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科幻高潮實際上就是第一次高潮潛伏十年後的延續。不僅這次高潮中的主力作家大多仍然是第一次高潮裏的那些人,甚至某些作品,如《珊瑚島上的死光》、《小靈通漫遊未來》等,都是在六十年代初就已經完稿的。隻是由於時運不濟,它們等待了漫長的十多年才得與讀者見麵。正因為如此,這次高潮幾乎沒有經過上升期,僅兩三年就達到了頂峰,堪稱中國科幻文學的大爆發。
這個時期,科幻作家們不僅繼續從實踐上探索科幻藝術的規律,而且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理論探索。1979年,葉永烈創作了《論科學文藝》一書。其中有相當篇幅是談科幻小說的創作。1980年由中國科普出版社出版的,黃尹主篇的《論科學幻想小說》一書集中反映了這方麵的探索成果,迄今仍是研究中國科幻文學的重要資料。
當時,科幻文學界先後湧現了五個專門的發表園地:北京的《科幻海洋》(海洋出版社主辦)、天津的《智慧樹》(新蕾出版社主辦)、成都的《科學文藝》、黑龍江的《科學時代》以及黑龍江的《科幻小說報》,被業內人士稱為“四刊一報”。專業科幻園地的數量超過了前蘇聯、日本和英國的同期,在世界上也屈指可數。而其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發行量也足可稱道。
第三卷:中國科幻文學史 第五章:輝煌的早春時代(1-2)
這一時期,大量主流文學刊物也發表科幻作品。包括《當代》、《小說界》、《北京文學》、《上海文學》、《新港》、《四川文學》,等等。而《人民文學》作為權威的主流文學刊物,陸續發表科幻小說,對提升科幻文學的藝術品味起了很大作用。《作品與爭鳴》上也經常發表在當時引起爭議的科幻小說,由於其特殊的辦刊風格,擴大了科幻的影響。童恩正《珊瑚島上的死光》和陝西作家魏雅華的《溫柔之鄉的夢》都獲得過全國性的主流文學獎項。當時科幻文學與主流文學之間的這種融洽關係,迄今為止尚未恢復。
那個時代也是中國科幻文學界對外交流的開始。1979年,新浪潮科幻流派主將,英國作家布萊恩奧爾迪斯(brian w.aldiss)隨“英國名人訪問團”訪問中國,受鄧小平接見。奧爾迪斯曾經想尋找中國科幻作家交流,未果。八十年代初,葉永烈通過上海大學一位叫史密斯的外教,與世界科幻協會建立聯繫,並成為其第一個中國會員,後來還被選中為世界科幻協會八位理事之一。經他推薦,共有十位科幻作家進入該組織。1983年,美國科幻小說協會作家團以旅遊者身份來到上海,著名科幻作家羅伯特海因萊因(robertaheinlein)隨團與幾位中國科幻作家見麵。
在人員交往的基礎上,外國科幻界和學術界也開始關注中國的科幻文學創作。歐美各國都有中國科幻小說選出版。美國出版的《毛澤東之後的中國文學》一書,還用五萬字的篇幅評論了當時的中國科幻小說創作。德國、英國、蘇聯都有研究中國科幻文學的文章發表。日本科幻界更於1980年成立了“中國科幻文學研究會”,由中文教師岩上治主持。
受蒸蒸日上的發展形勢所鼓舞,大陸科幻作家們醞釀成立全國性組織。1980年初,一些科幻作家便擬籌辦“中國科幻小說作家協會”。這個動議後來沒有實施。1982年8月,在中國科幻麵臨外界壓力的時候,以童恩正為首的十二名科幻作家聯名在《文譚》雜誌上發表了《關於科幻小說評論的一封信》,抵製對科幻小說不加分析的無端指責。1983年,童恩正、尤異、葉永烈、王曉達、劉興詩、宋宜昌等十一名科幻作家再次撰寫聯名信,名為《對於當前科學幻想小說創作和評論幾點看法》。該文當時未曾發表。這兩封信對當時加諸中國科幻小說上的種種指責,如“逃避主義”、“靈魂出竅的文學”、“反科學”、“偽科學”等等,進行了堅決的反駁。
這兩封聯名信的出現,以及當時麵對外界批判,科幻作家們緊密團結,互相支持的大量事實,是中國科幻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標誌著中國科幻作家已經具備了充分的自我意識,對科幻文學這個藝術體裁的命運,對科幻創作的前途,和自己身為科幻作家的使命,都有了充分自我認識。也標誌著中國科幻界形成了有凝聚力的小群體。
1984年,鄭文光、童恩正、葉永烈等科幻作家們又聯名致信中國作家協會,請求在中國作協下麵成立“科學文藝委員會”。中國作協書記處原則同意,但由於中國作協下麵的一級組織過多,建議科幻作家們把這個委員會掛在“兒童文學委員會”下麵。但科幻作家們惟恐此舉會使外界誤將科幻文學視為兒童文學的一部分,沒有接受這個建議。時至今日,在主流文學界裏仍無全國性的科幻作家專業組織。
與人們通常的理解相反,以“幻想”為特色的科幻小說從來都是社會現實的反映。中國科幻黃金時代的作品,打下了那個時代的深深烙印。比如,“向科學進步”這個口號出現在不知多少部作品裏。科學進步決定一切,成為許多小說隱含的主題。而環保思想在當時還是個異類。比如在《水下獵人的故事》(肖建亨著)裏,出現了“水下手榴彈、超聲波獵槍、壓縮空氣槍、單人潛艇”等一係列的發明。而其目的,僅僅是為了更有效地殺死海洋生物!在當時,作者對此持歌頌態度。而在今天,這類故事恐怕要受到環保主義者的嚴責。
