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裏可以瞄準要襲擊的任何一艘商船發射魚雷。升起潛望鏡!”


    潛水艇即使深深地潛在水中也可以發射魚雷。這是因為,靠電子計算機和高性能聲納,在即使著不到的情況下也能知道目標的正確位置。錢艦長冒著危險升起潛望鏡是由於他想捕獲一個大目標。因為在水中隻靠聲納是不能判斷船的噸數和船的種類。幸虧,海麵起了風浪,蓋住了突出水麵大約一米的潛望鏡,沒有被護衛的蘇聯驅逐艦的雷達發現。


    “瞄準前麵第三艘大型油船。距離一萬六千八百米。方位二百四十五點三度。發射四枚魚雷。”四枚魚雷無聲地從發射管發射出去,每枚之間間隔兩秒。這種43型潛水艇發射魚雷,不是採取通過傳統的高壓氣的方法,而是採取魚雷本身在發射管中轉動螺旋槳發射的方法。採取這種辦法聲音低,不易被敵人發現。四枚魚雷都是採取有線製導的方式。最初兩千米的航行是根據艦內電線的指令控製魚雷的速度和方位的。待魚雷完全按照瞄準的目標的方向前進時,就切斷電線,以後由魚雷依靠其本身的力量航行。


    確信會命中的錢艦長在發射魚雷後立刻命令軍艦掉頭朝與船隊相反的方向高速躲避,這是因為盡可能與敵人的護衛驅逐艦保持距離。八分鍾後,在海內響起的四聲爆炸聲傳到艦內,這證明油船被擊沉了。錢艦長並未升起潛望鏡核實戰果。相反卻不斷下達命令。“深度三百五十米!測定器!”


    據認為,43型潛水艇的安全設計深度為二百二十五米。但是,艦長說,此安全設計深度再下沉一倍也沒關係。潛航越深越難以被探測到。水溫測定器也開動了。這是測定時刻變動的艦外水中溫度的裝置。音波由於水溫不同傳播的速度也不一樣。艦長懂得,如果海中的水溫發生不規則的變化,那麽音波就會複雜而曲折,這時無論性能多麽高的聲納也難探測到潛水艇。事實上,隨著深度的增加,水溫也不斷發生變化。並不是隨著深度的增加而肯定溫度會一律下降。


    “在水中二百五十米到三百米處有冷冰塊。此周圍的水溫低三度。“水溫測量員送來了報告。艦長讓軍艦在這樣的冷冰塊的下麵移動。這樣,驅逐艦和反潛巡邏機的聲納就測不到潛水艇。因為冷冰塊對即使在接近水麵的地方發射的音波也能反射回去,所以在其冰塊下麵潛水就不會被發現。


    果然,蘇聯驅逐艦僅僅用一小時的時間搜索了附近海麵,便很快離去了。


    “哎,免它一死。魚雷還剩下十二枚。發射的太多了。”


    結果,28號潛水艇在離開基地航行了二十六天後安全返回了舟山群島的母港。共擊沉五艘艦船,商船三艘(油船一艘、貨船二艘)、軍用運輸船一艘和驅逐艦一艘,戰果輝煌。


    黃埔造船廠陸續建造的同樣類型的潛水艇,不僅配備到舟山群島,還配備到青島和連雲港的潛艇部隊,投入了破壞蘇聯通商的戰鬥。盡管有幾艘在對馬海峽被捕獲擊沉,但也有不少潛艇象28號艦那樣,平安無事地進入日本海並取得很大戰果。中國的方針是要邊戰鬥邊推進軍隊的現代化,目前這一方針正在取得成功。


    奪取山海關


    在從國外進口新武器方麵,中國又想出並採取了巧妙的做法,即中國政府在引進技術的同時,直接雇用世界上主要武器製造廠的技術人員。這始終是中國政府同個人之間簽訂的雇用合同。這樣一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就不會違反與蘇聯達成的不賣給中國武器的協議。至少中國是這樣認為。


    有這樣一種情況:白蘇聯獲得伊朗的石油和波斯灣的通行權以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為了安全地得到中東石油,不得不向蘇聯妥協,即在中蘇戰爭開始以後,也不向中國出售武器(實際上是限製)。中國則巧妙地將計就計。中國最初注意到的是美國馬丁-瑪麗埃塔公司研製的雷射製導銅頭炮彈。在這以前的炮彈,自十四世紀發明大炮以來,彈著全都通過炮的瞄準來左右。如果瞄準正確,彈著點也就正確。但炮彈本身是盲目的,由於風(特別是側風)、地球的引力、炮彈的形狀等,彈著點多少會產生誤差也是難免的。過去的炮彈,修改瞄準是奏效的,可以對固定目標進行炮擊,但幾乎不能命中正在地麵上高速行駛的坦克、裝甲車等。因為從發射到彈著這一期間,目標的位置在變,隻能指望偶然打中。


    但是,人類終於給炮彈安上了眼晴,那就是雷射製導炮彈。如果雷射射在目標上,例如射在正在行駛的坦克上,就會產生反射波,這種銅頭製導炮彈就會沿著雷射的反射光線飛向目標,具有甚至可以說一定命中的高性能。這是把曾經在越南戰爭中大顯威風的靈巧炸彈應用於炮彈的結果。


    在轟炸北越末期以前,大量使用的是自由落下方式的炸彈。使用那種炸彈,無論多麽有名的飛行員也未能炸毀河內郊區的平隆橋。可是靈巧炸彈卻一發就摧毀了這座橋,因此這種炸彈出了名。


    到了八十年代,技術的進步終於成功地把應用於大型的靈巧炸彈的雷射製導方式用在小型炮彈上了。大概可以說,為蘇聯裝甲部隊的進攻能力感到苦惱的中國陸軍,為擊毀蘇軍的坦克和裝甲車而注意到了美國研製成功的雷射製導炮彈是當然的。


    美國的馬丁-瑪麗埃塔公司的工程師約翰斯通應中國陸軍總參謀長的直接邀請乘機到達上海。這是蘇軍進攻中國一年零三個月以後的九月中旬的事情。約翰斯通工程師帶著製導炮彈的詳細設計圖和幾名精通雷射製導技術的同事一起來到了中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斯克號出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久留島龍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久留島龍夫並收藏明斯克號出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