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艇冒著敵人炮火全速衝擊,待靠近敵艇隊時,才發射魚雷。隻聽一聲巨響,敵艦隊中間冒起一般濃煙一艘中型軍艦漸漸傾斜沉沒。


    文93號快艇得勝歸來,艇身彈痕累累,艇上官兵幾乎全部掛花。


    7月17日。


    海軍又派史223號和嶽253號怏艇,再次襲擊湖口敵艦隊。清晨,江風徐徐,十分愜意。兩艘快艇裝上魚雷,順江而去。但是,在途中卻被陸軍拉布的水下阻網纏絞,無法脫身,史223號快艇無聲無息地含恨沉入江中;嶽253號也致重傷,無法開動。


    敵艦隊遭中國海軍快艇襲擊,受到很大威脅。於是,出動機群沿江搜索,終於在薪春附近發現快艇停泊基地,便立即對其轟炸攻擊,快艇部隊幾乎遭到全殲,無力再組織對敵艦隊的進攻襲擊。:


    7月22日。


    陳紹寬上將乘湖隼號魚雷快艇到九江前線視察。經實地考察已認為隻布設固定水雷阻敵,效果不大。決定採用浮雷攻擊敵艦。


    他對布雷部隊官兵講話:“浮雷飄泛在水麵,順江而下,向敵艦迎頭痛擊,定使敵艦無法躲避,效果一定良好。但是,施放浮雷,首先要弄清敵艦停泊或行進的路線地點,在相當近的距離內放雷,才能獲得所希望之成果,因此,執行這項任務,是非常危險的,希望我海軍將士,無愧於民族衛士的稱號,發揮決戰決勝精神,完成此項艱巨任務!”


    於是,組成若幹個布雷別動隊,專布浮雷。各隊秘密出發,在黑夜裏越過我方自己布設的數道水雷封鎖線,抵達敵艦隊很近的地方,放下浮雷。首次出擊,即將湖口江麵的敵艦隊炸沉炸傷各一艘。


    另有一支布雷別動隊,帶著沉重的浮雷,從陸路穿過敵占區,深入到安慶敵後開展水上遊擊戰爭,在貴池等地,潛伏於大江兩岸蘆葦叢中,尋機放雷,奇襲敵艦,斷敵交通,神出鬼沒,打得日軍坐臥不安。


    5


    7月上旬。


    正當中、日兩軍在馬當、湖口地區進行武漢外圍戰,並都在積極調兵,準備大決戰之時,從北方傳來一個令蔣介石十分振奮的消息:蘇聯紅軍在吉林省琿春縣最南端的中、蘇邊界上,跟日本關東軍在張鼓峰、沙草峰等地發生了激烈交火,而且規模還不小,雙方都投入了上萬人馬。


    蔣介石立即預感到這一事件將帶來世界局勢的某種變化,這種變化將對中國有百利而無一害。他分析中、日、蘇三國的關係,認為:如果日、蘇之間由此釀成大戰,日本將抽兵北顧,自然給飽受戰爭之苦的中國減輕壓力;如果日、蘇間暫時罷兵言和,則蘇聯對日本仍是一大威脅,日本必然傾全力以攻中國,意圖將中國戰敗之後,早日抽兵他顧。


    此時,軍委會政治部副部長周恩來將軍來見,誠懇地向蔣介石建議,應適當變更和調整會戰兵力,周恩來指出,明朝覆亡的教訓之一,就是節節抵抗,節節敗退,而沒有在敵後留下一定數量的部隊以牽製敵人。我國既已作持久抗戰之計,就不應傾其所有兵力來進行這次會戰。具體建議以三分之一的部隊與日軍對峙;三分之一的部隊轉入敵後,化整為零,開展敵後遊擊戰:另以三分之一的部隊撤到後方,進行整訓補充。


    蔣介石基本接受了周的建議。當即召集何應欽、白崇禧、陳誠等高級軍事人員會議,商討對策。最後,蔣介石作出決定:“我軍必須力求戰而不決,以作長期持久抗戰準備。要使倭寇深深陷入中國戰場的泥沼之中不能自拔,最終將其拖垮擊敗,武漢會戰的攤子已經擺開,我軍非到有利地區,而不要輕易與敵決戰。我們隻以原計劃百分之六十的兵力進行保衛武漢的消耗作戰。保留百分之四十的兵力作今後持久戰的基礎,因此,第五戰區和第九戰區,應根據這個原則,重新調整兵力部署。”


    根據蔣介石這一俄略部署,陳誠立即將江南第九戰區數十萬大軍重新作了相應的調整。將主力集結於鄱陽湖西麵水網地帶和廬山地區,準備在這有利地區殲滅日軍,同時,也能有效地保存自己。


    白崇禧受命之後,也立即趕往商城,在城北的祠堂裏設立第五戰區指揮所(因李宗仁患牙病住院,五戰區由白崇禧代理司令長官),召開軍事會議。白崇禧將精銳之師徐源泉的第26集團軍調到合肥以西,背靠大別山東麓以作持久戰。其他部隊則配置於大別山西北麓,和大別山南麵的長江沿線。白崇禧給本戰區部隊確定的戰略方針是:在大別山南北兩麵險要地區阻敵竄入,或誘敵於對我有利的地帶,加以殲滅,以確保長江北岸。


    同時,白崇禧將第五戰區部隊劃分為三個作戰兵團:


    左兵團:指揮官孫連仲。負責大別山西北麓方麵,將敵誘至有利地區予以殲滅;


    右兵團:指揮官李品仙。負責大別山南麵,利用長江北岸港灣錯雜的有利地形,相機殲敵;


    中央兵團:指揮官廖磊。大軍藏於大別山中,部分兵力守在大別山東麵險要隘口各處,阻止日軍進山。


    白崇禧真不愧為“小諸葛”,第五戰區數十萬大軍經他這樣一撥弄,一兵一卒都靠上了大別山這堅強的堡壘,進可攻,退可守,行動自由,置於不敗之地。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鑽大別山,以作長久抗戰之計。


    白崇禧部署好部隊,就將指揮所搬到大別山西邊一個名叫宋埠的小鎮上,在這兒,他一方麵可以就近與陳誠的九戰區長官部保持密切聯繫,以便江兩岸協同作戰;另一方麵,這一帶是他預設的殲敵戰場,以便就近指揮督戰;其三方麵,他設指揮所於此,是便於掌握左、中、右三個作戰兵團的情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日大決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孫挺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孫挺信並收藏中日大決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