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杯酒喝下去其實已經沒趙何什麽事了,他到河間來本來就是個牌位似的存在,具體的賑災工作是不會參與的,隻會到各處去轉一轉、看一看,甚至還要比趙勝提前幾天離開河間回邯鄲。不過就這樣禿尾巴雞似的收場終究不是回事兒,所以趙何喝完酒坐下身接著說道:
“賑濟之事繁巨,寡人自當親力親為,不過終究會有難以照應之處,具體事宜便由相邦操持好了。相邦……”
趙何說著話向趙勝揮了揮手便不再說話了,能跑到這個宴廳來做客的這些人哪會有傻子,就算沒見過趙王、趙相邦這種高高在上的存在,他們的事卻還是知道的,雖說被趙何剛才的話感動了一把,不過還不至於被感動迷糊,見趙何讓趙勝說話,任誰都明白趙何這過場算是走完了,後邊的苦活兒都得趙勝去幹。
雖說這些事隻要能做好,能讓河間盡快安穩下來,能使大家重新高枕無憂的發財賺錢,誰做都是一樣,但八卦的心態誰沒有,一個個瞟眉遮眼的品評著趙何和趙勝眉眼間的相似之處,紛紛暗自想道:
都說趙王是安享富貴嘛事都不管的人,要不是他兄弟豁出命的去保,兩年前隻怕就得被李兌給廢了,能不能保住命都不好說,現如今他的王位是穩當了,頭疼事卻都讓他兄弟去頂著,費心費力不說,最後好名聲還得讓他這個當哥哥的去得。這人的命就是不一樣,兄弟倆就因為不是一個娘生的,又差著年把的歲數,你有能耐又有個屁用,再有能耐也抵不過你家哥哥命好呀,這才真叫一個天道不公,比普通百姓家還不如。普通人家就算沒什麽大富貴,你隻要有能耐,去哪裏不能混一場大事業?何必去受這尊尊親親、君君臣臣,做得再好也隻是為別人做嫁衣裳的委屈。
為別人抱委屈那是因為事不關己,可趙勝要是也抱這樣的委屈試試?先別提什麽血流成河、屍橫遍野了,就說他自己,要真敢這麽幹,敗了隻有死路一條,就算勝了那也是違背人倫天理。運籌的好子孫後代當然能受益,可自己卻得天天擔驚受怕的去應付那些“忠臣”們的吐沫星子外加“忠勇”們的冷槍暗箭,就算能把這些都擺平,那後邊也有你的罪受,秦國要揍你正愁沒地方抓你的短兒,楚國和齊國要不是一個離得遠夠不著、一個被揍趴下了也一樣得這麽幹,幹脆連“傳統友邦”韓魏燕三國也沒有幫你的膽量了,要是這些都能應付下來基本上也就是個替子孫作嫁衣裳、自己隻能一輩子孤家寡人、四處受敵的命,死之後還得落一個篡位的名聲,要是應付不下來那就跟宋王子偃一個下場了。
春秋和戰國基本上可以算一個整體,天下人都跟著孔子說什麽春秋無義戰,滅國多少多少,可又有幾個人想過那些強國去滅弱國也是需要理由的,其中君王之位不正恰恰就是最好的藉口。反正天下各國都看著呢,你盡管玩篡權上位,到時候要是不被群毆那才真叫奇了怪了,這才是先秦那些有能耐“王爺”們最大的委屈所在——比朱棣那些人整整多了一道外交關係的繩索。
趙勝自然不可能去做此想,現如今他榮華富貴、賢妻美妾、大權在握、一呼眾諾,君王更是言聽計從,活著的時候舒舒坦坦、死了以後也能青史留名,除了一個拿在手裏能燙禿嚕皮的虛名以外還缺什麽?就算真像那些“有責任心”的古人一樣不服頭頂上的這位君王沒自己本事大,要去為小兔崽子們而謀,最後還不是隻能便宜了其中一個而已麽,又能有多大意思?與其去謀要給自己惹麻煩的虛名,還不如當真負起責任去改變趙國被坑殺四十萬眾並且最終被滅國的命運,甚至一層,想辦法改變華夏興衰循環,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悲劇命運呢。
