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這事已經擺明了是怎麽回事。那些人在拿您一頭,要的就是就算不成事也要讓您亂了方寸,得罪一大堆不好得罪的人,您可萬萬不能中了他們的圈套。這幾個人該罰,該狠狠的罰,但萬萬不可出了格,落了那些人的把柄。”
孫幹和藺相如的話都極其隱晦,但意思卻明白無比,這三個人不能殺。為什麽不能殺?還不是因為趙勝那個便宜爺爺趙肅侯唄。
趙國王族這一支血脈從老祖宗開始就具有神經質一般的過敏級感性色彩,極重“情義”兩個字。如果是普通人,重情重義不但不是毛病,反而是極寶貴的人格品質,但作為君王來說如果在這上邊過了頭卻往往會壞事。
就比如說三家分晉時候的趙襄子,他和韓魏兩國的老祖宗一起除掉了在晉國掌大權的智伯,結果惹出來一個“士為知己者死”的豫讓。豫讓多次刺殺趙襄子,按說為了自己的安全,趙襄子完全可以在表彰豫讓對智伯的忠誠以後將他殺掉,可人家趙襄子神經質發作,居然多次在危險過後放過了豫讓,要不是豫讓到最後自己都對趙襄子的重情看不下去了,隻得悲憤自殺,趙襄子還指不定會不會死在豫讓手裏呢。
這還不算,趙襄子國君當得不錯,但偏偏在繼承人問題上犯了大錯,他是庶出,因為才能卓越,他那個同樣神經質的老爹趙簡子幹脆廢了太子讓他接班。接班便接班吧,可到最後他都對自己的庶出身份耿耿於懷,死之前愣是沒讓自己那幾個同樣才情卓越的兒子接班,而是讓他那個廢太子大哥的長孫趙浣當了太子,繼承了他的君位,由此拉開了趙國數百年君位繼承權糾纏不清、紛爭不斷的序幕。
從趙簡子開始的幾代就不細提了,隻說趙勝他爺爺趙肅侯,那位老人家更是神經質過了頭,為了表現兄弟和睦,幹脆將下一代的子侄放到一起排序,不但鬧出了排到老九就不敢再往下排的笑話,當時甚至惹出了眾臣“何不以諸公孫皆為公子”的抗議。出了這麽檔子事,老爺子依然死性不改,在他晚年的時候曾發生過遠支封君叛亂的事,眾軍費勁吧唧的平了叛之後,趙肅侯居然在對叛亂者明正典刑後痛哭流涕的表示“從今後宗室者除****外絕不可極刑”,這不擺明了是要放縱宗室子弟胡作非為麽。一國之君當到這個份上也真是……實屬不易,也難怪在他死後,十五歲的趙武靈王明擺著的正常繼位居然引來了各國趁機滅趙的念頭,足見趙肅侯這國君失敗到了什麽程度。
接下來的趙武靈王雖然堪稱趙國第一明君,先秦閃耀奪目的巨星,但在這上頭同樣比列祖列宗好不到哪裏去,先是因為對王後吳娃的摯愛而廢長立幼,活著的時候就把趙何扶上了君位,結果過了幾年後悔了,又覺著對不起韓後所生的長子趙章。幹脆將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與趙何平起平坐當起了代君。沙丘宮變的原因有很多,但這一點卻是最為直接的導火索。
再說趙何,他專寵陳嬪代表著什麽就不必細說了。如果他能有唐玄宗那樣的作為,到最後說不準又是一場“長恨歌”的悲劇。就說用人方麵,在“完璧歸趙”之後,藺相如雖然沒能超過趙勝成為相邦,但在趙何信任之下幾乎成了趙國第一重臣。澠池之會的時候趙何完全失去了主張,藺相如和廉頗他們商量好了讓他去見秦王,他便去了。去了也就罷了,至少還是對這些心腹重臣的信任。但在秦王咄咄相逼之下,趙何居然完全沒了反應,要不是藺相如那張嘴比刀子還厲害,他被秦王羞辱就成板上定釘的事了。這樣的情形已經不能簡單的理解為重情重義。完全是沒有政治頭腦了。
這些事不能多提,提多了趙勝隻能眼淚嘩嘩的,但不管怎麽說,趙肅侯那道祖宗成法卻依然像座大山一樣擺在他麵前,讓他明知道有人要置自己於死地都無法暢暢快快地予以還擊。
……
廳裏的人雖然聽不清楚藺相如再說什麽。但並不難明白是在勸趙勝。趙勝一邊聽一邊抿著嘴盯著趙翼他們,半晌都沒有說話。趙翼他們見趙勝這幅表情,雖然依然百爪撓心,但卻看見了生機。連忙嗵嗵嗵地磕起了響頭。連聲求饒道:
“相邦,末將等知錯了。願受懲處,隻求相邦看在同脈連枝的份兒上……”
“同脈連枝?”
