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太誇張了一些,情況沒你說得那麽嚴重吧。”俞飛不以為然地說道:“美國人的胃口還沒有那麽好吧,我想韓戰和越南戰爭的教訓他們不會這麽快就忘記的。”
“那可不一定,此一時非彼一時,韓戰和越南戰爭已經是幾代人以前的事情了,時代發展節奏這麽快,現在的一年抵得上過去十年的變化,誰又敢說美國不會報當年的一箭之仇呢?”
俞飛笑了笑站起身來,拉著平平的手說:“美國與中國開戰對它又有什麽好處,這一點道理都沒有,小夥子我看你是有點杞人憂天了。平平,跟叔叔說再見,我們該回家了。”
平平乖巧地說“叔叔再見。”
青年人也站起身說道:“如果人類是真正講道理的理性動物的話,這個世界上也就根本不會有戰爭的發生。但願我是杞人憂天,不過戰爭本來就不是可以用常理來分析的事情,要是張伯倫和史達林能看穿希特勒的‘道理’,還會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嗎?如果羅斯福能看穿東條英機的‘道理’,還會有珍珠港的慘劇嗎?所謂的‘道理’都是後人總結出來的,也許這就是當局者迷吧。”看著平平可愛的小臉,他憐愛地撫摸了一下她的小腦袋說道:“該來的終究會來,想躲是躲不掉的。希望戰爭不要降臨到你們這一代人的頭上……”
太陽已經升起來了,開始讓人感覺到夏日的燥熱,凝望著青年人漸漸遠去的背影,俞飛不禁追問了一句:“小夥子你叫什麽名字?”
“思維教練。”青年人頭也不回的答道。
第二章 戰爭的記憶
華盛頓的城市廣場青草坪上,快樂的孩子們在柔柔的草地上和他們的寵物嬉戲玩耍,他們的父母三三兩兩地坐在街道長條椅一邊享受著和煦的陽光,一邊微笑著注視著孩子們的一舉一動。
在廣場草坪中央引人注目地矗立著一座倒“v”字型紀念碑,整個碑體造型好像利刃將大地劈開,立體翻起飛成兩翼,碑身是簡潔深黑的“光可見人”的花崗岩,上麵刻滿了密密麻麻的姓名。它就是著名的越戰紀念碑。每年,200多萬的美國人會來到華盛頓,駐足、參觀這座帶著體溫的紀念碑,有人評價它是如此的與眾不同,沒有一點雷同的痕跡。它沒有一個特別的形態,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製,當你站在它麵前注視著紀念碑上57000多名全部陣亡者的名字時,撲麵而來的感受隻有戰爭、死亡和生存。
令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齣自一個20歲華裔女孩的設計,紀念碑的設計者林瓔在當時還隻是建築係的大學生,她出生於一個聲名顯赫的家族,中國著名建築師梁思成的夫人林徽音是她的姑姑。林瓔在介紹自己的設計思路時這樣說道:“一開始我就問自己,到底建‘越戰紀念碑’的意義是什麽,尤其是一座20世紀的紀念碑的意義是什麽?當寶貴的生命首先成為了戰爭的代價時,這些‘人’無疑是第一個應該被記住的。因而這項設計的主體肯定是‘人’而不是政治。隻有當你接受了這種痛苦,接受了這種死亡的現實之後,才可能走出它們的陰影,從而超越它們。就在你讀到並觸摸每個名字的瞬間,這種痛苦會立刻滲透出來。而我的確希望人們會為之哭泣,並從此主宰著自己回歸光明與現實。假如你不能接受這個現實,就永遠無法從中解脫出來。所以一座紀念碑應該是‘真實’的寫照。首先要接受和承認痛苦已經存在,然後才有機會去癒合那些傷口。” 越戰紀念碑的設計為林瓔贏得了崇高的聲譽,她被美國的《生活》雜誌選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一百位美國人”,後來以絕對的優勢當選為耶魯大學新任校董。
