家時經常旁聽趙榮正與華小欖等人商談營救事宜,略知岑、王二人與蘇元春的齷齪,見高楠問及,便將蘇元春平定田州之亂時如何殺了岑春煊的叔父,岑春煊在桂林向蘇元春借錢請人捉刀參加鄉試時如何受到斥責,丁振鐸、王之春等人如何爭奪兵權、刻薄軍餉,造成匪情蔓延,受到朝廷斥責後又如何為了推卸責任栽贓陷害,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趙小荔的話激起了高楠的正義心和責任感,早已將太後的嗬責置之度外,切齒道:“想不到岑春煊之流世受皇恩,不思報效,反而公報私仇陷害忠良。王趙氏,這些證據留在本官這裏,你先回去。你放心,蘇元春的案子,本官管定了。”
趙小荔含淚跪下:“民婦代邊境百姓謝謝高大人了。”
第一百四十二章 鐵筆禦史高楠
次日高楠到兵部、戶部查閱相關檔案,認定趙小荔提交的證據屬實。聞張之洞正在北京辦事,想起他與慈禧的特殊關係,便登門拜訪,請他出麵向太後說明事實真相。
張之洞聽了高楠陳述,沉默不語。他當然知道蘇元春蒙受冤屈,對他挪用邊餉修築防線也早已知情,然而兩年前他和劉坤一發起的“東南自保”,雖說保住了半壁江山不受塗炭,事後也受朝廷的表彰和恩賞,但他心裏明白,慈禧對他們身為封疆大吏卻不派出一兵一卒北上勤王的事一直耿耿於懷。既然慶親王和袁世凱為蘇元春說情時都受到太後斥責,看來自己出麵也無濟於事,說不定還因此得罪寵臣岑春煊,對自己不利。
高楠有意激他:“東交民巷的法國人聽說蘇元春將被處斬,紛紛彈冠相慶,相約到時候一定要去菜市口看熱鬧。南皮公見死不救,豈不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張之洞幽幽地說:“我不是見死不救,是救不了啊!”
這隻猴子,簡直是刁滑至極!高楠憤然道:“雖然我與蘇元春素不相識,但身為禦史,卻見不得忠臣良將蒙冤九泉。你不出麵,我高楠也要冒死相救!不就是身家性命嗎?”
高楠回到家裏,連夜寫了奏摺陳明事實真相,第二天部議時連同各種證據一併當眾交給葛寶華,請他務必轉呈慈禧。
慈禧接過高楠的奏摺默默看了一陣,抬起眼皮看著垂手站在麵前的葛寶華:“是那個不久前與王乃征聯名上《陳時勢危機亟籌挽救疏》的高城南吧?”
兼任刑部、工部兩部尚書的葛寶華小心翼翼地回答:“回稟太後,正是此人。”
“哼,又是這個‘鐵筆禦史’!”慈禧臉上掠過一絲不快,她對這位敢於犯上直言的五品京官頗有些印象。
高楠字澄蘭,家居四川瀘州南門,因此別字“城南”。高家雖是擺賣日雜的小販,卻家教甚嚴,其母王氏為秀才之女,因望子成龍,省吃儉用為兒子們請了家教。五個兒子一人舉秀才,一人中舉人,老八高楠更與七哥高樹於光緒十六年考取同榜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四省監察禦史,刑部、兵部、工部給事中。不久前俄國出重兵入侵東北,清廷與俄國簽訂了喪權密約,打算賠款求和。沈藎將事件披露於報端後,高楠與京官王乃征合書進諫,迫使清廷不得不改變初衷,經多方交涉,最終收回了被侵占的全部領土,高楠也因此成為聞名全國的諫臣。
見慈禧默默無語,葛寶華又道:“高楠在部議時說:明末名將袁崇煥素與我朝作對,被崇禎枉殺後,我朝高宗皇帝尚且不念舊惡,親自下詔為他平反,蘇元春是抗法名將,於國有功,又是忠烈之後,反而因為治盜不力被治了死罪;王之春等人也是治盜不力,況且沒有戰功,為何卻隻是革職,而不是同罪處死?他還說國家應該以律法說話,不應因人而言、因人而異,以示律法公平;蘇元春挪用底餉固然有罪,但事出有因,又是因公挪用,若要治罪,兩廣兩湖不及時足額解送邊餉,逼使蘇元春不得不挪用底餉的歷任巡撫都應該同罪論處。”
趙小荔道:“民婦是龍州文紳趙榮正之妹。家兄為鹹豐十一年辛酉科拔貢,就讀於國子監。蘇元春常與家兄談詩論字,民婦對他的為人十分欽佩。他知道岑春煊、王之春蓄意陷害,因信不過其他人,把這些東西放在家兄那裏保存,一來委託家兄變賣家產償還因公借貸商紳的債務,二來怕被人毀了證據無法洗雪冤情,如果被害死了,更無法讓後人知道事情真相。邊防建設的收支帳本則是大師爺華小欖帶來的,岑春煊說是核實,卻沒有派人到邊境詳查、索取帳本,隻在廣州憑空捏造。蘇元春入獄後,家兄本欲親自帶著這些證據赴京為他申訴,因患病不能遠行,所以民婦代兄冒死申辯。”
“原來是拔貢之妹,難怪如此能言會道。你不是普通的民婦,坐吧,坐著說話。看茶!”高楠已將證據瀏覽過一遍,心中有了些底,更加確認蘇元春一案實有冤情,又見這位王趙氏出身於書香門第,態度和緩了些,便招呼她坐下,不解地問,“岑春煊、王之春與蘇元春無冤無仇,為何要害他?”
