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州前往南越羊城的 g246 國道上的滁州段,此時的我已經因為公路橋存在隱患,所以我的兵團被迫選擇了輪渡來渡過長江。可是我們兵團的當所有人才剛剛一上岸,天色就已經暗了下來。我仰望著此時堆滿了厚重的積雨雲的天空,那雲層密集得透不下一點光亮。


    此時的我們選擇一個地勢較高的丘陵開始紮營,愛國者防空係統的一應車輛的防雨棚已經搭建完畢,那些輪子比人還高的重裝備運輸車和它馱著的自行火炮和坦克都已經被防水布嚴嚴實實的包裹了起來。


    我所處的是一片相對海拔平均在 230 米的丘陵地帶,這裏地勢相對較高,這裏的土壤主要由黃壤和紅壤組成,質地較為粘重,雨水不易滲透,也正是因為這裏的土質和那些低矮的灌木和植物,避免洪水和泥石流的侵襲,保證營地的安全。


    這片丘陵大多都是二十度左右的緩坡,非常適合車輛和裝備的停放,即使是重型裝備運輸車上這種坡問題也並不嚴重,更重要的是這些丘陵的頂部非常平坦,稍稍加工就是一邊天然的營地。


    我走在營區內,所有的人都在忙碌著,一座座營房拔地而起,一條條排水溝的也在一台台重型挖掘機的轟鳴聲中顯出了輪廓。此時的營區就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工地,走到哪裏都能聽到破碎錘發出的那種它高頻震動而帶來的強烈噪聲。以至於隻要走得稍微近一些,那聲音穿透力極強,可以把你震出一陣陣強烈的耳鳴,甚至就連你走出很遠了,耳中那劇烈的嗡鳴聲還是揮之不去。


    空氣中的濕度越來越大,一場暴風雨就在眼前,所有人不用下達新的命令就主動的加快了施工的速度。雖然照明燈已經亮了起來,可是更多的地方,工地指揮旗(常見的小旗子)在快速搖動,指揮著一輛輛重型機械中那些戴著降噪耳罩的操作員們精準的完成著每一個動作,一些能見度不足的地區那些指揮官會直接卷起來旗麵,打開指揮旗旗杆尾部的led開關,直接拿它當發光指揮棒使用。


    厚重的雲層中已經有悶雷翻滾,士兵們也已經開始最後的加固。在這堆積的看起來就像是石頭一樣的鉛雲覆蓋的蒼穹下。我站在丘陵的高處,俯瞰著忙碌的士兵們,他們如同螞蟻一般在營區中穿梭,每個人都在為即將到來的暴風雨做著最後的準備。


    狂風翻轉著我們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在丘陵的高處,我注意到幾個工兵部隊的軍官正聚在一起,他們手持地圖和手電筒,仔細研究著地形和營地布局。其中一位年輕的中尉正在用對講機與遠處的哨兵溝通,確保營地的外圍警戒已經布置妥當。他們討論著如何在暴風雨來臨前,進一步加強營地的防禦措施,以防任何突發情況。


    在營地的另一側,一群工程兵正在忙碌地為剛才臨時搭建的通訊塔做著最後的加固和檢修。他們使用了便攜式發電機來確保通訊設備在惡劣天氣中也能正常工作。


    工程兵們迅速地行動著,有的在搬運器材,有的在安裝信號增強器,有的在檢查線路。他們的動作熟練而迅速,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力量和技巧。


    一名工程兵小心翼翼地將信號增強器安裝在通訊塔的頂端,他的眼神專注而嚴肅,手中的工具精準地操作著,確保每一個螺絲都被固定在正確的位置上。另一名工程兵則在檢查通訊塔的結構,他仔細地觀察著每一根支柱和每一處焊接點,確保通訊塔的穩定性。


    在便攜式發電機的轟鳴聲中,工程兵們忙碌而有序地工作著。他們的身影在通訊塔下穿梭,他們的動作流暢而有力。他們的汗水濕透了他們的迷彩服,但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和專注。


    與此同時在信號塔的不遠處,醫療隊的帳篷已經搭建完成。醫護人員們正在忙碌地檢查急救包和藥品儲備,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響應。他們還特別準備了防風防水的帳篷,以應對可能的惡劣天氣對傷員的影響。


    醫療隊長仔細檢查著每一個急救包,確保裏麵的藥品和器械齊全。他還特別叮囑隊員們要檢查好氧氣罐和輸液設備,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重傷員。