在這個著名的越戰紀念碑近旁,還有一個小小的紀念園區。走進這個園區,首先相遇的是19個與真人尺度相仿的美國軍人雕塑群,這些雕塑並沒有集中在一起,而是一個個拉成散兵線,撒開在一片長滿青草的開闊地上搜索前進。這些士兵頭戴鋼盔,持槍驅前,表情顯得非常緊張,所有的塑像都沒有高台底座,他們不是高聳的英雄,而是普通戰士。士兵們的腳就結結實實地踏在這片開闊地上,設計者巧妙地將整個氣候和環境都引了進來,成了這個雕塑群最真切的背景和注釋。這麽一來,士兵們和腳下的這塊土地就自然地融為一體,當烈日炎炎,當狂風掃過,當暴雨傾注,當皚皚冬雪覆蓋在這片開闊地和士兵們的身上時,戰場的嚴酷和士兵危在旦夕的生命,作為一個戰爭片斷,整體地走進了紀念園。
一位身材不高精悍強壯的美國中年人正徜徉漫步在紀念公園裏,雖然他身著便裝,但短短的寸頭,嚴肅的神態以及標準的行走步伐無不顯示他是一位訓練有素的職業軍人。當他走過那一尊尊的不鏽鋼戰士塑像來到南麵黑色的花崗岩紀念牆前時,一群中國遊客正在聽導遊小姐介紹這個奇特的紀念公園的主題——韓戰紀念碑石。
紀念碑石座落在一個圓形的水池中,上麵用銀色的字鑲鐫著短短的一句話的碑文“自由不是無代價的” 。碧眼金髮的美國導遊小姐指著這塊碑石向這群來自中國的遊客們作講解介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五年,人們享受和平還很短暫的時候,1950年6月25日,北韓突然打破國際公認的劃分南北韓的三八線,進攻南韓,並且長驅直下,幾乎消滅了南韓。在這樣的情況下,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派出聯合國軍援救南韓,當年參加韓戰的國家和提供醫療支持的國家有希臘,法國,衣索比亞,丹麥,哥倫比亞,加拿大,英國,泰國,瑞士,南非,南韓,菲律賓,挪威,荷蘭,紐西蘭,盧森堡,印度,義大利,澳大利亞和比利時,其中也包括作為主力的美國軍隊。美國人至今自豪的是他們的兒女為了捍衛民主自由義無反顧地去保衛的那個從未見過的國家的人民,就是南韓人民。1950年9月15日,美軍仁川登陸,10月,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參戰。經過三年殘酷的戰爭,1953年7月27日,板門店停戰簽字,維持三八線。 在這場戰爭中參與韓戰的聯合國軍的傷亡記載:陣亡美軍54246,聯合國軍628833;失蹤美軍8177,聯合國軍470267;被俘美軍7140,聯合國軍92970;受傷美軍103284,聯合國軍1064453。”
“那可不一定,此一時非彼一時,韓戰和越南戰爭已經是幾代人以前的事情了,時代發展節奏這麽快,現在的一年抵得上過去十年的變化,誰又敢說美國不會報當年的一箭之仇呢?”
俞飛笑了笑站起身來,拉著平平的手說:“美國與中國開戰對它又有什麽好處,這一點道理都沒有,小夥子我看你是有點杞人憂天了。平平,跟叔叔說再見,我們該回家了。”
平平乖巧地說“叔叔再見。”
青年人也站起身說道:“如果人類是真正講道理的理性動物的話,這個世界上也就根本不會有戰爭的發生。但願我是杞人憂天,不過戰爭本來就不是可以用常理來分析的事情,要是張伯倫和史達林能看穿希特勒的‘道理’,還會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嗎?如果羅斯福能看穿東條英機的‘道理’,還會有珍珠港的慘劇嗎?所謂的‘道理’都是後人總結出來的,也許這就是當局者迷吧。”看著平平可愛的小臉,他憐愛地撫摸了一下她的小腦袋說道:“該來的終究會來,想躲是躲不掉的。希望戰爭不要降臨到你們這一代人的頭上……”
太陽已經升起來了,開始讓人感覺到夏日的燥熱,凝望著青年人漸漸遠去的背影,俞飛不禁追問了一句:“小夥子你叫什麽名字?”
