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麵,風雨當然不可能因此而改變自己的戰略計畫:玉門關的奪取對於風雨軍的生存環境影響很大,而哈爾裏克汗這次的合作,註定了他為了擺脫張仲堅的責罰而不得不別無選擇的成為了風雨手中隨意擺弄的棋子——這樣的意義和可能發揮的作用,很可能並不比奪取玉門關來得小。
而另一方麵,秋裏既是自己的好兄弟,又是風雨軍的重要將領,風雨當然不願意因為這麽一個女人而讓大家鬧得不開心,當下無可奈何的定涼侯盡管心中有些不快,表麵上卻不得不擺出一副不和女子一般見識的風度,“咳咳咳”的幹咳了幾聲,便轉移了話題,嚴肅的說道:“好了,大家現在千萬不要鬆懈,呼蘭大軍隨時都有可能殺回來,所以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同時立刻派人傳令讓拓跋山崎將軍加快行軍速度,務必在今晚之前趕到玉門關駐防,否則軍法論處!”
“是!”
玩笑歸玩笑,在場的所有人畢竟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將,非常清楚眼下的危險遠遠沒有過去。
無論是哈爾裏克汗突然醒悟到自己受騙了,還是正在和風雨軍主力纏鬥的翰魯意識到自己已經被包了餃子,從而不顧一切的攻打玉門關,隻要拓跋山崎率領的三萬主力還未趕到,僅僅憑藉著現有的三千騎兵,是絕對不可能守住這座城池的。
因此,無論是風雨還是秋裏,一想到這個方麵都不由心頭沉重,畢竟誰都不希望成為歷史上擁有玉門關時間最短、失去玉門關速度最快的傢夥。
問題是,三千騎兵的快速插入還可以做到無聲無息,拓跋山崎的三萬大軍是絕對不可能瞞過翰魯耳目的,即便前線指揮的朱大壽拖住了呼蘭人的主力,擁有著高機動性的呼蘭大軍,也完全可以抽調出足夠的軍隊回援玉門關—
—這也是呼蘭的將領們對於後方如此粗心大意的一個重要原因。
歸根究底,呼蘭人根本不相信風雨軍能夠這麽快攻下玉門關,從某種程度上,呼蘭的將領們甚至還希望風雨軍能夠兵臨城下,到時候呼蘭大軍就可以兩麵夾擊,對付前有堅城後有重兵的風雨軍了。
於是,風雨巧妙的利用了敵人在這方麵心理和思維上的定式,成功的調集了精練的兵力,運用了戰略、政治、權謀和外交多方麵的手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騙取了玉門關,讓二十萬呼蘭人陷入了被切斷退路、喪失補給和後方的絕境。
然而事情遠遠沒有結束。
因為玉門關此時實際上基本處於無防備狀態,所以這樣的戰略優勢隨時都有可能被打破,而且更糟糕的情況,甚至是翰魯不惜一切的東進,衝破風雨軍的防線,深入風雨軍的腹地。
無論哪一種情況,都不是風雨所願意看到的,無論出現哪一種情況,風雨都勢必將不得不以“玩火自焚”來自我解嘲。
所謂好的不靈壞的靈,風雨的擔憂很快就成為了現實,而且出人意料得快,僅僅是在風雨踏入了玉門關還沒到半炷香的時候。
不同的是出現在玉門關前的軍隊,既不是醒悟到受騙的哈爾裏克汗,也不是意識到自己麵臨全軍覆沒危機而孤注一擲的翰魯,這支軍隊沒有任何人預料到,那就是——
呼蘭大國師張仲堅派來的援兵。
以一個聖龍人的身分,卻身居呼蘭帝國大國師的高位,掌握著帝國的軍政大權,張仲堅自然不是泛泛之輩。
僅僅是憑藉著直覺,在風雨啟動“漢月”計畫伊始,他就立刻察覺出這是有心人精心部署下的有係列性有針對性的行動,目的則是讓呼蘭帝國混亂,以便達到發動者自己的目的。
但是他絲毫沒有因此而慌張,反而是將計就計,乘機引出了朝野中反對派的勢力,並且在有條不紊中逐個清洗,以鞏固自己的權力和地位。
在他看來,這次行動不僅不是壞事,從某種程度上講還真是正中他的下懷,幫他將身邊的隱患在還沒有惡化到無法控製之前,順利的挖了出來加以清除。
不過敏銳的戰略眼光,也讓這位高明的呼蘭帝國大國師看到了由此引發的另外一種危險——風雨軍得以騰出了手來,從戰略上擺脫了四麵受困的危機,以至於可以放心大膽的對某一方向的敵人展開戰略大決戰。
雖然張仲堅並不確定風雨真的會對西線展開主攻,但是他的政治、軍事和戰略上的出眾才華和獨到的見解,讓他意識到了西線戰場上呼蘭大軍所潛伏的一個致命的罩門——
玉門關。
玉門關的確是一座堅固的城池,在千百年的歷史中幾乎沒有被攻破的紀錄,但是幾乎並不等於沒有,城池是人造的,當然也可以被人來攻陷。
這樣的認識顯然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無論是呼蘭帝國,還是聖龍帝國,對於大多數的將領來說,這種理念太過於深奧,實在不是他們所能夠消化的。
正是由於如此,呼蘭帝國身處前線的將領們,對於玉門關有著過度的信任以至於產生過度的依賴,這種超越了理性、植根於經驗和歷史的信任和依賴,導致了呼蘭大軍在自己的後方忽略,甚至是故意留出了一塊空白地段。
這在軍事上是絕對危險的。
隻要玉門關一破,二十萬遠征的呼蘭大軍將會被切斷退路,陷入失去補給、四麵圍困的絕境。
而另一方麵,秋裏既是自己的好兄弟,又是風雨軍的重要將領,風雨當然不願意因為這麽一個女人而讓大家鬧得不開心,當下無可奈何的定涼侯盡管心中有些不快,表麵上卻不得不擺出一副不和女子一般見識的風度,“咳咳咳”的幹咳了幾聲,便轉移了話題,嚴肅的說道:“好了,大家現在千萬不要鬆懈,呼蘭大軍隨時都有可能殺回來,所以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同時立刻派人傳令讓拓跋山崎將軍加快行軍速度,務必在今晚之前趕到玉門關駐防,否則軍法論處!”
