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正在做著逃遁準備的同時,秦王和羋太後也並非傻坐著不動,在皮氏落入趙軍之手後,他們立刻遣使奔赴韓魏楚各國周旋,向三王說明秦國若是自此衰落,趙國必將獨大而生席捲天下之意。
這些道理各國君王心裏其實都明白,當年魏文侯獨大的時候奪取秦國河西地。秦國也曾這樣勸說過齊楚各國,齊楚各國為了免除魏國獨大自己受害的局麵紛紛攻打魏國,後來使魏國逐漸衰落了下去。按說這次的事與當年魏文侯故事是一樣的道理,但時過境遷之下,魏楚韓三國卻又不能不做出不同的選擇。那就是——幫趙國。
幫趙國未必符合韓魏楚最大的利益,但是他們卻又沒有辦法。現在的形勢是趙國和秦國在上黨處於對峙之中。雖然趙國隱隱處於上風,但秦軍並未陷於必死的境地,而且損失並不算大,可以說還有些勢均力敵的意味。
這就像一架保持著不穩定平衡的天平一樣,在任何一邊放上哪怕最小的石子都會使天平倒向一邊,韓魏楚如果急急惶惶的對付趙國,趙軍必然會敗在白起手裏,到那時候趙國衰落,秦國又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很容易就能重新奪回製霸的地位,這對韓魏楚來說將是最可怕的。
而幫助趙國呢?完全將白起手裏的四十萬主力秦軍消滅,致使秦國從此無法與趙國抗衡顯然也不符合各國利益。可對於各國來說最大的利益是什麽?顯然在兩強爭霸之下盡皆膽戰心驚、唯唯諾諾遠不如諸弱抱團取暖共抗一強來的讓人踏實。而且秦國實在太大了,如果不給他適當的損失,特別是在白起還在的情況下,他很快就能恢復過來,絕對會變本加厲的對山東各國採取報復手段。
白起必須要死,這已經成了各國的共同利益,更何況各國還有許多土地在秦國人手裏控製著,這樣一來大家共同的利益就更大了,雖然在將秦國削弱到什麽程度方麵各國還有異議,但削弱他卻是大家的共同想法。
暗中苟合之下,本來已經成不了事的小合縱突然平地而起,首先發難的是楚國。十月初,也就是趙勝悄悄抵達上黨的時候,楚軍迅速出兵三十餘萬進攻王齕控製之下的上庸之地。王齕此時失去了北邊白起部的支援,軍心早已大亂,非常明智的退出上庸由武關返回秦國本土,緊接著韓魏兩國趁秦軍全退,楚國還來不及轉過頭來吃掉析水、丹水流域的當口迅速出兵將此地收服,至此武關之東秦占土地全部被韓魏楚收回。
到此時困在上黨的秦軍白起、蒙驁部已經失去了所有後援,眼看著魏國安邑軍開始大肆搶奪河東郡土地,很快就會殺到函穀關前阻斷秦軍退路,白起退兵已成必然。
十月中旬,白起趁著樂毅部即將抵達少水,而周紹、趙奢部主力在武遂北逡巡不前的空當,再次以十餘萬大軍強攻廉頗防線,隻不過這一次並非要誘使廉頗出兵鑽進他的伏擊圈,而是要壯士斷腕,趁著掩護南遁少曲……(未完待續。。)
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勢已去二(0:37)
十月中旬的某個愁雲慘澹之夜,在事實上將十萬無辜秦軍丟棄給趙國精銳騎兵和主力步軍車軍踐踏屠殺的同時,白起、蒙驁、司馬錯率領剩下的三十萬大軍分三路倉惶南下少曲,準備在趙韓魏三軍把退路全部堵死之前折返函穀關回秦。
白起知道自己這輩子已經完了,雖然突起大軍攻打韓國逼迫趙國決戰的決定是整個秦國朝堂共同商議做出的,但如今既然敗了,總得有個人承擔才行。
