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加也提到一樁耐人尋味的選聞。根據他在《印加皇朝述評》一書中的記載,古時有一位印加君主,試圖效法興建薩克賽華曼城堡的先人,在工程上建立他的功業。他打算從數英裏外運來一塊巨石,樹立在城堡中,以增添它的光彩:"2萬餘名印第安人牽引著這塊大圓石,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進發……。途中,石頭忽然墜落懸崖,壓死3000餘名工人。"16在我查閱過的所有史籍中,隻有維加提到,印加人確實曾經使用——或試圖使用——巨大的石頭,從事薩克賽華曼城堡式的工程營造。這段記載顯示,當時的印加人並未具備這種建築技術,以至於釀成數千工人慘死的悲劇。
當然,光憑這件事並不能證明什麽。然而,維加的報導卻加深了我對這座偉大城堡的疑惑。我望著聳立在眼前的石堡,心中不免懷疑,它極可能是某個更古老、科技上卻更先進的民族在印加時代之前興建的。
我又想起,考古學家替道路和幹石牆之類的建築物鑑定精確的興建日期是多麽困難的一件事,因為它們的建材不含任何有機化合物。在這種情況下,碳-l4。和熱發光鑑定法根本派不上用場。盡管新的鑑定法,諸如氯-36正在積極發展中,但距離實際的應用還很遙遠。因此,在鑑定技術取得突破之前,一般"專家"對印加文化的看法,大多隻能視為猜測文辭,充滿主觀成見。由於印加人長期"使用"薩克賽華曼城堡,有些學者就據此斷定,這座古堡是印加人"建造"的。"建造"和"使用"是兩碼於事,中間怎能畫上一個等號呢?說不定,印加人來到此地時,看見有一座現成的城堡,就毫不客氣地搬進去住,據為己有。
果真如此,那麽,當初興建這座城堡的人究竟是誰?
根據古老的神話和傳說,興建這座城堡的是維拉科查人——一群滿臉鬍鬚、皮膚白皙,號稱"天兵神將"的異鄉人。
週遊秘魯的旅程中,我繼續查閱16、17世紀西班牙冒險家和人種學者的著述。對於遠古的、歐洲人入侵之前的秘魯印第安神話和傳說,他們記載得頗為翔實。最引人注意的是,這些傳說一再強調,維拉科查的來臨跟一場淹沒整個世界,消滅大部分人類的大洪水有關。
第7章 踏著波浪的
早晨才過6點,小火車驟然開動,緩緩爬上庫茲科河穀陡峭的山坡。這條窄軌鐵路以一連串z字形鋪設在山坡上。火車軋軋前進,沿著第一個z字下方那條水平線行駛了一會兒,然後轉換軌道,沿著z字中間那條斜線倒行上山,再轉換軌道,沿著頂端的水平線前進——如此周而復始,開開停停,火車一路往上攀爬,最後終於抵達山丘頂端。從山巔俯瞰腳下那座古城,隻見城中的印加古牆、殖民地式豪華宅邸、狹窄的街道、蹲伏在維拉科查神殿廢墟上的聖多明哥大教堂,幽然浮現在灰濛濛的晨曦中,顯得格外陰森詭秘。街燈依然亮著,仿佛一幅美麗的圖案,把街道裝飾得有如童話世界一般。晨霧縹縹緲緲,瀰漫在地麵上。城中人家,炊煙四起,隻見一縷縷清煙冒出無數矮小房舍的瓦頂,在曙光中裊裊騰騰。
火車終於轉向,離開庫茲科城,朝著西北方向直直開往我們此行的目的地:位於3小時車程、130公裏路程外的印加古城馬丘比丘(machu phu)。我本想看書,但車廂一路搖盪,不知不覺中我終於睡著了。50分鍾後我一覺醒來,發現車窗外一幅天然美景宛如圖畫般乍然展現。前景是一片青翠平坦的牧草地,陽光下閃爍著一顆顆正在溶化的霜露;一條小溪流流淌在寬闊、綿長的山穀中,蜿蜒穿梭過溪畔的青草。
草地後方,一叢叢矮樹點綴著一片遼闊的田野;一小群黑白兩色的乳牛徜徉其間,低頭吃草。附近的小村落散布著幾間房舍,門口站著皮膚黝黑,個頭矮小的奎楚雅族(quechua)印第安人,身上穿著氈毛大衣,肩上披著長圍巾,頭上戴著五顏六色的呢絨帽。村莊後麵,一株株楓樹和充滿異國風味的尤加利樹宛如華蓋一般,遮蔽著遠方的山丘。坐在火車上放眼降望,我的視線跟隨著兩座蒼翠高聳的山脈,越望越遠,終於看到夾在兩山之間層層疊疊的高原。一座座白雪皚皚的山峰,矗立在遠方的天際。
把巨人變回石頭
我依依不捨地拉回視線,開始閱讀手上的書本。這一路查訪,我覺得我找到了一些奇妙的線索,可以串連南美洲印第安人歷史上的兩件大事:維拉科查神的突然造訪和印加傳說中的那場大洪水。我想再進一步探究這些線索。
攤在我手上的是荷西·迪亞科斯達神父(fr jose de acosta)撰寫的(西印度群島自然與人文歷史)(natural and miral hstors of the lndies)。
在這部著作中,這位學識淵博的教士根據印第安人的傳說,坦載印第安人祖先的來源。且看其中的一段:
他們常常提到一場發生在他們國土上的大洪水……據印第安人說,族中的男人全都淹死在洪水中。他們接著說,維拉科查從的的喀喀湖ke tiacaca)中現身,來到帝華納科(tiahuanaco)——直到今天,這兒還看得到造形奇特的古老建築物留下的廢墟——居留一陣子後又前往庫茲科。從這時開始,人類大量繁衍……1
為了搜集更多關於的的喀喀湖和神秘城市帝華納科的資料,我查閱書中記載的各種傳說。其中一則流傳在庫茲科地區的印第安族群:
當然,光憑這件事並不能證明什麽。然而,維加的報導卻加深了我對這座偉大城堡的疑惑。我望著聳立在眼前的石堡,心中不免懷疑,它極可能是某個更古老、科技上卻更先進的民族在印加時代之前興建的。
我又想起,考古學家替道路和幹石牆之類的建築物鑑定精確的興建日期是多麽困難的一件事,因為它們的建材不含任何有機化合物。在這種情況下,碳-l4。和熱發光鑑定法根本派不上用場。盡管新的鑑定法,諸如氯-36正在積極發展中,但距離實際的應用還很遙遠。因此,在鑑定技術取得突破之前,一般"專家"對印加文化的看法,大多隻能視為猜測文辭,充滿主觀成見。由於印加人長期"使用"薩克賽華曼城堡,有些學者就據此斷定,這座古堡是印加人"建造"的。"建造"和"使用"是兩碼於事,中間怎能畫上一個等號呢?說不定,印加人來到此地時,看見有一座現成的城堡,就毫不客氣地搬進去住,據為己有。
果真如此,那麽,當初興建這座城堡的人究竟是誰?
