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日本軍艦——“浪速”號,已經插入到“高升”號與“操江”號之間。“高升”號船長高惠悌堅信自己的船是英國船,又高掛英國國旗,故足以讓它免受一切敵對行動的威脅。他命令“高升”號按原航線向牙山方向前進。
日旗艦“吉野”號向“浪速”艦發出信號,命令它“將商船(高升)帶赴本隊”。“浪速”艦艦長東鄉平八郎便指揮該艦向“高升”號衝過去,並發出“立即停輪”的信號。“高升”號緩緩停下。船上的中國士兵雖然不懂旗語,但從“浪速”號的陣陣空炮聲中已經感受到威脅迫近。軍人臨危,奮然而起,幾乎不用通知,各層各倉的士兵紛紛拿起武器。這時,時針指在九時十五分上。
“浪速”號駛至“高升”號一側,並將大炮對準了“高升”號。
“高升”號停下了。一艘小艇載著日本海軍大尉人見善五郎一行人登船檢查。“高升”號船長高惠悌提醒日本人注意,這是一艘英國商船,且毫無作戰能力。但日本人不予理睬,強行提出“高升”號要跟隨“浪速”號。高惠悌表示:“如果命令跟著走,我沒有別的辦法,隻有在抗議下服從。”6
人見一行返回“浪速”號。“浪速”號向“高升”號發出起錨命令。
就在高惠悌將要發出起錨令時,船上的中國官兵知道了交涉的結果。“高升”號跟隨“浪速”號,也就是甘當戰俘,坐以待斃啊!中國軍人恢復了他們的民族自尊心與戰鬥意誌,“寧願死,決不服從日本人的命令!”7 這幾乎成了所有官兵的心願。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要看這支部隊的首長高善繼、駱佩德、與吳炳文等人的態度。
高善繼,字次浦,江西彭澤人。本來,他是個文官,由附生,舉孝廉方正,朝考罷,署任教職,先後任弋陽縣訓導、贛州府學教授,又調南安府教授。光緒十四年(1888)受薦參加會試,不第,便憤而棄文習武,投奔通永鎮總兵吳育仁幕下做起了軍官。這次出兵援朝,他的正式職務為“幫辦”。這個“幫辦”具有統領並協調兩營淮軍的職權。所以,危機當前,營官駱佩德與吳炳文齊來諮詢他的意見。高善繼初見日本人以旗語招降,便已表示了堅不為誘的立場;後從二人口中知道了英國船長的態度,更加忿恨。隨即傳令全船士兵,緊急行動,備戰日艦。
在高善繼的指揮下,“高升”號上高高地升起了備戰的紅旗。以商船擋軍艦,以步槍對艦炮,這是一次力量懸殊的對抗,但大敵當前,國格為重,大清國的淮勇練卒終於張揚了不屈的魂魄。
迫於中國官兵的壓力,高惠悌再次向“浪速”號發出信號,說有緊急事件,請日方速派人再行商談。第二次乘坐小艇登上“高升”號的,仍然是人見善五郎。但會見日本人的,除高惠悌,還有擔任翻譯的德國人漢納根。漢納根倒也公正而雄辯,他首先對人見說:“船主已失去了自由,不能服從你的命令。船上的士兵不許他這麽做。軍官和士兵都堅持讓他們回到原出發港口去。船長和我都認為,即使已經宣戰,這也是一個公平合理的要求。因為我們出發時還處在和平時期。”高惠悌又重申:“高升”號出發前,中日並未發生戰爭。按照國際法規定,是不能拘捕的,應當允許“高升”號返回大沽而不能視為俘虜。8
人見大尉返回“浪速”號回報給艦長東鄉平八郎。東鄉平八郎此時還是一位校級軍官,或是升官心切,或是殘忍成性,得悉情況後即斷言:“清兵有意與我為敵,炮擊破壞該船!”即刻,“浪速”號向“高升”號發出信號:“歐洲人立刻離船。”高惠悌請求日方派船迎接,但“浪速”號不予理睬,並快速迫近“高升”號船體。當駛至距“高升”號150米時,“浪速”號桅頂升起了紅色號旗,這是施放魚雷的信號。第一發魚雷竄入水中,所幸沒有擊中。東鄉見魚雷放空,一怒之下,遂命令右舷的五門大炮、排炮一齊向“高升”號猛轟。就在日本人的排炮響起的同時,“高升”號上的中國官兵也向敵艦發起了步槍齊射。
炮與槍,威力懸殊百倍。持槍者,前仆後繼,浴血而戰。在日艦右舷炮的兩次轟擊後,“高升”號開始傾斜。即在此刻,“高升”號上的反擊仍未停息。船艙進水了!水勢噴湧。兵士們爭勸高善繼先登救生艇。高善繼奮然大呼:“吾輩自請殺敵,而臨難即避,縱歸,何麵目見人?且吾世受國恩,今日之事,一死而已。”駱佩德聞言,亦大呼:“君不畏死,吾豈忍獨生?”9
槍炮對戰半小時後,“高升”號沉沒,時間為下午一時三十分。
高善繼、駱佩德、吳炳文等皆溺水犧牲。
而窮凶極惡的日本兵士卻駕著小艇,縱橫海上,射殺毫無抵抗能力的落水者。
戰後,日艦駛離。法國軍艦“利安門”號從“高升”號的桅杆上救出43人,又從水中撈出2人;英國軍艦“播布斯”號救出87人;德國軍艦“伊利達斯”號從附近海島救回112人。救出總數為244人。10 其餘八百多人全部犧牲。·輥·輯·訛