這一次秦國敗的很慘,四月出兵,十月定下敗局,雖然主力軍隊依然在,但在濮陽他們已經折了十萬、在皮氏折了五萬、在上黨也折了十萬,而且留下來掩護主力撤出上黨的這十萬人馬也必然將要折盡,這樣一來,僅僅經過半年的征戰,昔日的赫赫大秦便已經生生賠進去了近四十萬精銳,而且白起他們手裏現有的這三十萬人能否當真退回去還是個問題,如果做最壞打算的話,大秦很有可能在此戰中耗盡七十萬大軍,即便趙國和山東各國就此罷手,不再對秦國發動攻擊,諾大的秦國也將麵對無兵可守,三十年內毫無恢復可能的可怕局麵。
三十年無法恢復是個什麽概念?歷史上長平之戰外加邯鄲之戰後秦國損兵五六十萬,慘遭以信陵君魏無忌及春申君黃歇為首的魏楚聯軍反擊,幾乎丟盡了崤函以東的土地。不過好在那時趙國已經徹底衰落。韓魏楚齊也已經是強弩之末。秦國很幸運的保住了關中和巴蜀根本,經過三十年的閉門發展,才得以在秦始皇時代重新崛起,吞併六國統一了天下。
秦國這種情況是極其幸運的,甚至可以說是僥倖,在這個兵民合一,動不動就是幾十萬大軍相互國戰的時代,一個國家因為一場戰爭就徹底沒落甚至滅亡是很正常的事,五國伐齊後的齊國是如此,長平之戰後的趙國是如此。而長平之戰外加邯鄲之戰後的秦國如果沒有崤函保護同樣會是這樣一個結果。
然而秦國在那個歷史上可以僥倖,並不等於在這個已經岔了道的歷史上也可以僥倖,他們若是當真再將上黨殘存下來的這三十萬人也折進去,至少在十幾二十年內就算集全國之兵也無法達到五十萬。而麵對雖然也賠進去了十餘萬人馬。但國土大大擴展,人口再次增加,從而彌補了損失,並且還占據了皮氏,打開了崤函缺口,從而依然保持著上百萬兵力,隨時都能毫無阻礙地對關中發起進攻的趙國來說,這點人馬根本無法起到抵禦作用。
這些道理各國君王心裏其實都明白,當年魏文侯獨大的時候奪取秦國河西地。秦國也曾這樣勸說過齊楚各國,齊楚各國為了免除魏國獨大自己受害的局麵紛紛攻打魏國,後來使魏國逐漸衰落了下去。按說這次的事與當年魏文侯故事是一樣的道理,但時過境遷之下,魏楚韓三國卻又不能不做出不同的選擇。那就是——幫趙國。
幫趙國未必符合韓魏楚最大的利益,但是他們卻又沒有辦法。現在的形勢是趙國和秦國在上黨處於對峙之中。雖然趙國隱隱處於上風,但秦軍並未陷於必死的境地,而且損失並不算大,可以說還有些勢均力敵的意味。
這就像一架保持著不穩定平衡的天平一樣,在任何一邊放上哪怕最小的石子都會使天平倒向一邊,韓魏楚如果急急惶惶的對付趙國,趙軍必然會敗在白起手裏,到那時候趙國衰落,秦國又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很容易就能重新奪回製霸的地位,這對韓魏楚來說將是最可怕的。
而幫助趙國呢?完全將白起手裏的四十萬主力秦軍消滅,致使秦國從此無法與趙國抗衡顯然也不符合各國利益。可對於各國來說最大的利益是什麽?顯然在兩強爭霸之下盡皆膽戰心驚、唯唯諾諾遠不如諸弱抱團取暖共抗一強來的讓人踏實。而且秦國實在太大了,如果不給他適當的損失,特別是在白起還在的情況下,他很快就能恢復過來,絕對會變本加厲的對山東各國採取報復手段。
白起必須要死,這已經成了各國的共同利益,更何況各國還有許多土地在秦國人手裏控製著,這樣一來大家共同的利益就更大了,雖然在將秦國削弱到什麽程度方麵各國還有異議,但削弱他卻是大家的共同想法。
