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許多年,一個叫傑弗生的科學家偶然間遇到其中幾個機器人。由於他的腦波恰好與機器人的啟動頻率一致,這些機器人便將他視為新主人,帶他進入位於南極上空雲海裏的秘密實驗室。傑弗生逐漸了解到外星人的部分秘密。他知道無法使世人相信,為了挽救地球,便綁架了羅勃、藤清泉等地質學家,一同參研解救之道。
當然,由於期間發生了種種異象,召來了好奇心強烈,又十分莽撞的衛斯理。通過他的誤打誤撞,最後找到了南極冰層下麵的外星人基地,也找到了操控整個地球熔岩的裝置。隻要按動標誌著經緯位置的按鈕,便可以使地下熔岩從地殼上相應的薄弱地方逸出。
麵對這一裝備,即使心懷正義的衛斯理本人,也不僅產生奇想,感覺自己比亞歷山大大帝、成吉思汗、拿破倫、希特勒這些人更有權力。而傑弗生更是鬼迷心竅,妄想利用這一武器,擁有統治人類的權力。衛斯理清醒過來,和羅勃、、藤清泉、張堅等人與傑弗生殊死搏鬥,導致南極附近地質劇變。
最後還是傑弗生良心發現,在外星人基地毀滅前,令地層深處的部分熔岩自北極冰島附近泄出,將原本2083年發生的災難推後幾百年,給人類以必要的準備時間。小說最後這段描寫,既是對人性惡的揭示,也顯示了地震武器作為“終極武器”的可怕。
第一卷:科幻講什麽? 第五編:科學與社會(3-2)
第二節:戰略與戰術
不過,與對戰爭技術的輝煌預言相比,科幻作家們對戰爭戰術的預言倒顯得捉襟見肘。可以說,除了威爾斯對大規模空襲的預言外,尚未有科幻小說裏出現的某種戰術,確實走在了實戰的前麵。反而我們在科幻作品裏,經常可以看到使用先進武器實現落後戰術的場麵。
《星球大戰》是這方麵的典型。早在八十年代初的《星戰正傳》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坦克突擊、步兵掘壕防守的二戰老舊戰術,那突進的“駱駝坦克”上麵竟然沒有飛機掩護,以至於頗頗挨炸。到了九十年代末期,星戰前傳第一集《幽靈的威脅》裏,有古羅馬文化崇拜傾向的盧卡斯竟然搞出了曠野上大軍團衝擊的場麵,“剛剛軍團”和“貿易聯盟”之間的對仗,和《角鬥士》裏蠻族人對抗羅馬軍團的場麵可有一比,但怎麽也不能和飛船、雷射炮出現在同一時代。到了第二集《複製人戰爭》裏,戰爭技術終於“進化”到越戰時的“機降兵”、“空地一體化”了。但如果和剛剛結束的美伊戰爭比較,仍然是落後一個時代的戰術。
在《星河戰隊》裏,我們也可以看到先進技術和原始戰術的矛盾。原作者海因萊因倒不是軍事外行,曾經作過海軍軍官。不過在《星河戰隊》裏,最重要的“戰術”大概就是陸戰隊的尚武、好戰和堅強了。人類軍團放著空中轟炸機和微型核彈這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用,甚至連裝甲運兵車一類的基本保護措施都不要,硬是讓士兵和蟲類麵對麵搏鬥,以血肉橫飛的二戰式戰術來滿足作者對軍國主義精神的宣揚。
或許在愛好軍事的科幻作家眼裏,隻有那種槍對槍、炮對炮式的戰術,才是真正的戰爭吧。而象美國狂湊伊拉克那樣的戰爭,即使贏再多次,也體現不出應該有的勇士精神。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軍事科幻作品就特別反映了這種對白刃精神的留戀。
劉慈欣是一位資深的軍事愛好者,曾經在中越前線的戰壕裏親眼目擊戰爭的殘酷。不知是不是出於這個原因,他在自己的軍事題材科幻小說裏,堅持要把戰爭條件還原到二戰水平,描寫那種能看得到對手的激烈撕殺。
