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不久,剛下過第一場雪,返回喀爾喀部的介賽貝勒,給大金送來表示臣服的貢品:八匹白馬和一匹白駱駝。蒙古地處大漠之中,物產稀少,隻有茫茫草原上的馬群羊群,能夠湊齊九白的貢品,象徵敬仰尊貴的可汗,是件極不容易的事。八匹馬和一匹駱駝,都是口旁無韁繩,背上沒鞍子,九白立雪地,隻能看見十八個黑眼珠。
在努爾哈赤鞏固基業,安撫蒙古的時候,大明正舉國慌亂,朝廷也加緊派兵派將,要挽救遼東殘局。遼陽城失守,袁應泰戰死後,有大臣上疏天啟,請求再起用熊廷弼,經略遼東,天啟準奏。在熊廷弼尚未到任時,下旨令巡撫薛國用暫時代理經略。總管太監魏忠賢為了撈到遼東的兵權,派出他的幹孫子王化貞出京到關外,任職廣寧巡撫。
巡撫王化貞的官職比薛國用小,但是因為後台硬,上頭有人,不把經略放在眼裏,薛國用提拔閻鳴泰做總兵,王化貞就將護衛毛文龍提拔起來,做參將。閻鳴泰不願與王化貞爭權奪勢,就稱病不能上堂點將,把經略的軍權移交給巡撫,將所有的兵符令箭,文書信印,都送到王化貞手裏。王化貞抓到兵馬實權,決定反攻大金,奪回遼東。
三十七. 王化貞守廣寧(上)
廣寧巡撫王化貞得到兵馬實權,山海關以外,遼河以西,十四萬明兵,盡歸他一人統領。王化貞心裏高興,要幹出一番大成績,給幹爺爺九千歲看,給萬歲看,更是給平日瞧不起他的同僚們看。新提拔的參將毛文龍,也躍躍欲試,決心弄出個模樣,報答巡撫老爺的知遇之恩。
毛文龍為巡撫大人獻計策說:“大帥要攻取遼陽,必定會馬到成功。末將願率一哨人馬,從海上轉到遼東的後方,在鴨綠江口登岸,騷擾八旗兵,以助大帥如何?”王化貞想了一下說:“這個主意不錯,行。”毛文龍忙問:“末將領多少兵將?何時出發?”王化貞說:“兵貴神速,調齊人馬就走。本帥給你三千精兵,大船七艘,從遼河口下海。”說完,將案上的金皮令箭和調兵虎符,授予毛文龍。
毛文龍急速選派兵將,請軍餉裝糧食,在遼河口登船出海,到復州金州後,再補充給養,繞過旅順口,航行近兩千裏,在1621年夏,天啟元年七月,到達鴨綠江口,棄舟登岸,潛伏在安東城左右。
在毛文龍出海遠征的時候,任職兵部侍郎兼遼東經略的熊廷弼,即將出京奔赴山海關。天啟皇帝法外施恩,賜給熊廷弼隻有王公皇戚才能穿用的蟒袍玉帶,暗示如果熊廷弼能平定遼東,可以封為異姓王。又賜予尚方寶劍,持此劍,無論文武百官還是貧民百姓,都可以先斬後奏,有生殺予奪的大權。
天啟皇帝親率滿朝大臣,送別到京郊,設禦宴餞行。宴席上,熊廷弼跪坐在天啟皇帝禦座左側,天啟親手金樽賜酒,魏忠賢雙手擎酒樽,從禦案上端到熊廷弼的案前,熊廷弼身後,是兩個宮女,手持龍紋羽扇,為熊廷弼扇涼,在萬眾仰慕中,君臣共飲。餞行後,天啟將護駕的五千禦林軍錦衣衛,送給熊廷弼。
熊廷弼恭送皇帝起駕回宮,文武百官跟隨回京。大臣隊伍裏的兵部侍郎王在晉,一邊走,一邊搖頭嘆氣。身旁的禦史左光鬥見了,奇怪地問:“王大人,為何事嘆氣?”王在晉吐出一口長氣,才說:“俺在嘆息熊大人啊。”左光鬥笑著說:“熊大人今日位高權重,風光無限,你該為他高興,怎麽還嘆氣呢?”王在晉靠近左光鬥,小聲說:“你以為萬歲這樣封賞熊大人,是好事麽?出關後,一旦邊事有失,熊大人後果將怎樣?須知:愛之深,恨之切;寄希望大,後失望亦大。”
