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行湘納軍政警憲特權於一身,製定戰時體係,實行非常措施,成立洛陽警備司令部,調整第206師內部人事。
麵對被外人稱為“娃娃兵”的既缺乏作戰經驗、兵力又不足的青年軍士兵,邱行湘自己也底氣不足。他不得不特別寄希望於堅固的工事、邱行湘暗幸一上任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工事上。他吸取東北、華北守城經驗,精心修築防禦工事,使之具有現代化半永久性質。針對共軍的“人海戰術”’,邱行湘又設計修築出大批小而堅的工事。他判斷戰鬥開始以後,各據點之間的聯繫勢必為共軍所隔斷,因此命令備足糧彈、醫藥,使各據點都具有獨立支撐的能力。
3月8日黃昏,邱行湘再次巡視各處城防工事。他疲憊不堪的臉麵上露出了幾許寬慰的笑容。洛陽甕城外的層層工事既巧又堅且隱蔽。城內洛陽中學的核心陣地也無可挑剔,這是統帥部的大本營,他邱行湘將在這裏或全軍覆沒,或建樹奇功。
走著走著,邱行湘又開始不安:孤掌難嗚啊!中原戰場雖有國軍四個兵團,但有的遠水不解近渴,有的是劉鄧手下敗將,聞風早已收縮防線,仗打起來哪肯真心相助。邱行湘向鄭州指揮所要兵,副主任張世希在電話裏說,鄭州也有被攻擊的危險,無法增兵洛陽,隻答應將第206師的第2因歸還給他,再加派兩個炮兵連。
深夜,邱行湘在枕上輾轉反側:怎麽分配這五個團?其實,單論兵力,加上地方保安團,拉拉雜雜兩萬餘人也不能算少。但是要論用兵,又實在是捉襟見肘。他心緒煩躁,順手抓起枕邊的《三國演義》看了幾頁,更增憂心,索性起身連夜稟報蔣介石,希望能火速空運第5師一個團增防洛陽。蔣介石回電說空運困難。邱行湘理解總裁也陷於窘境,無奈作罷。剛要再躺下,突然身子一振,目光投向緊閉的玻璃窗。
隱隱約約卻又清清楚楚的槍聲從窗縫擠進來。
邱行湘驀地大笑不止。
陳唐、陳謝兩路大軍如神兵天將,一下子把洛陽城圍了個密不透風。
3月11日午前,城外圍據點大部已被肅清。九龍台、潞澤會館工事堅固。素以指揮果斷著稱的陳士渠當即命令部隊“圍困監視”,準備於黃昏時攻城。
邱行湘立於東11城樓上,望遠鏡使他目及10裏之外。煙雨朦朧之中,滿目共軍,被擊潰的青年軍騎兵隊四下奔逃。然而潮水般的共軍攻城隊伍在九龍台、潞澤會館受阻,數次攻打,數次敗退……
邱行湘即電蔣介石:“我軍士氣旺盛,迭挫凶鋒,斬獲甚至
蔣介石復電褒獎:“以寡勝眾,殊堪嘉獎,希激勵三軍,堅守陣地,配合外圍兵團,聚殲來犯之敵。”
蔣經國也來電,對邱行湘和青年軍大加讚賞。
邱行湘頓生一種“大英雄捨我其誰”的豪邁。他漠然一笑,命令政工處處長賴鍾聲:“南京來電立即傳達到全體官兵,以勵鬥誌!”
華野第3縱隊司令員孫繼先在東關前沿陣地的隱蔽處觀察地形。邱行湘在工事上下的功夫著實令他吃驚。東門外,東西不過100米的距離就有五道鐵絲網、四道鹿砦、三層地堡、兩道外壕,整個東門都被汽油筒、沙土袋、磚頭瓦塊塞得嚴嚴實實,城門、城牆、地堡上的槍眼密如蜂窩。有報告說,還有許多地下工事。
孫繼先認為如此複雜堅固的工事非一般力量所能攻克,他回到指揮部召開縱隊首腦會議,決定改連突擊梯隊為營突擊梯隊,技巧攻擊與強攻交替進行。
3月11日19時,孫繼先下達攻城命令。
隆隆的炮聲夾雜著濃重而劇烈的爆破聲沖天而起,密集的自動火器如急風驟雨。在炮火的掩護下,突擊隊向東門衝擊。
孫繼先攤開洛陽地域地圖,注視著戰鬥的每一個進程與變化。
第8師王師長電話:“已排除東橋頭到甕城門的障礙,正向甕城發展。”
趕巧,“驚蟄”後的第一個春雷這時炸響,天上突然下起大雨,頓時天昏地暗,雷炮交加。孫繼先臉上的神情如同這突變的天氣倏地陰沉下來:這春雨來得真不是時候!
