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紀實] 《戰爭中的平安夜》作者:[德]米夏埃爾·於爾格斯【完結】
有一個故事簡直令人難以置信,說的是###世界大戰中的短暫和平。1914年聖誕節,交戰國的士兵們放下武器,在前線的無人區共同歡度聖誕節。幾個星期來躺在無人區沒有被埋葬的死者由敵對的雙方在“永遠安息”的祈禱聲中共同掩埋。戰場成了交換菸絲、菸鬥、葡萄幹布丁、雪茄、朗姆酒、啤酒、葡萄酒的場所。他們互相述說渴望,展示家人的照片,甚至比賽足球。戰壕上麵立起了聖誕樹,鐵絲網上燃起了蠟燭。互為敵人的士兵唱起了聖誕歌,祝福聖誕快樂,希望和平持久
前言 罌粟花開遍佛蘭德大地
西方小說中曾用罌粟花比喻和紀念戰場上犧牲的戰士,當我譯完《戰爭中的平安夜》時,我似乎找到了這一比喻的出典:位於比利時的佛蘭德大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西線主戰場,1914至1918年,成百萬的交戰國士兵(包括下級軍官)在這裏倒下,鮮血橫流,最後都被埋在這片土地下。他們的鮮血哺育著罌粟花,於是罌粟花開得血紅血紅的。每當人們看見這些美麗鮮紅的罌粟花,便會追思起為統治者利益而戰死在這裏的丈夫、兒子、父親……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出兵占領了比利時,於是英、法等協約國相繼出兵對付德國,比利時的佛蘭德成了西線大戰場。伊珀爾是戰役最頻繁的地方,大戰期間,英國軍士在這裏喪生的最多。從此以後,伊珀爾一直是英國人民紀念陣亡男兒的地方。
戰爭是德國發動的,在統治者、好戰分子和極端民族主義者的蠱惑、煽動和欺騙下,無數德國青年作為誌願兵而激情滿懷地踏上戰場,“爭取為祖國、為德意誌而光榮地戰死沙場”。然而殘酷的現實終於使他們醒悟過來,他們認識到英國士兵不是他們的敵人。他們隻有一個想法:倒黴的戰爭快點結束,早點回家去。
1914年聖誕節來臨,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發生了——交戰國士兵自發協議停戰,共同歡度聖誕節。12月24日(平安夜)黃昏,德國士兵向英國士兵大聲喊道:“聖誕快樂,英國人!”接著舉起牌子“我們不開槍,你們不開槍”。英國士兵也舉起牌子“我們不打仗,你們不打仗”。消息在佛蘭德戰場所有的戰壕裏傳開,互為敵人的士兵們紛紛放下武器,戰壕上麵立起了聖誕樹,點起了蠟燭,雙方齊唱聖誕歌。第二天,幾個星期來躺在戰地無人區的陣亡士兵由雙方士兵共同在“永遠安息”的祈禱聲中掩埋掉。戰場成了交換菸絲、菸鬥、燒酒、罐頭食品……的市場,一天前還是互相敵視的男兒們掏出家裏人的照片給對方看,訴說他們渴望家鄉、思念家庭的衷腸……很多戰區的士兵們甚至比賽起足球來。
然而“聖誕和平”令那些遠離槍林彈雨的總參謀部先生們十分慌張,他們決不允許滋長和平,用軍紀處罰和軍事法庭來威脅士兵和下級軍官,下令繼續開火……1915年聖誕節前,交戰國的總參謀部事先下達嚴格命令,以防止1914年的“聖誕和平”重新出現。盡管如此,不少戰區的戰士們還是鬥膽跟上級指揮官玩花招,總參謀部來人視察了,雙方士兵便乒桌球乓地開起火來,可是子彈全部打偏,在雙方腦袋上方飛過,沒有一個人被命中。
和平終於沒有能持續下去,戰爭打了4年,900萬士兵為這次大戰付出了生命。人們從戰爭中得出教訓:應該讓發動戰爭的人親自上前線去打仗;全世界母親聯合起來,不要讓自己的丈夫和兒子為了統治階級的利益上戰場。
