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薛廷臣每次回家,都曾參加過不少村裏的喜事和喪事,看到全村的人都會到事主家去幫忙,村幫村、戶幫戶,民風很好。我也聽家裏人說,在他母親病重期間,全村的人基本上都到家裏來探望。他又回想到:自己的幾位老人去世的時候,自己都不在家,村裏人也都曾這樣熱情的幫著把自己的幾位老人發送了,這種鄉情是多麽的珍貴!自己也要利用這個機會來報答鄉親們。於是,他便對德寬說:“你能拿出300元,我也拿出3000塊錢,給咱們村裏的老年人辦點好事、實事。”於是,便拿出了3000塊錢交給了薛德寬,讓他給西侯度村的父老鄉親們辦點有益的事,以了卻自己報答西侯度村父老鄉親的心願。
2009年元旦,薛德寬、趙世發和退休教師劉永福共同主持召開了西侯度村六十歲以上的老年座談會。會上趙世發(曾任村裏的支部書記)講了話。主持會議的薛德寬也讓薛廷臣講了話,薛廷臣講話時對薛德寬把村裏信用代辦點搞的很好給予了表揚和肯定,並說出了自己拿了三千塊錢支持村裏的老年活動。
2009年秋天,薛廷臣又一次回老家過冬。農曆九月九重陽節的時候,薛德寬組織西侯度村的老年人到鸛雀樓、普救寺等地方去旅遊,並邀請薛廷臣一起去。薛廷臣沒有去,他不去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這幾個景點他過去都曾去過。二是他去了就會多占一個位子,村裏的老年人就會少去一個。
旅遊回來以後,參加旅遊的老年人心情都很愉快,但因為沒有組織好等原因,全村九十幾個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隻去了三十幾個人,還有將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沒有能享受這個待遇。村裏有人議論:應該讓老年人享受同樣的待遇,對那些沒有參加旅遊的人也應該和出去旅遊的人一樣對待。薛廷臣覺得大家的議論很正確,就去和薛德寬商量。
薛廷臣見了薛德寬以後,便和他商量如何把剩下的錢分給沒有去旅遊的人,使沒有去旅遊的人都能同樣享受,薛德寬回答說:“錢不多了,隻剩下四五百塊錢了。”
為了把這件事處理好,薛廷臣決定,再拿出五千多塊錢去看望那些沒有去旅遊的老年人。後來,他在村裏老年協會會長薛俊虎的帶領下,親自登門,對村裏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了慰問,以表示他對西侯度村老年人的一點心意和報恩之情。
薛廷臣在他的回憶錄中這樣寫道:“在我的心裏,總覺得根據自己的力量,能為別人著想,能去幫助別人是一種樂事,所以我總願意這麽去做,隻有這麽做了,我才能覺得心情舒暢和欣慰。”“我生在西侯度、長在西侯度,那裏有我的父老鄉親,小米飯把我養大,風雨中教我做人,樹高千尺總有根。是西侯度的山水養育了我,西侯度村的父老鄉親關照我成長。所以,我眷戀著我的家鄉、眷戀著西侯度村的父老鄉親們。能為家鄉的建設出點力,為西侯度村的父老鄉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的事,是我的心願。過去我這樣做了,今後,我還將一如既往。我要在我的有生之年,繼續為西侯度村的父老鄉親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的事情,以了卻我對西候度的父老報答之意,以實現我的心願!”
頤養天年 [本章字數:3094 最新更新時間:2014-01-04 07:45:02.0]
062 頤養天年
二0一三年秋,年過85歲的薛廷臣有了自己的一個新想法,他知道,到了這個年齡,已經不是奉獻的年齡了,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給兒女增加負擔,是自己今後的全部任務。於是,他將2013作為自己人生的一個新的轉折點,開始步入消閑靜攝,頤養天年,“健康、自由、幸福、快樂”的晚年生活。
如何過好晚年生活呢?薛廷臣覺得自己應該做好四件事:一是鍛鍊身體,二是吃好喝好,三是心情愉快,四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基於此,他有了自己新的想法和打算:
一、堅持鍛鍊。“養身在動,養心在靜”。他認為:頤養天年就是養生,養生應該是運動養生,心理養生相結合。於是,他把運動健體放在首位,騎自行車、步行是每天的必修課;再就看書、聽戲自找樂趣,始終保持心情舒暢。
三、吃自己想吃的食物。老年人養生長壽要從吃開始。古人想長生不老,拜佛求神,煉丹吃藥。今人迷戀補品補藥。他都不採納。綠色、環保、粗茶淡飯是他的追求。
四、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生理需求是最低層次需要,心理需求才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到了這個年齡,自己想幹什麽就幹什麽,做自己想做、愛做的事。自由是人類在獲得基本生存保障的前提下,渴求實現人生價值,提高生活質量進而提高生命質量的行為取向和行為方式。因此,他想做什麽就做什麽,高興幹什麽就幹什麽,達到自己心情愉快。
五、選擇一個清淨的環境。他認為,心情平靜、心理平衡才是更高境界的養生之道。隻有在清淨的環境下性情才能得到陶冶,隻有“寧靜致遠,淡泊明誌。”才能達到“消閑靜攝,頤養天和”。
基於上述想法和打算,薛廷臣便開始了自己“想做什麽做什麽,想吃什麽吃什麽”的自由生活。
