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開始稱王,“定國政”,大敗海西女真九部,統一建州女真,成為一方勢力的整個過程,恰是在李成梁卸任期間完成的。其間,萬曆二十三年,明朝還以努爾哈赤守邊有功,封他為“龍虎將軍”,證明那時大明與努爾哈赤的關係還相當默契。


    李成梁起碼對努爾哈赤的崛起無須負什麽責。至於後來努爾哈赤終於統一了女真三十部,國力大盛,以“七大恨”為理由興兵反明,那隻是藉口罷了。狼想吃羊了,誰還有什麽辦法?


    人之在世,常有無數的錯謬糾纏。有時候,“時代”這個詞,也成了某種不負責的藉口。其實無論什麽時代,智慧是不能少的。因為所有的悲劇,其實都來自愚蠢。


    避免愚蠢的方法之一,即是讀史。


    青燈黃卷總有味。


    在對以往的任何事情似乎都已解釋清楚了的當代,我們來讀史,往往會有意外觸動。畢竟我們精神的血肉,是來自那些塵封中的紙頁中間。


    今人未可笑古人啊!尤其讀張居正治國的史實,心頭時常會彈出一些驚喜。


    書生治國,他有著書生的優長,卻沒有迂腐之氣。


    在他治下,大明邊防的重振,除了審慎用將之外,還得益於正確的戰略思想。之所以說是正確,就在於“實事求是”。


    這四個字,當已說濫了的時候,就等於沒說。


    我們往往會看到,中國哲學“瞪著眼睛說瞎話”的原則好象要更流行一些。


    張居正當國之初,他對大明的國力有過很客觀的估量。韃靼雖然已由強轉弱,但大明自己亦是千瘡百孔。舉大兵,征漠北,滅胡虜,無論如何也隻能是千年大夢。因此,他製定的國策是以撫為主,以戰促和。


    你不鬧,就行了。我們各自放牛羊、種莊稼。這也很符合現代的地緣政治理念。


    他看到,蒙古諸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各部時合時分,彼此也有攻殺。這就完全可以分而製之。他的策略,簡略地說,就是“東製西懷”——拉住一個打一個。


    西懷,就是對俺答諸部的懷柔。俺答基本可以說是老實了。封王滿足了他的生平心願,互市解決了飯鍋的問題,他自然願意長期納貢就封,打仗對他並無好處。張居正就盡量滿足他的要求,甚至賞賜給俺答部的絲綢、鐵鍋、茶葉,都要親自去驗看,不能有假冒偽劣。俺答的兒子黃台吉(體麵一點兒的譯法是“皇太極”)、弟弟昆都,都不大聽老俺答的,時附時叛。張居正對這兩人就實行又打又拉,還告訴王崇古要使離間計。總之,能嚇唬住就行。


    大明首當俺答部的要衝,是薊門。張居正告誡邊將:“在他鎮以能殺敵為功,此地以賊不入為功。”因這地方離皇陵乃至京城太近,不是打仗的好地方,所以千萬“毋輕與戰”。


    近憂沒有了,遠憂也就不怕了。張居正的“東製”,是指對集中在遼東的土蠻等部要狠狠地打。


    對韃靼的這兩大勢力,採取冷熱截然不同的對策,就能保證他們永遠合不到一塊兒,彼此心懷怨望。有了“東製”,“西懷”的這一部分在對比之下,就更為珍惜和平。有了“西懷”,橫亙在薊州、宣大之北,與大明形成呼應,“東製”的那一部分輕易也不敢殺過來。


    張居正對這一套戰略頗為得意,稱“東製西懷,自有妙用”(《答吳環洲》)。


    “西虜”的封貢是經過苦苦懇求才得到的,所以他們一般不會背棄。而對“東虜”那幫傢夥,就是他們來懇求封貢,也決不能同意,就是一個字“打”。假如同意了“東虜”的請求,韃靼東、西兩部就可能同時都看輕了這封貢,反而一個也拉不住了。


    張居正自誇道:“一舉而樹德於西,耀威於東,計無便於此者矣!”


    讀史到此,又忍不住要拍案!大國戰略,太愚蠢或太坦誠了,都是不行的啊。


    即便對已經臣服了的俺答,張居正也不敢掉以輕心。俺答於晚年信奉了喇嘛教的黃教。黃教於明初興起於青藏,後傳入蒙古,信仰者眾。俺答成了堅定的信徒之後,不失時機地利用宗教影響來擴大勢力範圍,讓自己的一個兒子賓兔台吉在甘青一帶建立佛寺,以籠絡當地部落。


    張居正看出了俺答的用意,便在這方麵盡量優容,以此把這老英雄拴得更緊。明廷經常賜給俺答一些佛經;萬曆三年,還將俺答建立的新城“庫庫河屯”賜名為“歸化”。歸化在漢語裏是“歸化遠人”之意,有民族歧視色彩,所以後來不用了,而使用了它的另一個古老的譯名“呼和浩特”(青色的城)。


    萬曆五年三月,信仰愈堅的俺答向明廷提出,要去青海做佛事(設醮)。四月,俺答的兒子賓兔台吉在青海也已建好了寺。兵部和張居正都認為俺答這樣做,是事先徵得朝廷同意的,便請旨予以批準,由萬曆皇帝親自為西海寺賜名“仰華寺”。


    誰想到,到了萬曆六年初,俺答竟帶領大隊人馬浩蕩西行,幾乎是傾國而去。張居正覺得事態非同尋常,立刻命令三邊總督和甘肅巡撫做好應變準備,留心俺答這傢夥在歷來無事的西北惹出什麽麻煩來。又讓宣大總督吳兌出麵,勸俺答快快返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出了個張居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清秋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清秋子並收藏明朝出了個張居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