果然——
王師長電話:“遍地泥水,路滑難行,前進困難。”
第9師何師長電話:“部隊受阻城下,傷亡很大。”
稍頃,王師長又來電話:“2連突進甕城。”
手錶的秒針緩緩地移動著。
槍炮聲愈加激烈,雨也愈下愈大,仿佛把天空桶漏了一般。
擔任突破東門重任的是第8師第23團1營。華野第8師能攻善守,被陳毅稱讚為“很好的頭等兵團”。l營是該師的尖刀、拳頭,打過許多漂亮的攻堅戰;營長張明猛而不魯,是個創造過無數戰場奇蹟的傳奇人物。
盡管如此,攻打設防如此堅固的洛陽城,對於第8師和張明仍是一個新的課題。
張明一反過去傳統的攻城之策,大膽採取全營三個連分段爆破、分段突擊的新方案。
電閃雷鳴中,張明營的勇士們迎著火網穿插般地爆破,一連突破幾道工事,拿下了甕城,雄偉的洛陽東門和高聳的城樓展現在眼前。張明背部受重傷,他推開擔架,繼續指揮部隊作戰。
l連連長許開堂帶領全連沖人甕城,對東城門實施爆破。敵人的炮火疾風驟雨般襲來,爆破排傷亡大半,小火力隊幾乎被打光。整個甕城一片火海。一個犧牲的戰士的頭部和腰身以下全被炮彈炸起的泥土埋住了,隻有寬闊的脊背露在外麵,像一級被硝煙燻染過的石階,寬大、堅實、凝重。每一個突擊隊的戰士都必須踏著他的脊背才能跨上汽油桶,衝進突破口。這個偉大的戰士為人民的解放獻出了青春和生命,他的血肉之軀又成為勝利的“橋樑”和“跳板”。當年的戰地記者尚力科說:“過了多少年月,這位無名戰士的感人形象仍然留在我的腦海裏。我們應該永遠紀念他、感謝他!”
麵對被外人稱為“娃娃兵”的既缺乏作戰經驗、兵力又不足的青年軍士兵,邱行湘自己也底氣不足。他不得不特別寄希望於堅固的工事、邱行湘暗幸一上任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工事上。他吸取東北、華北守城經驗,精心修築防禦工事,使之具有現代化半永久性質。針對共軍的“人海戰術”’,邱行湘又設計修築出大批小而堅的工事。他判斷戰鬥開始以後,各據點之間的聯繫勢必為共軍所隔斷,因此命令備足糧彈、醫藥,使各據點都具有獨立支撐的能力。
3月8日黃昏,邱行湘再次巡視各處城防工事。他疲憊不堪的臉麵上露出了幾許寬慰的笑容。洛陽甕城外的層層工事既巧又堅且隱蔽。城內洛陽中學的核心陣地也無可挑剔,這是統帥部的大本營,他邱行湘將在這裏或全軍覆沒,或建樹奇功。
走著走著,邱行湘又開始不安:孤掌難嗚啊!中原戰場雖有國軍四個兵團,但有的遠水不解近渴,有的是劉鄧手下敗將,聞風早已收縮防線,仗打起來哪肯真心相助。邱行湘向鄭州指揮所要兵,副主任張世希在電話裏說,鄭州也有被攻擊的危險,無法增兵洛陽,隻答應將第206師的第2因歸還給他,再加派兩個炮兵連。
深夜,邱行湘在枕上輾轉反側:怎麽分配這五個團?其實,單論兵力,加上地方保安團,拉拉雜雜兩萬餘人也不能算少。但是要論用兵,又實在是捉襟見肘。他心緒煩躁,順手抓起枕邊的《三國演義》看了幾頁,更增憂心,索性起身連夜稟報蔣介石,希望能火速空運第5師一個團增防洛陽。蔣介石回電說空運困難。邱行湘理解總裁也陷於窘境,無奈作罷。剛要再躺下,突然身子一振,目光投向緊閉的玻璃窗。
隱隱約約卻又清清楚楚的槍聲從窗縫擠進來。
邱行湘驀地大笑不止。
陳唐、陳謝兩路大軍如神兵天將,一下子把洛陽城圍了個密不透風。
3月11日午前,城外圍據點大部已被肅清。九龍台、潞澤會館工事堅固。素以指揮果斷著稱的陳士渠當即命令部隊“圍困監視”,準備於黃昏時攻城。
邱行湘立於東11城樓上,望遠鏡使他目及10裏之外。煙雨朦朧之中,滿目共軍,被擊潰的青年軍騎兵隊四下奔逃。然而潮水般的共軍攻城隊伍在九龍台、潞澤會館受阻,數次攻打,數次敗退……
邱行湘即電蔣介石:“我軍士氣旺盛,迭挫凶鋒,斬獲甚至
蔣介石復電褒獎:“以寡勝眾,殊堪嘉獎,希激勵三軍,堅守陣地,配合外圍兵團,聚殲來犯之敵。”
蔣經國也來電,對邱行湘和青年軍大加讚賞。
邱行湘頓生一種“大英雄捨我其誰”的豪邁。他漠然一笑,命令政工處處長賴鍾聲:“南京來電立即傳達到全體官兵,以勵鬥誌!”