左光鬥聽到這樣的話,想了一會兒說:“熊大人在十個月前,就是遼東經略,在職時雖無大功,也沒大過。聖上不是也有口諭:‘熊廷弼守遼一載,未有大失’。”王在晉說:“上次守遼,一年多沒有戰事,這次就算能一年不打,兩年呢?三年呢?終有動兵火的一天,而勝負難料,熊大人結果難說。”左光鬥聽了,點點頭,又搖搖頭,沒有再說話。
熊廷弼出京急行,到達山海關後,立即排兵布將,一口氣下三道軍令。第一道軍令是:命巡撫王化貞將全部的步兵騎兵,集結到廣寧城,兵馬操練,夫役修城,憑城據守,阻止八旗兵西進。廣寧城背靠醫巫閭山,前麵有遼河寬闊如海,是阻擋八旗鐵騎的天然屏障。第二道軍令下給天津水師營的巡撫:命令水師營中,組建出三萬人的海軍陸戰隊,準備從天津港出海,航行到旅順口登陸,三萬人馬從大連向遼陽出兵,由側麵攻擊建州。第三道軍令:命山東萊州和登州的水師,也組建三萬登陸人馬,出海到鴨綠江口,匯合朝鮮兵馬,襲擊建州後方。
熊廷弼自己坐鎮山海關,統領三路軍馬,計劃調派兵將二十萬,動餉銀一千一百萬兩,用兩到三年時間,形成合圍建州之勢,收復遼東。
第一道軍令傳到巡撫王化貞手裏,王化貞隨便看了一眼,就把軍令文書仍一邊了,對身邊的參將孫得功說:“熊老頭也不是塊好木料,平定個遼東,用繞那麽大彎子嗎?等俺布置好人馬,不用倆月,就大功告成了。”孫得功忙問:“大帥還要做什麽布置?”王化貞說:“本帥剛到廣寧時,察哈爾林丹汗送來寶馬,說願意出兵助戰。察哈爾有四十萬鐵騎,如果出兵,十萬八旗兵何足掛齒?傳令守備黃進,命他帶厚禮,再去聯絡察哈爾林丹汗。”
在努爾哈赤鞏固基業,安撫蒙古的時候,大明正舉國慌亂,朝廷也加緊派兵派將,要挽救遼東殘局。遼陽城失守,袁應泰戰死後,有大臣上疏天啟,請求再起用熊廷弼,經略遼東,天啟準奏。在熊廷弼尚未到任時,下旨令巡撫薛國用暫時代理經略。總管太監魏忠賢為了撈到遼東的兵權,派出他的幹孫子王化貞出京到關外,任職廣寧巡撫。
巡撫王化貞的官職比薛國用小,但是因為後台硬,上頭有人,不把經略放在眼裏,薛國用提拔閻鳴泰做總兵,王化貞就將護衛毛文龍提拔起來,做參將。閻鳴泰不願與王化貞爭權奪勢,就稱病不能上堂點將,把經略的軍權移交給巡撫,將所有的兵符令箭,文書信印,都送到王化貞手裏。王化貞抓到兵馬實權,決定反攻大金,奪回遼東。
三十七. 王化貞守廣寧(上)
廣寧巡撫王化貞得到兵馬實權,山海關以外,遼河以西,十四萬明兵,盡歸他一人統領。王化貞心裏高興,要幹出一番大成績,給幹爺爺九千歲看,給萬歲看,更是給平日瞧不起他的同僚們看。新提拔的參將毛文龍,也躍躍欲試,決心弄出個模樣,報答巡撫老爺的知遇之恩。
毛文龍為巡撫大人獻計策說:“大帥要攻取遼陽,必定會馬到成功。末將願率一哨人馬,從海上轉到遼東的後方,在鴨綠江口登岸,騷擾八旗兵,以助大帥如何?”王化貞想了一下說:“這個主意不錯,行。”毛文龍忙問:“末將領多少兵將?何時出發?”王化貞說:“兵貴神速,調齊人馬就走。本帥給你三千精兵,大船七艘,從遼河口下海。”說完,將案上的金皮令箭和調兵虎符,授予毛文龍。
