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喬自己也說不準,這次進京是禍還是福,張勳的來信說,一些蘇元春心懷不滿的部下已經捏造事實向王之春、岑春煊等人告密,這次接到進京陛見的電旨後,他隱隱覺得蘇元春的麻煩來了。一些幕僚也意識到這一點,紛紛自找門路另棲高枝,他不能這樣做,作為隨侍幕僚,不能在幕主最困難的時候拍屁股走人。
他幽幽地說:“大帥得為自己多留條後路才好。”
蘇元春回過頭:“留什麽後路?怎麽留?”
董喬低聲道:“大帥想過沒有?邊軍一直在你的嚴密掌控之中,兵變的謠言從何而來?黃呈祥駐紮南寧,來龍州接印不過是幾天的事情,至今卻遲遲不到,是不是王之春有意設局?你因無法交卸而難以成行,王之春為何奏稱是你有意拖延,而且故意同兵變的謠言聯繫起來?為何你屢次電請朝廷飭王之春撥付的十餘萬兩欠餉,無論朝廷還是王之春都避而不答?”
“憑我父子兩代的忠誠和我為國家立下的戰功,說我搞兵變想謀反,朝廷相信嗎?至於那些誣陷之詞,在朝廷上都可以分辯。戍邊二十年,法夷未敢輕進一步,百姓得以安居樂業。我捫心無愧,沒有愧對邊疆百姓,沒有愧對武員的職份,更沒有愧江山社稷、天地良心。朝廷聖鑒,總會明察的。”
“從京城來的那些信息,恐怕不是空穴來風。如果真是這樣,不把大人置於死地,那些人豈肯善罷幹休?從古到今,死在奸臣手上的忠臣還少嗎?”董喬委婉地說,“聽說憑祥東街有一位黃半仙,卦算得很準,大帥不如找他試試。”
蘇元春輕嘆一聲:“天命不可知,知也無用,不必了。”
董喬苦苦諫道:“奸臣當道,皇上、太後再聖明,也有受蒙蔽的時候。大帥,聽在下一聲勸,別不給自己留後路。”
蘇元春打斷他的話,自信地說:“正因為如此,我更要進京麵聖,隻有這樣才能洗清冤屈,還我一身清白。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心中沒有鬼,到哪裏我都不怕。”
“隻怕到了京城,再也沒有分辯的機會了,”董喬見蘇元春固執己見,仰天嘆道,“自古忠臣多磨難啊!”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我知道你的意思,這種話別再說了。”這次即將成行的遠足,山高路遠,禍福難測,但願先前聽到的壞消息不過是虛驚一場而已。他的腦際忽然閃過那句令人傷感的千古絕唱: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他慘然一笑,“下山吧,再到下麵走走。”
蘇元春暗自思忖:今生今世,也許這是最後一次巡視大連城了,他走得特別仔細,從演武廳、先鋒篷、社王廟、四井泉,一直巡視到練兵場,仿佛要把這裏的一草一木都銘記在心裏。
人生苦短啊!當年奉旨戍邊時,還是位四十出頭、年富力強的中年將領,現在已經成為鬚髮皆白、年過花甲的老人,二十年的年華,二十年的心血,全都奉獻給了南國邊陲的山山水水……
第一百三十一章 無字之碑
練兵場上,集中輪訓的兵勇們已早早下操,平時吆五喝六的管帶哨官們更是不見了蹤影。準是又聚到哪個角落喝酒去了,自己還沒有離開,軍心就渙散成這個樣子!蘇元春不由在心裏輕嘆一聲,不過他已經沒有心思管這些閑事了。
不知不覺間走到武聖宮前,仿佛聽到裏麵有人聲,蘇元春與董喬對視一眼,信步走進神殿。
香爐上插滿了香杆,裊裊地飄著青煙,校場上全不見蹤影的十幾名管帶哨官跪了一地。哨官李福南聽到腳步聲,回頭見是蘇元春,連忙站起:“宮保大人。”
守邊多年,老部將們調的調走的走,蘇元春從下級軍官和老兵中選了一批年富力強的精英提拔充實,李福南也在提拔之列。蘇元春看他一眼,責怪地說:“今天又不是初一、十五,怎麽都在這裏,兵也不練了。”
眾部將麵麵相覷。李福南嚅囁道:“弟兄們聽說宮保要進京,都來給關老爺進香,祈求關老爺保佑宮保平安。”
蘇元春不再說什麽,無言地望著正殿中央的關公神像,望著捧印的關平和扛大刀的周倉,望著他親手書寫的那副關帝廟裏常見的名聯:“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師臥龍,友子龍,龍師龍友。”
他接過點燃的香火,跪到神像前默默祈禱,為大清,為邊防,也為了自己。他跪了很久,直到手中的香火差不多燒到虎口,才站起來,把手裏的餘香插入香爐。
回到白玉洞,他默坐一陣,交代董喬:“請大師爺來一趟,另外告訴德仔備些香燭供品。下午我要去水口,今晚住在龍州,明天還要去金龍板煙。”
董喬默默點頭,退出白玉洞口,交代親兵營和德仔作好相關準備之後,才找到華小欖,把蘇元春的話說了一遍。
“看來大帥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華小欖沉吟片刻,問,“聽說梁蘭泉經常來找德仔?你覺得這人可靠嗎?”
