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末,英國科幻作家喬治格裏菲思在作品《壟斷雷電》裏,描寫了一次以科學為基礎的商業冒險。卡爾弗特試圖通過控製北磁極來控製北半球的電力供應,最後導致了北半球的大災難。
從商人的角度看,科學進步並非就有利於自己的商業利益。為了保持壟斷利益,甚至可以破壞科技進步。香港作家黃易在科幻小說《浮沉之主》中就描寫了這樣一個故事:科學家們在大洋深處發現了一種叫“火藻”的天然植物,熱值高過石油百倍。正當科學家們準備組成更深入的考查時,大石油公司預感到它們的壟斷地位將受徹底打擊,遂收買黑社會分子進行暗殺和破壞。
第一卷:科幻講什麽? 第五編:科學與社會(2-1)
第二章:科幻中的政治
e二章簡介
第一節:科學技術與政治
第二節:反烏托邦
第三節:社會控製論
第四節:形形色色的“世界國”
第五節:民族主義
e二章簡介
政治永遠是文人熱衷的話題,科幻也不例外。但是,作為一個特殊文學門類,科幻小說自有其新追求。那就是描寫科學技術本身帶來的政治問題。從這一點出發,科幻作家們追求自由思想,因為那也是科學發展的基礎。所以,反烏托邦題材成為科幻小說在政治方麵的最大代表。當然,相反相成,也有一些科幻作品在宣傳社會控製論和縮減公民的自由空間。因為大型科技項目正是政府控製的結果。
在科幻作家心目中,科學屬於全人類。人類總是高於民族和國家的。所以,我們還要看看科幻作品裏形形色色的“世界國”。以及世界主義的反麵民族主義。
第一節:科學技術與政治
象自由、民主、正義這類話題,不惟科幻文學,其它文學形式也在探討,並且可能會討論得更深入更全麵。對於科幻作品來說,科學技術發展本身帶來的政治問題似乎更重要一些,更屬於它的專利範圍。
科學技術在某種程度上,重新劃分了社會階層:掌握新科技成果的人擁有更多的機會,成為上層。如今常見的“信息鴻溝”一詞,就是指信息技術對社會結構的重大影響。而這也是科幻作家的重要題材。
汽車曾經是現代社會的驕傲,也是現代社會的諸多癥結的原因。早在汽車興旺之初,便有科幻作家用冷靜的眼光審視它。1928年的美國,汽車泡沫正如前不久的網絡泡沫一樣被投機家大肆炒作。而在一片狂熱風潮中,大衛凱勒便寫下了不朽的作品《行人的反叛》。
這個中篇虛構了一百多年以後的美國,社會逐漸分化成“有車族”和“行人”兩個群體。有車族整日生活在高大的汽車裏,身體萎縮。但他們將“行人”視為野蠻人,甚至是猴子一樣的非人物種。壓死“行人”完全不受懲罰。汽車的流行導致了人類退化和分裂。
在《自動鋼琴》裏,美國作家庫爾特馮尼格特(kurt vonnegut,jr.)虛擬了一個由科技專家統治的世界。這個世界高度自動化,社會分離為兩大階層,掌握管理著科技係統運作的上層,和為機器係統服務的下層。由於自動化水平越來越高,下層失業率隻增不減,生活日益貧困。從工業革命開始,這個趨勢其實從未停止。從盧德派工人開始,反抗機器,進而反抗科學技術進步的潮流也從未停止過。馮尼格特把它極端化。
第一卷:科幻講什麽? 第五編:科學與社會(2-2)
第二節:反烏托邦
凡爾納最偉大的預言,不是潛水艇、飛機或者宇航技術,而是他對人類社會未來走向的預言。這一預言體現在他晚年的傑作《約拿旦號歷險記》中。可惜的是,這部沒有任何科技奇觀的偉大作品淹沒在《海底兩萬裏》的驚濤和《從地球到月球》中射月大炮的烈焰裏,久久不受人重視。