你們受人所命造謠害我的時候可曾想過同脈連枝?趙勝雖然沒有把這心思說出來。卻冷冷的笑了笑,在跪在趙翼身旁的趙從和趙略兩人臉上掃了一眼,輕聲笑道:
“季玉兄既然是在跟你們商議之後才向外傳的那些話,這樣說來,你們定然是知道那封‘家書’上寫了什麽了?”
“我……”
趙從和趙略登時語塞,寒著臉相互望了望正不知道該怎麽回答時,趙勝已經撇下了他們,抬頭向孫幹問道:
“傳謠者應當何罪?”
傳謠者?這不是把趙翼這幾個造謠者撇開了麽……孫幹連忙稟道:
“諾,以大趙軍律,受人唆使傳謠者當杖五十,逐出;信謠傳謠者當杖三十,同逐出軍。不過,不過宗,宗室還當避其羞,並減些許……”
孫幹說什麽“受人唆使傳謠者”完全是想給趙勝一個台階下,畢竟要是較真的去掰扯,趙翼他們可以算造謠者,但同時也能算受人唆使傳謠,至於把他們撇出去之後後邊的造謠者應該怎麽對付不是今天能做的事,隻要先把今天的事兒平了,後頭的事就好從長計議了。
孫幹和藺相如的話都極其隱晦,但意思卻明白無比,這三個人不能殺。為什麽不能殺?還不是因為趙勝那個便宜爺爺趙肅侯唄。
趙國王族這一支血脈從老祖宗開始就具有神經質一般的過敏級感性色彩,極重“情義”兩個字。如果是普通人,重情重義不但不是毛病,反而是極寶貴的人格品質,但作為君王來說如果在這上邊過了頭卻往往會壞事。
就比如說三家分晉時候的趙襄子,他和韓魏兩國的老祖宗一起除掉了在晉國掌大權的智伯,結果惹出來一個“士為知己者死”的豫讓。豫讓多次刺殺趙襄子,按說為了自己的安全,趙襄子完全可以在表彰豫讓對智伯的忠誠以後將他殺掉,可人家趙襄子神經質發作,居然多次在危險過後放過了豫讓,要不是豫讓到最後自己都對趙襄子的重情看不下去了,隻得悲憤自殺,趙襄子還指不定會不會死在豫讓手裏呢。
這還不算,趙襄子國君當得不錯,但偏偏在繼承人問題上犯了大錯,他是庶出,因為才能卓越,他那個同樣神經質的老爹趙簡子幹脆廢了太子讓他接班。接班便接班吧,可到最後他都對自己的庶出身份耿耿於懷,死之前愣是沒讓自己那幾個同樣才情卓越的兒子接班,而是讓他那個廢太子大哥的長孫趙浣當了太子,繼承了他的君位,由此拉開了趙國數百年君位繼承權糾纏不清、紛爭不斷的序幕。
從趙簡子開始的幾代就不細提了,隻說趙勝他爺爺趙肅侯,那位老人家更是神經質過了頭,為了表現兄弟和睦,幹脆將下一代的子侄放到一起排序,不但鬧出了排到老九就不敢再往下排的笑話,當時甚至惹出了眾臣“何不以諸公孫皆為公子”的抗議。出了這麽檔子事,老爺子依然死性不改,在他晚年的時候曾發生過遠支封君叛亂的事,眾軍費勁吧唧的平了叛之後,趙肅侯居然在對叛亂者明正典刑後痛哭流涕的表示“從今後宗室者除****外絕不可極刑”,這不擺明了是要放縱宗室子弟胡作非為麽。一國之君當到這個份上也真是……實屬不易,也難怪在他死後,十五歲的趙武靈王明擺著的正常繼位居然引來了各國趁機滅趙的念頭,足見趙肅侯這國君失敗到了什麽程度。
