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奮力搶渡。
蔣機又發出刺耳的嘯叫,背後的村子已經被炸起
火。一批接一批的蔣機沿河來往偵察轟炸,子彈像狂風
颳起飛沙走石,鋪天蓋地。
參謀長頂著彈雨在南岸指揮,北岸趁著敵機每一次
轟炸的間隙,飛快地搶渡。
一天一夜,正午,所有部隊、車輛、馬匹統統順利
地到達南岸,向目的地開去。遺在北岸的,還有2o來
輛再也不堪使用的大車殘骸,讓它去作國民黨造謠公司
(中央社)的“赫赫戰果”吧!
走了一夜,第二天從楊埠渡過洪河。
筆者在採訪楊國宇時見到了他的戰時日記本。
它長不盈柞,寬約兩寸。翻開磨損的硬殼,第一頁寫著——一直記到死”。
發黃的紙張,蠅頭小字,密密麻麻,使人感到本子對於主人寶貴。字跡工整、娟秀,不似出於鬚眉之手,更難置信這是在戰鬥間隙、行軍途中伏在馬鞍和背包上所就。還很別致,有插圖——作者吝惜紙張,一寸照片大小的空間竟能畫出一個戰役的鏖戰全景,敵我雙方,人馬城廓,天上飛機,地上棲鳥,錯錯落落,筆筆傳神,令人叫絕。
看我們驚嘆不已,楊國宇爽朗地笑道:“頑童的把戲,有啥子好嘛。”
“您小時候學過畫?”
“哪有那個機會喲。隻是家裏有一位會剪窗花的祖母,如果硬要尋根求源,就是跟她學的。”
年已七旬的楊老幽默,詼諧一似當年。抑揚頓挫的川腔一從口中吐出,那圓而亮的眼睛便更顯得生氣勃勃,透著童稚的純真,這在他這把年紀實為難得,因而也就尤其動人。
從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員的位置上離休後,他以自己的字畫重新布置了客廳、書房,潛心做起文章。他在一本散發著油墨香味的《劉鄧麾下十三年》的扉頁上題了字,贈予我們。這是他眾多編著中的一本:1937年一1949年的日記集。
談及劉鄧,楊國宇極富情感。他說:
“劉伯承是大軍事家、大戰略家,他辦事都是有章法的。中國有句古語,說是聖人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跟隨劉伯承左右,就有這種感覺。那時,我沒讀過兵書,我懂得的那些軍事理論,還有什麽孫臏、孫武、拿破崙、蘇沃洛夫、克勞塞維茨……都是從劉伯承那裏‘販’來的。你在劉伯承周圍,不知不覺中腦殼殼裏就會裝進去一些學問。
“鄧小平幹脆、果斷,是道地的大政治家。雞毛蒜皮的事,他不管。態度嚴厲,話不多,一針見血。他批評過的事,沒人能忘記……”
說起他自己,楊國宇又笑了:“我那一攤攤,是個‘不管部’。司政後沒人管的事都歸我管。天天跑得我腿肚子轉筋。兵源補充、物資調劑、俘虜收容、行軍路線、宿營號房子、給首長派警衛……都是軍政處的事。大軍南下,我幹盡了‘壞事’。啥子炸大炮、炸汽車,汽油往上麵一澆,轟地一聲,這就是我幹的事。哈哈……真是‘壞’透頂嘍!”
軍政處處長這個角色的確不易當。本來南下大別山就是倉促揮師:前線急需的,後方沒來及運到;前線的包袱又沒有轉移到後方;絕大部分指戰員對於到敵後方作戰的艱巨性認識也不夠。部隊一出隴海線,諸多的問題都跑出來拖行軍的後腿。總指揮部不得不在行軍途中召開緊急會議,專門解決繁重的行軍問題,正式成立了軍直指揮部,楊國宇被指定為指揮部司令員。
戲更難唱了。劉鄧下了破釜沉舟的決心,就是打遊擊,也要走到大別山。而部隊拖著罈罈罐罐捨不得丟。一輕裝,不知要惹多少麻煩。楊國宇為此不知跑了多少腿,磨了多少嘴,甚至幹仗、吵架,有的幹部指著楊國宇罵娘。罵娘也罷,罵爹也罷,楊國宇還得“幹壞事”。燒、炸、扔、埋,心疼得他渾身打哆嗦,還得硬著腸子,瞪著眼,自己親自幹。
在那間充滿了書卷氣的客廳裏,楊國宇突然一反爽朗常態,往事勾起了他無限情思,一句話說出來依然憂心沖忡:“那時候倘不如此,就無須蔣介石,我們自己就把自己拖垮了!”
河南 鄭州 1947年8月18日
蔣介石如夢初醒。
劉鄧過了黃泛區,又直逼沙河。共軍並非“慌不擇路”、“抱頭南竄”,而是有目的地直奔大別山。蔣介石立刻意識到:在中國這個棋盤上,毛澤東又耍了他一回,勝了他一籌。激怒之下,他飛臨鄭州,拍桌子,摔戰報,“娘稀匹”罵了一通,質問顧祝同:
“為什麽追不上一支疲憊之師?!”
“黃泛區徒步難行,車炮輜重更難行動,糧食彈藥經常遲誤
“娘稀匹!劉伯承身上背著舟橋了嗎?他能走,為什麽就追不上?立刻給我下死命令,限期追上劉伯承,追不上劉伯承,不必給我寫戰報!”