小說完成於作者去世前一年,作者在這部作品裏幾乎總結了自己一生的經驗。小說的主人公是個無政府主義者,把“無上帝、無主人”作為自己的信條。他的真實身份是某北方帝國擁有繼承權的王子,按照故事中的描寫,可以斷定他是俄羅斯王子。當時的俄羅斯也是無政府主義者的大本營。
這位王子厭惡人對人的統治,渴望無限自由,最終自願地離開當時被各國瓜分的土地,來到南美大陸最南端火地島中的奧斯特島上。那裏暫時還不屬於任何一國,隻生活著印弟安土著。王子和他們生活在一起,被他們稱為“勒柯吉”,意思是“救星”。因為他擁有火槍和醫術,經常救助原始狀態的土人們。勒柯吉就成為他在故事裏的名字。
勒柯吉在奧斯特島生活多年後,智利和阿根廷達成協議瓜分火地島,奧斯特島屬於智利管轄。不過,由於遠離智利本土,智利從未派人前來。勒柯吉知道這個協議後,準備遷往另外的無主島嶼。就在這時,一艘名為“約拿旦號”的移民船在該島外遇難。船上載有一千多名前往南非拓荒的各國移民。船長、大副等有權力的人都在風暴中死去。勒柯吉就把這些人接到島上生活。並幫助他們建房過冬。
在這個過程中,勒柯吉顯示了高超的生存本領,受到幾乎全部移民的愛戴。移民洛德士等人請求他在一盤散沙的情況下擔任領導,但堅持無政府主義信仰的勒柯吉一次次拒絕了他們的要求。
智利政府為了吸引移民留下來開荒,承諾放棄奧斯特島主權給這些移民。於是,“奧斯特邦”成立了。信奉社會主義的律師博瓦勒通過宣傳,成為領導人。但他除了政治鼓動外,全無治理能力,隻知道把船上儲備的生活物資無償分發給人們。大部分移民素質低下,怨天尤人。除了李威利等少數人自覺進入島的深處開荒外,剩下的人酗酒、鬥毆,坐吃山空,很快消耗了生活物資。
從商人的角度看,科學進步並非就有利於自己的商業利益。為了保持壟斷利益,甚至可以破壞科技進步。香港作家黃易在科幻小說《浮沉之主》中就描寫了這樣一個故事:科學家們在大洋深處發現了一種叫“火藻”的天然植物,熱值高過石油百倍。正當科學家們準備組成更深入的考查時,大石油公司預感到它們的壟斷地位將受徹底打擊,遂收買黑社會分子進行暗殺和破壞。
第一卷:科幻講什麽? 第五編:科學與社會(2-1)
第二章:科幻中的政治
e二章簡介
第一節:科學技術與政治
第二節:反烏托邦
第三節:社會控製論
第四節:形形色色的“世界國”
第五節:民族主義
e二章簡介
政治永遠是文人熱衷的話題,科幻也不例外。但是,作為一個特殊文學門類,科幻小說自有其新追求。那就是描寫科學技術本身帶來的政治問題。從這一點出發,科幻作家們追求自由思想,因為那也是科學發展的基礎。所以,反烏托邦題材成為科幻小說在政治方麵的最大代表。當然,相反相成,也有一些科幻作品在宣傳社會控製論和縮減公民的自由空間。因為大型科技項目正是政府控製的結果。
在科幻作家心目中,科學屬於全人類。人類總是高於民族和國家的。所以,我們還要看看科幻作品裏形形色色的“世界國”。以及世界主義的反麵民族主義。
第一節:科學技術與政治
象自由、民主、正義這類話題,不惟科幻文學,其它文學形式也在探討,並且可能會討論得更深入更全麵。對於科幻作品來說,科學技術發展本身帶來的政治問題似乎更重要一些,更屬於它的專利範圍。
