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頁
血戰:見證抗戰真實歷史 作者:胡兆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日軍第十一軍軍長岡村寧次,是中國人心目中的惡魔。他是十足的“中國通”。1907年,他擔任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清國留學生隊隊長。中國的孫傳芳、何應欽、閻錫山等,包括後來發跡的許多大小軍閥,都是岡村寧次的學生。1915年,陸軍參謀總部為編纂日德戰爭作戰史,派戰史處參謀岡村寧次到青島搜集資料。這是岡村寧次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由於他的野心和靈敏的嗅覺,他對中國特別感興趣。回國後不久,他被調任駐紮在小侖的步兵第十四聯隊,職務是少佐大隊長。小侖位於九州,是日本通往中國、朝鮮的小港口,這裏常有中國商人來往,尤其中國的漁民比較多。岡村寧次一有空就去找中國人聊天,不到半年,他完全學會了講中國話。1922年,岡村寧次返回參謀總部工作,安排在第二部中國班。主要任務是到中國搜集政治、經濟、軍事情報。第二年,他被調任上海,擔任諜報武官。兩年後,岡村寧次調回東京,擔任陸軍第十三師團第六聯隊聯隊長,軍銜也同時晉升為大佐。1928年5月,岡村寧次率聯隊隨師團開赴青島,與中國軍隊作戰。7月,他被調回東京,擔任參謀總部的戰史課課長。1932年2月,他被提升為日軍上海派遣軍副參謀長,曾經作為日方代表,數次來南京同中國外交部談判。幾次見過蔣介石。這年6月,他調往東北,擔任關東軍副參謀長,曾與何應欽商談簽訂《塘沽協定》。1934年,他又調回東京,擔任參謀總部第二部部長,掌管情報工作,主要任務就是專門搜集有關中國的軍事、政治情況,研究和製定對華政策。到職不到兩個月,就以商人身份秘密到中國,以旅遊為藉口,在瀋陽、大連、旅順、北京轉悠,尤其在南京住了兩個月。目的是通過和中國人交朋友,了解中國的軍事情報。何應欽留日讀書時,岡村寧次是他的老師,關係相當密切。他在何應欽家住了一段時間,學會了燒中國菜,特別喜歡吃千張結紅燒肉。據他在日記中透露,他一次能吃一斤千張結紅燒肉。然後,他又到廣州,多次拜訪廣東軍閥陳濟棠,有時李宗仁也陪著交談。岡村寧次遇到情緒好的時候,邀請陳、李二人上飯店喝酒,在交杯換盞、笑談風月中搜集了大量關於蔣介石的情報。由於搜集情報有功,他被破格提升為中將第二師團長。這個職務非同一般,因為那時整個陸軍總共才有17個正規師團。1937年4月,他率第二師團來東北作戰。鎮壓當地的抗日武裝。1938年6月30日,他被提升為第十一軍軍長。也就在這一天,他回東京拜謁天皇,受領了禦賜神酒和賞金,接受了進攻武漢的使命。
7月12日,岡村寧次率領新組建的第十一軍司令部人員在上海登陸。15日到達南京,向煙俊六報到。煙俊六向他介紹了日軍下一步作戰進攻武漢的方案,目的是除繼續尋殲中國軍隊主力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政治因素,就是南京淪陷後,國民政府遷都重慶,而蔣介石在武漢,軍事委員會在武漢,中國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在武漢。日本政府認為,隻要占領武漢,便可事實上摧毀國民政府。至少把它趕到西南一隅,降至“地方政府”的地位,有利於引誘國民黨內部的親日派出來與日本合作,重新建立一個聽命於它的中國政府。這年年底,汪精衛果然逃出了重慶,投進了日本的懷抱。另外,選擇武漢作為下一步作戰目標,是因為武漢在長江邊,便於舉行海陸空三軍立體作戰,能充分發揮日本戰艦的威力,也便於沿長江水路對大部隊進行後勤補給。也就是說,糧食、彈藥在日本長崎上了船,幾天工夫就可以直接到達武漢。
煙俊六還向他介紹,投入武漢戰役的日本陸海空軍近40萬官兵,同時,大本營為配合武漢作戰,向中國增兵40萬,增撥作戰費用32.5億日元。