華野第3縱隊司令員孫繼先在東關前沿陣地的隱蔽處觀察地形。邱行湘在工事上下的功夫著實令他吃驚。東門外,東西不過100米的距離就有五道鐵絲網、四道鹿砦、三層地堡、兩道外壕,整個東門都被汽油筒、沙土袋、磚頭瓦塊塞得嚴嚴實實,城門、城牆、地堡上的槍眼密如蜂窩。有報告說,還有許多地下工事。
孫繼先認為如此複雜堅固的工事非一般力量所能攻克,他回到指揮部召開縱隊首腦會議,決定改連突擊梯隊為營突擊梯隊,技巧攻擊與強攻交替進行。
3月11日19時,孫繼先下達攻城命令。
隆隆的炮聲夾雜著濃重而劇烈的爆破聲沖天而起,密集的自動火器如急風驟雨。在炮火的掩護下,突擊隊向東門衝擊。
孫繼先攤開洛陽地域地圖,注視著戰鬥的每一個進程與變化。
第8師王師長電話:“已排除東橋頭到甕城門的障礙,正向甕城發展。”
趕巧,“驚蟄”後的第一個春雷這時炸響,天上突然下起大雨,頓時天昏地暗,雷炮交加。孫繼先臉上的神情如同這突變的天氣倏地陰沉下來:這春雨來得真不是時候!
果然——
王師長電話:“遍地泥水,路滑難行,前進困難。”
第9師何師長電話:“部隊受阻城下,傷亡很大。”
稍頃,王師長又來電話:“2連突進甕城。”
手錶的秒針緩緩地移動著。
槍炮聲愈加激烈,雨也愈下愈大,仿佛把天空桶漏了一般。
擔任突破東門重任的是第8師第23團1營。華野第8師能攻善守,被陳毅稱讚為“很好的頭等兵團”。l營是該師的尖刀、拳頭,打過許多漂亮的攻堅戰;營長張明猛而不魯,是個創造過無數戰場奇蹟的傳奇人物。
盡管如此,攻打設防如此堅固的洛陽城,對於第8師和張明仍是一個新的課題。
張明一反過去傳統的攻城之策,大膽採取全營三個連分段爆破、分段突擊的新方案。
電閃雷鳴中,張明營的勇士們迎著火網穿插般地爆破,一連突破幾道工事,拿下了甕城,雄偉的洛陽東門和高聳的城樓展現在眼前。張明背部受重傷,他推開擔架,繼續指揮部隊作戰。
l連連長許開堂帶領全連沖人甕城,對東城門實施爆破。敵人的炮火疾風驟雨般襲來,爆破排傷亡大半,小火力隊幾乎被打光。整個甕城一片火海。一個犧牲的戰士的頭部和腰身以下全被炮彈炸起的泥土埋住了,隻有寬闊的脊背露在外麵,像一級被硝煙燻染過的石階,寬大、堅實、凝重。每一個突擊隊的戰士都必須踏著他的脊背才能跨上汽油桶,衝進突破口。這個偉大的戰士為人民的解放獻出了青春和生命,他的血肉之軀又成為勝利的“橋樑”和“跳板”。當年的戰地記者尚力科說:“過了多少年月,這位無名戰士的感人形象仍然留在我的腦海裏。我們應該永遠紀念他、感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