“思維教練。”青年人頭也不回的答道。
第二章 戰爭的記憶
華盛頓的城市廣場青草坪上,快樂的孩子們在柔柔的草地上和他們的寵物嬉戲玩耍,他們的父母三三兩兩地坐在街道長條椅一邊享受著和煦的陽光,一邊微笑著注視著孩子們的一舉一動。
在廣場草坪中央引人注目地矗立著一座倒“v”字型紀念碑,整個碑體造型好像利刃將大地劈開,立體翻起飛成兩翼,碑身是簡潔深黑的“光可見人”的花崗岩,上麵刻滿了密密麻麻的姓名。它就是著名的越戰紀念碑。每年,200多萬的美國人會來到華盛頓,駐足、參觀這座帶著體溫的紀念碑,有人評價它是如此的與眾不同,沒有一點雷同的痕跡。它沒有一個特別的形態,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製,當你站在它麵前注視著紀念碑上57000多名全部陣亡者的名字時,撲麵而來的感受隻有戰爭、死亡和生存。
令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齣自一個20歲華裔女孩的設計,紀念碑的設計者林瓔在當時還隻是建築係的大學生,她出生於一個聲名顯赫的家族,中國著名建築師梁思成的夫人林徽音是她的姑姑。林瓔在介紹自己的設計思路時這樣說道:“一開始我就問自己,到底建‘越戰紀念碑’的意義是什麽,尤其是一座20世紀的紀念碑的意義是什麽?當寶貴的生命首先成為了戰爭的代價時,這些‘人’無疑是第一個應該被記住的。因而這項設計的主體肯定是‘人’而不是政治。隻有當你接受了這種痛苦,接受了這種死亡的現實之後,才可能走出它們的陰影,從而超越它們。就在你讀到並觸摸每個名字的瞬間,這種痛苦會立刻滲透出來。而我的確希望人們會為之哭泣,並從此主宰著自己回歸光明與現實。假如你不能接受這個現實,就永遠無法從中解脫出來。所以一座紀念碑應該是‘真實’的寫照。首先要接受和承認痛苦已經存在,然後才有機會去癒合那些傷口。” 越戰紀念碑的設計為林瓔贏得了崇高的聲譽,她被美國的《生活》雜誌選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一百位美國人”,後來以絕對的優勢當選為耶魯大學新任校董。
在這個著名的越戰紀念碑近旁,還有一個小小的紀念園區。走進這個園區,首先相遇的是19個與真人尺度相仿的美國軍人雕塑群,這些雕塑並沒有集中在一起,而是一個個拉成散兵線,撒開在一片長滿青草的開闊地上搜索前進。這些士兵頭戴鋼盔,持槍驅前,表情顯得非常緊張,所有的塑像都沒有高台底座,他們不是高聳的英雄,而是普通戰士。士兵們的腳就結結實實地踏在這片開闊地上,設計者巧妙地將整個氣候和環境都引了進來,成了這個雕塑群最真切的背景和注釋。這麽一來,士兵們和腳下的這塊土地就自然地融為一體,當烈日炎炎,當狂風掃過,當暴雨傾注,當皚皚冬雪覆蓋在這片開闊地和士兵們的身上時,戰場的嚴酷和士兵危在旦夕的生命,作為一個戰爭片斷,整體地走進了紀念園。
一位身材不高精悍強壯的美國中年人正徜徉漫步在紀念公園裏,雖然他身著便裝,但短短的寸頭,嚴肅的神態以及標準的行走步伐無不顯示他是一位訓練有素的職業軍人。當他走過那一尊尊的不鏽鋼戰士塑像來到南麵黑色的花崗岩紀念牆前時,一群中國遊客正在聽導遊小姐介紹這個奇特的紀念公園的主題——韓戰紀念碑石。
紀念碑石座落在一個圓形的水池中,上麵用銀色的字鑲鐫著短短的一句話的碑文“自由不是無代價的” 。碧眼金髮的美國導遊小姐指著這塊碑石向這群來自中國的遊客們作講解介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五年,人們享受和平還很短暫的時候,1950年6月25日,北韓突然打破國際公認的劃分南北韓的三八線,進攻南韓,並且長驅直下,幾乎消滅了南韓。在這樣的情況下,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派出聯合國軍援救南韓,當年參加韓戰的國家和提供醫療支持的國家有希臘,法國,衣索比亞,丹麥,哥倫比亞,加拿大,英國,泰國,瑞士,南非,南韓,菲律賓,挪威,荷蘭,紐西蘭,盧森堡,印度,義大利,澳大利亞和比利時,其中也包括作為主力的美國軍隊。美國人至今自豪的是他們的兒女為了捍衛民主自由義無反顧地去保衛的那個從未見過的國家的人民,就是南韓人民。1950年9月15日,美軍仁川登陸,10月,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參戰。經過三年殘酷的戰爭,1953年7月27日,板門店停戰簽字,維持三八線。 在這場戰爭中參與韓戰的聯合國軍的傷亡記載:陣亡美軍54246,聯合國軍628833;失蹤美軍8177,聯合國軍470267;被俘美軍7140,聯合國軍92970;受傷美軍103284,聯合國軍106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