岡村寧次唱大戲(3)
煙俊六介紹完情況,拍拍岡村寧次的肩膀說:“進攻武漢說起來兩個軍,第二軍從合肥經大別山向武漢進攻,繞道走遠路,途中必然遇到中國軍隊的阻擊。走大別山的這一路行軍步子慢,我不指望他們有多大貢獻,我的意圖是牽製中國人的兵力,進攻武漢的實際操刀手是你,希望你不辜負天皇對你的信任。”
岡村寧次說話謹慎,沒有拍胸脯下保證,隻是聳聳肩說:“讓我試試吧,不行另請高明
。”其實,在他的內心深處,雖然知道中國軍隊在武漢有120個師,110餘萬兵力,相當於進攻武漢日軍兵力的三倍。而且,武漢外圍地形惡劣,加上天氣炎熱,這一仗不是好打的。可是,不可一世的他,根本不把中國軍隊放在眼裏,他有必勝的信念。
幾天以後,岡村寧次來到彭澤,他先用一周時間熟悉雙方情況和地形,爾後又用一周時間製定作戰計劃,他準備起用波田支隊作為進攻九江的尖刀部隊。
波田支隊的實力相當於日軍的一個旅團,而支隊長波田重一的軍銜卻比一般旅團長的少將銜還高一級,他是中將支隊長。波田支隊的成員大部分是台灣人。甲午戰爭後,中國在黃海大戰中敗在日本人手裏,美麗的寶島割讓給了日本,台灣成了日本的“領土”,台灣人也成了天皇的“臣民”,
許多台灣人起了日本名字,波田支隊的官兵習慣了台灣的亞熱帶氣候,武漢又是出了名的火爐。因此,岡村寧次認為,選擇波田支隊進攻武漢,是最理想的選擇。
7月12日,岡村寧次率領新組建的第十一軍司令部人員在上海登陸。15日到達南京,向煙俊六報到。煙俊六向他介紹了日軍下一步作戰進攻武漢的方案,目的是除繼續尋殲中國軍隊主力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政治因素,就是南京淪陷後,國民政府遷都重慶,而蔣介石在武漢,軍事委員會在武漢,中國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在武漢。日本政府認為,隻要占領武漢,便可事實上摧毀國民政府。至少把它趕到西南一隅,降至“地方政府”的地位,有利於引誘國民黨內部的親日派出來與日本合作,重新建立一個聽命於它的中國政府。這年年底,汪精衛果然逃出了重慶,投進了日本的懷抱。另外,選擇武漢作為下一步作戰目標,是因為武漢在長江邊,便於舉行海陸空三軍立體作戰,能充分發揮日本戰艦的威力,也便於沿長江水路對大部隊進行後勤補給。也就是說,糧食、彈藥在日本長崎上了船,幾天工夫就可以直接到達武漢。
煙俊六還向他介紹,投入武漢戰役的日本陸海空軍近40萬官兵,同時,大本營為配合武漢作戰,向中國增兵40萬,增撥作戰費用32.5億日元。
岡村寧次唱大戲(3)
煙俊六介紹完情況,拍拍岡村寧次的肩膀說:“進攻武漢說起來兩個軍,第二軍從合肥經大別山向武漢進攻,繞道走遠路,途中必然遇到中國軍隊的阻擊。走大別山的這一路行軍步子慢,我不指望他們有多大貢獻,我的意圖是牽製中國人的兵力,進攻武漢的實際操刀手是你,希望你不辜負天皇對你的信任。”
岡村寧次說話謹慎,沒有拍胸脯下保證,隻是聳聳肩說:“讓我試試吧,不行另請高明
。”其實,在他的內心深處,雖然知道中國軍隊在武漢有120個師,110餘萬兵力,相當於進攻武漢日軍兵力的三倍。而且,武漢外圍地形惡劣,加上天氣炎熱,這一仗不是好打的。可是,不可一世的他,根本不把中國軍隊放在眼裏,他有必勝的信念。
幾天以後,岡村寧次來到彭澤,他先用一周時間熟悉雙方情況和地形,爾後又用一周時間製定作戰計劃,他準備起用波田支隊作為進攻九江的尖刀部隊。
波田支隊的實力相當於日軍的一個旅團,而支隊長波田重一的軍銜卻比一般旅團長的少將銜還高一級,他是中將支隊長。波田支隊的成員大部分是台灣人。甲午戰爭後,中國在黃海大戰中敗在日本人手裏,美麗的寶島割讓給了日本,台灣成了日本的“領土”,台灣人也成了天皇的“臣民”,
許多台灣人起了日本名字,波田支隊的官兵習慣了台灣的亞熱帶氣候,武漢又是出了名的火爐。因此,岡村寧次認為,選擇波田支隊進攻武漢,是最理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