    護士們則在整理藥品和醫療設備,將常用的藥品和器械放在最容易拿到的地方。他們還在帳篷內設置了緊急通道,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轉移傷員。


    醫療隊員們還在帳篷外設置了一個臨時的醫療站,配備了基本的醫療設備和藥品。他們還在附近設置了幾個簡易的醫療床位,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


    此外,醫療隊員們還在帳篷內設置了一個簡易的手術室,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緊急手術。他們還在帳篷外設置了一個臨時的隔離區,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傳染病疫情。


    在準備工作完成後,醫療隊員們開始進行演練,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響應。他們還在帳篷內設置了一個緊急通訊係統,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與外界保持聯係。


    在營區的中央,炊事班的成員們正在搭建臨時廚房。他們用防水布和支撐杆快速搭建了一個簡易的遮蔽所,並開始準備晚餐。盡管天氣惡劣,他們仍努力確保每個士兵都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


    在營地的邊緣,一群士兵正在挖掘排水溝,以防止雨水在營地內積聚。他們使用鐵鍬和鏟子,努力地將泥土和石塊從溝中挖出,確保水流能夠順利排出。


    在丘陵的另一側,幾名士兵正在檢查和加固帳篷的繩索和樁釘,確保它們能夠抵禦即將到來的強風。他們仔細地檢查每一個結點,確保沒有鬆動的地方。


    雨點開始稀疏地落下,打在金屬的裝備上發出清脆的響聲,很快,雨勢逐漸加大,變成了一場傾盆大雨。我迅速下達命令,要求所有人員撤離到帳篷內,同時確保所有電子設備和武器都得到妥善的防水處理。士兵們迅速行動,將帳篷的拉鏈拉緊,確保雨水不會滲入。在帳篷內,我通過無線電與各部隊指揮官保持聯係,確保每個單位都沒有問題。


    我剛剛走進自己的帳篷,就又想起柳青所謂的''大禮物''或者說是''大驚喜''。已知的是,羊城那裏有五十個發射井,現在能確認的是二十個發射井裏都有核彈洲際彈道導彈並且配有核彈頭,其餘三十個發射井就算是常規彈頭那也不容小覷。捫心自問,我們可是真的沒有辦法維護和保養這些東西。於現在而言,最現實的做法就是丟一枚核彈到襄城去,逼迫李玄投降——如果他不投降就再來一枚,畢竟李玄和周原禮卡在我的楚陽和宋省之間,宋省又隻是我手裏新歸附的領土,趙連死了以後的權力真空如果我不用自己的勢力填充進去,那些在宋省深耕多年的世家大族就會填補進去。


    可操作核武器,談何容易啊,一個步兵進行戰場適應性訓練通常需要大約3到6個月的時間,即使是末世前大國的高烈度戰爭也就是8個月;炮兵的適應性訓練更長一些,都是6個月到一年;工兵相對容易,因為我們廬州方麵軍本就是金陵大學整編的,土木工程係的教授和研究生出身的軍官們隻需要簡明扼要的普及建築知識爆破知識,再進行一些低烈度的戰場適應性訓練也就是半年可以準備完畢;可操作核彈發射井操作核彈發射井的難度相當高,涉及多個方麵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這可不是我有了末世前國寶級科學家楊守節院士就能輕鬆操縱的,首先這就需要一個團隊的培訓用到的大量的器材,其次需要一套完整且嚴密的指揮體係。核武器的操作不僅要求技術上的精確,更要求在心理和責任感上有極高的承受能力。我們的士兵,即使是經過高等教育和專業訓練的軍官,想要執行這樣的任務,恐怕沒有兩年也不那麽現實。


    如果想維持一個二十到五十的操作,維護,保養和退役,起碼需要:


    技術人員:負責導彈的裝配、貯存、維護、測試、瞄準、發射控製等,需要具備相關的工程技術背景和操作技能。


    1.安全官員:確保核武器的安全性,防止未授權使用和核材料的盜竊或濫用。


    2.通信專家:負責導彈發射井與指揮中心之間的通信連接,確保命令的準確傳達。


    3.維護人員:定期對發射井和相關設備進行維護和檢修,確保其正常運作。


    4. 專業且忠誠的指揮官和決策團隊:負責製定發射決策,評估戰略目標和潛在後果,以及在緊急情況下作出快速反應。


    5. 情報分析人員:負責收集和分析情報數據,為發射決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6. 心理支持人員:為操作人員提供心理輔導和壓力管理,確保他們在高壓力環境下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態。