“高大人有所不知,他們二人恨死了蘇元春,怨恨深著呢!”趙小荔在家時經常旁聽趙榮正與華小欖等人商談營救事宜,略知岑、王二人與蘇元春的齷齪,見高楠問及,便將蘇元春平定田州之亂時如何殺了岑春煊的叔父,岑春煊在桂林向蘇元春借錢請人捉刀參加鄉試時如何受到斥責,丁振鐸、王之春等人如何爭奪兵權、刻薄軍餉,造成匪情蔓延,受到朝廷斥責後又如何為了推卸責任栽贓陷害,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趙小荔的話激起了高楠的正義心和責任感,早已將太後的嗬責置之度外,切齒道:“想不到岑春煊之流世受皇恩,不思報效,反而公報私仇陷害忠良。王趙氏,這些證據留在本官這裏,你先回去。你放心,蘇元春的案子,本官管定了。”
趙小荔含淚跪下:“民婦代邊境百姓謝謝高大人了。”
第一百四十二章 鐵筆禦史高楠
次日高楠到兵部、戶部查閱相關檔案,認定趙小荔提交的證據屬實。聞張之洞正在北京辦事,想起他與慈禧的特殊關係,便登門拜訪,請他出麵向太後說明事實真相。
張之洞聽了高楠陳述,沉默不語。他當然知道蘇元春蒙受冤屈,對他挪用邊餉修築防線也早已知情,然而兩年前他和劉坤一發起的“東南自保”,雖說保住了半壁江山不受塗炭,事後也受朝廷的表彰和恩賞,但他心裏明白,慈禧對他們身為封疆大吏卻不派出一兵一卒北上勤王的事一直耿耿於懷。既然慶親王和袁世凱為蘇元春說情時都受到太後斥責,看來自己出麵也無濟於事,說不定還因此得罪寵臣岑春煊,對自己不利。
高楠有意激他:“東交民巷的法國人聽說蘇元春將被處斬,紛紛彈冠相慶,相約到時候一定要去菜市口看熱鬧。南皮公見死不救,豈不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張之洞幽幽地說:“我不是見死不救,是救不了啊!”
這隻猴子,簡直是刁滑至極!高楠憤然道:“雖然我與蘇元春素不相識,但身為禦史,卻見不得忠臣良將蒙冤九泉。你不出麵,我高楠也要冒死相救!不就是身家性命嗎?”
高楠回到家裏,連夜寫了奏摺陳明事實真相,第二天部議時連同各種證據一併當眾交給葛寶華,請他務必轉呈慈禧。
慈禧接過高楠的奏摺默默看了一陣,抬起眼皮看著垂手站在麵前的葛寶華:“是那個不久前與王乃征聯名上《陳時勢危機亟籌挽救疏》的高城南吧?”
兼任刑部、工部兩部尚書的葛寶華小心翼翼地回答:“回稟太後,正是此人。”
“哼,又是這個‘鐵筆禦史’!”慈禧臉上掠過一絲不快,她對這位敢於犯上直言的五品京官頗有些印象。
高楠字澄蘭,家居四川瀘州南門,因此別字“城南”。高家雖是擺賣日雜的小販,卻家教甚嚴,其母王氏為秀才之女,因望子成龍,省吃儉用為兒子們請了家教。五個兒子一人舉秀才,一人中舉人,老八高楠更與七哥高樹於光緒十六年考取同榜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四省監察禦史,刑部、兵部、工部給事中。不久前俄國出重兵入侵東北,清廷與俄國簽訂了喪權密約,打算賠款求和。沈藎將事件披露於報端後,高楠與京官王乃征合書進諫,迫使清廷不得不改變初衷,經多方交涉,最終收回了被侵占的全部領土,高楠也因此成為聞名全國的諫臣。
見慈禧默默無語,葛寶華又道:“高楠在部議時說:明末名將袁崇煥素與我朝作對,被崇禎枉殺後,我朝高宗皇帝尚且不念舊惡,親自下詔為他平反,蘇元春是抗法名將,於國有功,又是忠烈之後,反而因為治盜不力被治了死罪;王之春等人也是治盜不力,況且沒有戰功,為何卻隻是革職,而不是同罪處死?他還說國家應該以律法說話,不應因人而言、因人而異,以示律法公平;蘇元春挪用底餉固然有罪,但事出有因,又是因公挪用,若要治罪,兩廣兩湖不及時足額解送邊餉,逼使蘇元春不得不挪用底餉的歷任巡撫都應該同罪論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