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需要觀測的方位如此之多,需要觀測的恆星多達幾千億顆。你不可能花費整個一生的時間僅僅觀察其中的少數幾顆恆星。她所遇到的麻煩正是如此,在不到一個人一生的時間裏,按照十億個不同的頻率,監聽天空中所有的各個方位,他們既忽略了狂熱激動滔滔不絕的急性子,又遺漏了字斟句酌寡言少語的慢性子。
當然,毫無疑問,她會想到,對於能夠接收到什麽樣的調製頻率,他們要比我們清楚得多。
他們如果具有以前與星座通訊的經驗,如果具有與新出現的文明打交道的經驗,那該多好呀。
如果接收信息一方的文明世界,對於可能出現的脈衝頻率,採用足夠寬大的範圍加以涵蓋,那麽發送一方的文明世界,就可以很好地利用這樣的範圍進行發送。在微秒級進行調製,在幾小時範圍進行調製。
可是這樣一來,費用會多麽巨大?以地球的標準來衡量,幾乎所有的設施都是優越的工程和巨大的功能資源。
如果他們想要與我們通訊,對我們來說就很容易和方便了。他們可以按照很多不同的頻率發送信號。他們可以採用不同的時間級別進行調製。他們也會知道我們有多麽地落後,並為此感到遺憾。
可是為什麽我們沒有接收到任何信號呢?
也許大衛是對的?
無論哪裏,根本就沒有什麽地外文明?
所有那幾十億個世界都是不毛之地、四野貧瘠、悽苦荒涼、沒有生命?
智能的個體僅僅生長在這個難以理喻的廣袤宇宙之中,這麽偏僻隱匿的一個角落?
無論愛麗進行了多麽頑強不屈的試探,無論遇到多少困難,她都不會認真地考慮,竟然是這樣的一種可能性。那將與人類的內心恐懼與自命不凡如此周密嚴謹地吻合,那將與從未獲得證實的有關死後生命的信條如此周密嚴謹地吻合,那將與占星術之類的偽科學如此周密嚴謹地吻合。那將是唯我獨尊的地球中心理念的現代版本和具體展現,這種傲慢自負曾俘獲和束縛了我們的祖先,這種觀念就是,我們,就是我們,是這個宇宙的中心。
莊慕林的論點正好就是植根於這樣的基礎,從而對愛麗的項目產生懷疑。
竟然要我們相信這樣的論點,那簡直太糟糕了。
等一等,她突然想到。我們一次也沒有用百眼巨人係統,對北部天空進行觀察。
再過七年八年,如果我們仍然收不到任何有意義的信號,那可就得為此憂慮和擔心了。這可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機會搜尋其它世界的居民。如果我們失敗了,我們就確認了某種相應的口徑,深知我們這個星球上生命之罕見與寶貴——如果真的是這樣,這就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實,值得我們加以確認。反之,如果我們成功了,我們就改變了我們這個物種的歷史,打破了束縛我們狹隘眼界的枷鎖。
成敗得失如此事關重大,她暗自揣想,不能不傾自我之全心全意去冒一點職業的風險。
她把汽車貼向路邊轉了一個弧線順暢的大彎兒,調轉車頭,沿著道路的另一側,向上打了兩擋,加速向回程開去,直奔百眼巨人駐地。
那些野兔仍然在路旁排著隊,現在天邊已透出粉紅色的朝霞,它們個個抻長脖子,目送她疾駛遠去。
《接觸》作者:[美]卡爾·薩根
(本書資料收集於網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第四章 素數
是不是月球上沒有摩拉維亞兄弟會1的教友?
是不是還沒有任何一個教友使團訪問過這個屬於我們的異教星球?
為什麽不到那裏培育文明教化?
為什麽不到那裏傳播基督福音建立基督教會與教區?
——赫爾曼·梅爾維爾2《白色夾克衫》(1850)。
隻有寂靜無聲偉大無比;除此而外都軟弱無力。
——阿爾弗雷德·德·維尼3《狼之死》(1838)。
【1 摩拉維亞兄弟會,最早起源於捷克,屬於德國的路德教派。又稱漂泊教友團。】
【2 赫爾曼·梅爾維爾(1819~1891),美國小說家、散文作家和詩人,代表作《白鯨》1851年在倫敦和紐約出版,遭到大西洋兩岸評論家的冷嘲熱諷,直到將近百年之後,才被認為是脫離歐洲影響的具有美國特色的代表作。】
【3 阿爾弗雷德·德·維尼(1797~1863),法國極富哲理性的浪漫詩人、小說家、劇作家,出身於軍人貴族世家。】
黑暗冰冷寂寥無物空空如也的一切已經被甩到後麵。
現在這組脈衝群正在趨近一顆正常的黃矮星,在這昏暗朦朧的係統中,它開始噴灑溢出各式各樣緊隨其一起長途跋涉過來伴行的天體,被一團一團環繞的氫氣衝擊得正在抖動,穿透一叢一叢旋轉的大冰塊,衝破一簇一簇寒冷世界之中的有機雲團,在這個寒冷的世界裏,生命的先兆正在躁動,橫掃過一顆行星,侵襲了這顆已經度過十億年初生期的行星。
現在,這組脈衝群正洗刷滌盪著一個溫暖的世界,閃現藍色還有白色,正依託著群星燦爛的大背景,不停地旋轉。
這個世界有了生命,無拘無束,蓬勃興盛,種類繁多,形形色色,數量巨大,鬱鬱蔥蔥。
在最高的山脈寒冷的巔峰之上,居住著會跳動的蜘蛛,海洋深處,基底高低不平,岩層突出的脊背不停噴湧,在高溫裂隙附近,居住著食用硫黃的蟲類。有的生命體隻能生活在濃硫酸中,有的生命體被濃硫酸腐蝕得蕩然無存;有的有機物被氧俘獲鉗製拘禁得不能活動,有的有機物隻能在氧氣中存活,實際上,它們需要氧氣進行呼吸。
當然,毫無疑問,她會想到,對於能夠接收到什麽樣的調製頻率,他們要比我們清楚得多。
他們如果具有以前與星座通訊的經驗,如果具有與新出現的文明打交道的經驗,那該多好呀。
如果接收信息一方的文明世界,對於可能出現的脈衝頻率,採用足夠寬大的範圍加以涵蓋,那麽發送一方的文明世界,就可以很好地利用這樣的範圍進行發送。在微秒級進行調製,在幾小時範圍進行調製。
可是這樣一來,費用會多麽巨大?以地球的標準來衡量,幾乎所有的設施都是優越的工程和巨大的功能資源。
如果他們想要與我們通訊,對我們來說就很容易和方便了。他們可以按照很多不同的頻率發送信號。他們可以採用不同的時間級別進行調製。他們也會知道我們有多麽地落後,並為此感到遺憾。
可是為什麽我們沒有接收到任何信號呢?
