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工被開除了黨籍,撤了職,仍然還是公民。蔣介石又派穀正鼎前往河內,帶去給汪精衛、陳壁君、曾仲鳴三人的出國護照和旅費,力勸這三位“公民”赴歐。但汪精衛不買蔣介石的帳,破口大罵蔣介石,聲稱不上他的當。


    1939年3月初。


    蔣介石命令軍統局長戴笠立即派人暗殺汪精衛。


    3月20日午夜,河內高朗街。


    陳恭澍等七名軍統高手,縱身跳進汪精衛等人住所小院,製住看樓門衛,衝上二樓,用斧頭劈開汪精衛房間門板,見床下有人趴著,黑糊糊的,也分辨不出是誰,料定是汪精衛夫婦,便舉槍掃射。


    軍統特務們以為大功告成,哪知打死的卻是曾仲鳴夫婦。原來,汪精衛命不該絕,恰好在那天夜裏,他把自己的房間讓給了剛從香港趕來的曾仲鳴夫婦。


    暗殺事件後,汪精衛等人在河內呆不下去了。日本方麵也深恐失去這一重要人物。派影佐、犬養等人把汪秘密接出來;從海防港乘船去上海。


    汪精衛潛出重慶後,為什麽不直接去日本或日軍占領區,而要去法國的殖民地越南河內坐等懲罰?原來,他打算以國民政府要員身份,住到第三國土地上,策動雲南的龍雲和西南實力派將領跟著他揭杆而起,在雲南或兩廣建立“新中國”,然後代表中國與日本謀和。但是,他在那裏擔驚受怕,歷經險情,等了幾個月,西南地區毫無揭杆而起的跡象,這才打消了原來的念頭。


    汪精衛乘坐著影佐提供的日本‘北光丸’號船,離開越南,航行在無邊無際的南海上。現在,他不得不採用另一種辦法,走另一條路去建設“新中國”了。他深知這一條路是國人所不恥的辦法:到日軍占領區的上海、南京去,在日本侵略軍的刺刀保護下,建立他的“新中國”。


    4


    攻占武漢以後,岡村寧茨的第11軍麵臨著嚴重的局麵。


    如果把岡村寧茨的第11軍30多萬人馬駐紮的武漢這個點比作一個人的腦袋,那麽,合肥至蕪湖以下就如同這個人的身子,而從蕪湖至武漢這漫長的水路,就正好是這個人的脖子了,一個被拉扯得特長特長的“脖子”。


    這就是日軍占領武漢以後的兵力態勢。


    在岡村大軍的“脖子”上卡著一把“鋼刀”。這就是第九戰區陳誠、薛嶽的50多個師的大軍。他們配置在江南鄱陽湖西麵,以九宮山、幕阜山為依託,一直在積極整訓,準備反攻,隨時可能揮刀斬斷岡村大軍的“脖子”(長江水路交通線),使武漢日軍陷入重圍死地。


    武漢西、北方,更有李宗仁第五戰區的30多個師,在靠近日軍第一線的隨縣一帶地區構築陣地,窺視近在眼前的武漢城,這支大軍恰如一把高舉著的鐵錘,隨時可能砸向岡村寧茨大軍的“腦袋”。


    岡村寧茨將軍很快就感到被這一“刀”一“錘”壓迫得喘不過氣來,伸不出腿去。遂竭力向中央統帥部請求補充兵員彈藥,增加戰力,發動大的進攻,向外擴伸,驅除這一“刀”一“錘”的威脅,以確保武漢占領區的安全。


    1939年2月中旬,東京。


    日軍大本營陸軍部閑院宮參謀總長和陸相杉山元等人認為,岡村寧茨中將的意見不無道理,因為在未取得自給自足,以戰養戰之前,長江水路交通就是武漢幾十萬日軍的生命線,必須確保。而在“刀”和“錘”的威脅中,以“刀”的威脅為最。於是,決定發動南昌會戰。


    天皇批準了此次進攻作戰,並派教育總監西尾壽造大將和陸軍大臣板垣征四郎中將來華主持協調這次作戰。


    岡村寧茨得到大本營進攻南昌的命令,立即著手調動集結部隊,抓緊進行戰前準備。


    2月28日,重慶。


    蔣介石和統帥部的將領們,已從武漢日軍集結的種種跡象中,正確判斷出:日軍第11軍將進攻南昌。當即電令第九戰區代理司令長官薛嶽將軍;


    速將武長路上可移動之兵力增進永修、武寧一帶,而主力出擊部隊應用於武寧方麵。


    3月8日。蔣介石,陳誠等人根據日軍的動向,判斷敵將於4月份發動進攻,於是決定先敵下手,發動四月攻勢。製定了“四月上旬先期製敵,禦敵於修河以北,潦河以西”的進攻作戰計劃。並於當日下達作戰方案:


    (一)、第九戰區為確保南昌及其後方聯絡線,決定


    先發製敵,轉取攻勢以摧毀敵之企圖攻擊之準備,應於


    3月10日前完畢預定攻擊,開始日期為3月15日……


    但是,當時第九戰區各部隊正在整訓之中,又無車船運兵,部隊機動性極差,調動頗感困難;又加上南昌地區為第九戰區和第三戰區的結合部,涉及兩個戰區部隊的協同作戰。日軍發動南昌會戰的另一個目的,就是企圖占領南昌,割斷三、九戰區的聯繫


    由於以上原因,貽誤了蔣介石和陳誠關於在3月10日前完成集結部隊,並進入攻擊態勢,於3月15日發動進攻的命令。


    戰機轉瞬即失,教訓慘痛。


    日軍卻憑藉其大量的汽車、艦船和優良的裝備,迅速調動集結了第101、第106、第116、第6等四個主力師團的兵力,以及重炮兵四個半聯隊,戰車一個半聯隊和海軍、空軍一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日大決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孫挺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孫挺信並收藏中日大決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