……
河間眾豪富們自在那裏好奇地偷偷打量趙勝和趙何,趙勝在趙何的命令之下卻已經應了一聲,笑嗬嗬的站起身麵向了他們,待滿廳之中完全安靜下來以後,趙勝高聲說道:
“此宴之意大王已經與諸位說了,趙勝便不再贅述。既然此番諸位是與大趙朝廷和舟共濟,趙勝當開誠布公才是。河間原先不在大趙治下,但齊王喪德損國致使河間生靈塗炭,自失民望,原也怪不得別人。大趙與諸國相約接手河間,自當視河間有如邯鄲,視河間之民有如大趙他郡之民,絕無差等。河間之災因何而起如今說也無益,盡快安撫民心恢復百業,備兵嚴防他國窺覬才是正理,這既是為河間百姓及諸位謀,亦是為大趙社稷謀,諸位有什麽良策還請暢言。”
趙勝這些話可是夠開誠布公的,明確告訴大家這裏雖然原來不是趙國的地方,但趙國既然占下了那就絕不會再讓別人奪去,這是趙國朝廷的利益。不管是有錢人還是沒錢人,最怕的並不是被盤剝,而是朝歸秦暮歸楚,腳底下的地盤天天打仗,那樣是要出人命的。所以趙勝這番話就像一顆定心丸,剛剛出口宴廳之中便是一片徹底放下了心來的竊竊私語。半晌過後才有一個花白鬍子的士紳被推舉出來代表大家站起身向趙何和趙勝深深鞠了一禮,極是恭敬的說道:
“大王、相邦,小人們都是大趙的治下之民,大趙遣大軍驅燕齊亂兵恢復地方安寧,如今又派發糧食濟民,小人們無不擁戴。呃……隻是,那個,嗬嗬,小人們雖然受了些災、被騎劫那個該天殺的搶去了些糧食財物,但,但隻要大王有命,小人定當無不應從,就算散盡家財也在所不惜。”
“賑濟之事繁巨,寡人自當親力親為,不過終究會有難以照應之處,具體事宜便由相邦操持好了。相邦……”
趙何說著話向趙勝揮了揮手便不再說話了,能跑到這個宴廳來做客的這些人哪會有傻子,就算沒見過趙王、趙相邦這種高高在上的存在,他們的事卻還是知道的,雖說被趙何剛才的話感動了一把,不過還不至於被感動迷糊,見趙何讓趙勝說話,任誰都明白趙何這過場算是走完了,後邊的苦活兒都得趙勝去幹。
雖說這些事隻要能做好,能讓河間盡快安穩下來,能使大家重新高枕無憂的發財賺錢,誰做都是一樣,但八卦的心態誰沒有,一個個瞟眉遮眼的品評著趙何和趙勝眉眼間的相似之處,紛紛暗自想道:
都說趙王是安享富貴嘛事都不管的人,要不是他兄弟豁出命的去保,兩年前隻怕就得被李兌給廢了,能不能保住命都不好說,現如今他的王位是穩當了,頭疼事卻都讓他兄弟去頂著,費心費力不說,最後好名聲還得讓他這個當哥哥的去得。這人的命就是不一樣,兄弟倆就因為不是一個娘生的,又差著年把的歲數,你有能耐又有個屁用,再有能耐也抵不過你家哥哥命好呀,這才真叫一個天道不公,比普通百姓家還不如。普通人家就算沒什麽大富貴,你隻要有能耐,去哪裏不能混一場大事業?何必去受這尊尊親親、君君臣臣,做得再好也隻是為別人做嫁衣裳的委屈。
