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血戰:見證抗戰真實歷史 作者:胡兆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8月的印度,正是熱浪滾滾,大地猶如被燒紅的鉛,處處灼人。士兵們手中的槍,簡直就像一支被燒燙的鐵棍,握著槍的鐵把子,士兵們的手上被燙出了血泡。越是天熱,史迪威對課目訓練抓得越緊。他汗流浹背,親自到訓練場上,一會兒臥倒,為士兵們做射擊示範動作;一會兒持槍在地上爬行,為士兵做匍匐前進示範動作。有的動作難度較大,他不厭其煩地做了一遍又一遍,一直到士兵們理解會做為止。
在訓練中,史迪威也為一些事與鄭洞國、孫立人、廖耀湘發生矛盾。他從美國調來400多名軍官,想把他們分到各個團,代替中國軍官。他的想法遭到鄭洞國等中國軍官的堅決反對。他們是害怕這支軍隊被美國人完全控製後,中國軍官就無法指揮和控製,不利於以後的行動。史迪威為了防止各團軍官吃空餉,把發放裝備、軍餉、糧食的大權全掌握在美國軍官的手中,這也遭到鄭洞國等人的極力反對。這些矛盾惹火了美國軍官,有時發生嚴重的衝突,相互拔槍,那情形,大有一觸即發之勢。史迪威常為這些事情向蔣介石告狀,但得到的回答是:中國軍隊不是綿羊。
史迪威幾次告狀無果,不再那麽趾高氣揚。
由於時常爭吵,影響了整訓計劃的實施。一直拖到1943年的1月,整訓計劃才結束。
重返緬北(1)
反攻緬甸的仗怎麽打?這個問題一直纏繞在史迪威的腦中,他思前想後,覺得打仗靠後勤,修路太重要。印度至緬甸沒有一條像樣的公路,打仗的軍需物資送不上去,沒有軍需物資作後盾,反攻緬甸就無從談起。於是,他決定先修築一條中印公路。
1月27日,兩支隊伍從訓練基地蘭姆伽出發,一支是美軍工程兵部隊,另一支是掩護美軍工程兵築路的中國遠征軍新三十八師之一一四團。他們坐卡車,乘輪船,顛簸了一個多月,
來到雷多。這裏到緬甸沒有路,也沒有河流。史迪威打算從這裏修一條通向緬北的公路。修這條公路必須經過隘路森林,森林裏有低凹的沼澤,也有凸起的小山包,大象及各種野獸出沒。到了這裏,他們就像走進了動物園。這些野生的動物第一次見到人,開始表現得十分害怕,總是躲得遠遠的。後來,築路需要經過它們的窩,將它們的窩毀了,它們便發了怒,每天都有數不清的野獸向築路的部隊襲擊。中美軍隊的官兵們隻好用機槍對付它們。誰知,這陣陣槍聲引來了真正的敵人。他們修到胡康穀後,遭到日本小股部隊的襲擾。負責施工的美軍少將惠勒爾覺得一邊修路,一邊打仗不行,便向史迪威提出撤走修路人馬。他的要求遭到了史迪威的痛斥,史迪威氣憤之下,還用馬靴踢了惠勒爾幾腳。部隊裏官大一級壓死人,惠勒爾無可奈何,隻得繼續帶隊修路。保護修路部隊第三十八師一一四團要超前趕路,他們於3月9日越過叢林,來到唐卡家,剛剛安營紮寨,忽然見到成千上萬的蝙蝠飛來,就像一張巨大的網,先是從樹上散開,然後由東向西,向部隊住的四周襲來。動物搬家,必有異情。第一一四團的張團長有著軍事動物學的知識,他憑著感覺,認為不遠處有敵人,心中想到,看來明天定會有一場惡戰。他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惠勒爾將軍,惠勒爾覺得他分析得有理。