也許大衛是對的?
無論哪裏,根本就沒有什麽地外文明?
所有那幾十億個世界都是不毛之地、四野貧瘠、悽苦荒涼、沒有生命?
智能的個體僅僅生長在這個難以理喻的廣袤宇宙之中,這麽偏僻隱匿的一個角落?
無論愛麗進行了多麽頑強不屈的試探,無論遇到多少困難,她都不會認真地考慮,竟然是這樣的一種可能性。那將與人類的內心恐懼與自命不凡如此周密嚴謹地吻合,那將與從未獲得證實的有關死後生命的信條如此周密嚴謹地吻合,那將與占星術之類的偽科學如此周密嚴謹地吻合。那將是唯我獨尊的地球中心理念的現代版本和具體展現,這種傲慢自負曾俘獲和束縛了我們的祖先,這種觀念就是,我們,就是我們,是這個宇宙的中心。
莊慕林的論點正好就是植根於這樣的基礎,從而對愛麗的項目產生懷疑。
竟然要我們相信這樣的論點,那簡直太糟糕了。
等一等,她突然想到。我們一次也沒有用百眼巨人係統,對北部天空進行觀察。
再過七年八年,如果我們仍然收不到任何有意義的信號,那可就得為此憂慮和擔心了。這可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機會搜尋其它世界的居民。如果我們失敗了,我們就確認了某種相應的口徑,深知我們這個星球上生命之罕見與寶貴——如果真的是這樣,這就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實,值得我們加以確認。反之,如果我們成功了,我們就改變了我們這個物種的歷史,打破了束縛我們狹隘眼界的枷鎖。
成敗得失如此事關重大,她暗自揣想,不能不傾自我之全心全意去冒一點職業的風險。
她把汽車貼向路邊轉了一個弧線順暢的大彎兒,調轉車頭,沿著道路的另一側,向上打了兩擋,加速向回程開去,直奔百眼巨人駐地。
那些野兔仍然在路旁排著隊,現在天邊已透出粉紅色的朝霞,它們個個抻長脖子,目送她疾駛遠去。
《接觸》作者:[美]卡爾·薩根
(本書資料收集於網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第四章 素數
是不是月球上沒有摩拉維亞兄弟會1的教友?
是不是還沒有任何一個教友使團訪問過這個屬於我們的異教星球?
為什麽不到那裏培育文明教化?
為什麽不到那裏傳播基督福音建立基督教會與教區?
——赫爾曼·梅爾維爾2《白色夾克衫》(1850)。
隻有寂靜無聲偉大無比;除此而外都軟弱無力。
——阿爾弗雷德·德·維尼3《狼之死》(1838)。
【1 摩拉維亞兄弟會,最早起源於捷克,屬於德國的路德教派。又稱漂泊教友團。】
【2 赫爾曼·梅爾維爾(1819~1891),美國小說家、散文作家和詩人,代表作《白鯨》1851年在倫敦和紐約出版,遭到大西洋兩岸評論家的冷嘲熱諷,直到將近百年之後,才被認為是脫離歐洲影響的具有美國特色的代表作。】
【3 阿爾弗雷德·德·維尼(1797~1863),法國極富哲理性的浪漫詩人、小說家、劇作家,出身於軍人貴族世家。】
黑暗冰冷寂寥無物空空如也的一切已經被甩到後麵。
現在這組脈衝群正在趨近一顆正常的黃矮星,在這昏暗朦朧的係統中,它開始噴灑溢出各式各樣緊隨其一起長途跋涉過來伴行的天體,被一團一團環繞的氫氣衝擊得正在抖動,穿透一叢一叢旋轉的大冰塊,衝破一簇一簇寒冷世界之中的有機雲團,在這個寒冷的世界裏,生命的先兆正在躁動,橫掃過一顆行星,侵襲了這顆已經度過十億年初生期的行星。
現在,這組脈衝群正洗刷滌盪著一個溫暖的世界,閃現藍色還有白色,正依託著群星燦爛的大背景,不停地旋轉。
這個世界有了生命,無拘無束,蓬勃興盛,種類繁多,形形色色,數量巨大,鬱鬱蔥蔥。
在最高的山脈寒冷的巔峰之上,居住著會跳動的蜘蛛,海洋深處,基底高低不平,岩層突出的脊背不停噴湧,在高溫裂隙附近,居住著食用硫黃的蟲類。有的生命體隻能生活在濃硫酸中,有的生命體被濃硫酸腐蝕得蕩然無存;有的有機物被氧俘獲鉗製拘禁得不能活動,有的有機物隻能在氧氣中存活,實際上,它們需要氧氣進行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