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多月了,時間不算短,華陽早已經融入了這座王宮。她知道王後和趙王不一樣。對趙王來說。這座王宮或許就是個起居休息的地方,但對於王後來說,這裏卻是她主政的所在。大家大戶出來的女子誰不明白一個道理——主母難當,更何況王宮之中成百的女子哪有一個醜的,而且都盯著這個位置。華陽知道王後要比趙王嚴厲的多,雖然和善體貼人,上下規矩卻絲毫不允許錯,但華陽同時也知道王後並不是壞人,她隻不過是坐在了那個位子上,隻能做那個位子上該做的事罷了。別人或許不理解。但華陽完全理解,而且她知道如果是自己坐在那個地方,未必能像王後做的那樣好。正因為此,華陽心裏服。心裏服就得規規矩矩的按王後的吩咐做事。
固然在做著民間的事,但王宮有王宮的好處,那就是條件完備,就算不完備,也可以毫不費力地置辦完備,比如說絲織就是如此。作為王宮,哪會有什麽織造設備,可人家趙王宮卻置辦的全全的,什麽踞織機、錠輪、繅絲架、生絲、熟織染缸、染料……據說工官司織絲的設備王宮裏頭一樣也不缺。隻不過宮裏今年才開始興起織絲,原先並沒有養蠶植桑。
養蠶和植桑可不像織絲那麽容易。隻要手腳不笨,仔細學學就能學會,那是需要時間的,所以不可能上手就能用。正因為此,為了省下買生絲的錢,開春的時候王後讓人在禦園和隆佑宮後院裏辟出了大片地方種植桑樹,準備從植桑養蠶開始一條龍全在王宮裏包辦了,弄的王宮儼然就是個大作坊。
按說王後是魏國的季公主出身,應當於工商一道不甚了了,可避不住人家白妃是洛陽白氏嫡出的女兒。而且原先在娘家的時候還頗涉經營,由她協助王後維持,聽宮裏其他人的話音,宮中絲織獲利絲毫不比外邊的大商大賈為差。
另外也不知道趙王自小從師傅那裏學了什麽,連白妃對他都是佩服有加。當初宮裏開始織絲的時候他隨口一句什麽“把人分開撥各做一道工序”,愣是將宮中所產之量增了兩三成之多。而且據說這還不是他第一次提出這種主意,趙國境內許多匠作大商賈都經過他各種各樣的提點,不論是陶瓷銅鐵還是什麽華陽叫不上名來的匠作門類,同樣的規模都比他國產出為大。隻不過商人重利,有多賺錢的好辦法絕對捂得嚴嚴的,不肯透露半分,其他人都不甚了了罷了。
接觸的越多知道的也必然越多,兩個多月的時間裏,華陽對這座王宮從陌生到熟悉,又從熟悉到更加無法理解,每每想起這裏有工場,有經商奇女經營獲利,有草莽墨門出身的妃嬪時時參與朝堂機密政務,甚至還有一個看上去似乎無所不通的男主人,她便愈發看不懂趙王和趙國了。然而越是看不懂,華陽的好奇心便越重,總想弄明白那個絲毫不像君王的男人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
雖然趙王沒有按想像中那樣給予名位,但王後卻很是照顧華陽這個帶著封贈從秦國來到趙國的小小宮女,雖然在整座王宮裏的人無不參與絲織勞動的情況下不可能讓華陽閑著,卻給她安排了極是輕省的活計——除了按班侍奉以外,隻是與一班人一起在隆佑宮後院裏照料那些尚顯稚嫩的桑樹。這種活兒對華陽來說實在太簡單不過了,畢竟身出大家族的女子都是閑極無聊的,誰會不懂園藝花圃之類的事呢?
隆佑宮後園極大,除了一潭湖池和靠北邊辟出來的一半桑園外,剩下的地方皆錯落有致的點綴著各式亭榭和各類花卉草木,即便不用勞作的時候,華陽也喜歡到這裏來。秋未入冬之際碗菊、朱槿、月季尚未完全凋謝,臘梅卻已漸漸結出了蓓蕾,後院中處處五彩繽紛,實在是個賞心悅目的去處。看到那些花那些草,華陽對鹹陽城的思念之苦便淡了許多。
秋末之際五月芍自然早已看不到花了,但塊根藥性卻已十足,如果再不剜掘出來,再過一個多月就要混生土芽等著明年再萌了。王宮裏的人本來隻是喜歡看花的,對藥根什麽的並不在意,但華陽的爺爺年輕的時候還不像後來那樣富貴,在楚國曾經跟著人學過醫,後來因為羋太後的關係到秦國做了官卻依然喜歡侍弄草藥,其中芍藥便是一種,府中院子裏栽了許多,在華陽小時候時常帶著她一起剜掘藥根,曬幹了以後留著府裏自己用,所以華陽養成了習慣,當看到隆佑宮裏也有大片芍藥,卻隻是看花而不用根時便覺得極是心疼,專門向王後稟奏了要去侍弄。王後實在好說話,接著就答應了,連一點猶豫都沒有。
這天一大早天氣極好,華陽斂著裙子蹲在芍園裏用一柄小銅鏟細心地剜撅著一株挑出來的花枝下的泥土,身邊的小柳編籃子中已經整整齊齊的碼放了半籃依然帶著些許泥痕的新鮮芍根。她做的如此細心,就像原先在家裏跟著爺爺一起忙活時一樣。這種感覺讓她特別安心,渾然不知身在何處。可是也不知是誰這樣不會看時候,偏偏就在她最為專注之時,一個聲音忽然從不遠處傳了過來。
“那邊是華陽麽?”
