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紀實] 《中途島奇蹟》作者:[美]戈登·w·普蘭奇【完結】
譯者的話
1942年6月初的中途島海戰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日軍繼偷襲珍珠港,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後,頻頻南擊,連連告捷,取得了戰略主動權。日軍狂妄自信,不可一世。而美軍處境困難,士氣低落。珊瑚海一役,雖使日軍受挫,但雙方隻打了個平手。1942年6月初,美軍在尼米茲上將,弗萊徹和斯普魯恩斯少將指揮下,以3艘航空母艦在中途島西北海域設伏,其艦載航空兵在最有利的時機從天而降,迅速擊沉了日第一航空艦隊司令南雲中將親率的全部4艘曾參加襲擊珍珠港的航空母艦,創造了戰爭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又一個奇蹟。這次大海戰從根本上扭轉了美守日攻的戰略態勢,為在太平洋戰場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本書主要作者戈登·w·普蘭奇(1910-1980)教授是美國著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專家。他生於艾奧瓦州,早年就讀於艾奧瓦大學和柏林大學,1939年起在馬裏蘭大學執教。大戰時期,他曾在海軍預備隊當軍官。1945年12月至1951年7月,他是駐東京的美遠東司令部的文職官員。其間,1946年10月至1951年6月擔任麥克阿瑟手下的情報部歷史科主任,接著又在軍史科當了一個月的代理主任。普蘭奇在海軍和陸軍中的經歷為他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在去世前的37年中,普蘭奇親自採訪了許多與珍珠港事件及中途島海戰有關的美方、特別是日方的指揮軍官,查閱了大量的檔案材料,寫出了多卷手稿(僅珍珠港事件手稿就達3500頁之多!)。教授的兩位學生遵照他的遺願,對手稿進行了加工、整理、壓縮。1981年11月,教授研究珍珠港事件的長篇巨著《黎明,我們還在酣睡》問世。《中途島奇蹟》於教授逝世兩年後即1982年出版。
本書旁徵博引,詳細敘述了中途島海戰的經過,比較客觀地分析了美日雙方勝負的主要原因,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作戰指揮藝術不可多得的好材料之一。鑑於我國還沒有如此詳細介紹中途島海戰的譯著,因此我們認為把普蘭奇的這本著作譯介給我國讀者是項有意義的工作,一定能引起從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的同誌和廣大讀者的興趣。
原作文字跳躍跌宕,我們在翻譯中保留了作者的這一風格。本書書末附錄中列了“縮略語英漢對照表”,“戰鬥序列”等,便於讀者查閱。
本書第一至十九章由王喜六同誌翻譯,第二十至三十八章由祁阿紅同誌翻譯,第三十九章至四十二章由翁才浩同誌翻譯。對軍事英語素有研究的居祖純副教授擔任了本書的統校工作。在翻譯過程中,我們參考了許秋明、王紹坊同誌譯校的《中途島海戰》一書,還得到了南京外國語學院日語組教員的大力協助,謹此致謝。
由於我們水平有限,譯文難免謬誤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譯者
1986年2月於
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外國語學院
導言
馬裏蘭大學史學教授戈登·w·普蘭奇1980年謝世時留下了若幹手稿,有的已經完稿,有的尚未成型。其中第一本是對日軍襲擊珍珠港事件作了大量調查研究後經過濃縮寫成的,書名為:《黎明,我們還在酣睡──珍珠港事件內幕》,已於1981年11月出版。
現在這一本是《黎明,我們還在酣睡》的續篇。看過上篇的讀者將會在本書中遇到許多熟悉的人物。確實,對珍珠港事件長達37年的研究使普蘭奇對中途島海戰有了相當透徹的認識,甚至在《讀者文摘》就珍珠港事件向他約稿之前(該稿壓縮後已於1972年11月發表)就已是這樣。特別是,在作者就珍珠港事件作過採訪的日本朋友中,有不少人參加過或研究過中途島戰役。由於日方關於中途島戰役的大量作戰計劃,作戰命令、工作文件、來往函電及其它文件已經隨南雲的4艘航空母艦一起沉入中途島海域,不可復得,因而有關中途島戰役的日方文件奇缺。這樣,普蘭奇與日本朋友的會見就顯得尤為珍貴。
美國方麵,上自切斯特·w·尼米茲海軍上將,下至低級軍官,許多參戰人員給了普蘭奇極好的合作。因為當時美方參戰部隊遞交了詳細的報告,所以美方作戰記錄查找十分方便。然而,考慮到這些材料是在當時或事後不久寫成的,帶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廂情願的色彩,尤其是對空戰的記述,視野太窄。因此,我們必須以懷疑的眼光和虛心的精神分析處理它們。如果對材料中聲稱的戰果全部信以為真,結果就成了:中途島一戰,美國人炸沉了日本除皇宮外的所有東西。同樣,日方報紙也大肆吹噓,說日本人在中途島海戰中大獲全勝。
普蘭奇教授和我們兩人都力圖公正地評判這次戰役,考慮到現有的材料,我們盡可能使雙方在書中所占的篇幅大體相當。
任何歷史著作都必然是集體努力的結晶,本書也不例外。由於篇幅所限,我們無法在此對為本書作出貢獻的所有朋友一一致謝。但是,我們要特別衷心感謝其中的兩位。一位是普蘭奇教授在馬裏蘭大學的學生、前美海軍陸戰隊軍官:羅伯特·e·巴德先生。巴德在教授的指導下撰寫了題為“中途島戰役指揮問題研究”的博士論文。他非常慷慨地將論文及其依據的背景材料──包括他與美日在該戰役中的幾位倖存者的談話記錄──全部提供給了教授。對本書的編纂來說,這些資料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
