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歐洲的重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九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邱吉爾從道義的角度反對把德國人強行遷出有爭議的地區。經過多次討論後,一致同意在會議的報告中寫明三國政府贊成有秩序地、合乎人道地遷移人口。鑑於難民將給德國造成負擔,三國政府要求各國,包括波蘭在內,在各盟國管製委員會能夠對情況進行調查,對所報導的已進入德國的被驅逐者的人數進行查核,並對他們在全德國的合理分布作出安排之前,暫勿進一步驅逐德國人。至於德國的賠償,俄國保證從它自己分得的那一份中支付波蘭的應得額。
在1945年8月2日發表的波茨坦會議公報中,三國政府正式承認雅爾達宣言關於成立波蘭政府的規定已經實現,並已相應地建立了外交關係。波蘭民族團結臨時政府的領導人曾向英國外交大臣貝文保證一年內舉行選舉,但波茨坦會議公報中卻隻是說,三國注意到新的臨時政府同意按照雅爾達宣言所規定的方案盡早舉行選舉。它還說盟國報界代表將可以自由報導選舉前和選舉進行時的波蘭國內情況。
在會議開始時,史達林表示他希望“取消”波蘭流亡政府。然而,邱吉爾在這一點上竭力爭辯;他提到英國政府當初就是為了支持流亡政府所代表的波蘭而參戰的,並說英國和蘇聯政府在對波蘭的態度上有所不同,那是很自然的。當史達林主張把流亡政府的財產轉移給新的臨時政府時,邱吉爾指出流亡政府在英國談不上有什麽財產。在討論流亡政府所負的債務時,史達林說不應要求新的波蘭政府承擔。杜魯門則堅持說,不應使他的政府承擔這些債務,並說財產的任何轉移都應該依法辦理。會議的公報採納了史達林最初的建議,宣布波蘭流亡政府已不再存在。三國政府同意由波蘭民族團結臨時政府接收各該國領土上屬於波蘭國家的一切財產,保證這些財產不落入“第三者”之手;並同意為一切在國外而願意回去的波蘭人,包括武裝部隊人員和商船海員,提供回國方便,條件是,他們將和其他波蘭公民一樣享有同等的權利和待遇。
波茨坦會議正式解決了波蘭流亡政府的地位問題和波蘭國家財產問題,但是留在國外的大量波蘭人同波蘭國內新的臨時政府之間的關係問題仍然存在。安德爾斯對俄國人抱有敵意,對波蘭臨時政府中他認為是俄國人的傀儡或受騙者的人物表示蔑視,甚至在他的部下麵前,他也從不掩飾這些情緒。駐在義大利的十一萬二千名波蘭軍人中,大部分是在莫洛托夫-裏賓特洛甫條約簽訂後,來自兩次大戰之間的波蘭東部地區,當時這些地區已被併入蘇聯,而且他們都在蘇聯各地的俘虜營裏住過一些時間。他們這段不幸的經歷,使他們對過去俘虜他們的俄國人積下了不少仇恨,而安德爾斯又助長了他們的這種情緒。因此他們的大多數人幾乎不可能甘心順從波蘭的現政權。可是,駐意波軍中的一小部分和駐在英國的六萬名波蘭軍隊,以及西歐前線的大量波蘭人,大多數來自波蘭的中部和西部;他們有些是在1939年德軍入侵時逃出來,在國外為他們的國家作戰的,另一些是被德國人征入國防軍或黨衛隊,在作戰時趁機投到盟國方麵來的。這一類波蘭人就不大會由於他們對俄國有反感,或對新的臨時政府的性質有看法,而不願回國去幫助重建他們破碎的祖國;但是他們很多人對回去有顧慮,因為他們同波蘭地下政權及戰前各政黨有過聯繫,生怕人們因此而加罪於他們。當貝文於8月20日在下院的演說中敦促國外的波蘭人回國去擔負起他們的責任時,他提到波蘭的秘密警察問題“還沒有得到澄清”。這無疑是阻礙他們回去的一個主要考慮,當民族團結臨時政府在9月間宣布對國家軍戰士和政治犯實行大赦時,顯然是認識到了這一事實。
波蘭戰後實際擁有的那塊國土,是遭受了嚴重破壞的。維斯杜拉河西岸的華沙市幾已蕩然無存,臨時政府最初曾猶豫過,是花力量重建這個城市呢,還是索性遷都至克拉科夫。其他城鎮,除但澤外,大多還比較完整,但嚴重缺少各種形式的運輸工具和工業機器。在鄉村,由於各種軍隊來來往往,剩下家畜寥寥無幾,農民既沒有牲口或拖拉機來翻耕他們的土地,也沒有種子來播種下一熟作物。根據1944年9月間俄國人同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達成的協議,陸續從寇鬆線以東遷出的波蘭家庭,更增加了原來已過於擁擠的波蘭中部地區的人口。由於波蘭被奪去了它在兩次大戰之間占有過的一些領土,因此,幾乎所有的波蘭人,不管其政治觀點如何,都認為他們理應得到俄國人答應讓他們管理的那些德國土地。隨著紅軍在1945 年初通過波蘭向前推進,並逐漸把這些地區的行政權交給華沙臨時政府,華沙政府立即開始驅逐殘餘的德國人,並把從利沃夫和維爾紐斯地區搬出來的波蘭住戶遷往馬祖裏和奧得-尼斯流域各省。但是這些省份在戰爭中遭受的損失也很慘重,而且有相當大一部分工業機器設備已被俄國人拆下運走。但澤和波羅的海其他口岸的港口設備也是如此。這就是民族團結臨時政府成立後所麵臨的局麵,使它一開始就得依靠外援。
