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頁
血戰:見證抗戰真實歷史 作者:胡兆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最後,他號召全軍將士以王銘章為楷模,不惜殺身成仁,堅決抗戰到底。
台兒莊大捷(1)
滕縣雖然失守,但王銘章揮師挫敵,阻敵銳氣,為徐州一帶中國軍隊的集結贏得了時間,為爾後的台兒莊大捷創造了有利條件。李宗仁在他的回憶錄中說:“若無滕縣之苦守,焉有台兒莊之大捷?台兒莊之戰果,實滕縣先烈所造成也。”
台兒莊位於徐州東北30公裏的大運河北岸,臨城至趙墩的鐵路支線上,北連津浦線,南接隴海路,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日軍如攻下台兒莊,既可南下趙墩沿鐵路西進,攻取徐州,
又可北上策應阪垣師團,斷張自忠、龐炳勛各軍後路。
在進攻滕縣之時,日軍瀨穀支隊於3月17日攻陷臨城。18日磯穀師團分兵南下,直撲韓莊、嶧縣,咄咄逼人。此時湯恩伯兵團奉命從河南歸德和安徽亳縣馳援臨城。由於路途遙遠,僅先頭部隊到達臨、嶧地區。守嶧縣的第二十二集團軍之八十五軍一個團傷亡慘重,團長陣亡。敵人占領韓莊後企圖渡過運河,直取徐州。
蔣介石判斷日軍誌在爭奪徐州,便帶著副總參謀長白崇禧來到徐州視察。李宗仁將台兒莊戰役的腹案向蔣介石作了報告後,蔣十分贊同。他說:“打仗氣可鼓不可泄。日軍有‘不可戰勝’之神話,我認為要通過台兒莊戰役,打破這個神話!且見今日之事態,隻要我們有最後五分鍾之堅,則此神話必破無疑。”
李宗仁與白崇禧在幾十年的政治生涯中長期合作,形影不離,親如兄弟,世人稱他倆為“李白”。李、白不分家,路人皆知。有一則謎語說:“是文人又是武人,是今人又是古人,是一人又是兩人,是兩人乃是一人。”人們一猜便知,謎底便是李白。
李宗仁向蔣提出了要將白崇禧留下,協助他運籌台兒莊戰役的要求,蔣介石考慮後,同意了他的請求。
中共中央駐武漢代表周恩來對台兒莊戰役的形成和發展起了很大作用。周恩來於1937年12月18日到達武漢後,密切關注戰局的發展和日軍的動向。他充分利用擔任國民黨軍委會政治部副部長職務之便,同國民黨高層人員廣泛接觸,一麵宣傳我黨的路線和戰略方針,一麵鼓勵他們隨時抓住機遇打勝仗。白崇禧是桂係領袖之一,時任副總參謀長兼軍訓部長,周恩來時常參加政府和軍隊的重要會議。因周恩來曾擔任過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北伐時擔任過東征軍總政治部主任兼第一軍政治軍主任,參與高層指揮,打了許多大勝仗。白崇禧對他十分敬重,倆人見麵時白崇禧總是張口閉口地說,周主任有何指教之類的話,這並不是虛偽的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1938年2月,桂係學生軍路過武漢,白崇禧特邀周恩來到江邊碼頭學生軍的駐地,請他為學生軍作了長達五小時的生動講演。3月上旬,日軍在津浦鐵路北段大舉增兵,企圖直下徐州,打通南北戰場。白崇禧被蔣介石派往徐州協助李宗仁指揮作戰。白崇禧認為日軍在徐州有可能要採取南北夾擊中國軍隊的企圖,中國軍隊兵力數量上雖多於日軍,但日軍兵員的素質相對比中國軍隊要高,在他們的頭腦中,有武士道精神作支撐,中國軍隊難以阻擋日軍的步伐。因此,他前往徐州之前,有著重重的顧慮,他擔心這一仗凶多吉少,對能取勝日本人更是沒有把握。
行前,白崇禧主動到八路軍辦事處,向周恩來、葉劍英請教對敵作戰的方略。周恩來熱情地攤開地圖,分析說:“徐淮地區除東部有山,大部分皆屬平原水網地區,徐州和濟南之間地形平坦遼闊,可以採取以運動戰為主、遊擊戰為輔的戰術,尋機作戰。在徐淮地區的李品仙和廖磊的兩個集團軍都是能征善戰的‘鐵軍’,加上北麵八路軍,南麵新四軍的密切配合。”周恩來知道白崇禧心中的顧慮,為他打氣說,“中國軍隊無論是數量和質量上,在這一局部地區都遠遠超過日軍。戰術上可以採取守點打援或圍點打援。我們隻要設法在一個地區集中大於日軍幾倍的兵力,就可達到殲滅敵人一個大隊或一個師團的預期目的。”