譯者的話
1942年6月初的中途島海戰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日軍繼偷襲珍珠港,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後,頻頻南擊,連連告捷,取得了戰略主動權。日軍狂妄自信,不可一世。而美軍處境困難,士氣低落。珊瑚海一役,雖使日軍受挫,但雙方隻打了個平手。1942年6月初,美軍在尼米茲上將,弗萊徹和斯普魯恩斯少將指揮下,以3艘航空母艦在中途島西北海域設伏,其艦載航空兵在最有利的時機從天而降,迅速擊沉了日第一航空艦隊司令南雲中將親率的全部4艘曾參加襲擊珍珠港的航空母艦,創造了戰爭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又一個奇蹟。這次大海戰從根本上扭轉了美守日攻的戰略態勢,為在太平洋戰場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本書主要作者戈登·w·普蘭奇(1910-1980)教授是美國著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專家。他生於艾奧瓦州,早年就讀於艾奧瓦大學和柏林大學,1939年起在馬裏蘭大學執教。大戰時期,他曾在海軍預備隊當軍官。1945年12月至1951年7月,他是駐東京的美遠東司令部的文職官員。其間,1946年10月至1951年6月擔任麥克阿瑟手下的情報部歷史科主任,接著又在軍史科當了一個月的代理主任。普蘭奇在海軍和陸軍中的經歷為他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在去世前的37年中,普蘭奇親自採訪了許多與珍珠港事件及中途島海戰有關的美方、特別是日方的指揮軍官,查閱了大量的檔案材料,寫出了多卷手稿(僅珍珠港事件手稿就達3500頁之多!)。教授的兩位學生遵照他的遺願,對手稿進行了加工、整理、壓縮。1981年11月,教授研究珍珠港事件的長篇巨著《黎明,我們還在酣睡》問世。《中途島奇蹟》於教授逝世兩年後即1982年出版。
本書旁徵博引,詳細敘述了中途島海戰的經過,比較客觀地分析了美日雙方勝負的主要原因,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作戰指揮藝術不可多得的好材料之一。鑑於我國還沒有如此詳細介紹中途島海戰的譯著,因此我們認為把普蘭奇的這本著作譯介給我國讀者是項有意義的工作,一定能引起從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的同誌和廣大讀者的興趣。
原作文字跳躍跌宕,我們在翻譯中保留了作者的這一風格。本書書末附錄中列了“縮略語英漢對照表”,“戰鬥序列”等,便於讀者查閱。
本書第一至十九章由王喜六同誌翻譯,第二十至三十八章由祁阿紅同誌翻譯,第三十九章至四十二章由翁才浩同誌翻譯。對軍事英語素有研究的居祖純副教授擔任了本書的統校工作。在翻譯過程中,我們參考了許秋明、王紹坊同誌譯校的《中途島海戰》一書,還得到了南京外國語學院日語組教員的大力協助,謹此致謝。
由於我們水平有限,譯文難免謬誤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譯者
1986年2月於
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外國語學院
導言
馬裏蘭大學史學教授戈登·w·普蘭奇1980年謝世時留下了若幹手稿,有的已經完稿,有的尚未成型。其中第一本是對日軍襲擊珍珠港事件作了大量調查研究後經過濃縮寫成的,書名為:《黎明,我們還在酣睡──珍珠港事件內幕》,已於1981年11月出版。
現在這一本是《黎明,我們還在酣睡》的續篇。看過上篇的讀者將會在本書中遇到許多熟悉的人物。確實,對珍珠港事件長達37年的研究使普蘭奇對中途島海戰有了相當透徹的認識,甚至在《讀者文摘》就珍珠港事件向他約稿之前(該稿壓縮後已於1972年11月發表)就已是這樣。特別是,在作者就珍珠港事件作過採訪的日本朋友中,有不少人參加過或研究過中途島戰役。由於日方關於中途島戰役的大量作戰計劃,作戰命令、工作文件、來往函電及其它文件已經隨南雲的4艘航空母艦一起沉入中途島海域,不可復得,因而有關中途島戰役的日方文件奇缺。這樣,普蘭奇與日本朋友的會見就顯得尤為珍貴。
美國方麵,上自切斯特·w·尼米茲海軍上將,下至低級軍官,許多參戰人員給了普蘭奇極好的合作。因為當時美方參戰部隊遞交了詳細的報告,所以美方作戰記錄查找十分方便。然而,考慮到這些材料是在當時或事後不久寫成的,帶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廂情願的色彩,尤其是對空戰的記述,視野太窄。因此,我們必須以懷疑的眼光和虛心的精神分析處理它們。如果對材料中聲稱的戰果全部信以為真,結果就成了:中途島一戰,美國人炸沉了日本除皇宮外的所有東西。同樣,日方報紙也大肆吹噓,說日本人在中途島海戰中大獲全勝。
普蘭奇教授和我們兩人都力圖公正地評判這次戰役,考慮到現有的材料,我們盡可能使雙方在書中所占的篇幅大體相當。
任何歷史著作都必然是集體努力的結晶,本書也不例外。由於篇幅所限,我們無法在此對為本書作出貢獻的所有朋友一一致謝。但是,我們要特別衷心感謝其中的兩位。一位是普蘭奇教授在馬裏蘭大學的學生、前美海軍陸戰隊軍官:羅伯特·e·巴德先生。巴德在教授的指導下撰寫了題為“中途島戰役指揮問題研究”的博士論文。他非常慷慨地將論文及其依據的背景材料──包括他與美日在該戰役中的幾位倖存者的談話記錄──全部提供給了教授。對本書的編纂來說,這些資料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