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走下將台,沿山路拾級而上。蘇元春揚起手杖,朝路邊的一根頂端刻畫有鷹鼻藍眼頭像的木樁狠狠敲打一下。
馬丕瑤不解地問:“蘇宮保,這是為何?”
蘇元春道:“這是邊軍多年來的規矩:各營駐地必須設置刻畫番鬼頭像的草人木樁,讓將士牢記番鬼亡我之心不死,時刻做到心中有敵,嚴密防範。中丞大人也入鄉隨俗吧?”
馬丕瑤恍然大悟,也奮起手杖朝木樁打了一棍,然後會心地朗聲大笑。進了白玉洞,二人在“雲閣”前的閱武亭中坐下飲茶,繼續觀看山下演武場上士兵們演練。
“十天來,本部院巡視了桂邊三關和沿邊炮台,見各台擇要分築,俱能得體,又見邊軍士氣高昂、訓練有素,邊防壁壘森嚴、固若金湯,心裏更有底了,”馬丕瑤坦誠地說,“戍守這片地僻人稀的蠻荒之地實在是一樁苦差。蘇宮保不畏艱難,把提督署從繁華的柳州城遷到邊關,督飭各營哨沿邊駐紮,築炮台,修軍路,建墟場,興邊貿,不容易啊!本部院曾誤聽人言,對大人一些舉措不太理解。如今親臨其境,才知道宮保大人深謀遠慮、用心良苦,那些流言便不攻自破了。回去以後,本部院當專折具奏,把所見所聞具實奏報,以正視聽。”
“元春主動同大人溝通不夠,有些事情也考慮欠周,確有浮費之處。李中堂、張香帥都說過,馬中丞是正人君子,隻要坦懷推置,即使有些誤會,也是容易消除的。”蘇元春見馬丕瑤主動反省,也認真檢討自己的不足。聽說下麵有些別有用心的人在背地裏散布對他不利的言論,京城裏一些大臣也頗有微詞,如果他能為自己說些公道話,是最好不過的了。
馬丕瑤得了頂高帽,頗感欣暢,抬頭望望四周山頂的炮台壁壘:“八座中炮台聳立山巔,其間以石壘結為連城。大連城的防衛,可謂固若金湯。聽說這隻是大連城的內城?”
“正是。計劃中的外城防線由五座大炮台為核心,方圓四、五十裏,可以控製從鎮南關到平而關數十裏邊境線。”
馬丕瑤沉吟道:“不瞞宮保大人說,除廣西外,其他沿邊省份都以兵勇巡邊為主,極少修築炮台。有人據此認為建設廣西防線是好大喜功、勞民傷財。上麵也有人認為,目前國庫空虛,這二十座炮台耗資巨大,購置大炮還要花一大筆錢,主張緩辦。”
蘇元春早已意識到,馬丕瑤對廣西邊防的巡視,不隻是撫督之間的禮節性拜訪或水過鴨背的例行視察,極有可能是受朝廷旨意對他戍邊七年來的全麵考察,更可能涉及到十八萬兩工程款能否落實的大問題。現在終於提及正題。他並不急於表明自己的看法,緩緩問道:“中丞大人以為如何?”
“本部院開始也認為防線建設開支太大,能緩則緩。這次巡視邊防,才知道這些事不能不做,這些錢也不能不花。”
“中丞大人所言極是!香帥也很贊同以炮台支撐邊防的觀點。去年從廣州回來以後,元春參照虎門炮台的樣式對各台重新設計,將原設計配置國產鑄炮的中小炮台改為可安裝要塞洋炮的大號炮台,並根據香帥的指示先行施工。每座炮台均親自勘察、親手籌劃,居高據險,依勢而建。現在最困難的就是款子,盡管東挪西借、剜肉補瘡,盡量少請工匠、多用兵勇助工,能省則省,仍因缺乏資金反覆停工,下麵的官兵也有些不理解的說法。元春是老鼠鑽風箱——兩頭受氣呀!”
