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爭天下,爭的便是一個先機,一個氣勢!所謂兩軍相遇勇者勝,燕南天當日在涼城外正是畏首畏尾,引軍撤返方才有今日之狼狽,而如今幡然醒悟,任用燕耳為帥,也恰是彌補其失策之處,我軍目前士氣正旺、氣勢如虹,正當勢如破竹、一鼓作氣,怎可反而重蹈燕家軍之覆轍?”
雅龍不以為然的回擊道:“放眼神州,唯有燕家軍能與我軍抗衡,若乘此機會加以殲滅,則無論東征中原,還是南下印月,天下無人能當我軍鋒芒;若草率回師,固然可以確保一個不敗之局,然而勞師往返,將令我軍士氣消沉,且東線受到燕家軍逼迫的戰略格局依舊,東進受阻、南下羈束,困於一隅之地而難有大作為!”
一時之間,再次向昨晚雨夜那樣,銳意進取的激進派和穩重謹慎的保守派,對於風雨軍目前何去何從進行著非常激烈的辯論,而風雨默默的聆聽著這些部下的意見,不發一言,誰也不清楚這位風雨軍的締造者,目前心中究竟有何打算。
不過在場的所有將領包括風雨在內,誰也沒有意識到,這種集體討論最後由風雨定奪的軍事戰略決策體製,便是從此確立了起來。
“風侯,夫人來信!”
正當風雨靜靜的傾聽著麾下將領們各抒己見的時候,血衣衛統領魏廖悄悄的走到風雨的身邊,遞上了剛剛收到的一封密函——“近日,有歐穀主輔佐,又得雲濟、司馬淵等賢良襄助,涼城運行照常,城門基本修復完畢,火炮妥善安置,城中凡十八以上、五十以下男女青壯,或耕運,或執戈,同仇敵愾,上下齊心,眾誌成城,傾盡綿薄之力,一心期盼大軍凱旋!妾身居於後方,深以不能侍奉夫君左右為憾,每每思念夫君輾轉難眠,為夫君及將士之艱苦處境而揪心,唯有日夜督促,加緊後勤以助夫君霸業!
“閑餘,偶翻軍師遺作,曰:天下逐鹿,以勇者勝;四方賢才,唯明主投!妾身深以為然。
夫君崛起危難之際,以布衣之身、百餘殘兵,數載辛苦卻擴地萬裏、揚名天下,仗三尺青鋒,快意恩仇;擁百萬甲兵,縱橫天下,古今將相豪傑不過如此,奇蹟也!而令狐、皇甫百年世家,根深蒂固、盤根錯節,卻困守一隅,外不能保家衛國,內不能將士用命,唯有苟延殘喘,以度時日,可悲也!
“兩者相差如此巨大,究其根底,蓋夫君堅韌卓絕、不畏艱難,抗呼蘭、復西北、征印月、剿叛逆,無不與強者爭生存,與霸者奪空間,故大軍百戰而銳,夫君百戰而威,豪傑英雄因此心折,盡相歸順,將士軍民因此傾服,紛紛效命,風雨軍之威愈顯,豈是令狐、皇甫之鼠輩可比?
……
“今日如是!夫涼燕之戰決定兩軍興衰存亡,關係聖龍千秋命脈,切不可等閑視之。妾身愚見,燕南天雖涼城受挫,然數十萬大軍主力尤存,夫君又緊追其後,令其無法喘息,以此梟雄生性,多半不會就此俯首,必作困守之鬥,掉頭南返,甚至直逼涼城之可能極大。屆時,妾身蒙夫君厚愛,自當與城共進退,城牆在則戰於樵樓,城牆破則鬥於瓦巷,三十萬涼城軍民,無論男女,不分老幼,誓禦強敵衛我家園!
“望夫君以天下為重,勿以妾身為念,勿以一城一池得失為念,殲滅燕氏主力,則放眼中原無人敢擋夫君鋒芒。縱或涼城有失,我軍尚有聖龍河之北廣袤土壤,尚有延城、倫玉關、玉門關諸險峻要塞,尚有高唐,尚有印月,妾身願伴隨夫君奔走四方天涯,號召各地將士民眾,以期來日!