《戰爭中的平安夜》一書以豐富完整的真實資料為基礎,向讀者展現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好戰分子的醜惡嘴臉、戰場(陣地戰)的殘酷和嚴峻苦難的戎馬生活、年輕一代被無辜糟蹋、士兵們從厭戰反戰到自發協議停戰,寫下人類戰爭史上絕無僅有的“聖誕和平”篇章。
本書作者米夏埃爾·於爾格斯於1945年出生在德國埃爾萬根,在漢堡和克雷費爾德長大,慕尼黑大學政治學、日爾曼學和歷史學專業肄業。1965年起在《慕尼黑晚報》工作,1968年起擔任該報副刊部主任。1986至1990年任《明星》周刊和《速度》雜誌主編。1992至1993年擔任北德意誌廣播電視台訪談節目副主持,2003年9月後執筆《德國金融時報》社論。
於爾格斯寫過多種通俗專業書及人物傳記,很多都被列入《明鏡》周刊的暢銷書排行榜並被拍成影片。主要作品有《羅密·施奈德的衰落》、《阿克賽爾·施普林格的衰落》、《受託人——英雄和騙子如何出賣民主德國》、《早老性癡呆者在無人區尋找蹤跡》、《真想吻這些女人:理察·陶貝爾傳》、《公民格拉斯——一個德國文學家的生平》以及政治驚險小說《克列奧帕特拉陰謀》。
《戰爭中的平安夜》是一本提倡人道主義和反對戰爭的報告文學,書中的許多真實細節十分感人,它們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觀念,至少能讓讀者掉下感動的眼淚。站在成百萬無辜陣亡者的墓前,讓我們一起朗誦“太陽縱然會落山,明早我們還會紀念他們”。
陳鈺鵬
2006年7月於上海十方閣
第一章 靜靜的夜——萊茵河畔無設防
有一個故事簡直令人難以置信,說的是###世界大戰中的短暫和平。1914年聖誕節,交戰國的士兵們放下武器,在前線的無人區共同歡度聖誕節。幾個星期來躺在無人區沒有被埋葬的死者由敵對的雙方在“永遠安息”的祈禱聲中共同掩埋。戰場成了交換菸絲、菸鬥、葡萄幹布丁、雪茄、朗姆酒、啤酒、葡萄酒的場所。他們互相述說渴望,展示家人的照片,甚至比賽足球。戰壕上麵立起了聖誕樹,鐵絲網上燃起了蠟燭。互為敵人的士兵唱起了聖誕歌,祝福聖誕快樂,希望和平持久
前言 罌粟花開遍佛蘭德大地
西方小說中曾用罌粟花比喻和紀念戰場上犧牲的戰士,當我譯完《戰爭中的平安夜》時,我似乎找到了這一比喻的出典:位於比利時的佛蘭德大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西線主戰場,1914至1918年,成百萬的交戰國士兵(包括下級軍官)在這裏倒下,鮮血橫流,最後都被埋在這片土地下。他們的鮮血哺育著罌粟花,於是罌粟花開得血紅血紅的。每當人們看見這些美麗鮮紅的罌粟花,便會追思起為統治者利益而戰死在這裏的丈夫、兒子、父親……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出兵占領了比利時,於是英、法等協約國相繼出兵對付德國,比利時的佛蘭德成了西線大戰場。伊珀爾是戰役最頻繁的地方,大戰期間,英國軍士在這裏喪生的最多。從此以後,伊珀爾一直是英國人民紀念陣亡男兒的地方。
戰爭是德國發動的,在統治者、好戰分子和極端民族主義者的蠱惑、煽動和欺騙下,無數德國青年作為誌願兵而激情滿懷地踏上戰場,“爭取為祖國、為德意誌而光榮地戰死沙場”。然而殘酷的現實終於使他們醒悟過來,他們認識到英國士兵不是他們的敵人。他們隻有一個想法:倒黴的戰爭快點結束,早點回家去。
