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周刊》的洛奇報導過非洲、巴爾幹和阿富汗戰爭,並曾在阿富汗與美軍特種部隊共同生活了一周。她說,五角大樓的新政策也給記者提出了許多問題,他們麵臨的最大壓力是如何在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士兵麵前保持記者的獨立立場。


    不管在伊拉克還是在阿富汗,美軍都對記者報導進行了嚴格限製,因此也有的記者擔心國防部對稿件的審核會影響時效。國防部顯然沒有忘記,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記者塞弗記錄下一名美軍士兵用打火機在越南點燃一間茅草屋的鏡頭,激起了美國國內反戰的怒火。自從越戰以來,美軍和記者之間一直存有芥蒂,互不信任。


    不過話說回來,美軍當然也不會讓記者在戰場上“自由馳騁”。雖然美軍允許記者隨軍採訪,但還不能指望記者們可以隨心所欲、不受限製地發送新聞。


    “他們當然不希望我們將行進在巴斯拉通往巴格達公路上的美軍坦克車這一現場畫麵直播出去,這樣伊拉克人就會知道美軍坦克的所在。&rdquon首席新聞執行官喬丹如是說。


    由於擔心現代記者配備的各種電子採訪設備可能泄露軍事機密,五角大樓製定了戰地報導守則,要求隨軍記者嚴格遵守。其中包括:


    ——正在進行中的戰鬥情況必須在戰地司令官同意之後才能夠發布,否則不能進行現場報導。


    ——以前常規軍事行動的日子、時間、地點和結果,未經同意之前隻能用籠統的語言來報導。


    ——在戰鬥正在進行時,禁止隨軍記者報導“將威脅戰爭安全和軍人生命的有關友軍移動和作戰部署等方麵的具體消息。


    ——為了保護作戰安全可能有時會禁止發稿,但在安全警報戒除後將很快取消禁令。


    ——軍方將嚴格禁止涉及未來作戰計劃的報導,有關推遲或取消的軍事行動也不得泄露。


    ——部隊指揮官為了作戰安全可能暫時限製記者使用電子通訊設備。在作戰或不利環境中記者在使用電子設備前必須提出申請。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駐白宮記者羅伯茨說:“從記者的觀點來看,這是一輩子隻有一次的經歷;而從個人的觀點來說,戰場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地方。”


    羅伯茨的這句話也許代表了多數隨軍記者的想法。確實,奔赴戰地採訪,領略戰爭風雲,經歷炮火洗禮,對我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也是畢生難忘的經歷。如果能夠成行,我可能成為第一位隨美軍部隊赴海灣採訪的中國記者,我深深感到自己肩上承載的重擔、責任和光榮。不過,戰爭畢竟是殘酷的。一場戰爭下來,不知會有多少伊拉克人生靈塗炭,流離失所。雖然我期盼自己有這次隨軍採訪的經歷,但內心深處卻在祈禱戰爭永遠不會爆發,和平長駐人間。


    第一部分與美軍簽下“生死狀”


    2月25日


    當一份“生死契約書”擺在我麵前時,作為新華社駐華盛頓的一名記者,我深知它的分量——我可能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被美國邀請隨美軍進入前線採訪的中國記者。但為了完成使命,我必須託付我的生命。


    最大“受益者”實際是美國軍方


    美國國防部已經批準我作為美軍隨軍記者,並將我編入部署在海灣的美國第五艦隊,採訪可能發生的對伊戰爭。同時國防部發來了長達7頁的“生死契約”。這份“生死契約”的主體部分名稱很長——《免除義務、免除責任、(對政府)保持無害以及放棄起訴的協議書》。令人不解的是,在這份正式文件上,協議一詞“agreement”竟然拚成了“agremeent”,這是否意味著美國國防部對戰地記者開放前線後,安排隨軍採訪的煩雜事務令其有些自顧不暇?


    在協議書的第一條中,美國國防部強調,挑選媒體雇員前往海灣進行戰地報導是一件“互惠互利”的好事,這多少在原則上為這份協議抹上了一層平等的色彩。


    其中,戰地採訪包括“軍事行動之前、之中和之後”的全過程。而記者隨軍採訪的方式被冠以“嵌入”之名,其具體解釋為:“與美軍部隊一同居住、行進、進餐、睡覺並在軍中進行所有職業和個人活動。”換言之,“嵌入”的記者不能離開軍隊半步,因為幾乎記者各種可能的活動都被列舉了。這是協議的最大前提。因此,可以預見,隨軍記者將隻能在美國軍方的監控下活動,一舉一動都不自由。


    協議書的第三條指出,“媒體組織和媒體雇員知悉並且都認為,嵌入過程將使媒體雇員同樣暴露在那些部隊的戰鬥員麵臨的風險和危險情況下,包括戰爭極端而不可預測的風險、交戰行動、戰鬥支援行動,以及常見與非常見的軍旅危險”。這一條無情的規定,實際上指明了戰爭是一種“不可抗力”,在戰爭麵前,簽約的記者個人生命健康都要麵臨法律意義上的最高風險,比如說,由於這項條款的存在,記者個人所享受的人身保險以及準備加入的人身保險,都變得毫無意義,因為保險公司通常在這種前提下也是完全免除賠付義務的。


    協議書本身的最大“受益者”實際上是美國軍方,它對媒體組織和媒體雇員完全自願、自負風險的要求是最詳盡的。它界定記者自願承擔的風險是“軍事環境中的所有危險,包括但不限於戰爭極端而不可預測的風險、交戰行動和戰鬥支援行動”。這種“環境”無論給記者人身帶來傷亡,還是造成記者的財產損失,記者都放棄對美軍追償的權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小鷹」號親歷戰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胡曉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胡曉明並收藏我在「小鷹」號親歷戰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