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時,羅迪加入了希特勒青年團,這就象小學畢業後一定要上中學一樣,參加這個組織根本不用申請,夠了歲數就一鍋端。他說,參加希青團是一件讓小孩子們很嚮往的事兒,大家穿一樣的製服,一起打靶、一起鍛鍊身體、一起過野營生活,沒有了家長的約束,生活又自由又愉快。說話之間他找出了一張當時的照片,上麵是一群穿製服打領巾的孩子在舉行篝火晚會,一排孩子正站著唱歌,更多的人坐在地上鼓掌。梳著小分頭的小羅迪就站在唱歌的隊伍裏。
談到那場戰爭,羅迪的話開始變得滔滔不絕:
“我們家兄弟4人一個不剩地全都進了軍隊。我大哥是個上尉,他死在法國,死得冤透了,踩上了自己埋下的地雷。他是回家結婚後重返前線時死的,死的時侯是31歲,剛結婚14天,生活道路就這樣走到了頭。
“在戰爭的最後一年裏,我二哥也死了,當時的戰場已經到了德國東部的西裏西亞地區,現在已經歸屬了波蘭。聽他的戰友說,他被俄國人平射的高射機槍的子彈擊中了頭部,當時就給掀開了半邊臉,死時25歲,埋在什麽地方沒有人能說得清。
“我和弟弟算是大難不死。在1945年德國投降前夕,我成了英軍的戰俘,戰後5個月後被釋放回家。我弟弟被美軍俘獲了,但他比我要倒黴得多,因為美國人把他們那一批戰俘全部交給了蘇軍,結果他被轉移到了一個位於高加索戰俘營,在那裏服了5年的苦役後才被放回德國。
圖3-3:1943年,羅迪和二哥(左)在蘇聯戰場上相遇。這是兄弟二人的最後一次見麵。二哥後來死於本土戰,被平射的高射機槍擊中臉部。屍體葬於何處不詳。
“您是在哪裏接受新兵訓練的呢?”
“我參軍後被送到波茨坦訓練。因為我的射擊成績總是排在全連的前三名以內,所以我很快就獲得了優秀射手稱號,這樣,我就可以不參加星期日的加班訓練了。基本軍事訓練結束後,我又被選出來參加了無線通訊兵的培訓,一起培訓的有50人。看,這是我們培訓小組的結業照。”老人指著一張相片給我看,那上麵是7個頭戴步軍帽身穿白色外套的士兵,“6個學生1個老師,右麵個頭最大的這個是我。在這7個人中戰後活下來的隻有2個人。
我入伍4個月後,蘇、德戰爭爆發了,開始攻擊蘇聯的那天是個星期天,我們的裝甲部隊在半夜已集結待命,淩晨5點接到出發的命令,當天我越過邊界踏上了俄國人的土地。不過,嚴格來講這還不算是真正的蘇聯。您一定知道,戰線兩側的區域原來都是波蘭的領土。1939年9月德國、蘇聯兩家平分了波蘭,使波蘭成為兩國相互防範的安全緩衝區。其實,俄國人真正的戰略防線是新國界以東300到400公裏的史達林防線。這條防線的西側是十月革命後被蘇聯兼併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加盟國,它的東側才是1917年以前的俄國領土。”
我插話說:“我想,要保住傳統國土的安全,蘇軍在抵抗的時候一定最希望把你們消滅在史達林防線以西的地區。”
