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書這個官,是六部首長中地位最高的,俗稱“太宰”,主宰一切官員的命運。首輔弄不好是轄不住他的。到後來的萬曆年間,首輔地位略跌,吏部尚書就完全不聽首輔的了。


    高拱回來,以大學士兼掌吏部事,這在明代是破例,非常少見。因為這樣一來,該大臣的權力就太大了,大政方針和人事考核任免全在一個人手裏,要是把江山給顛覆掉了,皇帝也有可能還不知道。


    但隆慶百分百地相信高老。我就這麽用他,天下人你們就看著吧,這就是我的擎天巨柱!


    至於張居正如何對待高拱的復出,恐怕很難以猜度。他是一個日夕憂慮國事的人,看問題往往看大局,因此期待的成分大約多一些。


    在高拱剛回來時,他在給一個地方官的信中說:“喜高老起用,素在同心,世事尚可為也。”他沒忘記,這是他一生中僅見的一個與他氣味相投、旗鼓相當的人。


    後來在共事了幾年後,他在對高拱賀壽時說:“即餘駑下,幸從公後,參預國政,五年於茲,公每降心相從。”像我這樣的低劣之才,有幸跟著高老您參與國家大事,五年來(實際隻有四年多一點)您老總是放下架子跟我交往——這當然是客套話,但多少透出,他還是很感激高拱給了他一個施展的機會。


    待高拱死後,張居正對他們之間的關係,評價就更高了,達到了“生死之交”和“雖子弟父兄,未能過也”的高度。人死了,生者自然是其言也善,但他感念高拱的一份同僚之誼,還是真實的。


    相比之下,他對李春芳、趙貞吉之類的書生宰相,則嗤之以鼻。他後來在萬曆初年回憶,隆慶四年一次“北虜”犯薊州,京城戒嚴。堂堂金鑾大殿之上,朝臣們就研究起如何守城的技術問題來了。趙貞吉甚至私心慶幸有敵人來犯,以證明不按他的主意整軍,就沒有好結果。首輔李春芳呢,不知所措,控製不了會議局麵。大家七嘴八舌,提出的措施都極為可笑。最後敵人連影子也沒來一個,京城防守了一個月後,解嚴了,白白花費了幾十萬兩銀子。


    很難以想像,當時地球上最大的國家,竟是由這樣一群廢物在管理。一次小小的邊境戰役,就鬧得中樞亂了套,還有臉說什麽天朝上國?歷來,隻有主政者如虎,國家才能虎虎有生氣。主政者若是如綿羊,國家就等於置身於狼群之中,你就是喊一千遍“公理在上”又能奈何?


    基於這個背景,張居正對高拱的回來,是憂是喜,就不難判斷。即使高拱是虎,也暫時威脅不到他張居正什麽。在隆慶一朝,高拱根本不屑於向張居正下手。他們雖然同氣相求,但政治份量並不在一個等量級上。


    真正感到憂慮的是徐階。他素來知道高拱是個眥睚必報的人,當年拱掉高拱確實是做得狠了點兒。


    徐階的三個公子在鄉裏胡鬧得夠了,也遇到了大麻煩。鐵麵清官海瑞,於隆慶三年六月任應天巡撫,開始清理大戶兼併民田事宜。他脖子一挺,放出話來:“法之所至,不知其為閣老尚書家也!”巡視所過之處,向他告狀,自訴被鄉官奪了田產的老百姓,竟然有幾萬人!


    海瑞平日最恨的就這個,你肉山酒海的我管不了,居然還不讓老百姓吃口飯!於是,他“力摧豪強,撫貧弱;貧民田入富室者,率奪還之。”(《明史?海瑞傳》)這景象我們現在很難想像:一群穿製服的公差,如狼似虎地闖進大戶家,掀桌子,抖手拷,勒令退田——這實在是超越了人們的“常識”。


    徐家三位公子急忙向張居正寫信告急。張居正回了一封意味深長的信,他說:“群眾情緒近來是比較厲害,等海公到了你們那裏,我當寫一封信給他以委婉疏通。至於師翁,他年紀大了,可能會受不了這場麵,你們千萬要日夜好好保護。”然後是一句很含蓄的警告,“事有可了者,宜即自了之。”不要給自己帶來後患。


    言之鑿鑿,你們聽不懂就算了。


    不管張居正是如何贊同海瑞的做法,老師的麵子還是要顧及的。高拱“復辟”以後,張居正得知徐階終日惶惶,還特地去信囑咐後任的應天巡撫去登門安慰一下。至於前任海瑞嘛,“其施雖若過當,而心則出於為民。”他退田是為了老百姓。老百姓不容易啊!知道嗎?“霜雪之後,少加和煦,人即懷春”,你總要給人家一點點溫暖呀。


    應該說,張居正在處理這些事上,原則與人情都照顧到了,無可挑剔。


    不出徐階所料,高拱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算前徐大相國的所作所為。高老隻有一個原則:一切反其道而行之。明朝的官官相軋,好像世世代代都是這一個原則。


    你徐階啟用的人,不論好賴,我通通給你拿掉。你徐階逮捕了許多方士,說他們製作假藥害死了前皇帝,我就偏要為他們說情:“先帝晚年有病,畢竟是善終,不是暴卒。說先帝為方士所害,天下後世將怎麽看待先帝?我高某請求法司改判!”


    他把徐階賴以立足的根基《嘉靖遺詔》全盤推翻,那是假的!之所以敢這樣做,是因為他摸透了隆慶的心理——先帝雖然毛病多多,但批評多了,皇帝還有什麽權威?所以,今後再不許批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出了個張居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清秋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清秋子並收藏明朝出了個張居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