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這種情景,連一直在閉目養神的高戰也正開了眼睛。
“魏兄,這樣做不太好吧。”
在城內的另一個地方,也在展開爭論。
陳良根本不想把事情鬧大,他很滿意現在的境遇。他本是一個小小的護衛,如今卻成了統帥一個軍團的將軍,這使他對風雨又是敬佩又是感激。不過他已經很滿足了,一心想著接受朝廷的封賞,然後衣錦還鄉、光宗耀祖。
所以他很不滿意魏廖現在的做法,這可是有可能變成造反的大罪啊!他也不理解風雨為什麽要在這個時候回到聖京,等明確了誰當皇帝之後再來不是更好嗎?
但是他感到自己無能為力,因為他越來越感到風雨似乎不信任他:在倫玉關大戰後,著重提拔了赤獅兵團和近衛軍中的將士擔任軍職;魏廖的血衣衛也發展的很快,搞不好自己身邊的親隨中就有他的耳目;這次進城讓秋裏統帥全軍,卻把自己帶在身邊,如今更是連這五百親兵都在魏廖的調度之下,自己除了口頭說兩聲之外,根本做不了什麽。
也許,等朝廷封賞之後,自己還是乘機告老吧。
陳良心中如此想著。
魏廖卻完全不同,他始終認為應該憑藉手中的兵權在京城中大大的鬧一番,乘亂奪權。他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也很有才略,注重於法家的權術思想,可惜他沒有實現理想的行動力,因而隻能做一個軍師。
卓不凡是一個很傳統的人,滿腦子的忠君報國,根本不會重用他;而和風雨的相識,使他感到機會的到來。風雨是個軍事奇才,同時又藐視權威和豪門,所作所為完全側重於實利和結果,自然和魏廖不謀而合。
我要把風雨塑造成千古一帝。
魏廖心中如此想著。
“魏先生,我已經派人在城中四處散布了謠言,並放了火,現在城中大亂,該我們開始第二步行動了。”與魏廖會合的李中慧顯露出的極其的精明幹練,讓魏廖也不得不嘆服。
不過魏廖並不喜歡這個女人,太精明了,而且不是異族,不利於主公的大業。
魏廖如此評價。
而在城外的軍營中,一個少年正抱著兩個美人在喝酒,當他得知城中有亂之後,迅速甩開那兩個女人,眼中放射出野心的火焰和戰鬥的喜悅,完全不想剛才沈迷酒色的樣子。
無獨有偶,在城內抱病的三皇子也滿副裝甲,輕輕的拭著手中的寶劍,露出相似的眼神。
第二十六章 天池劍宗
聖龍歷753年7月的聖京城隻能用混亂來形容。每個人都在按預定的計劃行事,每個人都以為自己能夠掌握一切,然而事態的發展卻是讓所有的人都出乎意料,差點使聖龍帝國這個顯赫的名字在753年就成為歷史。
在若幹年後,楚天辭這位親身見證了舊帝國衰亡和新時代崛起的重要人物,在他的《帝國餘輝》中,對那個歲月作了客觀的評述,披露了當時許多影響深遠而又鮮為人知的重大事件。
在前一天我和卓將軍約定盡一切力量避免聖京動亂的時候,誰也沒有想到大皇子的宴會成了災難的源頭。
林玉寒最終還是受了傅仲舒的挑撥,成功的招惹了風雨──仲舒的本意隻是想藉此機會加深風雨和高戰一係的矛盾,乘機拉攏風雨。隻是沒有想到卻無意中引發了風雨的應急方案。
去追究誰決定啟動這個應急方案已經毫無意義,因為有太多的野心家在這場動亂中爭相登場。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應急方案實在是夠縝密、夠狠辣,以至於在事後回想起來都會出一身冷汗,如果風雨真的有心奪取聖京的話,如果他在一個適當的時機主動開啟的話,整個歷史恐怕就會改寫。
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風雨居然收集到了四大家族用於應急的信號箭,並發射了出去──這不能不歸功於李氏家族的力量。
同時城內城外流傳著三個不同的謠言:
卓不凡拘禁了四大家族和兩位皇子,準備擁戴高戰稱帝;
卓不凡投向大皇子準備除掉三皇子和令狐家族、公孫家族;
卓不凡已經和三皇子聯手,要除掉大皇子和燕字世家、皇甫世家。
這些不同的謠言令人真假莫辯,各路軍隊理所當然的湧向城內想和自己的統帥會合。這就與守衛城中的高戰一係產生了衝突;另外四大家族自身之間的矛盾,又使他們彼此也進行著攻伐。
這是一場根本無法用理性來思考的混戰開始了,戰場上的每個人都隻知道盡力去殺人,避免自己被殺。
而就在這個時候,後世以偷襲聞名的秋裏卻乘機派人襲擊了四大家族的糧草;魏廖也乘亂燒毀了城中的糧倉。
這在平時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這個混亂的時刻卻輕而易舉的辦到了。由此產生的一個直接的後果是,擁有相對靠近聖京的倫玉關為基地的風雨軍在短期的補給上形成了壓倒的優勢。
在事後,我隻能說幸好風雨當時根本無意於聖龍城。如果說在帝國最後的十年內,大皇子所犯的錯誤是太注重身份門閥,而沒有意識到在關鍵時刻實力才是決定一切的要素的話;那麽三皇子犯的錯誤就是過分高估了風雨對聖京城以及聖龍的野心。
事實上,這個時候的風雨,還沒有成為日後那個手握大權、淩駕一切的鐵血權雄;與其說他是一個野心家,不如說他是一個夢想家。
“魏兄,這樣做不太好吧。”
在城內的另一個地方,也在展開爭論。
陳良根本不想把事情鬧大,他很滿意現在的境遇。他本是一個小小的護衛,如今卻成了統帥一個軍團的將軍,這使他對風雨又是敬佩又是感激。不過他已經很滿足了,一心想著接受朝廷的封賞,然後衣錦還鄉、光宗耀祖。
所以他很不滿意魏廖現在的做法,這可是有可能變成造反的大罪啊!他也不理解風雨為什麽要在這個時候回到聖京,等明確了誰當皇帝之後再來不是更好嗎?