“二十座大炮台均位於保衛南關和龍州重鎮的要衝之地,若不趁著海防無事早為嚴備,一旦發生戰爭,倉猝籌辦更來不及了,”馬丕瑤感觸地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蘇宮保戍邊六年,能夠如此體國忠勤,力撐大局,殫慮經營不遺餘力,克成此屹立不搖之勢,確實難得。下官回去以後,一定盡快將邊防情況專折上奏,爭取早日落實工程款。”
馬丕瑤回桂林後,立即向朝廷上了專折。朝廷聞廣西邊防建設比其他邊省更有特色,便將張之洞、蘇元春等人聯銜具奏的添築炮台案提出再議,決定分三年撥給十八萬兩,修築大炮台二十座。
盡管與實際需要相差甚遠,卻是廣西邊防建設六年來從朝廷得到的第一筆工程款。第一批款子雖然隻有六萬兩,蘇元春不願再等,又動了些底餉,全麵鋪開了防線建設。
第八十一章 大清國萬人墳
炮火轟鳴、血肉橫飛。楊玉科渾身血汙,在硝煙瀰漫的南關廢墟中時隱時現……
蘇元春突然驚醒,方知是大夢一場:難道是楊軍門在給本帥託夢?
“讓我們的魂魄繼續為國家把守大門!”這是楊玉科陣亡前的唯一請求啊!這些年來,隻顧著修炮台築防線,怎麽把他們給忘了呢?蘇元春暗暗責備自己。
建萬人墳,對,在鎮南關建座萬人墳,替忠烈們了結以魂魄鎮守國門的最後心願,對活著的人說,則無異於一座炸不垮轟不爛的精神炮台!
主意拿定,他分別與蔡希邠、趙正榮、李銓等人商議,為了便於清明公祭,發動憑祥、龍州兩地軍民官紳捐款籌資,將散葬在各處的抗法戰爭陣亡將士遺骸集葬在鎮南關後不遠的小土坡上,定名為“大清國萬人墳”。
馬丕瑤不解地問:“蘇宮保,這是為何?”
蘇元春道:“這是邊軍多年來的規矩:各營駐地必須設置刻畫番鬼頭像的草人木樁,讓將士牢記番鬼亡我之心不死,時刻做到心中有敵,嚴密防範。中丞大人也入鄉隨俗吧?”
馬丕瑤恍然大悟,也奮起手杖朝木樁打了一棍,然後會心地朗聲大笑。進了白玉洞,二人在“雲閣”前的閱武亭中坐下飲茶,繼續觀看山下演武場上士兵們演練。
“十天來,本部院巡視了桂邊三關和沿邊炮台,見各台擇要分築,俱能得體,又見邊軍士氣高昂、訓練有素,邊防壁壘森嚴、固若金湯,心裏更有底了,”馬丕瑤坦誠地說,“戍守這片地僻人稀的蠻荒之地實在是一樁苦差。蘇宮保不畏艱難,把提督署從繁華的柳州城遷到邊關,督飭各營哨沿邊駐紮,築炮台,修軍路,建墟場,興邊貿,不容易啊!本部院曾誤聽人言,對大人一些舉措不太理解。如今親臨其境,才知道宮保大人深謀遠慮、用心良苦,那些流言便不攻自破了。回去以後,本部院當專折具奏,把所見所聞具實奏報,以正視聽。”
“元春主動同大人溝通不夠,有些事情也考慮欠周,確有浮費之處。李中堂、張香帥都說過,馬中丞是正人君子,隻要坦懷推置,即使有些誤會,也是容易消除的。”蘇元春見馬丕瑤主動反省,也認真檢討自己的不足。聽說下麵有些別有用心的人在背地裏散布對他不利的言論,京城裏一些大臣也頗有微詞,如果他能為自己說些公道話,是最好不過的了。
馬丕瑤得了頂高帽,頗感欣暢,抬頭望望四周山頂的炮台壁壘:“八座中炮台聳立山巔,其間以石壘結為連城。大連城的防衛,可謂固若金湯。聽說這隻是大連城的內城?”