日旗艦“吉野”號向“浪速”艦發出信號,命令它“將商船(高升)帶赴本隊”。“浪速”艦艦長東鄉平八郎便指揮該艦向“高升”號衝過去,並發出“立即停輪”的信號。“高升”號緩緩停下。船上的中國士兵雖然不懂旗語,但從“浪速”號的陣陣空炮聲中已經感受到威脅迫近。軍人臨危,奮然而起,幾乎不用通知,各層各倉的士兵紛紛拿起武器。這時,時針指在九時十五分上。
“浪速”號駛至“高升”號一側,並將大炮對準了“高升”號。
“高升”號停下了。一艘小艇載著日本海軍大尉人見善五郎一行人登船檢查。“高升”號船長高惠悌提醒日本人注意,這是一艘英國商船,且毫無作戰能力。但日本人不予理睬,強行提出“高升”號要跟隨“浪速”號。高惠悌表示:“如果命令跟著走,我沒有別的辦法,隻有在抗議下服從。”6
人見一行返回“浪速”號。“浪速”號向“高升”號發出起錨命令。
就在高惠悌將要發出起錨令時,船上的中國官兵知道了交涉的結果。“高升”號跟隨“浪速”號,也就是甘當戰俘,坐以待斃啊!中國軍人恢復了他們的民族自尊心與戰鬥意誌,“寧願死,決不服從日本人的命令!”7 這幾乎成了所有官兵的心願。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要看這支部隊的首長高善繼、駱佩德、與吳炳文等人的態度。
高善繼,字次浦,江西彭澤人。本來,他是個文官,由附生,舉孝廉方正,朝考罷,署任教職,先後任弋陽縣訓導、贛州府學教授,又調南安府教授。光緒十四年(1888)受薦參加會試,不第,便憤而棄文習武,投奔通永鎮總兵吳育仁幕下做起了軍官。這次出兵援朝,他的正式職務為“幫辦”。這個“幫辦”具有統領並協調兩營淮軍的職權。所以,危機當前,營官駱佩德與吳炳文齊來諮詢他的意見。高善繼初見日本人以旗語招降,便已表示了堅不為誘的立場;後從二人口中知道了英國船長的態度,更加忿恨。隨即傳令全船士兵,緊急行動,備戰日艦。
在高善繼的指揮下,“高升”號上高高地升起了備戰的紅旗。以商船擋軍艦,以步槍對艦炮,這是一次力量懸殊的對抗,但大敵當前,國格為重,大清國的淮勇練卒終於張揚了不屈的魂魄。
迫於中國官兵的壓力,高惠悌再次向“浪速”號發出信號,說有緊急事件,請日方速派人再行商談。第二次乘坐小艇登上“高升”號的,仍然是人見善五郎。但會見日本人的,除高惠悌,還有擔任翻譯的德國人漢納根。漢納根倒也公正而雄辯,他首先對人見說:“船主已失去了自由,不能服從你的命令。船上的士兵不許他這麽做。軍官和士兵都堅持讓他們回到原出發港口去。船長和我都認為,即使已經宣戰,這也是一個公平合理的要求。因為我們出發時還處在和平時期。”高惠悌又重申:“高升”號出發前,中日並未發生戰爭。按照國際法規定,是不能拘捕的,應當允許“高升”號返回大沽而不能視為俘虜。8
人見大尉返回“浪速”號回報給艦長東鄉平八郎。東鄉平八郎此時還是一位校級軍官,或是升官心切,或是殘忍成性,得悉情況後即斷言:“清兵有意與我為敵,炮擊破壞該船!”即刻,“浪速”號向“高升”號發出信號:“歐洲人立刻離船。”高惠悌請求日方派船迎接,但“浪速”號不予理睬,並快速迫近“高升”號船體。當駛至距“高升”號150米時,“浪速”號桅頂升起了紅色號旗,這是施放魚雷的信號。第一發魚雷竄入水中,所幸沒有擊中。東鄉見魚雷放空,一怒之下,遂命令右舷的五門大炮、排炮一齊向“高升”號猛轟。就在日本人的排炮響起的同時,“高升”號上的中國官兵也向敵艦發起了步槍齊射。
炮與槍,威力懸殊百倍。持槍者,前仆後繼,浴血而戰。在日艦右舷炮的兩次轟擊後,“高升”號開始傾斜。即在此刻,“高升”號上的反擊仍未停息。船艙進水了!水勢噴湧。兵士們爭勸高善繼先登救生艇。高善繼奮然大呼:“吾輩自請殺敵,而臨難即避,縱歸,何麵目見人?且吾世受國恩,今日之事,一死而已。”駱佩德聞言,亦大呼:“君不畏死,吾豈忍獨生?”9
槍炮對戰半小時後,“高升”號沉沒,時間為下午一時三十分。
高善繼、駱佩德、吳炳文等皆溺水犧牲。
而窮凶極惡的日本兵士卻駕著小艇,縱橫海上,射殺毫無抵抗能力的落水者。
戰後,日艦駛離。法國軍艦“利安門”號從“高升”號的桅杆上救出43人,又從水中撈出2人;英國軍艦“播布斯”號救出87人;德國軍艦“伊利達斯”號從附近海島救回112人。救出總數為244人。10 其餘八百多人全部犧牲。·輥·輯·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