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特種部隊在其軍隊中的精英地位一直是建立在其所經受的嚴格的訓練基礎上。海軍“海豹”突擊隊隊員的入隊訓練就非常典型。美海軍特種作戰中心設在加州科羅拉多,“海豹”的學員要在那裏進行為期6個月訓練,經歷地獄般的磨鍊。“海豹”的學員們浸泡在冰冷的水中直到凍僵為止,被波浪打得暈頭轉向,扛著沉重的橡皮艇跑動。
在各種各樣的訓練中,他們學習各種技巧和團體精神。例如,在生存訓練中,“海豹”受訓人員要學會手腳被綁住扔到水裏而不被淹死的技巧,學會有節奏的呼吸,不時地沉到水底再浮到水麵,這是一種代替踩水的節省體力的方法。
最難熬的是被稱為“地獄周”的第5訓練周,幾乎5個夜晚不睡不眠,受訓人員的承受能力可說到了極限。歷經各種考驗後,多達70%的學員因不堪其艱苦而被淘汰。
1995年12月,有144人到聖迭戈的科羅拉多島進行為期25周的海軍基本水下爆破課目的訓練。在整個訓練過程中,即使學員已經開始學習戰術、武器和爆破技術,嚴酷的體能訓練也絕不間斷。如在7000英尺的高度剛跑完8英裏的山路,還要做100個伏地挺身。還有幾人抬著電線桿跑動,以鍛鍊力量、協調和團體精神。在訓練中,學員們經常受罰,如沒有掌握好小艇,受訓人員要被罰躺在火裏,任憑海浪的衝擊。
第211班開始有144個學員和19個因傷治癒歸隊訓練的上一期的學員,最後隻有38名學員畢業。
除了體能外,現代特種部隊的訓練還注重外交和滲透能力,以及在炮火下保持冷靜。今天的大多數作戰使命要求特種兵善於藏而不露,比如排雷或參加打擊販毒行動、幫助重建被戰爭破壞的國家。撤退難民、特別是進行秘密監視。謝爾頓之前的特種部隊前司令、退役將軍唐寧說:“我們並不需要在酒吧鬥毆中的打架能手。我們所需要的是這樣的人:他能夠走進一個酒吧,意識到這不是個好地方並離開。”
在緊張局勢下執行任務時,能否冷靜觀察可能意味著是消除危機還是引發危機。1996年4月,一支特種部隊特遣隊降落在賴比瑞亞的蒙羅維亞,以幫助那裏的美國人和其它國家的人擺脫內戰的威脅。此時情況已經很複雜,武裝暴徒在使館附近搶劫,站崗的“海豹”隊員遭到槍擊。狙擊手朝使館院裏打黑槍,直升機飛行員偶爾看到流彈從風擋玻璃前掠過。
但是,在將近兩周時間裏,這支部隊未發一槍,撤退了2126人,最大限度減少了在使館周圍交火的可能性。正是對這種紀律性和成熟的需要。才是許多特種部隊,特別是6000人的“綠色貝雷帽”部隊,隻吸收有經驗的軍士、準尉或上尉軍銜以上軍官加入的原因。一本關於特種作戰的新書《非常規戰》的作者蘇珊·馬奎斯說:“他們一開槍射擊。事情就要完全變糟。”
美陸軍特種部隊士兵由於其特種作戰專業的原因,通常局限於世界上的某一地區,學習那裏的語言,研究那裏的文化。這使他們獲得了大多數外國武裝部隊得不到的“入場券”。在波赫全境,有15個特種作戰部隊小組,每組大約6人,住在租來的房子裏,自由地與當地人民交往,主要用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語同他們交談。而其他北約部隊大多駐在壁壘森嚴的軍營裏,隻有巡邏時才外出。由特種部隊士兵和“海豹”突擊隊隊員組成的這些小組的任務是上街了解民情,充噹噹地人與北約部隊指揮官之間的溝通渠道。五角大樓的一位高級官員說,“他們做的事了不起。他們理解他們所處的政治軍事地位。”
