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風雨並沒有給他這樣的機會。
這個時候風雨軍的騎兵已經自發的集中在了一起--這樣的集中倒不是由於什麽命令,而是戰鬥過程的本身把他們逼在了一起。沒有了對方騎兵的牽製,在蒙璿的帶領下,整個戰場成了隨意馳騁的獵場。他們無論衝到哪裏,都是先給予印月人大量的殺傷,然後才撤退。
這個時候,風雨方才露出了笑容,淡淡的對歐仁說道:“月有圓缺、事無完美,印月人最引以為豪的象兵,其實也完全可以成為束縛他們自身最大障礙。”
就在歐仁低頭若有所思、辛娜撅嘴不服的時候,戰場上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由於印月人朝大象靠攏的自然反應,使得龐大而笨拙的象兵逐漸的被擠到了一個很狹窄的範圍,而且受到濃煙的燻烤和箭矢的襲擊,變得有些狂躁和失去控製,從而朝四麵亂竄,胡沖亂撞、踐踏破壞,把自己軍隊和風雨軍都衝擊得七零八落,不管是敵是友,都受害不小。
因此被壓在了大象四周狹窄地帶的印月騎兵,開始感受到了夢魘。
他們受到風雨軍騎兵和大象的兩麵衝擊,損傷慘重。
同時,很多大象和象倌也在混戰中被打死打傷。
有些大象由於厭煩,又已無人駕馭,於是在這場混戰中也不再躲藏,仿佛被臨頭大禍刺激得發了狂,不停的左衝右突、不遺餘力。
在正麵的戰鬥中,風雨軍雖然也被衝擊的損失不小,但是由於有著足夠的迴旋餘地,可以是情況自行決定攻擊:大象衝來,他們就退;大象一逃,他們就追,不斷的用弓箭來射殺。
而印月軍隊就沒有這麽幸運了,當大象精疲力竭的時候,不再猛衝直撞,而是一麵吼叫一麵像船一般的慢慢後撤,於是他們隻能夾在大象之間向後退,受到大象更大的傷害。
風雨拔出了戰劍,親自率領騎兵把這一大幫大象、戰馬和士兵團團的圍住,同時向步兵發出信號,讓他們用盾牌連接起來盡量互相靠攏,形成極其密集的隊形,整個方陣一起前進,隻留下一條很狹窄的通道,讓印月人自相殘殺著奪路而逃。
失去鬥誌的印月軍隊開始了亡命之旅,許多人不是被大象踏傷踏死,就是在逃命的時候被視為障礙而遭到友軍的殘害,還有一部分人嚇得跳入了日河。
風雨也不急,隻是把軍隊緩慢的推進,以氣勢壓倒其實還是占據兵力優勢的對手,迫使大批大批的印月人舉手投降,隻有少數的幸運者簇擁著自己的統帥逃了出去。
李逸如那一邊的印月人同樣被風雨軍死死纏住,如今見勢不妙也無心再戰,紛紛後撤,李逸如雖然尾隨追擊擴大了戰果,終究由於兵力的不足,無法加以全殲,戰爭就這樣很快在日出的時候結束了。
戰後的氛圍是淒涼的,這一戰十萬風雨軍打敗了二十萬印月人,阿育王朝的八千象兵和兩萬騎兵幾乎全軍覆沒,約六萬多奴兵和三萬印月步兵投降。
風雨軍也損失了七千多赤獅軍將士、近萬名高唐僧兵和三萬多奴兵,尤其是赤獅軍的重大損失讓風雨感到悲哀,這些英勇的將士是他最忠誠的追隨者,也是他建立功業的強力支柱,這樣的損失是絕對無法用物質予以彌補的。
空蕩的戰場上到處都是垂死者的呻吟,無主的戰馬不時悲哀的嘶鳴,因為精疲力竭而安靜下來的大象蜷縮在地上,任由身上的傷口流出汩汩的鮮血,象鼻偶爾的揮動兩下,或者扇一扇碩大的象耳,靜靜的等待著死亡的降臨。
