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靈車經過英國王宮———白金漢宮門口時,身著黑衣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率領著3代王室成員向黛安娜的靈柩深深地鞠了一躬。在她身後,白金漢宮上空飄揚的英國國旗早早地降下了一半,以示對黛安娜的悼念。
靈車在千萬人民的注視下,緩緩地走著。黛安娜在向英國人民告別,人民也揮淚送別這位他們熱烈愛戴的王妃。
黛安娜兩位親愛的孩子,威廉和亨利是最受民眾關注和同情的。15歲的威廉穿著黑色雙排扣禮服,臉上露出冷峻的神色。母親魂斷天國,他也似乎一夜之間長大成人了。年僅12歲的亨利王子比哥哥矮了一截,在父親、舅舅和哥哥的襯托下,顯得非常稚嫩。
人群中不時傳出陣陣啜泣聲,呼喚著“黛安娜”的名字。有人還打出了標語,其中一幅上寫道:“想愛就愛吧,現在不會有人傷害你了。”
從肯辛頓宮到威斯敏斯特教堂,送葬隊伍足足走了2個小時。
威斯敏斯特教堂裏麵聚集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大人物和知名人物2000人,其中有法、美兩國的第一夫人,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都迪的父親、著名的哈羅茲百貨公司的老闆穆罕默德·艾爾·法耶茲,好萊塢的著名影星湯姆·漢克斯和湯姆·克魯斯,以及當前英國王室和政府的顯官要爵,社會各界的知名人士等等,這是威斯敏斯特教堂自建立1000年來最為隆重的一次葬禮。在唱詩班的頌詩中,英國首相布萊爾宣讀了《科林斯人對愛的讚美》。
布萊爾首相說:“如今我們隻能透過玻璃模糊地看到她的遺容。從她身上,我們看到了忠誠、希望和愛,但三者之中,最偉大的是愛。”
坎特伯雷大主教也向世界發布了關愛的悼詞。
感謝上帝賜予我們黛安娜王妃和她快樂的性情,讓她為人師表,行善無數。感謝上帝賜予我們黛安娜王妃,她的平生是那樣打動人心。感謝她那麽平易近人,感謝她那麽富有魅力,富有同情心。我們要懷念她銀鈴般的笑聲,而最重要的是她隨時準備幫助這個國度,乃至全世界貧困無助的人。她以自己的溫暖點燃了很多人的希望。她的可貴的品質和同情心使她富有魅力,給我們以力量。
我們要感謝上帝賜予我們最可寶貴的家庭生活,最寶貴的人與人之間的親情,我要感謝你讓我們能夠從相互間汲取力量。
我們要感謝上帝,因為黛安娜給這麽多人帶來了巨大的力量,我們也會繼續黛安娜未竟的事業。剛才布萊爾首相講到了黛安娜的希望、愛和忠誠等等美好品質,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愛。我懇求上帝能賜予每一個人像黛安娜那樣的仁愛、富有同情心、生生不息的精神。黛安娜的內在美與外在美永遠不會消失。她對國家的愛永遠不會消失。
第九章 自古紅顏多薄命四、與婚禮同樣隆重的是葬禮(2)
教堂裏響起巴赫、維爾第和普切爾那哀婉的旋律,2000位悼念者傾聽了黛安娜王妃的篤友、流行歌星埃爾頓·約翰動情的演唱,他根據自己的《風中之燭》特地改編一曲。上世紀70年代他為了紀念瑪麗蓮·夢露而作了《風中之燭》,今日由抒情詩人伯尼·托潘填詞紀念同樣美麗而不幸的王妃。“永別了,英格蘭的玫瑰……你的燭光熄滅已久,而你事跡永遠存留”。歌聲響起,故人長辭;心碎的人唱起輓歌,遠行的人魂遊天堂。
