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之後,蔣介石重點進攻的態勢擺好了。毛主席不再猶豫,指示我們6月1日前休整完畢,10日前渡過黃河,向外線進擊。我們根據部隊和敵人的情況,請示了中央,把渡河推遲到6月底……”
劉伯承用手按按眼眶,接道:
“實行戰略轉移,是解放戰爭的一個重大轉折,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同誌們不要把這次渡河與以往的出擊隴海路等同看待。渡河之後,實施戰略反攻的方式不是逐城推進,而是跳躍式的。我們要大膽地把敵人甩在後麵,長驅直人,躍進到敵人的深遠後方去!”
鄧小平指著地圖:
“你們看,大別山這個地方,就像孩子穿的‘兜肚’,是長江向南麵的一個突出部。我們躍進到大別山,就可以東脅南京,西逼武漢,南抵長江,馳騁中原!”
縱隊首腦們驚愕不已。鄧小平接著說:
“大別山是敵人的兵庫、糧庫、財庫,也是戰略上最敏感的地區。‘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蔣介石必然會調動進攻陝北、山東的部隊回援,同我們爭奪這塊戰略要地。這就恰恰可以達到我們預期的目的一一粉碎敵人的戰略進攻。
“當然,這樣一來,我們的擔子就會重了。不論是在躍進途中,還是到大別山之後,我們都會遇到很多困難,甚至是意想不到的困難……”
劉伯承:“自古人們隻知三峽為川江之天險,我們四川人卻都知道天險之外還有一個險關,就是道士關。道士關兩山夾一水,山高水急。船行到這裏,隻有瞄準向峽裏沖,稍一歪斜就會船覆人亡。道士關的山岩上刻著‘沖我來’三個大宇,向每一個經過它的人挑戰。勇敢者朝它衝過去,平安無事。怯懦者呢?稍一猶豫,掉轉船頭的念頭還未形成,就會被迎麵撲來的激流漩渦吞沒。我們現在就要衝‘道士關’了。隻能向前,不能退後,半點猶豫都不能有!”
鄧小平把一個白瓷杯遞給劉伯承,接下來說:
“這是中央和毛主席的第一步棋。下一步棋是以中原為基地,再來一個躍進,打過長江,解放全中國。同誌們還可以反過來想一想,如果我們現在不打出去,解放區的人力、物力、財力就都會漸漸消耗殆盡。
“現在,邊區政府的財政收人絕大部分用於軍費開支。一個戰士一年平均要用3000斤小米,包括吃、穿、用及裝具。野戰軍、地方軍,晉冀魯豫有40多萬人,長期下去怎麽養得起?前幾個月拉鋸式的戰鬥,打過來,打過去,有的地方老百姓的耕牛、豬、羊、雞、鴨都打光了,地裏種不上糧食,如此下去怎麽得了?這不但不能粉碎敵人的重點進攻,就連我們的解放區也會不打自垮。
“蔣介石的戰略眼光就在於他希望把戰爭放在解放區進行,徹底搞垮解放區,以達到他消滅共產黨和人民解放軍的目的。我們的戰略呢?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打到他的老窩裏去!”
劉伯承對南征行動做了具體部署。野戰軍決定出動前在魯西南先打幾仗,以減輕南下的負擔。
炮聲順著南風不時地飄進小村。
戰事使酷夏更加悶熱、躁動。
南京 蔣介石官邸 1947年7月1日
這是座磚瓦結構的兩層西式樓房。
灰牆,灰頂,灰色大門。從外表看,沒有什麽不尋常之處。
它曾經是汪精衛的官邸。
國民黨政府還都南京,蔣介石住了進來。
有著草坪、花壇的寬闊庭院裏,頻繁出人著各種高級轎車。懸垂著齊白石畫屏、陳設著古玩和象牙雕刻的大小客廳徹夜燈火通明。蔣介石總攬全國軍政大權,經常在他的官邸聽取黨、政、軍要人會報,然後根據會報裁決,人們稱之為“官邸會報”。
一些國際要員、外國朋友也常光顧這裏。
蔣介石是善於揣摩人的心理的。有著家庭氣氛的客廳給人以寬鬆、溫馨、親密的感覺。在這種氛圍裏,彼此間的心理距離一下子就縮短了許多。
此刻,小客廳裏坐著一位外國客人。他是蔣介石的政涯密友、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
日前,蔣介石飛北平主持召開軍事會議,沒幾大又匆匆而歸。他急於會晤這位大使。
司徒雷登品著茶,麵對蔣介石,眼睛卻在欣賞一個豆青色窯變鈞瓷瓶。
這個“中國通”生於中國杭州,曾執教於燕京大學,在這塊黃土地上生活了整整50年。除了他的外表,那純正的漢語,那隻有在中國文化薰陶下才可能具有的舉止以及表達感情的方式,都表明他是個“準中國人”。
司徒雷登的藍眼睛聚神在鈞瓷瓶上,隻有對中國陶瓷精通的人才會對這種並不精細卻有極高審美價值的瓷器感興趣。
“蔣先生,鈞瓷的‘窯變’倒是極有趣的事情。”
“是的,是的。‘窯變’使製作它的人都不知道出窯後會得到一件什麽樣的珍品。世上找不出兩隻相同花紋色澤的鈞瓷品,它的價值就在於獨一無二。”
蔣介石尋找著談話的契機。雖然司徒雷登算是老朋友了,但不是什麽話題都能使這位洋大人感興趣的,正像司徒雷登大談特談的“民主”、“自由”,蔣介石也十分反感一樣。說到底這個洋老頭子受的還是西方教育,他揮舞的這麵旗幟就像在中國的餐桌上擺出了黃油、色拉,盡管中國人飢餓,但需要的不是這個。
劉伯承用手按按眼眶,接道:
“實行戰略轉移,是解放戰爭的一個重大轉折,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同誌們不要把這次渡河與以往的出擊隴海路等同看待。渡河之後,實施戰略反攻的方式不是逐城推進,而是跳躍式的。我們要大膽地把敵人甩在後麵,長驅直人,躍進到敵人的深遠後方去!”