但是他感到自己無能為力,因為他越來越感到風雨似乎不信任他:在倫玉關大戰後,著重提拔了赤獅兵團和近衛軍中的將士擔任軍職;魏廖的血衣衛也發展的很快,搞不好自己身邊的親隨中就有他的耳目;這次進城讓秋裏統帥全軍,卻把自己帶在身邊,如今更是連這五百親兵都在魏廖的調度之下,自己除了口頭說兩聲之外,根本做不了什麽。
也許,等朝廷封賞之後,自己還是乘機告老吧。
陳良心中如此想著。
魏廖卻完全不同,他始終認為應該憑藉手中的兵權在京城中大大的鬧一番,乘亂奪權。他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也很有才略,注重於法家的權術思想,可惜他沒有實現理想的行動力,因而隻能做一個軍師。
卓不凡是一個很傳統的人,滿腦子的忠君報國,根本不會重用他;而和風雨的相識,使他感到機會的到來。風雨是個軍事奇才,同時又藐視權威和豪門,所作所為完全側重於實利和結果,自然和魏廖不謀而合。
我要把風雨塑造成千古一帝。
魏廖心中如此想著。
“魏先生,我已經派人在城中四處散布了謠言,並放了火,現在城中大亂,該我們開始第二步行動了。”與魏廖會合的李中慧顯露出的極其的精明幹練,讓魏廖也不得不嘆服。
不過魏廖並不喜歡這個女人,太精明了,而且不是異族,不利於主公的大業。
魏廖如此評價。
而在城外的軍營中,一個少年正抱著兩個美人在喝酒,當他得知城中有亂之後,迅速甩開那兩個女人,眼中放射出野心的火焰和戰鬥的喜悅,完全不想剛才沈迷酒色的樣子。
無獨有偶,在城內抱病的三皇子也滿副裝甲,輕輕的拭著手中的寶劍,露出相似的眼神。
第二十六章 天池劍宗
聖龍歷753年7月的聖京城隻能用混亂來形容。每個人都在按預定的計劃行事,每個人都以為自己能夠掌握一切,然而事態的發展卻是讓所有的人都出乎意料,差點使聖龍帝國這個顯赫的名字在753年就成為歷史。
在若幹年後,楚天辭這位親身見證了舊帝國衰亡和新時代崛起的重要人物,在他的《帝國餘輝》中,對那個歲月作了客觀的評述,披露了當時許多影響深遠而又鮮為人知的重大事件。
在前一天我和卓將軍約定盡一切力量避免聖京動亂的時候,誰也沒有想到大皇子的宴會成了災難的源頭。
林玉寒最終還是受了傅仲舒的挑撥,成功的招惹了風雨──仲舒的本意隻是想藉此機會加深風雨和高戰一係的矛盾,乘機拉攏風雨。隻是沒有想到卻無意中引發了風雨的應急方案。
去追究誰決定啟動這個應急方案已經毫無意義,因為有太多的野心家在這場動亂中爭相登場。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應急方案實在是夠縝密、夠狠辣,以至於在事後回想起來都會出一身冷汗,如果風雨真的有心奪取聖京的話,如果他在一個適當的時機主動開啟的話,整個歷史恐怕就會改寫。
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風雨居然收集到了四大家族用於應急的信號箭,並發射了出去──這不能不歸功於李氏家族的力量。
同時城內城外流傳著三個不同的謠言:
卓不凡拘禁了四大家族和兩位皇子,準備擁戴高戰稱帝;
卓不凡投向大皇子準備除掉三皇子和令狐家族、公孫家族;
卓不凡已經和三皇子聯手,要除掉大皇子和燕字世家、皇甫世家。
這些不同的謠言令人真假莫辯,各路軍隊理所當然的湧向城內想和自己的統帥會合。這就與守衛城中的高戰一係產生了衝突;另外四大家族自身之間的矛盾,又使他們彼此也進行著攻伐。
這是一場根本無法用理性來思考的混戰開始了,戰場上的每個人都隻知道盡力去殺人,避免自己被殺。
而就在這個時候,後世以偷襲聞名的秋裏卻乘機派人襲擊了四大家族的糧草;魏廖也乘亂燒毀了城中的糧倉。
這在平時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這個混亂的時刻卻輕而易舉的辦到了。由此產生的一個直接的後果是,擁有相對靠近聖京的倫玉關為基地的風雨軍在短期的補給上形成了壓倒的優勢。
在事後,我隻能說幸好風雨當時根本無意於聖龍城。如果說在帝國最後的十年內,大皇子所犯的錯誤是太注重身份門閥,而沒有意識到在關鍵時刻實力才是決定一切的要素的話;那麽三皇子犯的錯誤就是過分高估了風雨對聖京城以及聖龍的野心。
事實上,這個時候的風雨,還沒有成為日後那個手握大權、淩駕一切的鐵血權雄;與其說他是一個野心家,不如說他是一個夢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