歌聲中,亨利王子把頭埋在雙手中。黛安娜的弟弟斯賓塞伯爵上前致了悼詞。說到最後,他哽咽了。人們回報熱烈的掌聲結束了精彩的演講。
儀式進行了50分鍾,最後全英國為黛安娜———人民的王妃默哀1分鍾。
這是個讓人永遠難忘的時刻。當2000名貴賓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內哀悼王妃的時候,全球各地的人民也在觀看這場葬禮並用各種方式送別這朵“英格蘭的玫瑰”———黛安娜。葬禮的實況向60個國家轉播,廣播電台用至少44種語言向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各地人民講述這場壯觀又發人深省的葬禮。
王妃終於要離去了。這一次,沒有攝像機,也沒有人群。
下午,車隊隨後開始護送黛安娜的靈柩前往距倫敦約一百公裏的黛安娜家祖墳地。這裏埋有黛安娜20代的祖先,位於大布靈頓村一座小教堂內,在倫敦西北郊50英裏處。這裏也埋葬了她曾與之相依為命的父親。
參加安葬儀式的隻有親密的家庭成員。簡短儀式的細節沒有透露,牧師的姓名也沒有透露,據說是家庭的一位朋友。
估計隻有約十個人參加了最後的儀式。這些人是她的弟弟斯賓塞伯爵、兩個姐姐和她們的丈夫、威廉和亨利兩位王子、黛安娜的母親和黛安娜的管家。
就在倫敦街頭數百萬民眾淚別王妃之際,已有許多人等候在莊園門口,等候在她回家的路上,迎接王妃的歸來。他們有的早在星期五晚上就在這裏舉著蠟燭,舉著條幅“黛安娜王妃,我們心中的皇後,回家安息吧”。
斯賓塞家族說,黛安娜下葬時身穿一件她幾個星期前剛買的但從未穿過的黑色長袖,配有特蕾莎修女送的一串念珠。
在法國,人們前往發生車禍的地點阿爾瑪廣場,敬獻寫有悼詞的鮮花。當葬禮在倫敦舉行時,他們點燃花束中的蠟燭。在離象徵塞納河的銅像幾百米處,孩子們來到英國駐法大使館,把黛安娜的畫像放在菊花、菖蘭和玫瑰叢中,這個地方已被人們稱作“黛安娜王妃廣場”。
靈車在千萬人民的注視下,緩緩地走著。黛安娜在向英國人民告別,人民也揮淚送別這位他們熱烈愛戴的王妃。
黛安娜兩位親愛的孩子,威廉和亨利是最受民眾關注和同情的。15歲的威廉穿著黑色雙排扣禮服,臉上露出冷峻的神色。母親魂斷天國,他也似乎一夜之間長大成人了。年僅12歲的亨利王子比哥哥矮了一截,在父親、舅舅和哥哥的襯托下,顯得非常稚嫩。
人群中不時傳出陣陣啜泣聲,呼喚著“黛安娜”的名字。有人還打出了標語,其中一幅上寫道:“想愛就愛吧,現在不會有人傷害你了。”
從肯辛頓宮到威斯敏斯特教堂,送葬隊伍足足走了2個小時。
威斯敏斯特教堂裏麵聚集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大人物和知名人物2000人,其中有法、美兩國的第一夫人,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都迪的父親、著名的哈羅茲百貨公司的老闆穆罕默德·艾爾·法耶茲,好萊塢的著名影星湯姆·漢克斯和湯姆·克魯斯,以及當前英國王室和政府的顯官要爵,社會各界的知名人士等等,這是威斯敏斯特教堂自建立1000年來最為隆重的一次葬禮。在唱詩班的頌詩中,英國首相布萊爾宣讀了《科林斯人對愛的讚美》。
布萊爾首相說:“如今我們隻能透過玻璃模糊地看到她的遺容。從她身上,我們看到了忠誠、希望和愛,但三者之中,最偉大的是愛。”
坎特伯雷大主教也向世界發布了關愛的悼詞。