科學技術在某種程度上,重新劃分了社會階層:掌握新科技成果的人擁有更多的機會,成為上層。如今常見的“信息鴻溝”一詞,就是指信息技術對社會結構的重大影響。而這也是科幻作家的重要題材。
汽車曾經是現代社會的驕傲,也是現代社會的諸多癥結的原因。早在汽車興旺之初,便有科幻作家用冷靜的眼光審視它。1928年的美國,汽車泡沫正如前不久的網絡泡沫一樣被投機家大肆炒作。而在一片狂熱風潮中,大衛凱勒便寫下了不朽的作品《行人的反叛》。
這個中篇虛構了一百多年以後的美國,社會逐漸分化成“有車族”和“行人”兩個群體。有車族整日生活在高大的汽車裏,身體萎縮。但他們將“行人”視為野蠻人,甚至是猴子一樣的非人物種。壓死“行人”完全不受懲罰。汽車的流行導致了人類退化和分裂。
在《自動鋼琴》裏,美國作家庫爾特馮尼格特(kurt vonnegut,jr.)虛擬了一個由科技專家統治的世界。這個世界高度自動化,社會分離為兩大階層,掌握管理著科技係統運作的上層,和為機器係統服務的下層。由於自動化水平越來越高,下層失業率隻增不減,生活日益貧困。從工業革命開始,這個趨勢其實從未停止。從盧德派工人開始,反抗機器,進而反抗科學技術進步的潮流也從未停止過。馮尼格特把它極端化。
第一卷:科幻講什麽? 第五編:科學與社會(2-2)
第二節:反烏托邦
凡爾納最偉大的預言,不是潛水艇、飛機或者宇航技術,而是他對人類社會未來走向的預言。這一預言體現在他晚年的傑作《約拿旦號歷險記》中。可惜的是,這部沒有任何科技奇觀的偉大作品淹沒在《海底兩萬裏》的驚濤和《從地球到月球》中射月大炮的烈焰裏,久久不受人重視。
小說完成於作者去世前一年,作者在這部作品裏幾乎總結了自己一生的經驗。小說的主人公是個無政府主義者,把“無上帝、無主人”作為自己的信條。他的真實身份是某北方帝國擁有繼承權的王子,按照故事中的描寫,可以斷定他是俄羅斯王子。當時的俄羅斯也是無政府主義者的大本營。
這位王子厭惡人對人的統治,渴望無限自由,最終自願地離開當時被各國瓜分的土地,來到南美大陸最南端火地島中的奧斯特島上。那裏暫時還不屬於任何一國,隻生活著印弟安土著。王子和他們生活在一起,被他們稱為“勒柯吉”,意思是“救星”。因為他擁有火槍和醫術,經常救助原始狀態的土人們。勒柯吉就成為他在故事裏的名字。
勒柯吉在奧斯特島生活多年後,智利和阿根廷達成協議瓜分火地島,奧斯特島屬於智利管轄。不過,由於遠離智利本土,智利從未派人前來。勒柯吉知道這個協議後,準備遷往另外的無主島嶼。就在這時,一艘名為“約拿旦號”的移民船在該島外遇難。船上載有一千多名前往南非拓荒的各國移民。船長、大副等有權力的人都在風暴中死去。勒柯吉就把這些人接到島上生活。並幫助他們建房過冬。
在這個過程中,勒柯吉顯示了高超的生存本領,受到幾乎全部移民的愛戴。移民洛德士等人請求他在一盤散沙的情況下擔任領導,但堅持無政府主義信仰的勒柯吉一次次拒絕了他們的要求。
智利政府為了吸引移民留下來開荒,承諾放棄奧斯特島主權給這些移民。於是,“奧斯特邦”成立了。信奉社會主義的律師博瓦勒通過宣傳,成為領導人。但他除了政治鼓動外,全無治理能力,隻知道把船上儲備的生活物資無償分發給人們。大部分移民素質低下,怨天尤人。除了李威利等少數人自覺進入島的深處開荒外,剩下的人酗酒、鬥毆,坐吃山空,很快消耗了生活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