毛文龍急速選派兵將,請軍餉裝糧食,在遼河口登船出海,到復州金州後,再補充給養,繞過旅順口,航行近兩千裏,在1621年夏,天啟元年七月,到達鴨綠江口,棄舟登岸,潛伏在安東城左右。
在毛文龍出海遠征的時候,任職兵部侍郎兼遼東經略的熊廷弼,即將出京奔赴山海關。天啟皇帝法外施恩,賜給熊廷弼隻有王公皇戚才能穿用的蟒袍玉帶,暗示如果熊廷弼能平定遼東,可以封為異姓王。又賜予尚方寶劍,持此劍,無論文武百官還是貧民百姓,都可以先斬後奏,有生殺予奪的大權。
天啟皇帝親率滿朝大臣,送別到京郊,設禦宴餞行。宴席上,熊廷弼跪坐在天啟皇帝禦座左側,天啟親手金樽賜酒,魏忠賢雙手擎酒樽,從禦案上端到熊廷弼的案前,熊廷弼身後,是兩個宮女,手持龍紋羽扇,為熊廷弼扇涼,在萬眾仰慕中,君臣共飲。餞行後,天啟將護駕的五千禦林軍錦衣衛,送給熊廷弼。
熊廷弼恭送皇帝起駕回宮,文武百官跟隨回京。大臣隊伍裏的兵部侍郎王在晉,一邊走,一邊搖頭嘆氣。身旁的禦史左光鬥見了,奇怪地問:“王大人,為何事嘆氣?”王在晉吐出一口長氣,才說:“俺在嘆息熊大人啊。”左光鬥笑著說:“熊大人今日位高權重,風光無限,你該為他高興,怎麽還嘆氣呢?”王在晉靠近左光鬥,小聲說:“你以為萬歲這樣封賞熊大人,是好事麽?出關後,一旦邊事有失,熊大人後果將怎樣?須知:愛之深,恨之切;寄希望大,後失望亦大。”
左光鬥聽到這樣的話,想了一會兒說:“熊大人在十個月前,就是遼東經略,在職時雖無大功,也沒大過。聖上不是也有口諭:‘熊廷弼守遼一載,未有大失’。”王在晉說:“上次守遼,一年多沒有戰事,這次就算能一年不打,兩年呢?三年呢?終有動兵火的一天,而勝負難料,熊大人結果難說。”左光鬥聽了,點點頭,又搖搖頭,沒有再說話。
熊廷弼出京急行,到達山海關後,立即排兵布將,一口氣下三道軍令。第一道軍令是:命巡撫王化貞將全部的步兵騎兵,集結到廣寧城,兵馬操練,夫役修城,憑城據守,阻止八旗兵西進。廣寧城背靠醫巫閭山,前麵有遼河寬闊如海,是阻擋八旗鐵騎的天然屏障。第二道軍令下給天津水師營的巡撫:命令水師營中,組建出三萬人的海軍陸戰隊,準備從天津港出海,航行到旅順口登陸,三萬人馬從大連向遼陽出兵,由側麵攻擊建州。第三道軍令:命山東萊州和登州的水師,也組建三萬登陸人馬,出海到鴨綠江口,匯合朝鮮兵馬,襲擊建州後方。
熊廷弼自己坐鎮山海關,統領三路軍馬,計劃調派兵將二十萬,動餉銀一千一百萬兩,用兩到三年時間,形成合圍建州之勢,收復遼東。
第一道軍令傳到巡撫王化貞手裏,王化貞隨便看了一眼,就把軍令文書仍一邊了,對身邊的參將孫得功說:“熊老頭也不是塊好木料,平定個遼東,用繞那麽大彎子嗎?等俺布置好人馬,不用倆月,就大功告成了。”孫得功忙問:“大帥還要做什麽布置?”王化貞說:“本帥剛到廣寧時,察哈爾林丹汗送來寶馬,說願意出兵助戰。察哈爾有四十萬鐵騎,如果出兵,十萬八旗兵何足掛齒?傳令守備黃進,命他帶厚禮,再去聯絡察哈爾林丹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