鄧小平指著地圖:
“你們看,大別山這個地方,就像孩子穿的‘兜肚’,是長江向南麵的一個突出部。我們躍進到大別山,就可以東脅南京,西逼武漢,南抵長江,馳騁中原!”
縱隊首腦們驚愕不已。鄧小平接著說:
“大別山是敵人的兵庫、糧庫、財庫,也是戰略上最敏感的地區。‘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蔣介石必然會調動進攻陝北、山東的部隊回援,同我們爭奪這塊戰略要地。這就恰恰可以達到我們預期的目的一一粉碎敵人的戰略進攻。
“當然,這樣一來,我們的擔子就會重了。不論是在躍進途中,還是到大別山之後,我們都會遇到很多困難,甚至是意想不到的困難……”
劉伯承:“自古人們隻知三峽為川江之天險,我們四川人卻都知道天險之外還有一個險關,就是道士關。道士關兩山夾一水,山高水急。船行到這裏,隻有瞄準向峽裏沖,稍一歪斜就會船覆人亡。道士關的山岩上刻著‘沖我來’三個大宇,向每一個經過它的人挑戰。勇敢者朝它衝過去,平安無事。怯懦者呢?稍一猶豫,掉轉船頭的念頭還未形成,就會被迎麵撲來的激流漩渦吞沒。我們現在就要衝‘道士關’了。隻能向前,不能退後,半點猶豫都不能有!”
鄧小平把一個白瓷杯遞給劉伯承,接下來說:
“這是中央和毛主席的第一步棋。下一步棋是以中原為基地,再來一個躍進,打過長江,解放全中國。同誌們還可以反過來想一想,如果我們現在不打出去,解放區的人力、物力、財力就都會漸漸消耗殆盡。
“現在,邊區政府的財政收人絕大部分用於軍費開支。一個戰士一年平均要用3000斤小米,包括吃、穿、用及裝具。野戰軍、地方軍,晉冀魯豫有40多萬人,長期下去怎麽養得起?前幾個月拉鋸式的戰鬥,打過來,打過去,有的地方老百姓的耕牛、豬、羊、雞、鴨都打光了,地裏種不上糧食,如此下去怎麽得了?這不但不能粉碎敵人的重點進攻,就連我們的解放區也會不打自垮。
“蔣介石的戰略眼光就在於他希望把戰爭放在解放區進行,徹底搞垮解放區,以達到他消滅共產黨和人民解放軍的目的。我們的戰略呢?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打到他的老窩裏去!”
劉伯承對南征行動做了具體部署。野戰軍決定出動前在魯西南先打幾仗,以減輕南下的負擔。
炮聲順著南風不時地飄進小村。
戰事使酷夏更加悶熱、躁動。
南京 蔣介石官邸 1947年7月1日
這是座磚瓦結構的兩層西式樓房。
灰牆,灰頂,灰色大門。從外表看,沒有什麽不尋常之處。
它曾經是汪精衛的官邸。
國民黨政府還都南京,蔣介石住了進來。
有著草坪、花壇的寬闊庭院裏,頻繁出人著各種高級轎車。懸垂著齊白石畫屏、陳設著古玩和象牙雕刻的大小客廳徹夜燈火通明。蔣介石總攬全國軍政大權,經常在他的官邸聽取黨、政、軍要人會報,然後根據會報裁決,人們稱之為“官邸會報”。
一些國際要員、外國朋友也常光顧這裏。
蔣介石是善於揣摩人的心理的。有著家庭氣氛的客廳給人以寬鬆、溫馨、親密的感覺。在這種氛圍裏,彼此間的心理距離一下子就縮短了許多。
此刻,小客廳裏坐著一位外國客人。他是蔣介石的政涯密友、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
日前,蔣介石飛北平主持召開軍事會議,沒幾大又匆匆而歸。他急於會晤這位大使。
司徒雷登品著茶,麵對蔣介石,眼睛卻在欣賞一個豆青色窯變鈞瓷瓶。
這個“中國通”生於中國杭州,曾執教於燕京大學,在這塊黃土地上生活了整整50年。除了他的外表,那純正的漢語,那隻有在中國文化薰陶下才可能具有的舉止以及表達感情的方式,都表明他是個“準中國人”。
司徒雷登的藍眼睛聚神在鈞瓷瓶上,隻有對中國陶瓷精通的人才會對這種並不精細卻有極高審美價值的瓷器感興趣。
“蔣先生,鈞瓷的‘窯變’倒是極有趣的事情。”
“是的,是的。‘窯變’使製作它的人都不知道出窯後會得到一件什麽樣的珍品。世上找不出兩隻相同花紋色澤的鈞瓷品,它的價值就在於獨一無二。”
蔣介石尋找著談話的契機。雖然司徒雷登算是老朋友了,但不是什麽話題都能使這位洋大人感興趣的,正像司徒雷登大談特談的“民主”、“自由”,蔣介石也十分反感一樣。說到底這個洋老頭子受的還是西方教育,他揮舞的這麵旗幟就像在中國的餐桌上擺出了黃油、色拉,盡管中國人飢餓,但需要的不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