信教的奴兵開始將死者聚集起來,準備傳統的火葬,他們先是將戰友的屍體用“聖河”的水洗淨雙腳,以便日河女神的接靈,然後將屍體抬到臨時搭建的簡易河壇,繞河壇三圈後把屍體安置在木柴上,接著點起了熊熊的烈火以燃燒屍體,最後將殘餘的骨頭敲碎,連同骨灰灑向河水之中,讓河水沖走死者生前的一切罪孽。
高唐僧兵和赤獅軍的戰士也有樣學樣,將自己戰友的屍體如法炮製,一來是入鄉隨俗,二來也是為了避免戰友的屍體被野獸啃咬或者被仇恨的印月人摧殘。
風雨隻是默默的佇立在河邊,看著戰士們的忙碌,一言不發。
相對於隻需要聽從命令、奮勇殺敵的將士,身為統帥的風雨無疑責任更為重大。
當初說要直逼印月城、俘擄印月第一美女金姬,不過是一句大話以及為了鼓舞士氣,即使大獲全勝之後,風雨依然保持著清醒的頭腦意識到眼前的局勢十分的不利:阿育王一定會調集所有的兵力保衛自己的都城,因為這意味著王朝權力的鞏固與否,同時原先在南麵堵截自己的印月軍隊,也隨時都會出現在自己的後方,這場戰爭才剛剛打響,印月越來越多的精銳部隊很快就會在這裏集結起來,自己這一支軍隊處境依然險惡。
“風侯大人,謝謝您的救命之恩,作為一名戰士,我對於您的偉大戰績感到欽佩,但是作為一名錫克教徒,故鄉在時刻召喚我,所以我們隻好向您告辭,希望日後依然能夠在友好的環境中與您見麵!”
這個時候,辛格代表著那些錫克教徒前來告辭,他們將要回到自己的根據地--旁遮普邦,在此之前,風雨如同羚羊掛角、了無痕跡般的戰爭藝術和風雨軍英勇奮戰的氣概,讓這些質樸的、崇拜英雄的戰士大開眼界,從而也產生了對這位東方統帥的敬畏。因而在言語舉止間都表露出了尊敬。
這個時候風雨軍的騎兵已經自發的集中在了一起--這樣的集中倒不是由於什麽命令,而是戰鬥過程的本身把他們逼在了一起。沒有了對方騎兵的牽製,在蒙璿的帶領下,整個戰場成了隨意馳騁的獵場。他們無論衝到哪裏,都是先給予印月人大量的殺傷,然後才撤退。
這個時候,風雨方才露出了笑容,淡淡的對歐仁說道:“月有圓缺、事無完美,印月人最引以為豪的象兵,其實也完全可以成為束縛他們自身最大障礙。”
就在歐仁低頭若有所思、辛娜撅嘴不服的時候,戰場上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由於印月人朝大象靠攏的自然反應,使得龐大而笨拙的象兵逐漸的被擠到了一個很狹窄的範圍,而且受到濃煙的燻烤和箭矢的襲擊,變得有些狂躁和失去控製,從而朝四麵亂竄,胡沖亂撞、踐踏破壞,把自己軍隊和風雨軍都衝擊得七零八落,不管是敵是友,都受害不小。
因此被壓在了大象四周狹窄地帶的印月騎兵,開始感受到了夢魘。
他們受到風雨軍騎兵和大象的兩麵衝擊,損傷慘重。
同時,很多大象和象倌也在混戰中被打死打傷。
有些大象由於厭煩,又已無人駕馭,於是在這場混戰中也不再躲藏,仿佛被臨頭大禍刺激得發了狂,不停的左衝右突、不遺餘力。
在正麵的戰鬥中,風雨軍雖然也被衝擊的損失不小,但是由於有著足夠的迴旋餘地,可以是情況自行決定攻擊:大象衝來,他們就退;大象一逃,他們就追,不斷的用弓箭來射殺。
而印月軍隊就沒有這麽幸運了,當大象精疲力竭的時候,不再猛衝直撞,而是一麵吼叫一麵像船一般的慢慢後撤,於是他們隻能夾在大象之間向後退,受到大象更大的傷害。
