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的碰撞聲不絕於耳,人馬的喊殺聲充溢天宇。
洛信揮舞著兵刃,在人群中廝殺開。
所過之處,人仰馬翻、將死兵亡。
獨眼而猙獰的表情更是令人膽怯。
血肉橫飛,屍骨遍野。
沒有道德的束縛,沒有正邪的區別,在這裏隻有弱肉強食,隻有強者生存!
由於洛信大軍早有準備,以逸待勞,且攜著從山坡上一瀉而下的威勢,速度已經完全展開,而呼蘭軍卻是疲勞不堪,措手不及且不成陣勢,所以在洛信大軍橫蠻的重壓之下,紛紛給撞倒在地。
哥舒行文至此才發現自己中計了。原來風雨軍所有的戰鬥,所有的戰士的犧牲,都是為了這三萬人的突擊。
運用十七萬人的兵馬作為誘餌,死死的纏住了呼蘭軍,為的就是給這三萬人創造決定勝負的機會。看來對方的指揮官不僅有風雨的賭性和謀略,其做事風格之狠辣,更是令人感到膽寒。
忙於進攻和殺伐的呼蘭軍不當心掉入了陷阱,在給予風雨軍巨大傷亡的同時,整個呼蘭軍也已經深深的陷入了戰場。
秋裏率領的四萬騎兵以逸待勞的迎了上去,死死的纏住了呼蘭的狂騎兵,根據一萬狂騎兵相當於三萬聖龍軍的計算公式,風雨軍在兵力上還略占優勢。這也就意味著狂騎兵沒有給予風雨軍致命的一擊,無法迅速的結束戰鬥。而隨著戰局的不順利,狂騎兵不耐久戰的弱點也勢必會慢慢的顯現出來。
與此同時,沒有了狂騎兵的威脅之後,剩餘的神龍戰車再次部署成為圓陣,掩護著步兵牽製住其餘的呼蘭軍。
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哥舒行文絕對有足夠的自信贏得戰爭的最後勝利。
偏偏這個時候,洛信的騎兵出現了。哪怕在半個時辰前,哥舒行文也不會在意這樣一支軍隊,相等數量的呼蘭軍足夠抵擋並擊潰這次突擊。
然而問題是如今自己手中已經沒有整列的呼蘭軍可用了,為了取得最低傷亡的勝利,自己已經將所有的預備隊全部投入了正麵戰場,在運用傳統分割包圍敵軍的戰術的同時,自己的部隊其實也同樣被分割了。剛才好不容易才湊齊的一支部隊,已經是自己所能調動兵力的極限了,而現在也被洛信毫不費勁的擊潰了。
對此,風雨在事後評論道:“許多人都沒有自覺的意識到,在大規模的軍團決戰中戰略預備隊的重要性。一支準備充足的戰略預備隊在適當的時候投入適當的戰場,往往會產生決定性的作用,使整個戰局由此而形成令人驚吒的戲劇性轉折。”
不管怎麽說,沒有注意敵人預備隊的調動的確是哥舒行文無法原諒的錯誤,不過這個時候的哥舒行文已經無暇懊悔了,因為他發覺一個更大的災難正等著他。
第七章 奪取勝利
洛信的三萬騎兵入惡狼撲食般的殺了下來,來不及整軍迎戰的呼蘭軍頓時成了惡狼的美餐,陷入了各自為戰的窘境。
這就是戰爭。
無論一個人的戰鬥力如何高明,麵對著千軍萬馬的時候,所能夠感受的也隻有無力和無奈。
──戰爭是整體的藝術。
無法形成團隊力量的呼蘭健兒,在洶湧而來的洪流麵前,迅速的被吞沒。
洛信雖然有些魯莽,但是多年來在生死存亡係於一發的戰鬥中所積累的經驗,以及來自於野性的直覺,絕對不容小窺。
僅僅憑著感覺,騎兵迅猛而準確插入呼蘭軍的軟檔,所造成的殺傷力和引起的混亂令人瞪目結舌。
保持著完整的鋒矢陣形,在洛信一馬當先的統率下,看似毫無目的亂竄,事實上卻又紮紮實實的捅在了呼蘭軍的痛處。