根據古老的神話和傳說,興建這座城堡的是維拉科查人——一群滿臉鬍鬚、皮膚白皙,號稱"天兵神將"的異鄉人。
週遊秘魯的旅程中,我繼續查閱16、17世紀西班牙冒險家和人種學者的著述。對於遠古的、歐洲人入侵之前的秘魯印第安神話和傳說,他們記載得頗為翔實。最引人注意的是,這些傳說一再強調,維拉科查的來臨跟一場淹沒整個世界,消滅大部分人類的大洪水有關。
第7章 踏著波浪的
早晨才過6點,小火車驟然開動,緩緩爬上庫茲科河穀陡峭的山坡。這條窄軌鐵路以一連串z字形鋪設在山坡上。火車軋軋前進,沿著第一個z字下方那條水平線行駛了一會兒,然後轉換軌道,沿著z字中間那條斜線倒行上山,再轉換軌道,沿著頂端的水平線前進——如此周而復始,開開停停,火車一路往上攀爬,最後終於抵達山丘頂端。從山巔俯瞰腳下那座古城,隻見城中的印加古牆、殖民地式豪華宅邸、狹窄的街道、蹲伏在維拉科查神殿廢墟上的聖多明哥大教堂,幽然浮現在灰濛濛的晨曦中,顯得格外陰森詭秘。街燈依然亮著,仿佛一幅美麗的圖案,把街道裝飾得有如童話世界一般。晨霧縹縹緲緲,瀰漫在地麵上。城中人家,炊煙四起,隻見一縷縷清煙冒出無數矮小房舍的瓦頂,在曙光中裊裊騰騰。
火車終於轉向,離開庫茲科城,朝著西北方向直直開往我們此行的目的地:位於3小時車程、130公裏路程外的印加古城馬丘比丘(machu phu)。我本想看書,但車廂一路搖盪,不知不覺中我終於睡著了。50分鍾後我一覺醒來,發現車窗外一幅天然美景宛如圖畫般乍然展現。前景是一片青翠平坦的牧草地,陽光下閃爍著一顆顆正在溶化的霜露;一條小溪流流淌在寬闊、綿長的山穀中,蜿蜒穿梭過溪畔的青草。
草地後方,一叢叢矮樹點綴著一片遼闊的田野;一小群黑白兩色的乳牛徜徉其間,低頭吃草。附近的小村落散布著幾間房舍,門口站著皮膚黝黑,個頭矮小的奎楚雅族(quechua)印第安人,身上穿著氈毛大衣,肩上披著長圍巾,頭上戴著五顏六色的呢絨帽。村莊後麵,一株株楓樹和充滿異國風味的尤加利樹宛如華蓋一般,遮蔽著遠方的山丘。坐在火車上放眼降望,我的視線跟隨著兩座蒼翠高聳的山脈,越望越遠,終於看到夾在兩山之間層層疊疊的高原。一座座白雪皚皚的山峰,矗立在遠方的天際。
把巨人變回石頭
我依依不捨地拉回視線,開始閱讀手上的書本。這一路查訪,我覺得我找到了一些奇妙的線索,可以串連南美洲印第安人歷史上的兩件大事:維拉科查神的突然造訪和印加傳說中的那場大洪水。我想再進一步探究這些線索。
攤在我手上的是荷西·迪亞科斯達神父(fr jose de acosta)撰寫的(西印度群島自然與人文歷史)(natural and miral hstors of the lndies)。
在這部著作中,這位學識淵博的教士根據印第安人的傳說,坦載印第安人祖先的來源。且看其中的一段:
他們常常提到一場發生在他們國土上的大洪水……據印第安人說,族中的男人全都淹死在洪水中。他們接著說,維拉科查從的的喀喀湖ke tiacaca)中現身,來到帝華納科(tiahuanaco)——直到今天,這兒還看得到造形奇特的古老建築物留下的廢墟——居留一陣子後又前往庫茲科。從這時開始,人類大量繁衍……1
為了搜集更多關於的的喀喀湖和神秘城市帝華納科的資料,我查閱書中記載的各種傳說。其中一則流傳在庫茲科地區的印第安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