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血戰:見證抗戰真實歷史 作者:胡兆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幾天後,敵人開始了報復行動。日本海軍第二航空隊,即“加賀”號航空母艦上的42架飛機,聯合陸基航空兵的24架飛機,加上“出雲”號航空母艦起飛的30架戰鬥機、12架攻擊機,共計108架飛機,鋪天蓋地地向江陰襲來。江陰上空頓時風起雲湧,電閃雷鳴。敵機的目標首先是“平海”號。一架架敵機輪番著向“平海”號俯衝掃射和轟炸。軍艦在炸彈落水掀起的氣浪和沖天的水柱中搖晃。官兵們毫無畏懼,堅守自己的崗位,頑強地和敵人戰鬥,敵機一架接著一架翻身落水,這場戰鬥從上午8時進行到下午4時,日軍損失六架飛機,“平海”號上的官兵傷亡34人。
吳淞失守(2)
第二天,敵機不甘失敗,再次襲擊。34架敵機如一群可惡的蒼蠅,圍著我四艘軍艦輪番轟炸掃射。“寧海”號被擊中,緊急情況下,官兵們隻好忍痛棄艦跳水。他們遊到岸邊,被熱情的老百姓接回家休養。中國海軍雖然擊毀十幾架敵機,但自己卻遭到了毀滅性地攻擊,倖存的軍艦和魚雷快艇寥寥無幾了。
堵截日軍登陸的主力還是步兵,最先趕到吳淞口的是上海市保安總團,他們為了防止敵
人登陸,將沿江的碼頭炸光,張華浜附近的五個碼頭也被炸得飛上了天。20多艘敵艦開過來,加上20餘架飛機掩護,顯然是要強行登陸。保安總團各種武器對著空中掃射,小鋼炮竟然五炮擊中了兩架飛機。保安總團沒有重炮,兵力又少,根本擋不住如潮水般的登岸敵人。守軍盡管多次發起衝鋒,一次次都如泥牛入海,有去無回。保安總團傷亡大半,幾乎全軍覆滅。正在危急之中,第十八軍十一師和中央軍校教導總隊趕來支援了。他們跑步進入陣地時,被黃浦江上的敵艦發現,敵人的炮艦向他們猛烈開火。接著,敵人成連成營地向他們進攻,守軍沉著抵抗,終因敵人的兵力太強,最後隻得互相交替掩護後撤。
在張華浜和蘊藻浜擔任阻擊任務的是陳誠指揮的第十五集團軍,這個集團軍下轄第十八軍、第三十九軍、第七十四軍及第六師、炮兵第六團。這裏兵力雄厚,從24日到26日,日軍以飛機、兵艦重炮掩護陸戰隊,一次次登陸,都被打退了,日軍傷亡很大。
日軍暫時休整了幾天,8月31日淩晨,八架敵機突然飛到吳淞江岸,丟下30多顆照明彈,把天地之間照得透亮。當然,守軍陣地也完全暴露在敵人的炮口下。接著,又飛來30多架轟炸機,把吳淞守軍陣地炸得如犁耕地似地翻了幾遍,所有工事被炸毀。飛機轟炸後,2000多名日軍發起衝鋒,守軍第六師無法抵抗,不到一小時,日軍占領了吳淞。
日軍占領吳淞後,向北擴大戰果。到了寶山,他們遭到守軍第十八師的阻擊。十八師在這裏組織了四道防線。敵人奪取寶山不到一小時,十八師又一次發起反擊,重新奪回了寶山,一時敵我雙方形成了拉鋸戰,占領,失去,失去,又占領,拉鋸似地有12個回合。守軍每一次奪回,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9月2日,日軍突破寶山,向獅子林、月浦一線發展。這天,2000名日軍借著炮火的威力,在寬達五裏的距離內,發起了全線攻擊,守軍多次企圖包圍,但都未能成功。敵人往往是白天包圍守軍,晚上守軍熟悉地形,左衝右突,又衝出了包圍圈,戰鬥異常激烈,雙方的屍體堆積如山。