“……大王!奴婢拜見大王。”
華陽詫異地循聲回頭望了望,當發現身著尋常深衣,笑吟吟地站在不遠處石子小路上的人竟然是趙王時,猛然之間不覺慌了神,都已經能聽見自己砰砰亂跳的心髒了。她連忙起身轉過來斂衽拂下了禮去,連纖纖素手上沾滿了的泥土都沒來得及去擦。(未完待續。。)
固然在做著民間的事,但王宮有王宮的好處,那就是條件完備,就算不完備,也可以毫不費力地置辦完備,比如說絲織就是如此。作為王宮,哪會有什麽織造設備,可人家趙王宮卻置辦的全全的,什麽踞織機、錠輪、繅絲架、生絲、熟織染缸、染料……據說工官司織絲的設備王宮裏頭一樣也不缺。隻不過宮裏今年才開始興起織絲,原先並沒有養蠶植桑。
養蠶和植桑可不像織絲那麽容易。隻要手腳不笨,仔細學學就能學會,那是需要時間的,所以不可能上手就能用。正因為此,為了省下買生絲的錢,開春的時候王後讓人在禦園和隆佑宮後院裏辟出了大片地方種植桑樹,準備從植桑養蠶開始一條龍全在王宮裏包辦了,弄的王宮儼然就是個大作坊。
按說王後是魏國的季公主出身,應當於工商一道不甚了了,可避不住人家白妃是洛陽白氏嫡出的女兒。而且原先在娘家的時候還頗涉經營,由她協助王後維持,聽宮裏其他人的話音,宮中絲織獲利絲毫不比外邊的大商大賈為差。
另外也不知道趙王自小從師傅那裏學了什麽,連白妃對他都是佩服有加。當初宮裏開始織絲的時候他隨口一句什麽“把人分開撥各做一道工序”,愣是將宮中所產之量增了兩三成之多。而且據說這還不是他第一次提出這種主意,趙國境內許多匠作大商賈都經過他各種各樣的提點,不論是陶瓷銅鐵還是什麽華陽叫不上名來的匠作門類,同樣的規模都比他國產出為大。隻不過商人重利,有多賺錢的好辦法絕對捂得嚴嚴的,不肯透露半分,其他人都不甚了了罷了。
接觸的越多知道的也必然越多,兩個多月的時間裏,華陽對這座王宮從陌生到熟悉,又從熟悉到更加無法理解,每每想起這裏有工場,有經商奇女經營獲利,有草莽墨門出身的妃嬪時時參與朝堂機密政務,甚至還有一個看上去似乎無所不通的男主人,她便愈發看不懂趙王和趙國了。然而越是看不懂,華陽的好奇心便越重,總想弄明白那個絲毫不像君王的男人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
雖然趙王沒有按想像中那樣給予名位,但王後卻很是照顧華陽這個帶著封贈從秦國來到趙國的小小宮女,雖然在整座王宮裏的人無不參與絲織勞動的情況下不可能讓華陽閑著,卻給她安排了極是輕省的活計——除了按班侍奉以外,隻是與一班人一起在隆佑宮後院裏照料那些尚顯稚嫩的桑樹。這種活兒對華陽來說實在太簡單不過了,畢竟身出大家族的女子都是閑極無聊的,誰會不懂園藝花圃之類的事呢?
隆佑宮後園極大,除了一潭湖池和靠北邊辟出來的一半桑園外,剩下的地方皆錯落有致的點綴著各式亭榭和各類花卉草木,即便不用勞作的時候,華陽也喜歡到這裏來。秋未入冬之際碗菊、朱槿、月季尚未完全凋謝,臘梅卻已漸漸結出了蓓蕾,後院中處處五彩繽紛,實在是個賞心悅目的去處。看到那些花那些草,華陽對鹹陽城的思念之苦便淡了許多。
秋末之際五月芍自然早已看不到花了,但塊根藥性卻已十足,如果再不剜掘出來,再過一個多月就要混生土芽等著明年再萌了。王宮裏的人本來隻是喜歡看花的,對藥根什麽的並不在意,但華陽的爺爺年輕的時候還不像後來那樣富貴,在楚國曾經跟著人學過醫,後來因為羋太後的關係到秦國做了官卻依然喜歡侍弄草藥,其中芍藥便是一種,府中院子裏栽了許多,在華陽小時候時常帶著她一起剜掘藥根,曬幹了以後留著府裏自己用,所以華陽養成了習慣,當看到隆佑宮裏也有大片芍藥,卻隻是看花而不用根時便覺得極是心疼,專門向王後稟奏了要去侍弄。王後實在好說話,接著就答應了,連一點猶豫都沒有。
這天一大早天氣極好,華陽斂著裙子蹲在芍園裏用一柄小銅鏟細心地剜撅著一株挑出來的花枝下的泥土,身邊的小柳編籃子中已經整整齊齊的碼放了半籃依然帶著些許泥痕的新鮮芍根。她做的如此細心,就像原先在家裏跟著爺爺一起忙活時一樣。這種感覺讓她特別安心,渾然不知身在何處。可是也不知是誰這樣不會看時候,偏偏就在她最為專注之時,一個聲音忽然從不遠處傳了過來。
“那邊是華陽麽?”
“……大王!奴婢拜見大王。”
華陽詫異地循聲回頭望了望,當發現身著尋常深衣,笑吟吟地站在不遠處石子小路上的人竟然是趙王時,猛然之間不覺慌了神,都已經能聽見自己砰砰亂跳的心髒了。她連忙起身轉過來斂衽拂下了禮去,連纖纖素手上沾滿了的泥土都沒來得及去擦。(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