比大批呼蘭勇士尚未發揮實力就被砍倒更糟糕的事情是,洛信的衝鋒引起了整個呼蘭軍的混亂。
除了看到洛信殺來而迎戰的第一批呼蘭士兵外(這支軍隊是哥舒行文在混亂中好不容易拚湊起來的),再也沒有遇到呼蘭軍像樣的、有組織的抵抗了。
每當呼蘭軍試圖集結起來的時候,都會麵臨洛信的猛烈衝擊。
這三萬人就這樣在近四十萬人決戰的大戰場上,居然來去自如,橫行霸道,這不能不說是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觀。
就在整個呼蘭軍被洛信的衝鋒給搞得焦頭爛額的時候,其餘的風雨軍卻在秋裏等將領的調度下,開始了重新的集結和調整。
當哥舒行文警覺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和風雨軍的位置產生了戲劇性的對調。
被一小部分風雨軍引誘的呼蘭軍,目前是真真的麵對著大河;而在呼蘭軍的背後,則是憑藉神龍戰車築起了一道活動戰壕的風雨軍主力。
人數遠遠超過十萬人的風雨軍主力正依靠著神龍戰車,緩緩的然而又是不可阻擋得緊逼過來,試圖把呼蘭軍趕到河裏去。呼蘭軍活動的範圍一步一步的被壓縮,逐步喪失了騎兵賴以產生速度、力量和機動性的廣闊空間。
同時洛信的軍隊依然咄咄逼人的進攻著。雖然這支三萬人的軍隊已經損傷慘重,但是在指揮官洛信不知疲憊和畏懼的強悍風格的帶動下,依然氣勢如虹的發動著攻擊。的確是有什麽樣的軍官,就有什麽樣的軍隊。
這種攻擊雖然不能夠最終擊敗呼蘭軍,但是卻把呼蘭軍牢牢地牽製住了。洛信的進攻已經成功的為風雨軍重新整頓戰略部署贏得了時間,如今更是進一步的破壞了呼蘭軍故計重施、以便擊毀神龍戰車、粉碎還沒有完全準備好的風雨軍的反包圍的戰略意圖。
洛信揮舞著兵刃,在人群中廝殺開。
所過之處,人仰馬翻、將死兵亡。
獨眼而猙獰的表情更是令人膽怯。
血肉橫飛,屍骨遍野。
沒有道德的束縛,沒有正邪的區別,在這裏隻有弱肉強食,隻有強者生存!
由於洛信大軍早有準備,以逸待勞,且攜著從山坡上一瀉而下的威勢,速度已經完全展開,而呼蘭軍卻是疲勞不堪,措手不及且不成陣勢,所以在洛信大軍橫蠻的重壓之下,紛紛給撞倒在地。
哥舒行文至此才發現自己中計了。原來風雨軍所有的戰鬥,所有的戰士的犧牲,都是為了這三萬人的突擊。
運用十七萬人的兵馬作為誘餌,死死的纏住了呼蘭軍,為的就是給這三萬人創造決定勝負的機會。看來對方的指揮官不僅有風雨的賭性和謀略,其做事風格之狠辣,更是令人感到膽寒。
忙於進攻和殺伐的呼蘭軍不當心掉入了陷阱,在給予風雨軍巨大傷亡的同時,整個呼蘭軍也已經深深的陷入了戰場。
秋裏率領的四萬騎兵以逸待勞的迎了上去,死死的纏住了呼蘭的狂騎兵,根據一萬狂騎兵相當於三萬聖龍軍的計算公式,風雨軍在兵力上還略占優勢。這也就意味著狂騎兵沒有給予風雨軍致命的一擊,無法迅速的結束戰鬥。而隨著戰局的不順利,狂騎兵不耐久戰的弱點也勢必會慢慢的顯現出來。
與此同時,沒有了狂騎兵的威脅之後,剩餘的神龍戰車再次部署成為圓陣,掩護著步兵牽製住其餘的呼蘭軍。
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哥舒行文絕對有足夠的自信贏得戰爭的最後勝利。
偏偏這個時候,洛信的騎兵出現了。哪怕在半個時辰前,哥舒行文也不會在意這樣一支軍隊,相等數量的呼蘭軍足夠抵擋並擊潰這次突擊。