鬆井石根見傷亡與日俱增,原來兩個師團兩萬餘人,戰鬥至9月5日,傷亡大半。他發電報,請陸軍部增加兵力。他在申請報告中寫道:
(1)敵人的抵抗實在頑強,無論是炮擊還是被包圍,絕不後退;
(2)估計敵人第一線兵力約19萬,第二線停戰區內有27萬至28萬;
(3)中國居民對敵人有極其強烈的愾心;
(4)由於調軍艦運送緊急動員的部隊,派遣軍後方接濟不上,兩個師團陷於嚴重的苦戰中。
陸軍部對鬆井石根增兵的要求,意見不一。以杉山元為首的一部分人堅持派兵增援鬆井石根,而作戰部長石原莞卻持反對意見。他的理由是,日本總兵力73萬人,國家地方小,資源少;而中國的總兵力200萬,地方大,資源豐富。如果長期打下去,所有日本人參軍都打不贏這場戰爭。
兩種不同意見報到了參謀總長載仁親王那裏,他的立場是站在杉山元一邊,但他又擔心說服不了石原莞,便報請天皇決定。報告是這樣寫的:“上海之戰有希望獲勝,但必須增兵,擬增派第九、第十三、第一○一等三個師團約4萬人到上海,並派後備步兵10個大隊增援上海,總計6萬兵力。”
天皇接到報告,反問載仁親王:“增加三個師團是否可以占領上海?”
載仁親王拍著胸脯保證說:“不僅可以占領上海,還可以占領南京!”
天皇聽了他的話,批準了這個增兵計劃。日軍總參謀部又增加了野戰重炮第五旅團及獨立野炮第十五聯隊、獨立工兵第十二聯隊、第三飛船團等開赴上海,歸鬆井石根指揮。
一般軍事家認為,軍隊打勝仗,要有兩個因素,一是靠平時軍事訓練,提高素質;二是要有精神作支柱。日本兵平時訓練十分嚴格,軍官必須經過院校培養。他們的精神支柱就是效忠天皇的武士道精神。
中國兵同他們相比,這兩條都欠缺。訓練堅持不是很好,而且訓練課目是依照德國軍隊的模式,與中國的實際相脫離。精神上,蔣介石提倡三民主義隻是一個政治綱領,而不是武裝頭腦的精神。曾經參戰的老人都說,無論從軍事素質、精神素質,還是體質及吃苦精神上和日本人比較,三個中國兵頂不上一個日本兵。
吳淞失守(2)
第二天,敵機不甘失敗,再次襲擊。34架敵機如一群可惡的蒼蠅,圍著我四艘軍艦輪番轟炸掃射。“寧海”號被擊中,緊急情況下,官兵們隻好忍痛棄艦跳水。他們遊到岸邊,被熱情的老百姓接回家休養。中國海軍雖然擊毀十幾架敵機,但自己卻遭到了毀滅性地攻擊,倖存的軍艦和魚雷快艇寥寥無幾了。
堵截日軍登陸的主力還是步兵,最先趕到吳淞口的是上海市保安總團,他們為了防止敵
人登陸,將沿江的碼頭炸光,張華浜附近的五個碼頭也被炸得飛上了天。20多艘敵艦開過來,加上20餘架飛機掩護,顯然是要強行登陸。保安總團各種武器對著空中掃射,小鋼炮竟然五炮擊中了兩架飛機。保安總團沒有重炮,兵力又少,根本擋不住如潮水般的登岸敵人。守軍盡管多次發起衝鋒,一次次都如泥牛入海,有去無回。保安總團傷亡大半,幾乎全軍覆滅。正在危急之中,第十八軍十一師和中央軍校教導總隊趕來支援了。他們跑步進入陣地時,被黃浦江上的敵艦發現,敵人的炮艦向他們猛烈開火。接著,敵人成連成營地向他們進攻,守軍沉著抵抗,終因敵人的兵力太強,最後隻得互相交替掩護後撤。
在張華浜和蘊藻浜擔任阻擊任務的是陳誠指揮的第十五集團軍,這個集團軍下轄第十八軍、第三十九軍、第七十四軍及第六師、炮兵第六團。這裏兵力雄厚,從24日到26日,日軍以飛機、兵艦重炮掩護陸戰隊,一次次登陸,都被打退了,日軍傷亡很大。