周恩來的一番分析,使白崇禧茅塞頓開,他打消了顧慮,增加了信心。
白崇禧隨蔣介石離開武漢,到了第五戰區後,周恩來依然在苦思冥想著徐州的形勢。戰前半個月,周恩來根據敵人動向和徐州東南的地形,擬訂了一個在台兒莊殲敵的預案。他覺得自己的方案符合實際,對李宗仁製訂作戰計劃有作用,決定派張愛萍前往五戰區,傳達自己的意圖。
為什麽要派張愛萍去呢?這一點周恩來是經過一番考慮的,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日軍在中國內地間諜多如牛毛,在武漢的竊聽機構更是無孔不入。作戰預案事關軍機大事,發電報打電話都有可能泄密;第二,預案隻是初步設想而已,隻能提供參考,不能因此而束縛前方指揮員的思路,發電報打電話難以說清;第三,張愛萍是儒將,能文能武,善於外交辭令,這事由他傳達,周恩來一百個放心。
張愛萍接受任務後,先坐車後騎馬,日夜兼程。當他大汗淋漓地趕到五戰區司令部時,蔣介石已離開了徐州。
李宗仁和白崇禧明白了張愛萍的來意後,對周恩來更是敬重有加,感激不盡。
張愛萍向他倆傳達了周恩來的三點建議:一是日軍占領濟南後南下,幾乎是長驅直入,不把中國軍隊放在眼中,氣焰非常囂張。周恩來認為,驕兵必敗,加上日軍孤軍深入,有利於我誘敵深入殲敵一部;二是濟南以南,徐州以北的地形很好,尤其是津浦路東的台兒莊、張莊之間,這一帶是魯南山區的邊緣,地形極其複雜。日軍不熟悉這個地形,我可以利用熟悉地形的長處,打個殲滅戰;三是魯南山區有八路軍部隊的配合作戰,加上廣西部隊的戰鬥力素來尚好。打勝仗本身也是提高戰鬥力的推進器。這一仗正是檢驗我們戰鬥力的一仗,是檢驗國共合作有誠意的一仗,更是振奮軍心,提高戰鬥力的一仗。張愛萍告訴李、白二人,周恩來相信五戰區在全國軍民的期盼中一定能打贏這場戰爭。
台兒莊大捷(1)
滕縣雖然失守,但王銘章揮師挫敵,阻敵銳氣,為徐州一帶中國軍隊的集結贏得了時間,為爾後的台兒莊大捷創造了有利條件。李宗仁在他的回憶錄中說:“若無滕縣之苦守,焉有台兒莊之大捷?台兒莊之戰果,實滕縣先烈所造成也。”
台兒莊位於徐州東北30公裏的大運河北岸,臨城至趙墩的鐵路支線上,北連津浦線,南接隴海路,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日軍如攻下台兒莊,既可南下趙墩沿鐵路西進,攻取徐州,
又可北上策應阪垣師團,斷張自忠、龐炳勛各軍後路。
在進攻滕縣之時,日軍瀨穀支隊於3月17日攻陷臨城。18日磯穀師團分兵南下,直撲韓莊、嶧縣,咄咄逼人。此時湯恩伯兵團奉命從河南歸德和安徽亳縣馳援臨城。由於路途遙遠,僅先頭部隊到達臨、嶧地區。守嶧縣的第二十二集團軍之八十五軍一個團傷亡慘重,團長陣亡。敵人占領韓莊後企圖渡過運河,直取徐州。
蔣介石判斷日軍誌在爭奪徐州,便帶著副總參謀長白崇禧來到徐州視察。李宗仁將台兒莊戰役的腹案向蔣介石作了報告後,蔣十分贊同。他說:“打仗氣可鼓不可泄。日軍有‘不可戰勝’之神話,我認為要通過台兒莊戰役,打破這個神話!且見今日之事態,隻要我們有最後五分鍾之堅,則此神話必破無疑。”
李宗仁與白崇禧在幾十年的政治生涯中長期合作,形影不離,親如兄弟,世人稱他倆為“李白”。李、白不分家,路人皆知。有一則謎語說:“是文人又是武人,是今人又是古人,是一人又是兩人,是兩人乃是一人。”人們一猜便知,謎底便是李白。
李宗仁向蔣提出了要將白崇禧留下,協助他運籌台兒莊戰役的要求,蔣介石考慮後,同意了他的請求。