接下來的趙武靈王雖然堪稱趙國第一明君,先秦閃耀奪目的巨星,但在這上頭同樣比列祖列宗好不到哪裏去,先是因為對王後吳娃的摯愛而廢長立幼,活著的時候就把趙何扶上了君位,結果過了幾年後悔了,又覺著對不起韓後所生的長子趙章。幹脆將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與趙何平起平坐當起了代君。沙丘宮變的原因有很多,但這一點卻是最為直接的導火索。
再說趙何,他專寵陳嬪代表著什麽就不必細說了。如果他能有唐玄宗那樣的作為,到最後說不準又是一場“長恨歌”的悲劇。就說用人方麵,在“完璧歸趙”之後,藺相如雖然沒能超過趙勝成為相邦,但在趙何信任之下幾乎成了趙國第一重臣。澠池之會的時候趙何完全失去了主張,藺相如和廉頗他們商量好了讓他去見秦王,他便去了。去了也就罷了,至少還是對這些心腹重臣的信任。但在秦王咄咄相逼之下,趙何居然完全沒了反應,要不是藺相如那張嘴比刀子還厲害,他被秦王羞辱就成板上定釘的事了。這樣的情形已經不能簡單的理解為重情重義。完全是沒有政治頭腦了。
這些事不能多提,提多了趙勝隻能眼淚嘩嘩的,但不管怎麽說,趙肅侯那道祖宗成法卻依然像座大山一樣擺在他麵前,讓他明知道有人要置自己於死地都無法暢暢快快地予以還擊。
……
廳裏的人雖然聽不清楚藺相如再說什麽。但並不難明白是在勸趙勝。趙勝一邊聽一邊抿著嘴盯著趙翼他們,半晌都沒有說話。趙翼他們見趙勝這幅表情,雖然依然百爪撓心,但卻看見了生機。連忙嗵嗵嗵地磕起了響頭。連聲求饒道:
“相邦,末將等知錯了。願受懲處,隻求相邦看在同脈連枝的份兒上……”
“同脈連枝?”
你們受人所命造謠害我的時候可曾想過同脈連枝?趙勝雖然沒有把這心思說出來。卻冷冷的笑了笑,在跪在趙翼身旁的趙從和趙略兩人臉上掃了一眼,輕聲笑道:
“季玉兄既然是在跟你們商議之後才向外傳的那些話,這樣說來,你們定然是知道那封‘家書’上寫了什麽了?”
“我……”
趙從和趙略登時語塞,寒著臉相互望了望正不知道該怎麽回答時,趙勝已經撇下了他們,抬頭向孫幹問道:
“傳謠者應當何罪?”
傳謠者?這不是把趙翼這幾個造謠者撇開了麽……孫幹連忙稟道:
“諾,以大趙軍律,受人唆使傳謠者當杖五十,逐出;信謠傳謠者當杖三十,同逐出軍。不過,不過宗,宗室還當避其羞,並減些許……”
孫幹說什麽“受人唆使傳謠者”完全是想給趙勝一個台階下,畢竟要是較真的去掰扯,趙翼他們可以算造謠者,但同時也能算受人唆使傳謠,至於把他們撇出去之後後邊的造謠者應該怎麽對付不是今天能做的事,隻要先把今天的事兒平了,後頭的事就好從長計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