然而問題是如今自己手中已經沒有整列的呼蘭軍可用了,為了取得最低傷亡的勝利,自己已經將所有的預備隊全部投入了正麵戰場,在運用傳統分割包圍敵軍的戰術的同時,自己的部隊其實也同樣被分割了。剛才好不容易才湊齊的一支部隊,已經是自己所能調動兵力的極限了,而現在也被洛信毫不費勁的擊潰了。
對此,風雨在事後評論道:“許多人都沒有自覺的意識到,在大規模的軍團決戰中戰略預備隊的重要性。一支準備充足的戰略預備隊在適當的時候投入適當的戰場,往往會產生決定性的作用,使整個戰局由此而形成令人驚吒的戲劇性轉折。”
不管怎麽說,沒有注意敵人預備隊的調動的確是哥舒行文無法原諒的錯誤,不過這個時候的哥舒行文已經無暇懊悔了,因為他發覺一個更大的災難正等著他。
第七章 奪取勝利
洛信的三萬騎兵入惡狼撲食般的殺了下來,來不及整軍迎戰的呼蘭軍頓時成了惡狼的美餐,陷入了各自為戰的窘境。
這就是戰爭。
無論一個人的戰鬥力如何高明,麵對著千軍萬馬的時候,所能夠感受的也隻有無力和無奈。
──戰爭是整體的藝術。
無法形成團隊力量的呼蘭健兒,在洶湧而來的洪流麵前,迅速的被吞沒。
洛信雖然有些魯莽,但是多年來在生死存亡係於一發的戰鬥中所積累的經驗,以及來自於野性的直覺,絕對不容小窺。
僅僅憑著感覺,騎兵迅猛而準確插入呼蘭軍的軟檔,所造成的殺傷力和引起的混亂令人瞪目結舌。
保持著完整的鋒矢陣形,在洛信一馬當先的統率下,看似毫無目的亂竄,事實上卻又紮紮實實的捅在了呼蘭軍的痛處。
比大批呼蘭勇士尚未發揮實力就被砍倒更糟糕的事情是,洛信的衝鋒引起了整個呼蘭軍的混亂。
除了看到洛信殺來而迎戰的第一批呼蘭士兵外(這支軍隊是哥舒行文在混亂中好不容易拚湊起來的),再也沒有遇到呼蘭軍像樣的、有組織的抵抗了。
每當呼蘭軍試圖集結起來的時候,都會麵臨洛信的猛烈衝擊。
這三萬人就這樣在近四十萬人決戰的大戰場上,居然來去自如,橫行霸道,這不能不說是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觀。
就在整個呼蘭軍被洛信的衝鋒給搞得焦頭爛額的時候,其餘的風雨軍卻在秋裏等將領的調度下,開始了重新的集結和調整。
當哥舒行文警覺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和風雨軍的位置產生了戲劇性的對調。
被一小部分風雨軍引誘的呼蘭軍,目前是真真的麵對著大河;而在呼蘭軍的背後,則是憑藉神龍戰車築起了一道活動戰壕的風雨軍主力。
人數遠遠超過十萬人的風雨軍主力正依靠著神龍戰車,緩緩的然而又是不可阻擋得緊逼過來,試圖把呼蘭軍趕到河裏去。呼蘭軍活動的範圍一步一步的被壓縮,逐步喪失了騎兵賴以產生速度、力量和機動性的廣闊空間。
同時洛信的軍隊依然咄咄逼人的進攻著。雖然這支三萬人的軍隊已經損傷慘重,但是在指揮官洛信不知疲憊和畏懼的強悍風格的帶動下,依然氣勢如虹的發動著攻擊。的確是有什麽樣的軍官,就有什麽樣的軍隊。
這種攻擊雖然不能夠最終擊敗呼蘭軍,但是卻把呼蘭軍牢牢地牽製住了。洛信的進攻已經成功的為風雨軍重新整頓戰略部署贏得了時間,如今更是進一步的破壞了呼蘭軍故計重施、以便擊毀神龍戰車、粉碎還沒有完全準備好的風雨軍的反包圍的戰略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