在《波斯灣飛馬》中,美國用先進武器將伊拉克打得大敗,最後,伊方竟然派出三萬名經過基因改造的飛人,以血肉之軀加上衝鋒鎗、手榴彈,突破美國航空母艦集群的防守,徹底擊潰對方。在《全頻道阻塞幹擾》中,北約軍隊大舉入侵俄羅斯。由於北約方麵電子技術的領先,俄軍雖然有大量的常規武器,但仍舊節節敗退。關鍵時候,俄羅斯科學家米沙駕駛“萬年風雪”號太空聯合體衝進太陽,誘發巨大磁爆,將地球上的所有無線電通訊全部幹擾。於是,戰爭恢復為常規武器間的直接較量,俄羅斯最終憑著武器數量上的優勢贏得勝利。
在長篇科幻小說《超新星紀元》裏,這種創作意圖得到最突出的表現。一顆超新星在距地球極近的地方爆發了。受輻射影響,所有成年人都將死去,隻餘下最大十幾歲的孩子延續人類文明。各國的成年人都抓緊時間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孩子,這中間就包括軍事知識和技術。
小說後半部分,世界各國的孩子們把先進武器拿出來,擺到南極的荒原上玩戰爭遊戲。在這裏,作者給了我們一個信服的解釋:技術好學,戰術難練。於是,複雜的戰術無法實現,僅經過臨陣磨槍的孩子們隻好把坦克、飛機等武器拿來麵對麵射擊。
另外一個戰術落後於技術的例子,就是日本作家田中芳樹的《銀河英雄傳說》。在那部巨著中,超光速飛船、能量炮、“傑服粒子發生器”、“空雷”等未來武器比比皆是。但成千上萬艘太空戰船在宇宙間撕殺才是小說的重頭戲。那一場場持續時間最多不過幾小時,但動輒死亡幾十萬人的慘烈戰爭,確實能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不過,據熟悉歷史學的朋友介紹,《銀河英雄傳說》中的許多戰例,都是對傳統海戰中巨艦大炮對射戰術的模仿,甚至,作者本人就把小說中的伊謝爾倫要塞稱為巨艦大炮主義的產物。
當然,由於期間發生了種種異象,召來了好奇心強烈,又十分莽撞的衛斯理。通過他的誤打誤撞,最後找到了南極冰層下麵的外星人基地,也找到了操控整個地球熔岩的裝置。隻要按動標誌著經緯位置的按鈕,便可以使地下熔岩從地殼上相應的薄弱地方逸出。
麵對這一裝備,即使心懷正義的衛斯理本人,也不僅產生奇想,感覺自己比亞歷山大大帝、成吉思汗、拿破倫、希特勒這些人更有權力。而傑弗生更是鬼迷心竅,妄想利用這一武器,擁有統治人類的權力。衛斯理清醒過來,和羅勃、、藤清泉、張堅等人與傑弗生殊死搏鬥,導致南極附近地質劇變。
最後還是傑弗生良心發現,在外星人基地毀滅前,令地層深處的部分熔岩自北極冰島附近泄出,將原本2083年發生的災難推後幾百年,給人類以必要的準備時間。小說最後這段描寫,既是對人性惡的揭示,也顯示了地震武器作為“終極武器”的可怕。
第一卷:科幻講什麽? 第五編:科學與社會(3-2)
第二節:戰略與戰術
不過,與對戰爭技術的輝煌預言相比,科幻作家們對戰爭戰術的預言倒顯得捉襟見肘。可以說,除了威爾斯對大規模空襲的預言外,尚未有科幻小說裏出現的某種戰術,確實走在了實戰的前麵。反而我們在科幻作品裏,經常可以看到使用先進武器實現落後戰術的場麵。