“是!”
玩笑歸玩笑,在場的所有人畢竟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將,非常清楚眼下的危險遠遠沒有過去。
無論是哈爾裏克汗突然醒悟到自己受騙了,還是正在和風雨軍主力纏鬥的翰魯意識到自己已經被包了餃子,從而不顧一切的攻打玉門關,隻要拓跋山崎率領的三萬主力還未趕到,僅僅憑藉著現有的三千騎兵,是絕對不可能守住這座城池的。
因此,無論是風雨還是秋裏,一想到這個方麵都不由心頭沉重,畢竟誰都不希望成為歷史上擁有玉門關時間最短、失去玉門關速度最快的傢夥。
問題是,三千騎兵的快速插入還可以做到無聲無息,拓跋山崎的三萬大軍是絕對不可能瞞過翰魯耳目的,即便前線指揮的朱大壽拖住了呼蘭人的主力,擁有著高機動性的呼蘭大軍,也完全可以抽調出足夠的軍隊回援玉門關—
—這也是呼蘭的將領們對於後方如此粗心大意的一個重要原因。
歸根究底,呼蘭人根本不相信風雨軍能夠這麽快攻下玉門關,從某種程度上,呼蘭的將領們甚至還希望風雨軍能夠兵臨城下,到時候呼蘭大軍就可以兩麵夾擊,對付前有堅城後有重兵的風雨軍了。
於是,風雨巧妙的利用了敵人在這方麵心理和思維上的定式,成功的調集了精練的兵力,運用了戰略、政治、權謀和外交多方麵的手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騙取了玉門關,讓二十萬呼蘭人陷入了被切斷退路、喪失補給和後方的絕境。
然而事情遠遠沒有結束。
因為玉門關此時實際上基本處於無防備狀態,所以這樣的戰略優勢隨時都有可能被打破,而且更糟糕的情況,甚至是翰魯不惜一切的東進,衝破風雨軍的防線,深入風雨軍的腹地。
無論哪一種情況,都不是風雨所願意看到的,無論出現哪一種情況,風雨都勢必將不得不以“玩火自焚”來自我解嘲。
所謂好的不靈壞的靈,風雨的擔憂很快就成為了現實,而且出人意料得快,僅僅是在風雨踏入了玉門關還沒到半炷香的時候。
不同的是出現在玉門關前的軍隊,既不是醒悟到受騙的哈爾裏克汗,也不是意識到自己麵臨全軍覆沒危機而孤注一擲的翰魯,這支軍隊沒有任何人預料到,那就是——
呼蘭大國師張仲堅派來的援兵。
以一個聖龍人的身分,卻身居呼蘭帝國大國師的高位,掌握著帝國的軍政大權,張仲堅自然不是泛泛之輩。
僅僅是憑藉著直覺,在風雨啟動“漢月”計畫伊始,他就立刻察覺出這是有心人精心部署下的有係列性有針對性的行動,目的則是讓呼蘭帝國混亂,以便達到發動者自己的目的。
但是他絲毫沒有因此而慌張,反而是將計就計,乘機引出了朝野中反對派的勢力,並且在有條不紊中逐個清洗,以鞏固自己的權力和地位。
在他看來,這次行動不僅不是壞事,從某種程度上講還真是正中他的下懷,幫他將身邊的隱患在還沒有惡化到無法控製之前,順利的挖了出來加以清除。
不過敏銳的戰略眼光,也讓這位高明的呼蘭帝國大國師看到了由此引發的另外一種危險——風雨軍得以騰出了手來,從戰略上擺脫了四麵受困的危機,以至於可以放心大膽的對某一方向的敵人展開戰略大決戰。
雖然張仲堅並不確定風雨真的會對西線展開主攻,但是他的政治、軍事和戰略上的出眾才華和獨到的見解,讓他意識到了西線戰場上呼蘭大軍所潛伏的一個致命的罩門——
玉門關。
玉門關的確是一座堅固的城池,在千百年的歷史中幾乎沒有被攻破的紀錄,但是幾乎並不等於沒有,城池是人造的,當然也可以被人來攻陷。
這樣的認識顯然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無論是呼蘭帝國,還是聖龍帝國,對於大多數的將領來說,這種理念太過於深奧,實在不是他們所能夠消化的。
正是由於如此,呼蘭帝國身處前線的將領們,對於玉門關有著過度的信任以至於產生過度的依賴,這種超越了理性、植根於經驗和歷史的信任和依賴,導致了呼蘭大軍在自己的後方忽略,甚至是故意留出了一塊空白地段。
這在軍事上是絕對危險的。
隻要玉門關一破,二十萬遠征的呼蘭大軍將會被切斷退路,陷入失去補給、四麵圍困的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