為別人抱委屈那是因為事不關己,可趙勝要是也抱這樣的委屈試試?先別提什麽血流成河、屍橫遍野了,就說他自己,要真敢這麽幹,敗了隻有死路一條,就算勝了那也是違背人倫天理。運籌的好子孫後代當然能受益,可自己卻得天天擔驚受怕的去應付那些“忠臣”們的吐沫星子外加“忠勇”們的冷槍暗箭,就算能把這些都擺平,那後邊也有你的罪受,秦國要揍你正愁沒地方抓你的短兒,楚國和齊國要不是一個離得遠夠不著、一個被揍趴下了也一樣得這麽幹,幹脆連“傳統友邦”韓魏燕三國也沒有幫你的膽量了,要是這些都能應付下來基本上也就是個替子孫作嫁衣裳、自己隻能一輩子孤家寡人、四處受敵的命,死之後還得落一個篡位的名聲,要是應付不下來那就跟宋王子偃一個下場了。
春秋和戰國基本上可以算一個整體,天下人都跟著孔子說什麽春秋無義戰,滅國多少多少,可又有幾個人想過那些強國去滅弱國也是需要理由的,其中君王之位不正恰恰就是最好的藉口。反正天下各國都看著呢,你盡管玩篡權上位,到時候要是不被群毆那才真叫奇了怪了,這才是先秦那些有能耐“王爺”們最大的委屈所在——比朱棣那些人整整多了一道外交關係的繩索。
趙勝自然不可能去做此想,現如今他榮華富貴、賢妻美妾、大權在握、一呼眾諾,君王更是言聽計從,活著的時候舒舒坦坦、死了以後也能青史留名,除了一個拿在手裏能燙禿嚕皮的虛名以外還缺什麽?就算真像那些“有責任心”的古人一樣不服頭頂上的這位君王沒自己本事大,要去為小兔崽子們而謀,最後還不是隻能便宜了其中一個而已麽,又能有多大意思?與其去謀要給自己惹麻煩的虛名,還不如當真負起責任去改變趙國被坑殺四十萬眾並且最終被滅國的命運,甚至一層,想辦法改變華夏興衰循環,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悲劇命運呢。
……
河間眾豪富們自在那裏好奇地偷偷打量趙勝和趙何,趙勝在趙何的命令之下卻已經應了一聲,笑嗬嗬的站起身麵向了他們,待滿廳之中完全安靜下來以後,趙勝高聲說道:
“此宴之意大王已經與諸位說了,趙勝便不再贅述。既然此番諸位是與大趙朝廷和舟共濟,趙勝當開誠布公才是。河間原先不在大趙治下,但齊王喪德損國致使河間生靈塗炭,自失民望,原也怪不得別人。大趙與諸國相約接手河間,自當視河間有如邯鄲,視河間之民有如大趙他郡之民,絕無差等。河間之災因何而起如今說也無益,盡快安撫民心恢復百業,備兵嚴防他國窺覬才是正理,這既是為河間百姓及諸位謀,亦是為大趙社稷謀,諸位有什麽良策還請暢言。”
趙勝這些話可是夠開誠布公的,明確告訴大家這裏雖然原來不是趙國的地方,但趙國既然占下了那就絕不會再讓別人奪去,這是趙國朝廷的利益。不管是有錢人還是沒錢人,最怕的並不是被盤剝,而是朝歸秦暮歸楚,腳底下的地盤天天打仗,那樣是要出人命的。所以趙勝這番話就像一顆定心丸,剛剛出口宴廳之中便是一片徹底放下了心來的竊竊私語。半晌過後才有一個花白鬍子的士紳被推舉出來代表大家站起身向趙何和趙勝深深鞠了一禮,極是恭敬的說道:
“大王、相邦,小人們都是大趙的治下之民,大趙遣大軍驅燕齊亂兵恢復地方安寧,如今又派發糧食濟民,小人們無不擁戴。呃……隻是,那個,嗬嗬,小人們雖然受了些災、被騎劫那個該天殺的搶去了些糧食財物,但,但隻要大王有命,小人定當無不應從,就算散盡家財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