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收成啊!”


    劉伯承很動情地和老鄉們打著招呼。


    正在收割麥子的男女老少停下鐮,七嘴八舌,既敬重又親熱地搭話。一位老者用粗糙的雙手搓了一個麥穗,“噗”地吹去麥殼,雙手托著送到劉伯承麵前:“看看,看看這麥粒有多飽!一穗就差不多有200粒呢!”


    這是土地還給農民後的第一次麥收,又趕上了一個好年景,莊稼人的激動和感激之情是熾熱摯誠的。


    一個姑娘推著一個年輕媳婦:“去啊,去問問!你不是早就想、問了嗎?這是個大官,後頭有恁些跟班的哩,還不快去呀!”


    那媳婦扭捏著,追上去,臉紅漲得像抹了胭脂,吭哧了半天,說:“你們哪個是主事的?”


    劉伯承指指鄧小平:“他。你有什麽話,隻管對他說。”


    “俺想問問,就是……就是……”那媳婦的臉又紅了,“就是想問問,禿、禿子參軍你們要不要?”


    警衛員申榮貴一下手捂住嘴,差點兒笑出來。


    劉伯承極嚴肅地望了申榮貴一眼。


    鄧小平說:“是替你丈夫問的?”


    那媳婦點點頭。


    “他參了軍,家裏的地還有人種嗎?”


    “他走了家裏有俺哩。俺公公、婆婆都支持他參加咱們的隊伍。婆婆說,家裏土改分了十幾畝地,別人家參軍保衛勝利果實,咱家也該去,就怕隊伍上嫌他……”


    “回家對你婆婆講,保衛勝利果實,人人都有權利和資格。隻要自願,我們收。”


    那媳婦應了一聲,歡天喜地跑走了。


    劉伯承感慨道:“多好的老鄉啊!”


    鄧小平:“古今戰爭的全部歷史證明,如果這個戰爭有廣大群眾自覺主動參加,勝利就能很快到來。”


    說著,鄧小平“嘶啦”一聲劃著名火柴,點燃香菸。他那種迎風點火的技術堪稱一絕。


    穿過了麥田、棉田,劉鄧說說笑笑,信步走著。


    衛士長、作戰參謀心裏納悶:敵人正在重點進攻,陝北吃緊,山東鏖戰,我們的部隊卻按兵不動,12萬人馬蟄伏在這一帶休整了半個多月,不知首長們在等什麽?


    劉鄧走到河邊,停下來。


    “衛士長,”劉伯承轉過身問,“這是條什麽河?源頭在哪裏?水深、流速多少?渡點在哪裏?”


    “不知道。”衛士長很窘,坦率地說:“我不清楚。”


    “你呢?”劉伯承問作戰參謀。


    “地圖上可以查出來,現在,我……說不準確。”


    “我們在這個村子已經住了五天。一個軍事人員不熟悉宿營地周圍的地形、地物,那怎麽行?敵人突然襲來,你命令部隊突圍,有河阻擋,命令部隊渡河,又不知水有多深,渡點在哪裏,豈不是束手被擒?”劉伯承轉過身,指著河水說:“這叫伏河,是衛河的一個支流,源頭在太行山。伏河是條季節河,秋冬春三季平穩安伏,流量平緩;每逢夏汛時節,水漲流急,水深可達七至九米。渡點在村東,是一座七孔橋,橋寬五米,馬車、炮車都可通


    鄧小平說:“打仗的事,可不能問漁漁不知,問樵樵不曉啊!”


    衛士長、作戰參謀默然不語。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劉伯承說著,離開河堤,向一條小路走去。走了幾步,又感嘆道:“世事滄桑,這千頃良田曾是當年的古戰場啊!”


    “是啊。這一帶在春秋戰國時期熱鬧得很呢。”鄧小平緊走了幾步,說:“著名的‘城濮大戰’就在這附近吧?”


    劉伯承長嘆一聲,眯起眼,悠然道:


    “5o00年嘍。楚將子玉率兵進攻晉軍,晉軍避其鋒芒,向後撤退。楚軍窮追不捨,晉軍再次後退。楚軍誤以為晉軍不敢正麵交戰,一直追到衛國城濮就是如今的範縣。


    “楚軍長期在外作戰,一連幾次急行軍,都沒能與晉軍交鋒,於是精疲力憊,士氣低落,鬥誌鬆懈。


    “晉軍卻不同,連續三次退兵,憋著一股猛勁,像充足氣的皮球,一拍即跳,再拍更高,紛紛向主帥先軫請戰,問何時出兵。先軫說:‘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古之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情歸,此為治氣之法。以治待亂,以靜待嘩,以己之長,擊敵之短,此為治心之法。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飢,此為治力之法。今吾軍有氣有心有力有理,楚軍被殲,指日可待也。’果然,城濮一戰,晉軍大獲全勝,成為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鄧小平頷首道:“在戰略上,最漫長的迂迴路線常常又是達到目的的最短途徑。這個‘城濮大戰’與我們眼下的情況倒是不謀而合嘛。”


    劉鄧身邊的人聽得津津有味,衛士長康理想起一年前,那時候劉鄧果斷、幹脆,大手一指,揮師南下。


    馬頭鎮誓師大會,鄧小平聲如洪鍾:“國民黨撕毀了停戰協定,對解放區發動了全麵進攻,壓在我們頭上的是28個旅,25萬重兵!人民已經過了八年的艱苦抗戰。勝利了,人人希望把大炮打成犁頭,把坦克改成拖拉機。但戰爭與和平一樣,不能僅僅是一方情願。蔣介石把戰爭強加在我們頭上,我們怎麽辦呢?奉陪到底!我們隻有奉陪到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勢中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玉彬/王蘇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玉彬/王蘇紅並收藏大勢中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