感謝上帝賜予我們黛安娜王妃和她快樂的性情,讓她為人師表,行善無數。感謝上帝賜予我們黛安娜王妃,她的平生是那樣打動人心。感謝她那麽平易近人,感謝她那麽富有魅力,富有同情心。我們要懷念她銀鈴般的笑聲,而最重要的是她隨時準備幫助這個國度,乃至全世界貧困無助的人。她以自己的溫暖點燃了很多人的希望。她的可貴的品質和同情心使她富有魅力,給我們以力量。
我們要感謝上帝賜予我們最可寶貴的家庭生活,最寶貴的人與人之間的親情,我要感謝你讓我們能夠從相互間汲取力量。
我們要感謝上帝,因為黛安娜給這麽多人帶來了巨大的力量,我們也會繼續黛安娜未竟的事業。剛才布萊爾首相講到了黛安娜的希望、愛和忠誠等等美好品質,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愛。我懇求上帝能賜予每一個人像黛安娜那樣的仁愛、富有同情心、生生不息的精神。黛安娜的內在美與外在美永遠不會消失。她對國家的愛永遠不會消失。
第九章 自古紅顏多薄命四、與婚禮同樣隆重的是葬禮(2)
教堂裏響起巴赫、維爾第和普切爾那哀婉的旋律,2000位悼念者傾聽了黛安娜王妃的篤友、流行歌星埃爾頓·約翰動情的演唱,他根據自己的《風中之燭》特地改編一曲。上世紀70年代他為了紀念瑪麗蓮·夢露而作了《風中之燭》,今日由抒情詩人伯尼·托潘填詞紀念同樣美麗而不幸的王妃。“永別了,英格蘭的玫瑰……你的燭光熄滅已久,而你事跡永遠存留”。歌聲響起,故人長辭;心碎的人唱起輓歌,遠行的人魂遊天堂。
歌聲中,亨利王子把頭埋在雙手中。黛安娜的弟弟斯賓塞伯爵上前致了悼詞。說到最後,他哽咽了。人們回報熱烈的掌聲結束了精彩的演講。
儀式進行了50分鍾,最後全英國為黛安娜———人民的王妃默哀1分鍾。
這是個讓人永遠難忘的時刻。當2000名貴賓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內哀悼王妃的時候,全球各地的人民也在觀看這場葬禮並用各種方式送別這朵“英格蘭的玫瑰”———黛安娜。葬禮的實況向60個國家轉播,廣播電台用至少44種語言向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各地人民講述這場壯觀又發人深省的葬禮。
王妃終於要離去了。這一次,沒有攝像機,也沒有人群。
下午,車隊隨後開始護送黛安娜的靈柩前往距倫敦約一百公裏的黛安娜家祖墳地。這裏埋有黛安娜20代的祖先,位於大布靈頓村一座小教堂內,在倫敦西北郊50英裏處。這裏也埋葬了她曾與之相依為命的父親。
參加安葬儀式的隻有親密的家庭成員。簡短儀式的細節沒有透露,牧師的姓名也沒有透露,據說是家庭的一位朋友。
估計隻有約十個人參加了最後的儀式。這些人是她的弟弟斯賓塞伯爵、兩個姐姐和她們的丈夫、威廉和亨利兩位王子、黛安娜的母親和黛安娜的管家。
就在倫敦街頭數百萬民眾淚別王妃之際,已有許多人等候在莊園門口,等候在她回家的路上,迎接王妃的歸來。他們有的早在星期五晚上就在這裏舉著蠟燭,舉著條幅“黛安娜王妃,我們心中的皇後,回家安息吧”。
斯賓塞家族說,黛安娜下葬時身穿一件她幾個星期前剛買的但從未穿過的黑色長袖,配有特蕾莎修女送的一串念珠。
在法國,人們前往發生車禍的地點阿爾瑪廣場,敬獻寫有悼詞的鮮花。當葬禮在倫敦舉行時,他們點燃花束中的蠟燭。在離象徵塞納河的銅像幾百米處,孩子們來到英國駐法大使館,把黛安娜的畫像放在菊花、菖蘭和玫瑰叢中,這個地方已被人們稱作“黛安娜王妃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