今年他的第一願望就是在老家度過一個冬天,過了年天氣暖和了在到西寧。老家的親情,老家的氣候,對他的吸引太大了。於是,他將這個想法告訴了孩子們。長子尚文理解老人的心情,但覺得老人畢竟已經八十六歲了,讓他一個人回去總是不放心,便提出開車將他送回去,到老家把老人安頓好。因為兩個兒子都有車,送老人回家在情理之中,但薛廷臣卻不同意,他對兒子說:“我的身體很好,自己坐火車回去就行了,不用耽擱你們的時間,也不用浪費能源。”孩子們心理總不踏實,堅持要開車送他回去。為此事兩代人一直達不成一致意見。
2009年元旦,薛德寬、趙世發和退休教師劉永福共同主持召開了西侯度村六十歲以上的老年座談會。會上趙世發(曾任村裏的支部書記)講了話。主持會議的薛德寬也讓薛廷臣講了話,薛廷臣講話時對薛德寬把村裏信用代辦點搞的很好給予了表揚和肯定,並說出了自己拿了三千塊錢支持村裏的老年活動。
2009年秋天,薛廷臣又一次回老家過冬。農曆九月九重陽節的時候,薛德寬組織西侯度村的老年人到鸛雀樓、普救寺等地方去旅遊,並邀請薛廷臣一起去。薛廷臣沒有去,他不去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這幾個景點他過去都曾去過。二是他去了就會多占一個位子,村裏的老年人就會少去一個。
旅遊回來以後,參加旅遊的老年人心情都很愉快,但因為沒有組織好等原因,全村九十幾個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隻去了三十幾個人,還有將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沒有能享受這個待遇。村裏有人議論:應該讓老年人享受同樣的待遇,對那些沒有參加旅遊的人也應該和出去旅遊的人一樣對待。薛廷臣覺得大家的議論很正確,就去和薛德寬商量。
薛廷臣見了薛德寬以後,便和他商量如何把剩下的錢分給沒有去旅遊的人,使沒有去旅遊的人都能同樣享受,薛德寬回答說:“錢不多了,隻剩下四五百塊錢了。”
為了把這件事處理好,薛廷臣決定,再拿出五千多塊錢去看望那些沒有去旅遊的老年人。後來,他在村裏老年協會會長薛俊虎的帶領下,親自登門,對村裏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了慰問,以表示他對西侯度村老年人的一點心意和報恩之情。
薛廷臣在他的回憶錄中這樣寫道:“在我的心裏,總覺得根據自己的力量,能為別人著想,能去幫助別人是一種樂事,所以我總願意這麽去做,隻有這麽做了,我才能覺得心情舒暢和欣慰。”“我生在西侯度、長在西侯度,那裏有我的父老鄉親,小米飯把我養大,風雨中教我做人,樹高千尺總有根。是西侯度的山水養育了我,西侯度村的父老鄉親關照我成長。所以,我眷戀著我的家鄉、眷戀著西侯度村的父老鄉親們。能為家鄉的建設出點力,為西侯度村的父老鄉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的事,是我的心願。過去我這樣做了,今後,我還將一如既往。我要在我的有生之年,繼續為西侯度村的父老鄉親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的事情,以了卻我對西候度的父老報答之意,以實現我的心願!”
頤養天年 [本章字數:3094 最新更新時間:2014-01-04 07:45:02.0]
062 頤養天年
二0一三年秋,年過85歲的薛廷臣有了自己的一個新想法,他知道,到了這個年齡,已經不是奉獻的年齡了,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給兒女增加負擔,是自己今後的全部任務。於是,他將2013作為自己人生的一個新的轉折點,開始步入消閑靜攝,頤養天年,“健康、自由、幸福、快樂”的晚年生活。
如何過好晚年生活呢?薛廷臣覺得自己應該做好四件事:一是鍛鍊身體,二是吃好喝好,三是心情愉快,四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基於此,他有了自己新的想法和打算:
一、堅持鍛鍊。“養身在動,養心在靜”。他認為:頤養天年就是養生,養生應該是運動養生,心理養生相結合。於是,他把運動健體放在首位,騎自行車、步行是每天的必修課;再就看書、聽戲自找樂趣,始終保持心情舒暢。
三、吃自己想吃的食物。老年人養生長壽要從吃開始。古人想長生不老,拜佛求神,煉丹吃藥。今人迷戀補品補藥。他都不採納。綠色、環保、粗茶淡飯是他的追求。
四、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生理需求是最低層次需要,心理需求才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到了這個年齡,自己想幹什麽就幹什麽,做自己想做、愛做的事。自由是人類在獲得基本生存保障的前提下,渴求實現人生價值,提高生活質量進而提高生命質量的行為取向和行為方式。因此,他想做什麽就做什麽,高興幹什麽就幹什麽,達到自己心情愉快。
五、選擇一個清淨的環境。他認為,心情平靜、心理平衡才是更高境界的養生之道。隻有在清淨的環境下性情才能得到陶冶,隻有“寧靜致遠,淡泊明誌。”才能達到“消閑靜攝,頤養天和”。
基於上述想法和打算,薛廷臣便開始了自己“想做什麽做什麽,想吃什麽吃什麽”的自由生活。
今年他的第一願望就是在老家度過一個冬天,過了年天氣暖和了在到西寧。老家的親情,老家的氣候,對他的吸引太大了。於是,他將這個想法告訴了孩子們。長子尚文理解老人的心情,但覺得老人畢竟已經八十六歲了,讓他一個人回去總是不放心,便提出開車將他送回去,到老家把老人安頓好。因為兩個兒子都有車,送老人回家在情理之中,但薛廷臣卻不同意,他對兒子說:“我的身體很好,自己坐火車回去就行了,不用耽擱你們的時間,也不用浪費能源。”孩子們心理總不踏實,堅持要開車送他回去。為此事兩代人一直達不成一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