雖然他們的許多任務都是公開的,但是仍有危險性。一些令人膽戰心驚的任務需要完成,比如追蹤、識別和銷毀化學、生物與核武器,以及監視不友好港口中的可疑船隻和某些國家的飛彈發射場,甚至摧毀所發現的東西。另外一個更需要特種部隊的領域是打一場“信息戰”——襲擊敵人後方的通信樞紐或指揮與控製中心。盡管官方矢口否認,但許多專家認為,特種部隊的行動還包括中央情報局指揮的絕密活動。
一些例行的任務也會產生出入意料的效果。1996年夏季。美軍特種部隊曾幫助訓練秘魯士兵執行營救人質等任務。同年12月,秘魯恐怖分子搶占了日本在利馬的大使官邸。4個月後執行舉世矚目的營救71名人質任務的突擊隊員中有許多是當時受訓的學員。
海軍2000名“海豹”突擊隊隊員、陸軍2000名別動隊的隊員以及“三角洲”特遣隊主要還是執行“直接行動”任務。寫過幾本有關特種作戰方麵書的一位前“綠色貝雷帽”士兵沃克說,“主要執行使館撤退、捉拿恐怖分子、保衛機場安全等任務。”
美國特種部隊喜歡標榜自己可以“執行無法執行的任務”,但在這種標榜的背後卻充滿了其痛苦的經歷——1993年在索馬利亞,陸軍別動隊隊員進行了6次襲擊,尋找穆罕穆德·f·艾迪德及其親信。但是,第7次的襲擊成為一場災難。2架直升機被擊落,18名別動隊隊員被打死。突然來臨的災難主要歸咎於“任務的隱蔽性”和不恰當地使用軍事力量的策略。美參議院的一份報告也得出類似的結論:盡管每個士兵執行任務都非常勇敢,“但是,像別動隊這樣一支無與倫比的部隊的弱點之一,就是其成員及指揮官的這樣一種信念——他們可以完成任何任務。由於對特種作戰部隊的絕對信任,指揮機構對這類部隊要比對常規部隊進行更多的監督。”
在各種各樣的訓練中,他們學習各種技巧和團體精神。例如,在生存訓練中,“海豹”受訓人員要學會手腳被綁住扔到水裏而不被淹死的技巧,學會有節奏的呼吸,不時地沉到水底再浮到水麵,這是一種代替踩水的節省體力的方法。
最難熬的是被稱為“地獄周”的第5訓練周,幾乎5個夜晚不睡不眠,受訓人員的承受能力可說到了極限。歷經各種考驗後,多達70%的學員因不堪其艱苦而被淘汰。
1995年12月,有144人到聖迭戈的科羅拉多島進行為期25周的海軍基本水下爆破課目的訓練。在整個訓練過程中,即使學員已經開始學習戰術、武器和爆破技術,嚴酷的體能訓練也絕不間斷。如在7000英尺的高度剛跑完8英裏的山路,還要做100個伏地挺身。還有幾人抬著電線桿跑動,以鍛鍊力量、協調和團體精神。在訓練中,學員們經常受罰,如沒有掌握好小艇,受訓人員要被罰躺在火裏,任憑海浪的衝擊。
第211班開始有144個學員和19個因傷治癒歸隊訓練的上一期的學員,最後隻有38名學員畢業。
除了體能外,現代特種部隊的訓練還注重外交和滲透能力,以及在炮火下保持冷靜。今天的大多數作戰使命要求特種兵善於藏而不露,比如排雷或參加打擊販毒行動、幫助重建被戰爭破壞的國家。撤退難民、特別是進行秘密監視。謝爾頓之前的特種部隊前司令、退役將軍唐寧說:“我們並不需要在酒吧鬥毆中的打架能手。我們所需要的是這樣的人:他能夠走進一個酒吧,意識到這不是個好地方並離開。”
