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象科幻美術這樣的產品,沒有成人消費者根本不可能形成市場。喻京川等人深有體會:與他們一起出道的美術界同行,可以開自己的美術作品展,可以把自己的畫標上天價。而科幻美術仍然是寂寞的事業,有投入無產出的市場。這裏麵的根本原因,就是成人科幻市場還沒有開發。不可能想像青少年學生會收藏幾百、上千元的美術原創,並且還能把它們的價格炒起來。


    許多讀者並不清楚,雜誌社出版商開發一種產品,直接買主不是讀者,而是發行商。尤其是出版商。他們的書並不是一本本賣給讀者的。在發行渠道中,熟悉科幻的機構和和才要少得多。《科幻世界》雜誌社對中國科幻的一大貢獻,筆者以為就是培養了一批熟悉科幻類出版物的發行商。這些遠在輿論視線之外的發行商,正是從《科幻世界》身上看到了科幻類圖書的市場前景。他們可能講不出什麽理論,但知道怎麽去宣傳和操作。


    許多出版社費盡心血編輯了一套科幻作品,卻隻發行了幾千冊了事,甚至血本無歸。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找到真正的科幻發行商,所託非人。當然,這個發行商隊伍極少。全國不過百十家,分散在各個圖書批發市場裏。出版社不熟悉他們是可以理解的。在整個市場鏈中,從出版商到發行商之間,便存在著一個斷裂點。


    發行商和零售商之間,也存在著斷裂點。目前,圖書零售市場上,新華書店仍然占據壓倒性的優勢,而其服務水平,員工動力,仍然停留在國營體製下。由於缺乏競爭壓力,他們難以為圖書的售賣花費力氣,更何況在總碼洋中數量微小的科幻圖書。


    與此呈鮮明對照的是,專業科幻書店已經在中國出現了。早在八十年代,舒明武便在重慶辦起了科幻書店。由於當時市場不成熟,隻是作了一次嚐試。一九九八年,北京奇點文化服務公司開業,並一直經營到現在。作為一個專業銷售科幻與科普類圖書的私人書店,其取得的成就有無可替代的價值。在若幹次科幻研討會上,該書店創辦者王紅建都被邀請到會,介紹經驗。


    這些年來,還有長春、廈門等地的科幻愛好者創辦過專業科幻書店。


    目前,在零售端,專業科幻書店大有可為。以這些年每年上百種的出版量,尚有大量的科幻圖書積壓在出版社的庫房裏,沒有與讀者見麵。等待著它們的是化為紙漿的命運。市場上還需要更多的象奇點服務公司這樣的專業書店。


    並且,在網絡上銷售科幻圖書也是一個切入點。科幻迷中網民人數巨大,而且,邊遠地區的科幻迷購買科幻圖書,隻有走網絡和郵購的渠道。


    另外,在雜誌領域,還缺乏一本科幻文摘雜誌。這個構想有許多人提出過了。世界科幻博覽籌辦時,也曾想要作一本文摘雜誌。但後來改弦更張。


    對於創辦一本科幻文摘雜誌,持反對意見的人說,現在市場上隻有兩三本科幻雜誌,科幻迷大多經常閱讀,再創辦一本科幻文摘,無非是從這幾本雜誌上摘,近乎重複勞動。其實,這是他們視野不開闊才得出的結論。在中國,在專業科幻雜誌外,還有許多報刊發表科幻作品,評論科幻文藝。每年都有十來個科幻專欄湧現出來,其中有一些堅持了多年。上麵也發表過一些好作品。但被埋沒在很受限製的讀者群中。把這些文章集中在一起,可以辦出一本內容豐富,使科幻迷眼界大開的文摘類雜誌。


    第七卷:科幻——從文學到文化 第五章:科幻文化的宣傳


    第五章前言


    第一節:媒體上的科幻


    第二節:問題與前景


    第五章前言回


    2000年元旦,央視“實話實說”節目搞一台“展望新世紀”的專題,邀請了王晉康和趙海虹兩位有代表性的科幻作者到場。但不是將他們放在嘉賓席,而是放在聽眾席,並且從頭致尾沒有得到向崔永元發問的機會,以致於碰巧看了那台節目的科幻愛好者根本就沒有發現他們。


    當然,事情一年年在往好的方麵轉化。現在,雖然科幻仍然不是媒體的寵兒,但報導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入。在本章中,筆者先介紹一下媒體上的科幻,然後談談科幻宣傳的問題與前景


    第一節:媒體上的科幻


    媒體對科幻的長期冷遇,和科幻文學界自身的弱小有直接關係。媒體記者並不是四麵撒網去採訪,而是要“走某某線”,也就是以固定版麵為依託,經常跑某個行業或某個領域的新聞。有關科幻文學的新聞一般零星分布在“娛樂”、“文化”或者“教育”版麵上。那麽,為什麽沒有人跑“科幻”這條線呢?因為國內科幻創作一年積累下來的作品量和出版量都很少,提供不了那麽多新聞去寫。曾經有刊物向筆者約稿,要我寫科幻的“業界動態”,每期供稿。我都表示無能為力。偶爾有一兩件事可以宣傳一下。但中國科幻文學還沒有每月產生一件新聞的實力。


    中國科幻文學界沒有自己的專業組織,也為媒體宣傳造成困難。筆者在天津和北京的兩家主要報紙上分別讀到兩位不同的記者寫的文章,主題類似,都是說中國目前沒有科幻作者,隻有一些青少年科幻愛好者在寫科幻小說。他們的論據是:到作協等有關部門去採訪,沒找到科幻作者的名單,也找不到近期出版了哪些科幻作品的消息。


    實際上,中國科幻作者加入作協各級組織的本來就很少,科幻作品的創作出版更不在文聯、作協這些機構的視野之內。在那裏尋找科幻小說,一無所獲是自然的。而一個地方記者要尋找星散各地的科幻作者,確實要費一番相當的功夫。迄今為止,科幻作家們最“對口”的組織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但這是一個沒有經費來源的半業餘團體,活動實力很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幻縱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鄭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鄭軍並收藏科幻縱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