中共中央駐武漢代表周恩來對台兒莊戰役的形成和發展起了很大作用。周恩來於1937年12月18日到達武漢後,密切關注戰局的發展和日軍的動向。他充分利用擔任國民黨軍委會政治部副部長職務之便,同國民黨高層人員廣泛接觸,一麵宣傳我黨的路線和戰略方針,一麵鼓勵他們隨時抓住機遇打勝仗。白崇禧是桂係領袖之一,時任副總參謀長兼軍訓部長,周恩來時常參加政府和軍隊的重要會議。因周恩來曾擔任過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北伐時擔任過東征軍總政治部主任兼第一軍政治軍主任,參與高層指揮,打了許多大勝仗。白崇禧對他十分敬重,倆人見麵時白崇禧總是張口閉口地說,周主任有何指教之類的話,這並不是虛偽的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1938年2月,桂係學生軍路過武漢,白崇禧特邀周恩來到江邊碼頭學生軍的駐地,請他為學生軍作了長達五小時的生動講演。3月上旬,日軍在津浦鐵路北段大舉增兵,企圖直下徐州,打通南北戰場。白崇禧被蔣介石派往徐州協助李宗仁指揮作戰。白崇禧認為日軍在徐州有可能要採取南北夾擊中國軍隊的企圖,中國軍隊兵力數量上雖多於日軍,但日軍兵員的素質相對比中國軍隊要高,在他們的頭腦中,有武士道精神作支撐,中國軍隊難以阻擋日軍的步伐。因此,他前往徐州之前,有著重重的顧慮,他擔心這一仗凶多吉少,對能取勝日本人更是沒有把握。
行前,白崇禧主動到八路軍辦事處,向周恩來、葉劍英請教對敵作戰的方略。周恩來熱情地攤開地圖,分析說:“徐淮地區除東部有山,大部分皆屬平原水網地區,徐州和濟南之間地形平坦遼闊,可以採取以運動戰為主、遊擊戰為輔的戰術,尋機作戰。在徐淮地區的李品仙和廖磊的兩個集團軍都是能征善戰的‘鐵軍’,加上北麵八路軍,南麵新四軍的密切配合。”周恩來知道白崇禧心中的顧慮,為他打氣說,“中國軍隊無論是數量和質量上,在這一局部地區都遠遠超過日軍。戰術上可以採取守點打援或圍點打援。我們隻要設法在一個地區集中大於日軍幾倍的兵力,就可達到殲滅敵人一個大隊或一個師團的預期目的。”
周恩來的一番分析,使白崇禧茅塞頓開,他打消了顧慮,增加了信心。
白崇禧隨蔣介石離開武漢,到了第五戰區後,周恩來依然在苦思冥想著徐州的形勢。戰前半個月,周恩來根據敵人動向和徐州東南的地形,擬訂了一個在台兒莊殲敵的預案。他覺得自己的方案符合實際,對李宗仁製訂作戰計劃有作用,決定派張愛萍前往五戰區,傳達自己的意圖。
為什麽要派張愛萍去呢?這一點周恩來是經過一番考慮的,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日軍在中國內地間諜多如牛毛,在武漢的竊聽機構更是無孔不入。作戰預案事關軍機大事,發電報打電話都有可能泄密;第二,預案隻是初步設想而已,隻能提供參考,不能因此而束縛前方指揮員的思路,發電報打電話難以說清;第三,張愛萍是儒將,能文能武,善於外交辭令,這事由他傳達,周恩來一百個放心。
張愛萍接受任務後,先坐車後騎馬,日夜兼程。當他大汗淋漓地趕到五戰區司令部時,蔣介石已離開了徐州。
李宗仁和白崇禧明白了張愛萍的來意後,對周恩來更是敬重有加,感激不盡。
張愛萍向他倆傳達了周恩來的三點建議:一是日軍占領濟南後南下,幾乎是長驅直入,不把中國軍隊放在眼中,氣焰非常囂張。周恩來認為,驕兵必敗,加上日軍孤軍深入,有利於我誘敵深入殲敵一部;二是濟南以南,徐州以北的地形很好,尤其是津浦路東的台兒莊、張莊之間,這一帶是魯南山區的邊緣,地形極其複雜。日軍不熟悉這個地形,我可以利用熟悉地形的長處,打個殲滅戰;三是魯南山區有八路軍部隊的配合作戰,加上廣西部隊的戰鬥力素來尚好。打勝仗本身也是提高戰鬥力的推進器。這一仗正是檢驗我們戰鬥力的一仗,是檢驗國共合作有誠意的一仗,更是振奮軍心,提高戰鬥力的一仗。張愛萍告訴李、白二人,周恩來相信五戰區在全國軍民的期盼中一定能打贏這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