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魯中山區陷於狼煙火海。


    這就是戰爭。它的無情與殘酷驟然降臨到陳毅、粟裕麵前。


    恰在華野危急關頭,劉鄧大軍突破黃河防線,鏖兵魯西南,分兵外線作戰的華野陳、唐兵團和葉、陶縱隊切斷津浦路,以勢如破竹的猛烈攻勢迫敵改變部署,停止東犯,從進攻魯中的部隊中調出七個整編師後撤西援,致使蔣介石在魯中山區擊破華野主力的“重點進攻”計劃破產。


    大量敵軍西調,魯中山區空虛,一個極為有利的形勢展現出來。陳、粟在此勝利形勢鼓舞下,一方麵為毛澤東的戰略大勢手筆拍案叫好,一方麵為劉鄧不失時機、扭轉戰局的氣魄所激勵,決定向魯中之敵展開猛烈進攻。


    結果卻是出乎意料的。


    7月17日打南麻,連日陰雨,部隊彈藥受潮,難以發揮效力,五天五夜隻消滅一個團。


    7月24日攻臨朐,時逢暴雨山洪,彌河泛濫,臨胸城外水深數尺,又是一個五天五夜,僅僅吃掉兩個營……


    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打了八仗,卻有五仗沒有打好。部隊傷亡巨大,然而比傷廣更令人焦灼的是部隊士氣受到重創。


    從臨朐前線蹚著雨水、踩著淤泥撤下來,粟裕以沉重的心清起草了8月4日給中央軍委的電報,就南麻戰役失利引咎自責。


    8月的陰霾壓得人透不過氣來。陳毅的蒲扇日夜持在手中,呼噠呼噠已成機械動作。粟裕的電報既令他欽佩,更讓他不安。他始終認為,幾仗未打好,彼此有責,不能讓粟裕一人承擔。當夜,部隊長途轉移到達郭店,處理了緊要公務,陳毅與粟裕做了徹夜長談……


    8月6日,陳毅親筆寫了份“指人譯”的電稿,報告中央軍委和華東局,除檢討“最近幾仗,事前我亦無預見,事中亦無匡救,事後應共同負責,故力取教訓以便再戰”之外,特別談了自己的看法:“我認為我黨20多年來創造傑出軍事家並不多。最近粟裕、陳賡先後脫穎而出,前程遠大,將與彭(德懷)、劉(伯承)、林(彪)並肩邁進,這是我黨與人民的偉大收穫”。


    前後兩封電報,彼此肝膽相照,使得華野兩位統帥胸臆間的赤誠和那種深明事理、知人克己的恢宏氣度躍然紙上。


    電報發出,陳毅感到一陣輕鬆,對粟裕說:“一年來解放戰爭出現這樣的規律——此起彼落。先打幾個勝仗,又碰了釘子,又打幾個勝仗。勝利了,便輕敵,種下栽跟頭的因素,但失敗又是勝利的因素。領導上主要是應考慮在部隊栽跟頭之後,如何領導部隊爬起來。”


    粟裕深有同感:“趴下是暫時的,華野能夠站立起來,很快就能站起來。隻是在一段時間了內.我們的工作將十分艱苦。”


    陳毅大笑:“夫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必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不艱苦,還要你我做啥子喲。”


    陳毅一番豁達開朗的話語說得鎖眉多日的粟裕第一次開懷大笑。


    古往今來,常勝將軍隻是人們的一種比喻,實際是不存在的。能從失敗中站立起來的統帥才具有無敵的意義。


    8月7日,劉鄧揮師南下,陳粟決定遵照軍委指示組織華野西兵團之第6縱隊和特種兵縱隊北渡黃河,轉赴魯西南會合陳、唐、葉、陶的五個縱隊箝製敵軍,配合挺進大別山的戰略行動。他們冒著酷暑一路走,一路開始了艱苦細緻的“領導爬起來”的工作。


    外線出擊,困難陡然巨增,領導部隊“爬起來”又要耗費極大的精力。這是雙重的困難、多方的壓力。陳、粟二人嘴角燎出了紫亮亮的火泡。


    與此同時,毛澤東的心情地陳、粟更焦急,親自署名督促西兵團外線出擊的電報一封接著一封發來,措辭一次更比一次嚴厲。用陳毅後來的話說:“當時的情景,真是火燒屁股——迫得緊!”


    在毛澤東8月30日大發雷霆,用浮腫的手寫下那封毫不留情麵的電文時,陳毅正在栽跟頭最慘的第10縱隊作報告,連批評帶安慰,鼓勵他們“爬起來”。接到粟裕的電話,他知道事情嚴重,連忙收尾,抓起一塊鹹菜兩個玉米麵餅跳上汽車,坐到駕駛員旁邊。這時候的陳毅出現了少有的。狼狽”:帽簷轉到了後腦勺,菸頭對煙尾一支一支地抽。


    回到華野指揮部,看罷電報,陳毅聯想到上月底毛澤東說明“陝北甚為困難”有“不能支持”的危險的電文,已經體現了中央領導的嚴重處境,而手中的電報更使他感受到毛澤東萬分焦急的心情。他揮拳砸在桌上,重重地說:


    “採取第二方案,爭取早打!”


    “我也是這樣考慮的。隻有打,才能有力地配合劉鄧,才能扭轉現在的被動局麵。打好了,魯西南根據地就能重新建立,野就能從根本上站起來!”


    事先已經做了許多準備和安排的粟裕,此刻見司令員與自已不謀而合,當即匯報:


    “西字第1號命令已經下達了,各參戰部隊正在進行戰鬥備。”


    “幹得好啊!老夥計。”


    陳毅的眼中閃著興奮的光芒,望著長期以來配合默契的檔。


    這一次,毛澤東沒想到陳、粟的行動如此迅速;也許想了,但仍覺得還需再加一碼,於是9月3日又來了一封親自署的電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勢中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玉彬/王蘇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玉彬/王蘇紅並收藏大勢中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