這個時期,科幻作家們不僅繼續從實踐上探索科幻藝術的規律,而且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理論探索。1979年,葉永烈創作了《論科學文藝》一書。其中有相當篇幅是談科幻小說的創作。1980年由中國科普出版社出版的,黃尹主篇的《論科學幻想小說》一書集中反映了這方麵的探索成果,迄今仍是研究中國科幻文學的重要資料。
當時,科幻文學界先後湧現了五個專門的發表園地:北京的《科幻海洋》(海洋出版社主辦)、天津的《智慧樹》(新蕾出版社主辦)、成都的《科學文藝》、黑龍江的《科學時代》以及黑龍江的《科幻小說報》,被業內人士稱為“四刊一報”。專業科幻園地的數量超過了前蘇聯、日本和英國的同期,在世界上也屈指可數。而其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發行量也足可稱道。
第三卷:中國科幻文學史 第五章:輝煌的早春時代(1-2)
這一時期,大量主流文學刊物也發表科幻作品。包括《當代》、《小說界》、《北京文學》、《上海文學》、《新港》、《四川文學》,等等。而《人民文學》作為權威的主流文學刊物,陸續發表科幻小說,對提升科幻文學的藝術品味起了很大作用。《作品與爭鳴》上也經常發表在當時引起爭議的科幻小說,由於其特殊的辦刊風格,擴大了科幻的影響。童恩正《珊瑚島上的死光》和陝西作家魏雅華的《溫柔之鄉的夢》都獲得過全國性的主流文學獎項。當時科幻文學與主流文學之間的這種融洽關係,迄今為止尚未恢復。
那個時代也是中國科幻文學界對外交流的開始。1979年,新浪潮科幻流派主將,英國作家布萊恩奧爾迪斯(brian w.aldiss)隨“英國名人訪問團”訪問中國,受鄧小平接見。奧爾迪斯曾經想尋找中國科幻作家交流,未果。八十年代初,葉永烈通過上海大學一位叫史密斯的外教,與世界科幻協會建立聯繫,並成為其第一個中國會員,後來還被選中為世界科幻協會八位理事之一。經他推薦,共有十位科幻作家進入該組織。1983年,美國科幻小說協會作家團以旅遊者身份來到上海,著名科幻作家羅伯特海因萊因(robertaheinlein)隨團與幾位中國科幻作家見麵。
在人員交往的基礎上,外國科幻界和學術界也開始關注中國的科幻文學創作。歐美各國都有中國科幻小說選出版。美國出版的《毛澤東之後的中國文學》一書,還用五萬字的篇幅評論了當時的中國科幻小說創作。德國、英國、蘇聯都有研究中國科幻文學的文章發表。日本科幻界更於1980年成立了“中國科幻文學研究會”,由中文教師岩上治主持。
受蒸蒸日上的發展形勢所鼓舞,大陸科幻作家們醞釀成立全國性組織。1980年初,一些科幻作家便擬籌辦“中國科幻小說作家協會”。這個動議後來沒有實施。1982年8月,在中國科幻麵臨外界壓力的時候,以童恩正為首的十二名科幻作家聯名在《文譚》雜誌上發表了《關於科幻小說評論的一封信》,抵製對科幻小說不加分析的無端指責。1983年,童恩正、尤異、葉永烈、王曉達、劉興詩、宋宜昌等十一名科幻作家再次撰寫聯名信,名為《對於當前科學幻想小說創作和評論幾點看法》。該文當時未曾發表。這兩封信對當時加諸中國科幻小說上的種種指責,如“逃避主義”、“靈魂出竅的文學”、“反科學”、“偽科學”等等,進行了堅決的反駁。
這兩封聯名信的出現,以及當時麵對外界批判,科幻作家們緊密團結,互相支持的大量事實,是中國科幻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標誌著中國科幻作家已經具備了充分的自我意識,對科幻文學這個藝術體裁的命運,對科幻創作的前途,和自己身為科幻作家的使命,都有了充分自我認識。也標誌著中國科幻界形成了有凝聚力的小群體。
1984年,鄭文光、童恩正、葉永烈等科幻作家們又聯名致信中國作家協會,請求在中國作協下麵成立“科學文藝委員會”。中國作協書記處原則同意,但由於中國作協下麵的一級組織過多,建議科幻作家們把這個委員會掛在“兒童文學委員會”下麵。但科幻作家們惟恐此舉會使外界誤將科幻文學視為兒童文學的一部分,沒有接受這個建議。時至今日,在主流文學界裏仍無全國性的科幻作家專業組織。
與人們通常的理解相反,以“幻想”為特色的科幻小說從來都是社會現實的反映。中國科幻黃金時代的作品,打下了那個時代的深深烙印。比如,“向科學進步”這個口號出現在不知多少部作品裏。科學進步決定一切,成為許多小說隱含的主題。而環保思想在當時還是個異類。比如在《水下獵人的故事》(肖建亨著)裏,出現了“水下手榴彈、超聲波獵槍、壓縮空氣槍、單人潛艇”等一係列的發明。而其目的,僅僅是為了更有效地殺死海洋生物!在當時,作者對此持歌頌態度。而在今天,這類故事恐怕要受到環保主義者的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