暗中苟合之下,本來已經成不了事的小合縱突然平地而起,首先發難的是楚國。十月初,也就是趙勝悄悄抵達上黨的時候,楚軍迅速出兵三十餘萬進攻王齕控製之下的上庸之地。王齕此時失去了北邊白起部的支援,軍心早已大亂,非常明智的退出上庸由武關返回秦國本土,緊接著韓魏兩國趁秦軍全退,楚國還來不及轉過頭來吃掉析水、丹水流域的當口迅速出兵將此地收服,至此武關之東秦占土地全部被韓魏楚收回。
到此時困在上黨的秦軍白起、蒙驁部已經失去了所有後援,眼看著魏國安邑軍開始大肆搶奪河東郡土地,很快就會殺到函穀關前阻斷秦軍退路,白起退兵已成必然。
十月中旬,白起趁著樂毅部即將抵達少水,而周紹、趙奢部主力在武遂北逡巡不前的空當,再次以十餘萬大軍強攻廉頗防線,隻不過這一次並非要誘使廉頗出兵鑽進他的伏擊圈,而是要壯士斷腕,趁著掩護南遁少曲……(未完待續。。)
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勢已去二(0:37)
十月中旬的某個愁雲慘澹之夜,在事實上將十萬無辜秦軍丟棄給趙國精銳騎兵和主力步軍車軍踐踏屠殺的同時,白起、蒙驁、司馬錯率領剩下的三十萬大軍分三路倉惶南下少曲,準備在趙韓魏三軍把退路全部堵死之前折返函穀關回秦。
白起知道自己這輩子已經完了,雖然突起大軍攻打韓國逼迫趙國決戰的決定是整個秦國朝堂共同商議做出的,但如今既然敗了,總得有個人承擔才行。
這一次秦國敗的很慘,四月出兵,十月定下敗局,雖然主力軍隊依然在,但在濮陽他們已經折了十萬、在皮氏折了五萬、在上黨也折了十萬,而且留下來掩護主力撤出上黨的這十萬人馬也必然將要折盡,這樣一來,僅僅經過半年的征戰,昔日的赫赫大秦便已經生生賠進去了近四十萬精銳,而且白起他們手裏現有的這三十萬人能否當真退回去還是個問題,如果做最壞打算的話,大秦很有可能在此戰中耗盡七十萬大軍,即便趙國和山東各國就此罷手,不再對秦國發動攻擊,諾大的秦國也將麵對無兵可守,三十年內毫無恢復可能的可怕局麵。
三十年無法恢復是個什麽概念?歷史上長平之戰外加邯鄲之戰後秦國損兵五六十萬,慘遭以信陵君魏無忌及春申君黃歇為首的魏楚聯軍反擊,幾乎丟盡了崤函以東的土地。不過好在那時趙國已經徹底衰落。韓魏楚齊也已經是強弩之末。秦國很幸運的保住了關中和巴蜀根本,經過三十年的閉門發展,才得以在秦始皇時代重新崛起,吞併六國統一了天下。
秦國這種情況是極其幸運的,甚至可以說是僥倖,在這個兵民合一,動不動就是幾十萬大軍相互國戰的時代,一個國家因為一場戰爭就徹底沒落甚至滅亡是很正常的事,五國伐齊後的齊國是如此,長平之戰後的趙國是如此。而長平之戰外加邯鄲之戰後的秦國如果沒有崤函保護同樣會是這樣一個結果。
然而秦國在那個歷史上可以僥倖,並不等於在這個已經岔了道的歷史上也可以僥倖,他們若是當真再將上黨殘存下來的這三十萬人也折進去,至少在十幾二十年內就算集全國之兵也無法達到五十萬。而麵對雖然也賠進去了十餘萬人馬。但國土大大擴展,人口再次增加,從而彌補了損失,並且還占據了皮氏,打開了崤函缺口,從而依然保持著上百萬兵力,隨時都能毫無阻礙地對關中發起進攻的趙國來說,這點人馬根本無法起到抵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