1914年聖誕節來臨,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發生了——交戰國士兵自發協議停戰,共同歡度聖誕節。12月24日(平安夜)黃昏,德國士兵向英國士兵大聲喊道:“聖誕快樂,英國人!”接著舉起牌子“我們不開槍,你們不開槍”。英國士兵也舉起牌子“我們不打仗,你們不打仗”。消息在佛蘭德戰場所有的戰壕裏傳開,互為敵人的士兵們紛紛放下武器,戰壕上麵立起了聖誕樹,點起了蠟燭,雙方齊唱聖誕歌。第二天,幾個星期來躺在戰地無人區的陣亡士兵由雙方士兵共同在“永遠安息”的祈禱聲中掩埋掉。戰場成了交換菸絲、菸鬥、燒酒、罐頭食品……的市場,一天前還是互相敵視的男兒們掏出家裏人的照片給對方看,訴說他們渴望家鄉、思念家庭的衷腸……很多戰區的士兵們甚至比賽起足球來。
然而“聖誕和平”令那些遠離槍林彈雨的總參謀部先生們十分慌張,他們決不允許滋長和平,用軍紀處罰和軍事法庭來威脅士兵和下級軍官,下令繼續開火……1915年聖誕節前,交戰國的總參謀部事先下達嚴格命令,以防止1914年的“聖誕和平”重新出現。盡管如此,不少戰區的戰士們還是鬥膽跟上級指揮官玩花招,總參謀部來人視察了,雙方士兵便乒桌球乓地開起火來,可是子彈全部打偏,在雙方腦袋上方飛過,沒有一個人被命中。
和平終於沒有能持續下去,戰爭打了4年,900萬士兵為這次大戰付出了生命。人們從戰爭中得出教訓:應該讓發動戰爭的人親自上前線去打仗;全世界母親聯合起來,不要讓自己的丈夫和兒子為了統治階級的利益上戰場。
《戰爭中的平安夜》一書以豐富完整的真實資料為基礎,向讀者展現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好戰分子的醜惡嘴臉、戰場(陣地戰)的殘酷和嚴峻苦難的戎馬生活、年輕一代被無辜糟蹋、士兵們從厭戰反戰到自發協議停戰,寫下人類戰爭史上絕無僅有的“聖誕和平”篇章。
本書作者米夏埃爾·於爾格斯於1945年出生在德國埃爾萬根,在漢堡和克雷費爾德長大,慕尼黑大學政治學、日爾曼學和歷史學專業肄業。1965年起在《慕尼黑晚報》工作,1968年起擔任該報副刊部主任。1986至1990年任《明星》周刊和《速度》雜誌主編。1992至1993年擔任北德意誌廣播電視台訪談節目副主持,2003年9月後執筆《德國金融時報》社論。
於爾格斯寫過多種通俗專業書及人物傳記,很多都被列入《明鏡》周刊的暢銷書排行榜並被拍成影片。主要作品有《羅密·施奈德的衰落》、《阿克賽爾·施普林格的衰落》、《受託人——英雄和騙子如何出賣民主德國》、《早老性癡呆者在無人區尋找蹤跡》、《真想吻這些女人:理察·陶貝爾傳》、《公民格拉斯——一個德國文學家的生平》以及政治驚險小說《克列奧帕特拉陰謀》。
《戰爭中的平安夜》是一本提倡人道主義和反對戰爭的報告文學,書中的許多真實細節十分感人,它們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觀念,至少能讓讀者掉下感動的眼淚。站在成百萬無辜陣亡者的墓前,讓我們一起朗誦“太陽縱然會落山,明早我們還會紀念他們”。
陳鈺鵬
2006年7月於上海十方閣
第一章 靜靜的夜——萊茵河畔無設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