日軍暫時休整了幾天,8月31日淩晨,八架敵機突然飛到吳淞江岸,丟下30多顆照明彈,把天地之間照得透亮。當然,守軍陣地也完全暴露在敵人的炮口下。接著,又飛來30多架轟炸機,把吳淞守軍陣地炸得如犁耕地似地翻了幾遍,所有工事被炸毀。飛機轟炸後,2000多名日軍發起衝鋒,守軍第六師無法抵抗,不到一小時,日軍占領了吳淞。
日軍占領吳淞後,向北擴大戰果。到了寶山,他們遭到守軍第十八師的阻擊。十八師在這裏組織了四道防線。敵人奪取寶山不到一小時,十八師又一次發起反擊,重新奪回了寶山,一時敵我雙方形成了拉鋸戰,占領,失去,失去,又占領,拉鋸似地有12個回合。守軍每一次奪回,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9月2日,日軍突破寶山,向獅子林、月浦一線發展。這天,2000名日軍借著炮火的威力,在寬達五裏的距離內,發起了全線攻擊,守軍多次企圖包圍,但都未能成功。敵人往往是白天包圍守軍,晚上守軍熟悉地形,左衝右突,又衝出了包圍圈,戰鬥異常激烈,雙方的屍體堆積如山。
鬆井石根見傷亡與日俱增,原來兩個師團兩萬餘人,戰鬥至9月5日,傷亡大半。他發電報,請陸軍部增加兵力。他在申請報告中寫道:
(1)敵人的抵抗實在頑強,無論是炮擊還是被包圍,絕不後退;
(2)估計敵人第一線兵力約19萬,第二線停戰區內有27萬至28萬;
(3)中國居民對敵人有極其強烈的愾心;
(4)由於調軍艦運送緊急動員的部隊,派遣軍後方接濟不上,兩個師團陷於嚴重的苦戰中。
陸軍部對鬆井石根增兵的要求,意見不一。以杉山元為首的一部分人堅持派兵增援鬆井石根,而作戰部長石原莞卻持反對意見。他的理由是,日本總兵力73萬人,國家地方小,資源少;而中國的總兵力200萬,地方大,資源豐富。如果長期打下去,所有日本人參軍都打不贏這場戰爭。
兩種不同意見報到了參謀總長載仁親王那裏,他的立場是站在杉山元一邊,但他又擔心說服不了石原莞,便報請天皇決定。報告是這樣寫的:“上海之戰有希望獲勝,但必須增兵,擬增派第九、第十三、第一○一等三個師團約4萬人到上海,並派後備步兵10個大隊增援上海,總計6萬兵力。”
天皇接到報告,反問載仁親王:“增加三個師團是否可以占領上海?”
載仁親王拍著胸脯保證說:“不僅可以占領上海,還可以占領南京!”
天皇聽了他的話,批準了這個增兵計劃。日軍總參謀部又增加了野戰重炮第五旅團及獨立野炮第十五聯隊、獨立工兵第十二聯隊、第三飛船團等開赴上海,歸鬆井石根指揮。
一般軍事家認為,軍隊打勝仗,要有兩個因素,一是靠平時軍事訓練,提高素質;二是要有精神作支柱。日本兵平時訓練十分嚴格,軍官必須經過院校培養。他們的精神支柱就是效忠天皇的武士道精神。
中國兵同他們相比,這兩條都欠缺。訓練堅持不是很好,而且訓練課目是依照德國軍隊的模式,與中國的實際相脫離。精神上,蔣介石提倡三民主義隻是一個政治綱領,而不是武裝頭腦的精神。曾經參戰的老人都說,無論從軍事素質、精神素質,還是體質及吃苦精神上和日本人比較,三個中國兵頂不上一個日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