“梁蘭泉……”董喬隱隱猜出華小欖想幹什麽,“大帥爺,這條路我看不行,會壞了大帥的名節。”
“如果真的無路可走……”華小欖陷入了沉思。
他幽幽地說:“大帥得為自己多留條後路才好。”
蘇元春回過頭:“留什麽後路?怎麽留?”
董喬低聲道:“大帥想過沒有?邊軍一直在你的嚴密掌控之中,兵變的謠言從何而來?黃呈祥駐紮南寧,來龍州接印不過是幾天的事情,至今卻遲遲不到,是不是王之春有意設局?你因無法交卸而難以成行,王之春為何奏稱是你有意拖延,而且故意同兵變的謠言聯繫起來?為何你屢次電請朝廷飭王之春撥付的十餘萬兩欠餉,無論朝廷還是王之春都避而不答?”
“憑我父子兩代的忠誠和我為國家立下的戰功,說我搞兵變想謀反,朝廷相信嗎?至於那些誣陷之詞,在朝廷上都可以分辯。戍邊二十年,法夷未敢輕進一步,百姓得以安居樂業。我捫心無愧,沒有愧對邊疆百姓,沒有愧對武員的職份,更沒有愧江山社稷、天地良心。朝廷聖鑒,總會明察的。”
“從京城來的那些信息,恐怕不是空穴來風。如果真是這樣,不把大人置於死地,那些人豈肯善罷幹休?從古到今,死在奸臣手上的忠臣還少嗎?”董喬委婉地說,“聽說憑祥東街有一位黃半仙,卦算得很準,大帥不如找他試試。”
蘇元春輕嘆一聲:“天命不可知,知也無用,不必了。”
董喬苦苦諫道:“奸臣當道,皇上、太後再聖明,也有受蒙蔽的時候。大帥,聽在下一聲勸,別不給自己留後路。”
蘇元春打斷他的話,自信地說:“正因為如此,我更要進京麵聖,隻有這樣才能洗清冤屈,還我一身清白。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心中沒有鬼,到哪裏我都不怕。”
“隻怕到了京城,再也沒有分辯的機會了,”董喬見蘇元春固執己見,仰天嘆道,“自古忠臣多磨難啊!”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我知道你的意思,這種話別再說了。”這次即將成行的遠足,山高路遠,禍福難測,但願先前聽到的壞消息不過是虛驚一場而已。他的腦際忽然閃過那句令人傷感的千古絕唱: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他慘然一笑,“下山吧,再到下麵走走。”
蘇元春暗自思忖:今生今世,也許這是最後一次巡視大連城了,他走得特別仔細,從演武廳、先鋒篷、社王廟、四井泉,一直巡視到練兵場,仿佛要把這裏的一草一木都銘記在心裏。
人生苦短啊!當年奉旨戍邊時,還是位四十出頭、年富力強的中年將領,現在已經成為鬚髮皆白、年過花甲的老人,二十年的年華,二十年的心血,全都奉獻給了南國邊陲的山山水水……
第一百三十一章 無字之碑
練兵場上,集中輪訓的兵勇們已早早下操,平時吆五喝六的管帶哨官們更是不見了蹤影。準是又聚到哪個角落喝酒去了,自己還沒有離開,軍心就渙散成這個樣子!蘇元春不由在心裏輕嘆一聲,不過他已經沒有心思管這些閑事了。
不知不覺間走到武聖宮前,仿佛聽到裏麵有人聲,蘇元春與董喬對視一眼,信步走進神殿。
香爐上插滿了香杆,裊裊地飄著青煙,校場上全不見蹤影的十幾名管帶哨官跪了一地。哨官李福南聽到腳步聲,回頭見是蘇元春,連忙站起:“宮保大人。”
守邊多年,老部將們調的調走的走,蘇元春從下級軍官和老兵中選了一批年富力強的精英提拔充實,李福南也在提拔之列。蘇元春看他一眼,責怪地說:“今天又不是初一、十五,怎麽都在這裏,兵也不練了。”
眾部將麵麵相覷。李福南嚅囁道:“弟兄們聽說宮保要進京,都來給關老爺進香,祈求關老爺保佑宮保平安。”
蘇元春不再說什麽,無言地望著正殿中央的關公神像,望著捧印的關平和扛大刀的周倉,望著他親手書寫的那副關帝廟裏常見的名聯:“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師臥龍,友子龍,龍師龍友。”
他接過點燃的香火,跪到神像前默默祈禱,為大清,為邊防,也為了自己。他跪了很久,直到手中的香火差不多燒到虎口,才站起來,把手裏的餘香插入香爐。
回到白玉洞,他默坐一陣,交代董喬:“請大師爺來一趟,另外告訴德仔備些香燭供品。下午我要去水口,今晚住在龍州,明天還要去金龍板煙。”
董喬默默點頭,退出白玉洞口,交代親兵營和德仔作好相關準備之後,才找到華小欖,把蘇元春的話說了一遍。
“看來大帥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華小欖沉吟片刻,問,“聽說梁蘭泉經常來找德仔?你覺得這人可靠嗎?”
“梁蘭泉……”董喬隱隱猜出華小欖想幹什麽,“大帥爺,這條路我看不行,會壞了大帥的名節。”
“如果真的無路可走……”華小欖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