《星球大戰》是這方麵的典型。早在八十年代初的《星戰正傳》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坦克突擊、步兵掘壕防守的二戰老舊戰術,那突進的“駱駝坦克”上麵竟然沒有飛機掩護,以至於頗頗挨炸。到了九十年代末期,星戰前傳第一集《幽靈的威脅》裏,有古羅馬文化崇拜傾向的盧卡斯竟然搞出了曠野上大軍團衝擊的場麵,“剛剛軍團”和“貿易聯盟”之間的對仗,和《角鬥士》裏蠻族人對抗羅馬軍團的場麵可有一比,但怎麽也不能和飛船、雷射炮出現在同一時代。到了第二集《複製人戰爭》裏,戰爭技術終於“進化”到越戰時的“機降兵”、“空地一體化”了。但如果和剛剛結束的美伊戰爭比較,仍然是落後一個時代的戰術。
在《星河戰隊》裏,我們也可以看到先進技術和原始戰術的矛盾。原作者海因萊因倒不是軍事外行,曾經作過海軍軍官。不過在《星河戰隊》裏,最重要的“戰術”大概就是陸戰隊的尚武、好戰和堅強了。人類軍團放著空中轟炸機和微型核彈這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用,甚至連裝甲運兵車一類的基本保護措施都不要,硬是讓士兵和蟲類麵對麵搏鬥,以血肉橫飛的二戰式戰術來滿足作者對軍國主義精神的宣揚。
或許在愛好軍事的科幻作家眼裏,隻有那種槍對槍、炮對炮式的戰術,才是真正的戰爭吧。而象美國狂湊伊拉克那樣的戰爭,即使贏再多次,也體現不出應該有的勇士精神。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軍事科幻作品就特別反映了這種對白刃精神的留戀。
劉慈欣是一位資深的軍事愛好者,曾經在中越前線的戰壕裏親眼目擊戰爭的殘酷。不知是不是出於這個原因,他在自己的軍事題材科幻小說裏,堅持要把戰爭條件還原到二戰水平,描寫那種能看得到對手的激烈撕殺。
在《波斯灣飛馬》中,美國用先進武器將伊拉克打得大敗,最後,伊方竟然派出三萬名經過基因改造的飛人,以血肉之軀加上衝鋒鎗、手榴彈,突破美國航空母艦集群的防守,徹底擊潰對方。在《全頻道阻塞幹擾》中,北約軍隊大舉入侵俄羅斯。由於北約方麵電子技術的領先,俄軍雖然有大量的常規武器,但仍舊節節敗退。關鍵時候,俄羅斯科學家米沙駕駛“萬年風雪”號太空聯合體衝進太陽,誘發巨大磁爆,將地球上的所有無線電通訊全部幹擾。於是,戰爭恢復為常規武器間的直接較量,俄羅斯最終憑著武器數量上的優勢贏得勝利。
在長篇科幻小說《超新星紀元》裏,這種創作意圖得到最突出的表現。一顆超新星在距地球極近的地方爆發了。受輻射影響,所有成年人都將死去,隻餘下最大十幾歲的孩子延續人類文明。各國的成年人都抓緊時間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孩子,這中間就包括軍事知識和技術。
小說後半部分,世界各國的孩子們把先進武器拿出來,擺到南極的荒原上玩戰爭遊戲。在這裏,作者給了我們一個信服的解釋:技術好學,戰術難練。於是,複雜的戰術無法實現,僅經過臨陣磨槍的孩子們隻好把坦克、飛機等武器拿來麵對麵射擊。
另外一個戰術落後於技術的例子,就是日本作家田中芳樹的《銀河英雄傳說》。在那部巨著中,超光速飛船、能量炮、“傑服粒子發生器”、“空雷”等未來武器比比皆是。但成千上萬艘太空戰船在宇宙間撕殺才是小說的重頭戲。那一場場持續時間最多不過幾小時,但動輒死亡幾十萬人的慘烈戰爭,確實能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不過,據熟悉歷史學的朋友介紹,《銀河英雄傳說》中的許多戰例,都是對傳統海戰中巨艦大炮對射戰術的模仿,甚至,作者本人就把小說中的伊謝爾倫要塞稱為巨艦大炮主義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