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做到了“不能無視、扭曲、甚至篡改過去。要真誠麵對歷史。把歷史還給歷史,讓真相長白千秋”嗎?
沒有!《一寸》打著“真誠麵對歷史”的旗號,做著篡改歷史的勾當!
《一寸》說:他們走遍了大陸、台灣,也到過日本、美國、俄羅斯。卻偏偏有意篡改了許多歷史事實。
1、明明抗日戰爭中有兩種不同性質的軍隊在對日作戰,卻偏偏抹去了八路軍、新四軍的抗戰功績。《一寸》秉承新四軍是“叛軍”的說法,剿滅即不存在。然而,歷史事實是,新四軍在敵後對日作戰中壯大起來,以至抗戰勝利時,國府還都南京都害怕。淮海戰役吃掉國軍50萬大軍就是新四軍幹的。
2、以不實之詞汙衊史迪威將軍。不是公平地反映國民黨、美國兩方麵的說法,執國民黨一麵之詞,而偽稱‘[太平洋學會]為共產國際所滲透’,虛構‘馬歇爾、史汀生、羅斯福都深受第三國際的影響’。
3、毫無根據地指責蘇聯支持中共攻擊國軍。實際上有許多歷史文獻(國民黨的、中共的)都能證實國共摩擦是國民黨首先挑起的。我將在下一貼在列出證據。
4、有意掩蓋了蔣委員長的一項偉大的歷史功績——曲線救國論。從日軍的槍炮下保存了50多萬國軍,56名將軍,22名國民黨中央委員。蔣委員長派這些人替日軍抵擋了八路軍的進攻,讓日軍能騰出手來,有力地幫助日本人完成了‘一號作戰’計劃。
至於《一寸》中囿於錯誤的歷史觀和思維方法,所作出的非客觀敘述,也還情有可願。況且,我在前麵已一一指正,不必再說。
影片的後續部分是對當年各大戰場的巡禮。
“然而我們仍要強調,對日抗戰,確實是我華胄亙古以來,最龐大、最慘烈,也是最具決定性的一場民族戰爭。爾今爾後,無論中國人將要走向何方,都不影響此一關鍵之戰的貢獻與價值。”
“我們當不忍心去扭曲已成事實的歷史,更應讓所有在此一役中流血流汗、憂心勞力的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應得的尊敬,與永恆的懷念。”
補正一:
從雙方當時的文獻來看,首先是國民黨確立了反共的戰略方針。因為,國民黨發現:在1937、1938年,一年多的合作抗戰中,雖然雙方相互配合很好,但有一個隱憂。那就是共產黨不肯如國民黨所期望的那樣打硬碰硬的陣地戰,一直強調獨立自主,敵後配合打運動戰。這樣打起來,國民黨明顯吃虧。
國民黨軍裝備不如日軍,士兵的軍事素質也差了一大截,各路軍閥又不能同心同德,各打小算盤。這樣打起來傷亡慘重,隻得節節後退。
而共軍則不然,無固守一地的包袱,實施機動作戰。常常趁日軍無備之時,猛殺一刀,抽身就走。
這樣一來,蔣先生欲借日軍之手削弱共軍之力量的算盤也就落空了,相反,淪陷區愈大,共產黨的活動範圍也隨之擴大,共軍的軍事力量在得到淪陷區民眾的支持下也愈來愈強。
蔣先生自然不能“坐看共產黨赤化中國”。於是隻好自己動手了。
對比雙方當時的文獻,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國民黨基於一貫的防共、反共立場,鼓動地方軍閥首先向共產黨打了第一槍。
如鹿鍾麟(原西北軍)製造磨擦吃了虧以後,被老長官馮玉祥狠狠罵了一通,馮說:我讓你打日本,要與共產黨合作,你管那些反共的屁事幹什麽!鹿迫於蔣介石和馮玉祥兩方的壓力,左右都不是,隻好辭去河北省主席一職了事。
有關國共摩擦的歷史文獻摘錄:
=============================================================================================
國民黨部分:
1939年1月,國民黨在重慶召開了五屆五中全會。這次會議決定了三件事:
1、蔣介石在五中全會上,對於抗戰到底的“底”作了規定。他說,抗戰到底的“底”就是“要恢復‘七七’事變以前的原狀。”蔣介石的講話和日本政府的第三次《近衛聲明》很相近,《近衛聲明》中說:隻要國民黨政府承認滿洲國,實行日滿華三國經濟合作。中日雙方便可停戰議和。蔣介石在這個時候,這個場合亮出他的“底牌”,無異於以官方的身價、公開的名義回答日本的誘降。
2、確定了依靠國際調停“和平”解決中日戰爭的方針。
3、確立了反共的方針。國民黨五中全會著重解決的問題是反共。蔣介石在會上作了“喚醒黨魂、發揚黨德與鞏固黨基”的報告,根據這個報告.會議確立了“溶共”、“限共”、“防共”的反共方針,通過了《整理黨務決議案》;設立了防共委員會。
會後,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國民黨政府內政部、中央軍委辦公廳黨政軍機關。在蔣介石親自領導下,製定了一係列反共文件。主要的有《共黨問題處置辦法》、《淪陷區防範共黨活動草案》、《第八路軍在華北陝北之自由行動應如何處置》、《異黨問題處理辦法》、《運用保甲組織防止異黨活動辦法》等。
《共黨問題處置辦法》是國民黨反共活動的總綱,該件共四節、三十一款、六十項。其中 :
在“目前極待解決之問題”中,講到陝甘寧邊區,“絕對不能令其存在”;講到晉察冀邊區 “應遵令撤消”。
沒有!《一寸》打著“真誠麵對歷史”的旗號,做著篡改歷史的勾當!