……
“匹夫用命,可為勇士;將帥用命,可成功業,君王用命則必能定天下!今日夫君以西北之地萬千甲兵,力抗強寇,進而擊之則順天應命,天下英才響應;退而守之則銳氣消沉,將士百姓離心,成敗之數在此一舉,夫君慎之!”
“好!太好了!”
風雨閱讀之後,不由擊案而起,一股知己之感也從心底油然而發。
的確,以風雨的眼光並非沒有想到過燕家軍可能會施展“回馬槍”,重新殺回涼城,但是他依舊不顧軍事上的重大風險,實施了四麵合圍的戰術,除了考慮到燕家軍在涼城受挫之後的士氣消沉軍事上有機可乘之外,更多的也是考慮到和燕南天之間決戰涉及的更為深遠的聖龍乃至整個天下的戰略格局。
這一點,不是一般人能夠了解的,而更少有人能夠像李中慧那樣一針見血的指出風雨這幾年成功的關鍵,同時也是未來爭霸天下的關鍵:“天下逐鹿,以勇者勝;四方賢才,唯明主投!”
身逢亂世,每一個有才學的人都希望尋找到奮發有為的名君,唯有如此方才能夠施展平生所學,建功立業,名留青史;一般的百姓雖然沒有這樣的野心,卻也同樣希望能夠依*在強者的羽翼之下,唯有如此方才能夠安身立命,在亂世中為自己的性命和家人多增添幾重安全的係數。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一方諸侯沒有進取之心、尚武用兵,則即便他有很大的實力也不會被人所看重,甚至反而成為群狼窺視的肥肉。
所以,在這樣的亂世之中,唯有能征善戰的英雄方是真正的豪傑,風雨能夠在短短幾年內如此迅速的崛起,恰恰如同李中慧所說的“抗呼蘭、復西北、征印月、剿叛逆,無不與強者爭生存,與霸者奪空間,故大軍百戰而銳,夫君百戰而威,豪傑英雄因此心折,盡相歸順,將士軍民因此傾服,紛紛效命,風雨軍之威愈顯”。
雅龍不以為然的回擊道:“放眼神州,唯有燕家軍能與我軍抗衡,若乘此機會加以殲滅,則無論東征中原,還是南下印月,天下無人能當我軍鋒芒;若草率回師,固然可以確保一個不敗之局,然而勞師往返,將令我軍士氣消沉,且東線受到燕家軍逼迫的戰略格局依舊,東進受阻、南下羈束,困於一隅之地而難有大作為!”
一時之間,再次向昨晚雨夜那樣,銳意進取的激進派和穩重謹慎的保守派,對於風雨軍目前何去何從進行著非常激烈的辯論,而風雨默默的聆聽著這些部下的意見,不發一言,誰也不清楚這位風雨軍的締造者,目前心中究竟有何打算。
不過在場的所有將領包括風雨在內,誰也沒有意識到,這種集體討論最後由風雨定奪的軍事戰略決策體製,便是從此確立了起來。
“風侯,夫人來信!”
正當風雨靜靜的傾聽著麾下將領們各抒己見的時候,血衣衛統領魏廖悄悄的走到風雨的身邊,遞上了剛剛收到的一封密函——“近日,有歐穀主輔佐,又得雲濟、司馬淵等賢良襄助,涼城運行照常,城門基本修復完畢,火炮妥善安置,城中凡十八以上、五十以下男女青壯,或耕運,或執戈,同仇敵愾,上下齊心,眾誌成城,傾盡綿薄之力,一心期盼大軍凱旋!妾身居於後方,深以不能侍奉夫君左右為憾,每每思念夫君輾轉難眠,為夫君及將士之艱苦處境而揪心,唯有日夜督促,加緊後勤以助夫君霸業!