在緊張局勢下執行任務時,能否冷靜觀察可能意味著是消除危機還是引發危機。1996年4月,一支特種部隊特遣隊降落在賴比瑞亞的蒙羅維亞,以幫助那裏的美國人和其它國家的人擺脫內戰的威脅。此時情況已經很複雜,武裝暴徒在使館附近搶劫,站崗的“海豹”隊員遭到槍擊。狙擊手朝使館院裏打黑槍,直升機飛行員偶爾看到流彈從風擋玻璃前掠過。
但是,在將近兩周時間裏,這支部隊未發一槍,撤退了2126人,最大限度減少了在使館周圍交火的可能性。正是對這種紀律性和成熟的需要。才是許多特種部隊,特別是6000人的“綠色貝雷帽”部隊,隻吸收有經驗的軍士、準尉或上尉軍銜以上軍官加入的原因。一本關於特種作戰的新書《非常規戰》的作者蘇珊·馬奎斯說:“他們一開槍射擊。事情就要完全變糟。”
美陸軍特種部隊士兵由於其特種作戰專業的原因,通常局限於世界上的某一地區,學習那裏的語言,研究那裏的文化。這使他們獲得了大多數外國武裝部隊得不到的“入場券”。在波赫全境,有15個特種作戰部隊小組,每組大約6人,住在租來的房子裏,自由地與當地人民交往,主要用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語同他們交談。而其他北約部隊大多駐在壁壘森嚴的軍營裏,隻有巡邏時才外出。由特種部隊士兵和“海豹”突擊隊隊員組成的這些小組的任務是上街了解民情,充噹噹地人與北約部隊指揮官之間的溝通渠道。五角大樓的一位高級官員說,“他們做的事了不起。他們理解他們所處的政治軍事地位。”
雖然他們的許多任務都是公開的,但是仍有危險性。一些令人膽戰心驚的任務需要完成,比如追蹤、識別和銷毀化學、生物與核武器,以及監視不友好港口中的可疑船隻和某些國家的飛彈發射場,甚至摧毀所發現的東西。另外一個更需要特種部隊的領域是打一場“信息戰”——襲擊敵人後方的通信樞紐或指揮與控製中心。盡管官方矢口否認,但許多專家認為,特種部隊的行動還包括中央情報局指揮的絕密活動。
一些例行的任務也會產生出入意料的效果。1996年夏季。美軍特種部隊曾幫助訓練秘魯士兵執行營救人質等任務。同年12月,秘魯恐怖分子搶占了日本在利馬的大使官邸。4個月後執行舉世矚目的營救71名人質任務的突擊隊員中有許多是當時受訓的學員。
海軍2000名“海豹”突擊隊隊員、陸軍2000名別動隊的隊員以及“三角洲”特遣隊主要還是執行“直接行動”任務。寫過幾本有關特種作戰方麵書的一位前“綠色貝雷帽”士兵沃克說,“主要執行使館撤退、捉拿恐怖分子、保衛機場安全等任務。”
美國特種部隊喜歡標榜自己可以“執行無法執行的任務”,但在這種標榜的背後卻充滿了其痛苦的經歷——1993年在索馬利亞,陸軍別動隊隊員進行了6次襲擊,尋找穆罕穆德·f·艾迪德及其親信。但是,第7次的襲擊成為一場災難。2架直升機被擊落,18名別動隊隊員被打死。突然來臨的災難主要歸咎於“任務的隱蔽性”和不恰當地使用軍事力量的策略。美參議院的一份報告也得出類似的結論:盡管每個士兵執行任務都非常勇敢,“但是,像別動隊這樣一支無與倫比的部隊的弱點之一,就是其成員及指揮官的這樣一種信念——他們可以完成任何任務。由於對特種作戰部隊的絕對信任,指揮機構對這類部隊要比對常規部隊進行更多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