《一寸》說:他們走遍了大陸、台灣,也到過日本、美國、俄羅斯。卻偏偏有意篡改了許多歷史事實。
1、明明抗日戰爭中有兩種不同性質的軍隊在對日作戰,卻偏偏抹去了八路軍、新四軍的抗戰功績。《一寸》秉承新四軍是“叛軍”的說法,剿滅即不存在。然而,歷史事實是,新四軍在敵後對日作戰中壯大起來,以至抗戰勝利時,國府還都南京都害怕。淮海戰役吃掉國軍50萬大軍就是新四軍幹的。
2、以不實之詞汙衊史迪威將軍。不是公平地反映國民黨、美國兩方麵的說法,執國民黨一麵之詞,而偽稱‘[太平洋學會]為共產國際所滲透’,虛構‘馬歇爾、史汀生、羅斯福都深受第三國際的影響’。
3、毫無根據地指責蘇聯支持中共攻擊國軍。實際上有許多歷史文獻(國民黨的、中共的)都能證實國共摩擦是國民黨首先挑起的。我將在下一貼在列出證據。
4、有意掩蓋了蔣委員長的一項偉大的歷史功績——曲線救國論。從日軍的槍炮下保存了50多萬國軍,56名將軍,22名國民黨中央委員。蔣委員長派這些人替日軍抵擋了八路軍的進攻,讓日軍能騰出手來,有力地幫助日本人完成了‘一號作戰’計劃。
至於《一寸》中囿於錯誤的歷史觀和思維方法,所作出的非客觀敘述,也還情有可願。況且,我在前麵已一一指正,不必再說。
影片的後續部分是對當年各大戰場的巡禮。
“然而我們仍要強調,對日抗戰,確實是我華胄亙古以來,最龐大、最慘烈,也是最具決定性的一場民族戰爭。爾今爾後,無論中國人將要走向何方,都不影響此一關鍵之戰的貢獻與價值。”
“我們當不忍心去扭曲已成事實的歷史,更應讓所有在此一役中流血流汗、憂心勞力的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應得的尊敬,與永恆的懷念。”
補正一:
從雙方當時的文獻來看,首先是國民黨確立了反共的戰略方針。因為,國民黨發現:在1937、1938年,一年多的合作抗戰中,雖然雙方相互配合很好,但有一個隱憂。那就是共產黨不肯如國民黨所期望的那樣打硬碰硬的陣地戰,一直強調獨立自主,敵後配合打運動戰。這樣打起來,國民黨明顯吃虧。
國民黨軍裝備不如日軍,士兵的軍事素質也差了一大截,各路軍閥又不能同心同德,各打小算盤。這樣打起來傷亡慘重,隻得節節後退。
而共軍則不然,無固守一地的包袱,實施機動作戰。常常趁日軍無備之時,猛殺一刀,抽身就走。
這樣一來,蔣先生欲借日軍之手削弱共軍之力量的算盤也就落空了,相反,淪陷區愈大,共產黨的活動範圍也隨之擴大,共軍的軍事力量在得到淪陷區民眾的支持下也愈來愈強。
蔣先生自然不能“坐看共產黨赤化中國”。於是隻好自己動手了。
對比雙方當時的文獻,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國民黨基於一貫的防共、反共立場,鼓動地方軍閥首先向共產黨打了第一槍。
如鹿鍾麟(原西北軍)製造磨擦吃了虧以後,被老長官馮玉祥狠狠罵了一通,馮說:我讓你打日本,要與共產黨合作,你管那些反共的屁事幹什麽!鹿迫於蔣介石和馮玉祥兩方的壓力,左右都不是,隻好辭去河北省主席一職了事。
有關國共摩擦的歷史文獻摘錄:
=============================================================================================
國民黨部分:
1939年1月,國民黨在重慶召開了五屆五中全會。這次會議決定了三件事:
1、蔣介石在五中全會上,對於抗戰到底的“底”作了規定。他說,抗戰到底的“底”就是“要恢復‘七七’事變以前的原狀。”蔣介石的講話和日本政府的第三次《近衛聲明》很相近,《近衛聲明》中說:隻要國民黨政府承認滿洲國,實行日滿華三國經濟合作。中日雙方便可停戰議和。蔣介石在這個時候,這個場合亮出他的“底牌”,無異於以官方的身價、公開的名義回答日本的誘降。
2、確定了依靠國際調停“和平”解決中日戰爭的方針。
3、確立了反共的方針。國民黨五中全會著重解決的問題是反共。蔣介石在會上作了“喚醒黨魂、發揚黨德與鞏固黨基”的報告,根據這個報告.會議確立了“溶共”、“限共”、“防共”的反共方針,通過了《整理黨務決議案》;設立了防共委員會。
會後,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國民黨政府內政部、中央軍委辦公廳黨政軍機關。在蔣介石親自領導下,製定了一係列反共文件。主要的有《共黨問題處置辦法》、《淪陷區防範共黨活動草案》、《第八路軍在華北陝北之自由行動應如何處置》、《異黨問題處理辦法》、《運用保甲組織防止異黨活動辦法》等。
《共黨問題處置辦法》是國民黨反共活動的總綱,該件共四節、三十一款、六十項。其中 :
在“目前極待解決之問題”中,講到陝甘寧邊區,“絕對不能令其存在”;講到晉察冀邊區 “應遵令撤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