    7. 物理安全人員:負責發射井的物理安全,防止外部威脅和破壞。


    8. 後勤支持人員:負責提供必要的後勤保障,包括食物、住宿、醫療和其他生活支持。


    9. 培訓和教育專家:負責製定和執行針對操作人員的培訓計劃,確保他們具備必要的知識和技能。


    10. 環境監測人員:監測發射井及其周邊環境的安全狀況,評估可能的環境影響。


    11. 緊急響應團隊:在發生事故或緊急情況時,負責快速響應和處理,包括疏散、救援和清理工作。


    12. 技術支持和研發團隊:持續改進和升級發射井的技術係統,確保其與最新的科技發展保持同步。


    在考慮操作和維護核武器發射井的複雜性時,還需要:


    1. 指揮官和決策團隊:負責製定發射決策,評估戰略目標和潛在後果,以及在緊急情況下作出快速反應。


    2. 情報分析人員:負責收集和分析情報數據,為發射決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3. 心理支持人員:為操作人員提供心理輔導和壓力管理,確保他們在高壓力環境下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態。


    4. 物理安全人員:負責發射井的物理安全,防止外部威脅和破壞。


    5. 後勤支持人員:負責提供必要的後勤保障,包括食物、住宿、醫療和其他生活支持。


    6. 培訓和教育專家:負責製定和執行針對操作人員的培訓計劃,確保他們具備必要的知識和技能。


    7. 法律和倫理顧問:確保所有操作符合國際法和倫理標準,處理可能出現的法律和倫理問題。


    8. 環境監測人員:監測發射井及其周邊環境的安全狀況,評估可能的環境影響。


    9. 緊急響應團隊:在發生事故或緊急情況時,負責快速響應和處理,包括疏散、救援和清理工作。


    10. 技術支持和研發團隊:持續改進和升級發射井的技術係統,確保其與最新的科技發展保持同步。


    這還隻是初步估算,真要是實際操作中,核武器發射井的維護和操作是一個高度專業化和複雜的過程,需要一個跨學科的團隊和一個全麵的管理體係。此外,還要有各種各樣的設備和零件的補給,粗略估算一下一個核武器發射井的正常運作至少需要以下數量的人員:技術人員:10-20人,安全官員:5-10人,通信專家:5-10人,維護人員:10-20人,指揮官和決策團隊:5-10人,情報分析人員:5-10人,心理支持人員:3-5人,物理安全人員:10-20人,後勤支持人員:10-20人,培訓和教育專家:3-5人,環境監測人員:3-5人,緊急響應團隊:10-20人,技術支持和研發團隊:10-20人總計:大約需要100-200人組成的專業團隊,如果再把這個數字乘以50,那其中的消耗也著實是讓人難以想象,5000到人的專業團隊啊。


    我坐在帳篷內的折疊椅上,手中把玩著核彈頭操作手冊。手冊上的文字和圖表密密麻麻,每一個步驟都標注得詳盡無比,但每一個步驟的錯誤也都可能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楊守節雖然是末世前的龍國第四代核武器之父,可他畢竟是設計者,維護保養很遠培訓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相關訓練工具也讓他設計出來,估計也太難為他了。而且他還是我新編第二軍的軍長,我已經把新編第二軍的副軍長楚天明借調去改進飛機了,如果再把楊守節這個軍長調走,那我的新編第二軍可就真要散架了。


    此時,帳篷的門被掀開,一位滿身雨水的中尉急匆匆地走了進來,報告說:“將軍,通訊恢複,廬州方麵有消息傳來。”


    我立刻放下手中的手冊,神色嚴肅地問道:“消息怎麽說?”


    中尉抹去臉上的雨水,深吸一口氣,然後報告:“將軍,廬州總部發來緊急情報,在綜合楚陽前線傳回的消息和高空偵查相互驗證後,淮南商會第二特混艦隊和荊楚偽帝周原禮的荊楚鐵衛有異常集結。根據廬州總部安晨曦長官和前線李潔長官的分析,李玄和周原禮似乎想要和我們展開決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海平線的末日掙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心直口快的林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心直口快的林錦並收藏海平線的末日掙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