考慮到明天可能有敵情,惠勒爾睡不著,半夜裏叫醒了張團長。和他商量說,部隊駐紮在這裏,便於敵人襲擊。提出將部隊移到對麵的小山上,那裏易守難攻,隻要在山上架幾挺機槍,就可以應付兩千多敵人的進攻。張團長接受了他的建議,當晚就將帳篷及武器彈藥遷到了對麵的小山上。
第二天清晨,天氣晴朗。突然哨兵跑來,向張團長報告說,山那邊來了一批鬼子,黑糊糊的一大片,朝他們駐紮的地方擁來,幾乎把整個山坡都掩蓋了。
張團長立即到了惠勒爾的住地,通報了敵情。中美部隊立即占領陣地,等待鬼子的襲擊。不久,日軍果然來了,他們號叫著向中美部隊陣地衝來,先是匍匐,以後是彎腰前進,最後幹脆直起腰,直撲過來。
“砰”的一聲清脆的槍響過後,手榴彈在敵群中爆炸、湯姆機槍“噠噠噠”地射向敵人。敵人像被風暴摧毀的高粱,紛紛倒地。但是,敵人被打退了一批又上來一批。整個唐卡家煙塵滾滾,刀光閃閃,從早上一直殺到傍晚,直到天黑了下來,敵人才退了回去。
張團長估計敵人不會就此罷休,明天一定還會再來,便用無線電台向孫立人師長報告了戰鬥情況。孫立人讚揚他們,並答應過幾天派第一一二團增援。
由於唐卡家一帶道路狹窄,敵人的大炮坦克運不上來,他們隻能派小股部隊襲擾。中美部隊聯合起來,兵力相當於一個師,完全可以對付這些小股的敵人。因此,他們一邊修路,一邊對付襲擾的敵人。直到9月上旬,他們將公路修到了南陽河附近。10月底,史迪威命令新三十八師、新二十二師開進雷多、胡康河穀、南陽河等地,準備進行大反攻。
史迪威總結了以往貪大急躁的教訓,對這次大反攻確定以步步為營、以打小規模殲滅仗為主,積小勝為大勝的戰法。10月24日,他們從唐卡家出發,29日攻克了新背洋,殲滅日軍一個小隊;30日攻克臨幹,殲滅日軍一個中隊;11月4日攻克胡康河穀以北的重鎮於邦。接著,血戰七天七夜,攻克寧邊,打退了日軍一個大隊,大隊長田中勝、中隊長原良和吉五,先後飲彈身亡。
在訓練中,史迪威也為一些事與鄭洞國、孫立人、廖耀湘發生矛盾。他從美國調來400多名軍官,想把他們分到各個團,代替中國軍官。他的想法遭到鄭洞國等中國軍官的堅決反對。他們是害怕這支軍隊被美國人完全控製後,中國軍官就無法指揮和控製,不利於以後的行動。史迪威為了防止各團軍官吃空餉,把發放裝備、軍餉、糧食的大權全掌握在美國軍官的手中,這也遭到鄭洞國等人的極力反對。這些矛盾惹火了美國軍官,有時發生嚴重的衝突,相互拔槍,那情形,大有一觸即發之勢。史迪威常為這些事情向蔣介石告狀,但得到的回答是:中國軍隊不是綿羊。
史迪威幾次告狀無果,不再那麽趾高氣揚。
由於時常爭吵,影響了整訓計劃的實施。一直拖到1943年的1月,整訓計劃才結束。
重返緬北(1)
反攻緬甸的仗怎麽打?這個問題一直纏繞在史迪威的腦中,他思前想後,覺得打仗靠後勤,修路太重要。印度至緬甸沒有一條像樣的公路,打仗的軍需物資送不上去,沒有軍需物資作後盾,反攻緬甸就無從談起。於是,他決定先修築一條中印公路。
1月27日,兩支隊伍從訓練基地蘭姆伽出發,一支是美軍工程兵部隊,另一支是掩護美軍工程兵築路的中國遠征軍新三十八師之一一四團。他們坐卡車,乘輪船,顛簸了一個多月,
