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兩國酣戰之時,大部分海上浮台模塊被日軍工程部隊悄悄運往指定的海域,組裝後潛伏於水下。當中日戰爭一爆發,這些巨大的海上浮台立即排空箱體內的儲水浮出海麵,日本空軍對中國內陸地區持續不斷的攻擊力,主要就靠它們所提供的強有力的後勤保障,雖然日軍沒有航空母艦,但專門設計的“航母型”海上浮台每個都有相當於二個航母艦船的起落麵積,日軍飛機大規模的起落毫不成問題。日軍還根據這次跨海作戰的需要專門設計了一些特殊的海上浮台,有些用於存放物資,有些暫時儲備兵員,有些作為陸基飛彈發射基地,有些專門供空軍起落補給。就這樣在中日之戰爆發的同時,這些海上人工小島迅速在寬闊的海域間構築了一條蛙跳通道,配合著那些移動的船隻源源不斷的將兵員和物資運往中國大陸。
海上通道的問題解決了,接著麵臨的就是登陸點的選擇,考慮再三,日軍把主要攻擊點選在寧波,連雲港作為輔助的登陸點用來分散北京方麵的注意力,但後來在連雲港的爭奪戰中,日軍的瘋狂程度絲毫不亞於寧波,最終連雲港和寧波同時失守,讓日軍建立了兩個前沿戰略基地。在整個登陸戰的過程中,日本人修建的海上浮台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它們為日軍空軍的連續作戰提供了海上基地,使日軍在登陸作戰過程中始終保持製空權優勢,給中國海岸防守部隊和各路增援部隊造成了大量殺傷。
另外在登陸搶灘作戰中,日軍工程隊伍還快速拚裝了數十幾個登陸浮台,當一覽無餘的海麵上突然出現數十個浮動的龐然大物時,它們給中國守軍所造成的心理震撼是極度震驚,這些巨大的海上浮台配備有強大火力和巨大的兵員投送能力,可以自由移動在不同的地點靠岸,讓沿海守軍防不勝防。在完成搶灘任務後,這些浮台又被拆散,重新串聯組合,構架起一道道海麵浮橋,讓作戰坦克和裝甲運兵車源源不斷地直接由戰艦開至岸邊登陸參戰。當寬闊的海上浮橋建成後,日軍的重裝甲部隊開始源源不斷地登上了中國大陸,協同前期搶灘部隊向內陸挺進,在日軍重裝武器強大火力突擊下,中國守軍苦苦支撐的海防線最後還是全線崩潰。
戰後,有位西方戰地記者是這樣評價的:日軍對華戰爭初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功,首先應當歸功於日本技術人員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如果沒有他們創造的海上奇蹟,日軍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突破中國軍隊的海岸防線,並迅速建立起牢固的大陸橋頭堡。從某種角度上講,中國人不是敗在軍事實力上,而是輸給了日本人的想像力!
第四十一章 戰爭恐慌
10月20日晚,高翔和父母一起參加了由街道居委會統一組織的電視轉播大會,居民小區內幾千人在街心花園收聽收看了國家主席程光的電視講話,街道辦事人員和部隊信息作戰部的同誌們在寬敞的街心花園搭起了主席會議台,一塊巨大的影幕把國家領導人的講話清晰地傳達給每一位在場的觀眾,軍委代表和省市領導也分別在電視上作了匯報講話。那天晚上大家的情緒都很高漲,解放軍對美國本土的打擊令許多人歡欣鼓舞,中美之間展開和談又讓善良的人們以為從此戰爭就將結束。誰都沒有想到,更大的災難眼看就就要降臨……
晚上12點左右,第一批炸彈落到了高翔所在的城市,當時許多人還沒有入睡,正和朋友或家人一起激烈地談論目前的形勢,預測未來的戰局發展。突然刺耳的防空警報拉響了,讓人們從美夢中驚醒,原來戰爭仍在繼續……
在日軍的登陸戰役中,為了遲滯中國軍隊對登陸點的支援,日軍組織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空降作戰。戰爭一打響,一萬多人的日本空降兵先遣部隊就先後在南京、武漢、南昌、杭州四城市的郊區空降成功並迅速建立了戰略飛地,切斷了通往日軍登陸點的公路要道和鐵路橋樑,很快與中國軍隊的增援部隊展開了激烈的交火。
除此之外,日軍還派遣了一支數百人組成的精銳部隊更進一步深入到內陸地區。戰爭一開始,日軍這支訓練有素的心理作戰部隊就冒著猛烈的防空炮火,穿越中國軍隊的沿海防區深入到警戒防備薄弱的內陸各個主要城市空降。在日本黑龍會前期潛伏人員的接應下,趁著夜色迅速化整為零潛入市區。這支部隊的人數雖然少但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們負責執行“菊花的刺”計劃中另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遲滯破壞中國軍隊對整個大上海戰區的增援行動。這個行動計劃在常人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區區數百人如何能在上千公裏的寬大作戰麵上形成有效的阻擊力量,不被消滅已經純屬萬幸,更別談什麽作戰了。正是由於這種麻痹大意的輕敵思想,使得中國軍隊為此付出了意想不到的慘重的代價。
在當初接受作戰任務時,所有的心理作戰隊員都被訓示:你們的任務第一是製造恐慌,第二是製造恐慌,第三還是製造恐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你們可以使用任何手段。