“一點不錯。所以我們要用最快的速度深入蘇聯的腹地,不突破史達林防線,就談不上對蘇聯的真正威脅。我所在的部隊隸屬於霍特將軍的第3裝甲兵團。這個兵團下設5個裝甲師和3個摩托化師。每個裝甲師都有不少於150輛坦克。您知道當時希特勒是怎麽估計蘇聯的抵抗能力的嗎?在攻擊蘇聯前一個星期,希特勒在元首大本營裏對他的將領們說:我要求你們的隻有一點,用力踢開房門,然後這個房子就會自行徹底垮掉。這個瘋子,他把史達林的蘇聯看成是一腳就能踹散架的破窩棚了。”
其實希特勒並非像羅迪所說的變成了一個瘋子。納粹德國對蘇聯誌在必得的態度有三個方麵的基礎。
第一是基於“一戰”的經驗。當時俄國動員了在各參戰國中最大的兵力,氣勢洶洶地要從東麵給正和英法聯軍苦戰的德軍以致命一擊,但結果是俄軍大敗,導致德國人產生了一種“逢俄必勝”的自負心理。
第二是基於蘇軍因內部大清洗造成的戰力自損,在1937年到1938年期間,史達林為解決“軍人法西斯組織”的隱患,在蘇軍將領中大開殺戒。5個元帥中有3個被殺,15個將軍中有13人被殺;在85個軍團司令員中有62個被;在195個師長中有110個被殺……任何一場戰爭都不可能完成的對一個大國軍隊精英的如此高效的殺傷,蘇軍的指揮係統幾乎被殺空了。德國人有理由相信蘇聯軍中已無良將。
第三是基於蘇、芬戰爭的經驗。蘇聯在1939年11月30日開始的侵略芬蘭行動中,計劃4天“解放”小小的芬蘭,但後來的結果是近50萬的蘇軍和不足20萬的芬軍打了4個月,戰死人數比芬蘭多了一倍,給人類戰爭史提供了一次完美的慘勝案例。
羅迪經歷了德軍在侵蘇初期的長驅直入式的大進軍,對手的不斷潰敗似乎驗證了德國人對蘇軍戰鬥力的判斷。下至普通士兵羅迪,上至最高指揮部,此刻的德軍無人不認為對蘇戰爭是穩操勝券的。
打過仗的人最喜歡談勝仗,羅迪描繪起那場大進軍來顯得繪聲繪色:
“我所在的643分隊是一隻裝甲預備隊,不固定歸屬於哪一個師,哪個師緊急需要就把我們臨時編入哪個師,所以大家都叫我們是救火隊。突入蘇聯後,第3裝甲兵團按照希特勒的大包圍計劃一路向東飛奔,就像一把張開大嘴的鉗子一個勁往前猛插,等超過潰散的紅軍大部隊後就立即收攏鉗頭,截斷他們的退路,讓跟進的步兵把他們圍住吃掉。然後我們再張開鉗子嘴繼續往前飛奔,去完成下一個大包圍。
談到那場戰爭,羅迪的話開始變得滔滔不絕:
“我們家兄弟4人一個不剩地全都進了軍隊。我大哥是個上尉,他死在法國,死得冤透了,踩上了自己埋下的地雷。他是回家結婚後重返前線時死的,死的時侯是31歲,剛結婚14天,生活道路就這樣走到了頭。
“在戰爭的最後一年裏,我二哥也死了,當時的戰場已經到了德國東部的西裏西亞地區,現在已經歸屬了波蘭。聽他的戰友說,他被俄國人平射的高射機槍的子彈擊中了頭部,當時就給掀開了半邊臉,死時25歲,埋在什麽地方沒有人能說得清。
“我和弟弟算是大難不死。在1945年德國投降前夕,我成了英軍的戰俘,戰後5個月後被釋放回家。我弟弟被美軍俘獲了,但他比我要倒黴得多,因為美國人把他們那一批戰俘全部交給了蘇軍,結果他被轉移到了一個位於高加索戰俘營,在那裏服了5年的苦役後才被放回德國。
圖3-3:1943年,羅迪和二哥(左)在蘇聯戰場上相遇。這是兄弟二人的最後一次見麵。二哥後來死於本土戰,被平射的高射機槍擊中臉部。屍體葬於何處不詳。
“您是在哪裏接受新兵訓練的呢?”