“閑餘,偶翻軍師遺作,曰:天下逐鹿,以勇者勝;四方賢才,唯明主投!妾身深以為然。
夫君崛起危難之際,以布衣之身、百餘殘兵,數載辛苦卻擴地萬裏、揚名天下,仗三尺青鋒,快意恩仇;擁百萬甲兵,縱橫天下,古今將相豪傑不過如此,奇蹟也!而令狐、皇甫百年世家,根深蒂固、盤根錯節,卻困守一隅,外不能保家衛國,內不能將士用命,唯有苟延殘喘,以度時日,可悲也!
“兩者相差如此巨大,究其根底,蓋夫君堅韌卓絕、不畏艱難,抗呼蘭、復西北、征印月、剿叛逆,無不與強者爭生存,與霸者奪空間,故大軍百戰而銳,夫君百戰而威,豪傑英雄因此心折,盡相歸順,將士軍民因此傾服,紛紛效命,風雨軍之威愈顯,豈是令狐、皇甫之鼠輩可比?
……
“今日如是!夫涼燕之戰決定兩軍興衰存亡,關係聖龍千秋命脈,切不可等閑視之。妾身愚見,燕南天雖涼城受挫,然數十萬大軍主力尤存,夫君又緊追其後,令其無法喘息,以此梟雄生性,多半不會就此俯首,必作困守之鬥,掉頭南返,甚至直逼涼城之可能極大。屆時,妾身蒙夫君厚愛,自當與城共進退,城牆在則戰於樵樓,城牆破則鬥於瓦巷,三十萬涼城軍民,無論男女,不分老幼,誓禦強敵衛我家園!
“望夫君以天下為重,勿以妾身為念,勿以一城一池得失為念,殲滅燕氏主力,則放眼中原無人敢擋夫君鋒芒。縱或涼城有失,我軍尚有聖龍河之北廣袤土壤,尚有延城、倫玉關、玉門關諸險峻要塞,尚有高唐,尚有印月,妾身願伴隨夫君奔走四方天涯,號召各地將士民眾,以期來日!
……
“匹夫用命,可為勇士;將帥用命,可成功業,君王用命則必能定天下!今日夫君以西北之地萬千甲兵,力抗強寇,進而擊之則順天應命,天下英才響應;退而守之則銳氣消沉,將士百姓離心,成敗之數在此一舉,夫君慎之!”
“好!太好了!”
風雨閱讀之後,不由擊案而起,一股知己之感也從心底油然而發。
的確,以風雨的眼光並非沒有想到過燕家軍可能會施展“回馬槍”,重新殺回涼城,但是他依舊不顧軍事上的重大風險,實施了四麵合圍的戰術,除了考慮到燕家軍在涼城受挫之後的士氣消沉軍事上有機可乘之外,更多的也是考慮到和燕南天之間決戰涉及的更為深遠的聖龍乃至整個天下的戰略格局。
這一點,不是一般人能夠了解的,而更少有人能夠像李中慧那樣一針見血的指出風雨這幾年成功的關鍵,同時也是未來爭霸天下的關鍵:“天下逐鹿,以勇者勝;四方賢才,唯明主投!”
身逢亂世,每一個有才學的人都希望尋找到奮發有為的名君,唯有如此方才能夠施展平生所學,建功立業,名留青史;一般的百姓雖然沒有這樣的野心,卻也同樣希望能夠依*在強者的羽翼之下,唯有如此方才能夠安身立命,在亂世中為自己的性命和家人多增添幾重安全的係數。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一方諸侯沒有進取之心、尚武用兵,則即便他有很大的實力也不會被人所看重,甚至反而成為群狼窺視的肥肉。
所以,在這樣的亂世之中,唯有能征善戰的英雄方是真正的豪傑,風雨能夠在短短幾年內如此迅速的崛起,恰恰如同李中慧所說的“抗呼蘭、復西北、征印月、剿叛逆,無不與強者爭生存,與霸者奪空間,故大軍百戰而銳,夫君百戰而威,豪傑英雄因此心折,盡相歸順,將士軍民因此傾服,紛紛效命,風雨軍之威愈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