第二天清晨,高翔和其他飽受了一夜防空警報驚嚇的人們一樣,紛紛走出家門相互打聽消息,自開戰以來由於中國的信息通訊係統遭到嚴重破壞消息滯後,兼之國內新聞媒體一向對失利的戰況消息嚴密封鎖,因此許多人家都私自安裝了衛星接收天線或通過收音機,直接從國外電台了解整個戰局最新形勢。盡管政府三令五申嚴禁民間收聽收看國外敵台的消息轉播,不過這種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很難被真正執行,還是有許多人偷偷地在家收聽收看境外轉播,期望在第一時間了解最新的消息。
海上通道的問題解決了,接著麵臨的就是登陸點的選擇,考慮再三,日軍把主要攻擊點選在寧波,連雲港作為輔助的登陸點用來分散北京方麵的注意力,但後來在連雲港的爭奪戰中,日軍的瘋狂程度絲毫不亞於寧波,最終連雲港和寧波同時失守,讓日軍建立了兩個前沿戰略基地。在整個登陸戰的過程中,日本人修建的海上浮台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它們為日軍空軍的連續作戰提供了海上基地,使日軍在登陸作戰過程中始終保持製空權優勢,給中國海岸防守部隊和各路增援部隊造成了大量殺傷。
另外在登陸搶灘作戰中,日軍工程隊伍還快速拚裝了數十幾個登陸浮台,當一覽無餘的海麵上突然出現數十個浮動的龐然大物時,它們給中國守軍所造成的心理震撼是極度震驚,這些巨大的海上浮台配備有強大火力和巨大的兵員投送能力,可以自由移動在不同的地點靠岸,讓沿海守軍防不勝防。在完成搶灘任務後,這些浮台又被拆散,重新串聯組合,構架起一道道海麵浮橋,讓作戰坦克和裝甲運兵車源源不斷地直接由戰艦開至岸邊登陸參戰。當寬闊的海上浮橋建成後,日軍的重裝甲部隊開始源源不斷地登上了中國大陸,協同前期搶灘部隊向內陸挺進,在日軍重裝武器強大火力突擊下,中國守軍苦苦支撐的海防線最後還是全線崩潰。
戰後,有位西方戰地記者是這樣評價的:日軍對華戰爭初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功,首先應當歸功於日本技術人員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如果沒有他們創造的海上奇蹟,日軍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突破中國軍隊的海岸防線,並迅速建立起牢固的大陸橋頭堡。從某種角度上講,中國人不是敗在軍事實力上,而是輸給了日本人的想像力!
第四十一章 戰爭恐慌
10月20日晚,高翔和父母一起參加了由街道居委會統一組織的電視轉播大會,居民小區內幾千人在街心花園收聽收看了國家主席程光的電視講話,街道辦事人員和部隊信息作戰部的同誌們在寬敞的街心花園搭起了主席會議台,一塊巨大的影幕把國家領導人的講話清晰地傳達給每一位在場的觀眾,軍委代表和省市領導也分別在電視上作了匯報講話。那天晚上大家的情緒都很高漲,解放軍對美國本土的打擊令許多人歡欣鼓舞,中美之間展開和談又讓善良的人們以為從此戰爭就將結束。誰都沒有想到,更大的災難眼看就就要降臨……
晚上12點左右,第一批炸彈落到了高翔所在的城市,當時許多人還沒有入睡,正和朋友或家人一起激烈地談論目前的形勢,預測未來的戰局發展。突然刺耳的防空警報拉響了,讓人們從美夢中驚醒,原來戰爭仍在繼續……
在日軍的登陸戰役中,為了遲滯中國軍隊對登陸點的支援,日軍組織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空降作戰。戰爭一打響,一萬多人的日本空降兵先遣部隊就先後在南京、武漢、南昌、杭州四城市的郊區空降成功並迅速建立了戰略飛地,切斷了通往日軍登陸點的公路要道和鐵路橋樑,很快與中國軍隊的增援部隊展開了激烈的交火。
除此之外,日軍還派遣了一支數百人組成的精銳部隊更進一步深入到內陸地區。戰爭一開始,日軍這支訓練有素的心理作戰部隊就冒著猛烈的防空炮火,穿越中國軍隊的沿海防區深入到警戒防備薄弱的內陸各個主要城市空降。在日本黑龍會前期潛伏人員的接應下,趁著夜色迅速化整為零潛入市區。這支部隊的人數雖然少但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們負責執行“菊花的刺”計劃中另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遲滯破壞中國軍隊對整個大上海戰區的增援行動。這個行動計劃在常人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區區數百人如何能在上千公裏的寬大作戰麵上形成有效的阻擊力量,不被消滅已經純屬萬幸,更別談什麽作戰了。正是由於這種麻痹大意的輕敵思想,使得中國軍隊為此付出了意想不到的慘重的代價。
在當初接受作戰任務時,所有的心理作戰隊員都被訓示:你們的任務第一是製造恐慌,第二是製造恐慌,第三還是製造恐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你們可以使用任何手段。
第二天清晨,高翔和其他飽受了一夜防空警報驚嚇的人們一樣,紛紛走出家門相互打聽消息,自開戰以來由於中國的信息通訊係統遭到嚴重破壞消息滯後,兼之國內新聞媒體一向對失利的戰況消息嚴密封鎖,因此許多人家都私自安裝了衛星接收天線或通過收音機,直接從國外電台了解整個戰局最新形勢。盡管政府三令五申嚴禁民間收聽收看國外敵台的消息轉播,不過這種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很難被真正執行,還是有許多人偷偷地在家收聽收看境外轉播,期望在第一時間了解最新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