來到雷多。這裏到緬甸沒有路,也沒有河流。史迪威打算從這裏修一條通向緬北的公路。修這條公路必須經過隘路森林,森林裏有低凹的沼澤,也有凸起的小山包,大象及各種野獸出沒。到了這裏,他們就像走進了動物園。這些野生的動物第一次見到人,開始表現得十分害怕,總是躲得遠遠的。後來,築路需要經過它們的窩,將它們的窩毀了,它們便發了怒,每天都有數不清的野獸向築路的部隊襲擊。中美軍隊的官兵們隻好用機槍對付它們。誰知,這陣陣槍聲引來了真正的敵人。他們修到胡康穀後,遭到日本小股部隊的襲擾。負責施工的美軍少將惠勒爾覺得一邊修路,一邊打仗不行,便向史迪威提出撤走修路人馬。他的要求遭到了史迪威的痛斥,史迪威氣憤之下,還用馬靴踢了惠勒爾幾腳。部隊裏官大一級壓死人,惠勒爾無可奈何,隻得繼續帶隊修路。保護修路部隊第三十八師一一四團要超前趕路,他們於3月9日越過叢林,來到唐卡家,剛剛安營紮寨,忽然見到成千上萬的蝙蝠飛來,就像一張巨大的網,先是從樹上散開,然後由東向西,向部隊住的四周襲來。動物搬家,必有異情。第一一四團的張團長有著軍事動物學的知識,他憑著感覺,認為不遠處有敵人,心中想到,看來明天定會有一場惡戰。他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惠勒爾將軍,惠勒爾覺得他分析得有理。
考慮到明天可能有敵情,惠勒爾睡不著,半夜裏叫醒了張團長。和他商量說,部隊駐紮在這裏,便於敵人襲擊。提出將部隊移到對麵的小山上,那裏易守難攻,隻要在山上架幾挺機槍,就可以應付兩千多敵人的進攻。張團長接受了他的建議,當晚就將帳篷及武器彈藥遷到了對麵的小山上。
第二天清晨,天氣晴朗。突然哨兵跑來,向張團長報告說,山那邊來了一批鬼子,黑糊糊的一大片,朝他們駐紮的地方擁來,幾乎把整個山坡都掩蓋了。
張團長立即到了惠勒爾的住地,通報了敵情。中美部隊立即占領陣地,等待鬼子的襲擊。不久,日軍果然來了,他們號叫著向中美部隊陣地衝來,先是匍匐,以後是彎腰前進,最後幹脆直起腰,直撲過來。
“砰”的一聲清脆的槍響過後,手榴彈在敵群中爆炸、湯姆機槍“噠噠噠”地射向敵人。敵人像被風暴摧毀的高粱,紛紛倒地。但是,敵人被打退了一批又上來一批。整個唐卡家煙塵滾滾,刀光閃閃,從早上一直殺到傍晚,直到天黑了下來,敵人才退了回去。
張團長估計敵人不會就此罷休,明天一定還會再來,便用無線電台向孫立人師長報告了戰鬥情況。孫立人讚揚他們,並答應過幾天派第一一二團增援。
由於唐卡家一帶道路狹窄,敵人的大炮坦克運不上來,他們隻能派小股部隊襲擾。中美部隊聯合起來,兵力相當於一個師,完全可以對付這些小股的敵人。因此,他們一邊修路,一邊對付襲擾的敵人。直到9月上旬,他們將公路修到了南陽河附近。10月底,史迪威命令新三十八師、新二十二師開進雷多、胡康河穀、南陽河等地,準備進行大反攻。
史迪威總結了以往貪大急躁的教訓,對這次大反攻確定以步步為營、以打小規模殲滅仗為主,積小勝為大勝的戰法。10月24日,他們從唐卡家出發,29日攻克了新背洋,殲滅日軍一個小隊;30日攻克臨幹,殲滅日軍一個中隊;11月4日攻克胡康河穀以北的重鎮於邦。接著,血戰七天七夜,攻克寧邊,打退了日軍一個大隊,大隊長田中勝、中隊長原良和吉五,先後飲彈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