“正是。計劃中的外城防線由五座大炮台為核心,方圓四、五十裏,可以控製從鎮南關到平而關數十裏邊境線。”
馬丕瑤沉吟道:“不瞞宮保大人說,除廣西外,其他沿邊省份都以兵勇巡邊為主,極少修築炮台。有人據此認為建設廣西防線是好大喜功、勞民傷財。上麵也有人認為,目前國庫空虛,這二十座炮台耗資巨大,購置大炮還要花一大筆錢,主張緩辦。”
蘇元春早已意識到,馬丕瑤對廣西邊防的巡視,不隻是撫督之間的禮節性拜訪或水過鴨背的例行視察,極有可能是受朝廷旨意對他戍邊七年來的全麵考察,更可能涉及到十八萬兩工程款能否落實的大問題。現在終於提及正題。他並不急於表明自己的看法,緩緩問道:“中丞大人以為如何?”
“本部院開始也認為防線建設開支太大,能緩則緩。這次巡視邊防,才知道這些事不能不做,這些錢也不能不花。”
“中丞大人所言極是!香帥也很贊同以炮台支撐邊防的觀點。去年從廣州回來以後,元春參照虎門炮台的樣式對各台重新設計,將原設計配置國產鑄炮的中小炮台改為可安裝要塞洋炮的大號炮台,並根據香帥的指示先行施工。每座炮台均親自勘察、親手籌劃,居高據險,依勢而建。現在最困難的就是款子,盡管東挪西借、剜肉補瘡,盡量少請工匠、多用兵勇助工,能省則省,仍因缺乏資金反覆停工,下麵的官兵也有些不理解的說法。元春是老鼠鑽風箱——兩頭受氣呀!”
“二十座大炮台均位於保衛南關和龍州重鎮的要衝之地,若不趁著海防無事早為嚴備,一旦發生戰爭,倉猝籌辦更來不及了,”馬丕瑤感觸地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蘇宮保戍邊六年,能夠如此體國忠勤,力撐大局,殫慮經營不遺餘力,克成此屹立不搖之勢,確實難得。下官回去以後,一定盡快將邊防情況專折上奏,爭取早日落實工程款。”
馬丕瑤回桂林後,立即向朝廷上了專折。朝廷聞廣西邊防建設比其他邊省更有特色,便將張之洞、蘇元春等人聯銜具奏的添築炮台案提出再議,決定分三年撥給十八萬兩,修築大炮台二十座。
盡管與實際需要相差甚遠,卻是廣西邊防建設六年來從朝廷得到的第一筆工程款。第一批款子雖然隻有六萬兩,蘇元春不願再等,又動了些底餉,全麵鋪開了防線建設。
第八十一章 大清國萬人墳
炮火轟鳴、血肉橫飛。楊玉科渾身血汙,在硝煙瀰漫的南關廢墟中時隱時現……
蘇元春突然驚醒,方知是大夢一場:難道是楊軍門在給本帥託夢?
“讓我們的魂魄繼續為國家把守大門!”這是楊玉科陣亡前的唯一請求啊!這些年來,隻顧著修炮台築防線,怎麽把他們給忘了呢?蘇元春暗暗責備自己。
建萬人墳,對,在鎮南關建座萬人墳,替忠烈們了結以魂魄鎮守國門的最後心願,對活著的人說,則無異於一座炸不垮轟不爛的精神炮台!
主意拿定,他分別與蔡希邠、趙正榮、李銓等人商議,為了便於清明公祭,發動憑祥、龍州兩地軍民官紳捐款籌資,將散葬在各處的抗法戰爭陣亡將士遺骸集葬在鎮南關後不遠的小土坡上,定名為“大清國萬人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