風雨拔出了戰劍,親自率領騎兵把這一大幫大象、戰馬和士兵團團的圍住,同時向步兵發出信號,讓他們用盾牌連接起來盡量互相靠攏,形成極其密集的隊形,整個方陣一起前進,隻留下一條很狹窄的通道,讓印月人自相殘殺著奪路而逃。
失去鬥誌的印月軍隊開始了亡命之旅,許多人不是被大象踏傷踏死,就是在逃命的時候被視為障礙而遭到友軍的殘害,還有一部分人嚇得跳入了日河。
風雨也不急,隻是把軍隊緩慢的推進,以氣勢壓倒其實還是占據兵力優勢的對手,迫使大批大批的印月人舉手投降,隻有少數的幸運者簇擁著自己的統帥逃了出去。
李逸如那一邊的印月人同樣被風雨軍死死纏住,如今見勢不妙也無心再戰,紛紛後撤,李逸如雖然尾隨追擊擴大了戰果,終究由於兵力的不足,無法加以全殲,戰爭就這樣很快在日出的時候結束了。
戰後的氛圍是淒涼的,這一戰十萬風雨軍打敗了二十萬印月人,阿育王朝的八千象兵和兩萬騎兵幾乎全軍覆沒,約六萬多奴兵和三萬印月步兵投降。
風雨軍也損失了七千多赤獅軍將士、近萬名高唐僧兵和三萬多奴兵,尤其是赤獅軍的重大損失讓風雨感到悲哀,這些英勇的將士是他最忠誠的追隨者,也是他建立功業的強力支柱,這樣的損失是絕對無法用物質予以彌補的。
空蕩的戰場上到處都是垂死者的呻吟,無主的戰馬不時悲哀的嘶鳴,因為精疲力竭而安靜下來的大象蜷縮在地上,任由身上的傷口流出汩汩的鮮血,象鼻偶爾的揮動兩下,或者扇一扇碩大的象耳,靜靜的等待著死亡的降臨。
信教的奴兵開始將死者聚集起來,準備傳統的火葬,他們先是將戰友的屍體用“聖河”的水洗淨雙腳,以便日河女神的接靈,然後將屍體抬到臨時搭建的簡易河壇,繞河壇三圈後把屍體安置在木柴上,接著點起了熊熊的烈火以燃燒屍體,最後將殘餘的骨頭敲碎,連同骨灰灑向河水之中,讓河水沖走死者生前的一切罪孽。
高唐僧兵和赤獅軍的戰士也有樣學樣,將自己戰友的屍體如法炮製,一來是入鄉隨俗,二來也是為了避免戰友的屍體被野獸啃咬或者被仇恨的印月人摧殘。
風雨隻是默默的佇立在河邊,看著戰士們的忙碌,一言不發。
相對於隻需要聽從命令、奮勇殺敵的將士,身為統帥的風雨無疑責任更為重大。
當初說要直逼印月城、俘擄印月第一美女金姬,不過是一句大話以及為了鼓舞士氣,即使大獲全勝之後,風雨依然保持著清醒的頭腦意識到眼前的局勢十分的不利:阿育王一定會調集所有的兵力保衛自己的都城,因為這意味著王朝權力的鞏固與否,同時原先在南麵堵截自己的印月軍隊,也隨時都會出現在自己的後方,這場戰爭才剛剛打響,印月越來越多的精銳部隊很快就會在這裏集結起來,自己這一支軍隊處境依然險惡。
“風侯大人,謝謝您的救命之恩,作為一名戰士,我對於您的偉大戰績感到欽佩,但是作為一名錫克教徒,故鄉在時刻召喚我,所以我們隻好向您告辭,希望日後依然能夠在友好的環境中與您見麵!”
這個時候,辛格代表著那些錫克教徒前來告辭,他們將要回到自己的根據地--旁遮普邦,在此之前,風雨如同羚羊掛角、了無痕跡般的戰爭藝術和風雨軍英勇奮戰的氣概,讓這些質樸的、崇拜英雄的戰士大開眼界,從而也產生了對這位東方統帥的敬畏。因而在言語舉止間都表露出了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