“我參軍後被送到波茨坦訓練。因為我的射擊成績總是排在全連的前三名以內,所以我很快就獲得了優秀射手稱號,這樣,我就可以不參加星期日的加班訓練了。基本軍事訓練結束後,我又被選出來參加了無線通訊兵的培訓,一起培訓的有50人。看,這是我們培訓小組的結業照。”老人指著一張相片給我看,那上麵是7個頭戴步軍帽身穿白色外套的士兵,“6個學生1個老師,右麵個頭最大的這個是我。在這7個人中戰後活下來的隻有2個人。
我入伍4個月後,蘇、德戰爭爆發了,開始攻擊蘇聯的那天是個星期天,我們的裝甲部隊在半夜已集結待命,淩晨5點接到出發的命令,當天我越過邊界踏上了俄國人的土地。不過,嚴格來講這還不算是真正的蘇聯。您一定知道,戰線兩側的區域原來都是波蘭的領土。1939年9月德國、蘇聯兩家平分了波蘭,使波蘭成為兩國相互防範的安全緩衝區。其實,俄國人真正的戰略防線是新國界以東300到400公裏的史達林防線。這條防線的西側是十月革命後被蘇聯兼併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加盟國,它的東側才是1917年以前的俄國領土。”
我插話說:“我想,要保住傳統國土的安全,蘇軍在抵抗的時候一定最希望把你們消滅在史達林防線以西的地區。”
“一點不錯。所以我們要用最快的速度深入蘇聯的腹地,不突破史達林防線,就談不上對蘇聯的真正威脅。我所在的部隊隸屬於霍特將軍的第3裝甲兵團。這個兵團下設5個裝甲師和3個摩托化師。每個裝甲師都有不少於150輛坦克。您知道當時希特勒是怎麽估計蘇聯的抵抗能力的嗎?在攻擊蘇聯前一個星期,希特勒在元首大本營裏對他的將領們說:我要求你們的隻有一點,用力踢開房門,然後這個房子就會自行徹底垮掉。這個瘋子,他把史達林的蘇聯看成是一腳就能踹散架的破窩棚了。”
其實希特勒並非像羅迪所說的變成了一個瘋子。納粹德國對蘇聯誌在必得的態度有三個方麵的基礎。
第一是基於“一戰”的經驗。當時俄國動員了在各參戰國中最大的兵力,氣勢洶洶地要從東麵給正和英法聯軍苦戰的德軍以致命一擊,但結果是俄軍大敗,導致德國人產生了一種“逢俄必勝”的自負心理。
第二是基於蘇軍因內部大清洗造成的戰力自損,在1937年到1938年期間,史達林為解決“軍人法西斯組織”的隱患,在蘇軍將領中大開殺戒。5個元帥中有3個被殺,15個將軍中有13人被殺;在85個軍團司令員中有62個被;在195個師長中有110個被殺……任何一場戰爭都不可能完成的對一個大國軍隊精英的如此高效的殺傷,蘇軍的指揮係統幾乎被殺空了。德國人有理由相信蘇聯軍中已無良將。
第三是基於蘇、芬戰爭的經驗。蘇聯在1939年11月30日開始的侵略芬蘭行動中,計劃4天“解放”小小的芬蘭,但後來的結果是近50萬的蘇軍和不足20萬的芬軍打了4個月,戰死人數比芬蘭多了一倍,給人類戰爭史提供了一次完美的慘勝案例。
羅迪經歷了德軍在侵蘇初期的長驅直入式的大進軍,對手的不斷潰敗似乎驗證了德國人對蘇軍戰鬥力的判斷。下至普通士兵羅迪,上至最高指揮部,此刻的德軍無人不認為對蘇戰爭是穩操勝券的。
打過仗的人最喜歡談勝仗,羅迪描繪起那場大進軍來顯得繪聲繪色:
“我所在的643分隊是一隻裝甲預備隊,不固定歸屬於哪一個師,哪個師緊急需要就把我們臨時編入哪個師,所以大家都叫我們是救火隊。突入蘇聯後,第3裝甲兵團按照希特勒的大包圍計劃一路向東飛奔,就像一把張開大嘴的鉗子一個勁往前猛插,等超過潰散的紅軍大部隊後就立即收攏鉗頭,截斷他們的退路,讓跟進的步兵把他們圍住吃掉。然後我們再張開鉗子嘴繼續往前飛奔,去完成下一個大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