明明是蔣介石的錯誤判斷造成了戰略部署的失策,顧祝同、郭汝瑰、顧鳴歧卻誰也不敢回嘴。
為著追上劉鄧,蔣介石用上了近3o個旅。還不放心,回到南京又命令空軍司令周至柔派飛機空襲劉鄧,重磅轟炸劉鄧南下必經的五條河流的渡口。
蔣機又發出刺耳的嘯叫,背後的村子已經被炸起
火。一批接一批的蔣機沿河來往偵察轟炸,子彈像狂風
颳起飛沙走石,鋪天蓋地。
參謀長頂著彈雨在南岸指揮,北岸趁著敵機每一次
轟炸的間隙,飛快地搶渡。
一天一夜,正午,所有部隊、車輛、馬匹統統順利
地到達南岸,向目的地開去。遺在北岸的,還有2o來
輛再也不堪使用的大車殘骸,讓它去作國民黨造謠公司
(中央社)的“赫赫戰果”吧!
走了一夜,第二天從楊埠渡過洪河。
筆者在採訪楊國宇時見到了他的戰時日記本。
它長不盈柞,寬約兩寸。翻開磨損的硬殼,第一頁寫著——一直記到死”。
發黃的紙張,蠅頭小字,密密麻麻,使人感到本子對於主人寶貴。字跡工整、娟秀,不似出於鬚眉之手,更難置信這是在戰鬥間隙、行軍途中伏在馬鞍和背包上所就。還很別致,有插圖——作者吝惜紙張,一寸照片大小的空間竟能畫出一個戰役的鏖戰全景,敵我雙方,人馬城廓,天上飛機,地上棲鳥,錯錯落落,筆筆傳神,令人叫絕。
看我們驚嘆不已,楊國宇爽朗地笑道:“頑童的把戲,有啥子好嘛。”
“您小時候學過畫?”
“哪有那個機會喲。隻是家裏有一位會剪窗花的祖母,如果硬要尋根求源,就是跟她學的。”
年已七旬的楊老幽默,詼諧一似當年。抑揚頓挫的川腔一從口中吐出,那圓而亮的眼睛便更顯得生氣勃勃,透著童稚的純真,這在他這把年紀實為難得,因而也就尤其動人。
從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員的位置上離休後,他以自己的字畫重新布置了客廳、書房,潛心做起文章。他在一本散發著油墨香味的《劉鄧麾下十三年》的扉頁上題了字,贈予我們。這是他眾多編著中的一本:1937年一1949年的日記集。
談及劉鄧,楊國宇極富情感。他說:
“劉伯承是大軍事家、大戰略家,他辦事都是有章法的。中國有句古語,說是聖人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跟隨劉伯承左右,就有這種感覺。那時,我沒讀過兵書,我懂得的那些軍事理論,還有什麽孫臏、孫武、拿破崙、蘇沃洛夫、克勞塞維茨……都是從劉伯承那裏‘販’來的。你在劉伯承周圍,不知不覺中腦殼殼裏就會裝進去一些學問。
“鄧小平幹脆、果斷,是道地的大政治家。雞毛蒜皮的事,他不管。態度嚴厲,話不多,一針見血。他批評過的事,沒人能忘記……”
說起他自己,楊國宇又笑了:“我那一攤攤,是個‘不管部’。司政後沒人管的事都歸我管。天天跑得我腿肚子轉筋。兵源補充、物資調劑、俘虜收容、行軍路線、宿營號房子、給首長派警衛……都是軍政處的事。大軍南下,我幹盡了‘壞事’。啥子炸大炮、炸汽車,汽油往上麵一澆,轟地一聲,這就是我幹的事。哈哈……真是‘壞’透頂嘍!”
軍政處處長這個角色的確不易當。本來南下大別山就是倉促揮師:前線急需的,後方沒來及運到;前線的包袱又沒有轉移到後方;絕大部分指戰員對於到敵後方作戰的艱巨性認識也不夠。部隊一出隴海線,諸多的問題都跑出來拖行軍的後腿。總指揮部不得不在行軍途中召開緊急會議,專門解決繁重的行軍問題,正式成立了軍直指揮部,楊國宇被指定為指揮部司令員。
戲更難唱了。劉鄧下了破釜沉舟的決心,就是打遊擊,也要走到大別山。而部隊拖著罈罈罐罐捨不得丟。一輕裝,不知要惹多少麻煩。楊國宇為此不知跑了多少腿,磨了多少嘴,甚至幹仗、吵架,有的幹部指著楊國宇罵娘。罵娘也罷,罵爹也罷,楊國宇還得“幹壞事”。燒、炸、扔、埋,心疼得他渾身打哆嗦,還得硬著腸子,瞪著眼,自己親自幹。
在那間充滿了書卷氣的客廳裏,楊國宇突然一反爽朗常態,往事勾起了他無限情思,一句話說出來依然憂心沖忡:“那時候倘不如此,就無須蔣介石,我們自己就把自己拖垮了!”
河南 鄭州 1947年8月18日
蔣介石如夢初醒。
劉鄧過了黃泛區,又直逼沙河。共軍並非“慌不擇路”、“抱頭南竄”,而是有目的地直奔大別山。蔣介石立刻意識到:在中國這個棋盤上,毛澤東又耍了他一回,勝了他一籌。激怒之下,他飛臨鄭州,拍桌子,摔戰報,“娘稀匹”罵了一通,質問顧祝同:
“為什麽追不上一支疲憊之師?!”
“黃泛區徒步難行,車炮輜重更難行動,糧食彈藥經常遲誤
“娘稀匹!劉伯承身上背著舟橋了嗎?他能走,為什麽就追不上?立刻給我下死命令,限期追上劉伯承,追不上劉伯承,不必給我寫戰報!”
明明是蔣介石的錯誤判斷造成了戰略部署的失策,顧祝同、郭汝瑰、顧鳴歧卻誰也不敢回嘴。
為著追上劉鄧,蔣介石用上了近3o個旅。還不放心,回到南京又命令空軍司令周至柔派飛機空襲劉鄧,重磅轟炸劉鄧南下必經的五條河流的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