新政府的領導人在6月28日從莫斯科到達華沙之後,華沙臨時政府原來的班子正式解散了他們的政府,從而正式表明波蘭民族團結臨時政府完全是一個新的政府。可是,這個新政府仍然承認1944年和1945年初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後來稱為臨時政府,先是設在盧布林,後遷在華沙)通過的各項法令繼續有效。
在1945年8月2日發表的波茨坦會議公報中,三國政府正式承認雅爾達宣言關於成立波蘭政府的規定已經實現,並已相應地建立了外交關係。波蘭民族團結臨時政府的領導人曾向英國外交大臣貝文保證一年內舉行選舉,但波茨坦會議公報中卻隻是說,三國注意到新的臨時政府同意按照雅爾達宣言所規定的方案盡早舉行選舉。它還說盟國報界代表將可以自由報導選舉前和選舉進行時的波蘭國內情況。
在會議開始時,史達林表示他希望“取消”波蘭流亡政府。然而,邱吉爾在這一點上竭力爭辯;他提到英國政府當初就是為了支持流亡政府所代表的波蘭而參戰的,並說英國和蘇聯政府在對波蘭的態度上有所不同,那是很自然的。當史達林主張把流亡政府的財產轉移給新的臨時政府時,邱吉爾指出流亡政府在英國談不上有什麽財產。在討論流亡政府所負的債務時,史達林說不應要求新的波蘭政府承擔。杜魯門則堅持說,不應使他的政府承擔這些債務,並說財產的任何轉移都應該依法辦理。會議的公報採納了史達林最初的建議,宣布波蘭流亡政府已不再存在。三國政府同意由波蘭民族團結臨時政府接收各該國領土上屬於波蘭國家的一切財產,保證這些財產不落入“第三者”之手;並同意為一切在國外而願意回去的波蘭人,包括武裝部隊人員和商船海員,提供回國方便,條件是,他們將和其他波蘭公民一樣享有同等的權利和待遇。
波茨坦會議正式解決了波蘭流亡政府的地位問題和波蘭國家財產問題,但是留在國外的大量波蘭人同波蘭國內新的臨時政府之間的關係問題仍然存在。安德爾斯對俄國人抱有敵意,對波蘭臨時政府中他認為是俄國人的傀儡或受騙者的人物表示蔑視,甚至在他的部下麵前,他也從不掩飾這些情緒。駐在義大利的十一萬二千名波蘭軍人中,大部分是在莫洛托夫-裏賓特洛甫條約簽訂後,來自兩次大戰之間的波蘭東部地區,當時這些地區已被併入蘇聯,而且他們都在蘇聯各地的俘虜營裏住過一些時間。他們這段不幸的經歷,使他們對過去俘虜他們的俄國人積下了不少仇恨,而安德爾斯又助長了他們的這種情緒。因此他們的大多數人幾乎不可能甘心順從波蘭的現政權。可是,駐意波軍中的一小部分和駐在英國的六萬名波蘭軍隊,以及西歐前線的大量波蘭人,大多數來自波蘭的中部和西部;他們有些是在1939年德軍入侵時逃出來,在國外為他們的國家作戰的,另一些是被德國人征入國防軍或黨衛隊,在作戰時趁機投到盟國方麵來的。這一類波蘭人就不大會由於他們對俄國有反感,或對新的臨時政府的性質有看法,而不願回國去幫助重建他們破碎的祖國;但是他們很多人對回去有顧慮,因為他們同波蘭地下政權及戰前各政黨有過聯繫,生怕人們因此而加罪於他們。當貝文於8月20日在下院的演說中敦促國外的波蘭人回國去擔負起他們的責任時,他提到波蘭的秘密警察問題“還沒有得到澄清”。這無疑是阻礙他們回去的一個主要考慮,當民族團結臨時政府在9月間宣布對國家軍戰士和政治犯實行大赦時,顯然是認識到了這一事實。
波蘭戰後實際擁有的那塊國土,是遭受了嚴重破壞的。維斯杜拉河西岸的華沙市幾已蕩然無存,臨時政府最初曾猶豫過,是花力量重建這個城市呢,還是索性遷都至克拉科夫。其他城鎮,除但澤外,大多還比較完整,但嚴重缺少各種形式的運輸工具和工業機器。在鄉村,由於各種軍隊來來往往,剩下家畜寥寥無幾,農民既沒有牲口或拖拉機來翻耕他們的土地,也沒有種子來播種下一熟作物。根據1944年9月間俄國人同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達成的協議,陸續從寇鬆線以東遷出的波蘭家庭,更增加了原來已過於擁擠的波蘭中部地區的人口。由於波蘭被奪去了它在兩次大戰之間占有過的一些領土,因此,幾乎所有的波蘭人,不管其政治觀點如何,都認為他們理應得到俄國人答應讓他們管理的那些德國土地。隨著紅軍在1945 年初通過波蘭向前推進,並逐漸把這些地區的行政權交給華沙臨時政府,華沙政府立即開始驅逐殘餘的德國人,並把從利沃夫和維爾紐斯地區搬出來的波蘭住戶遷往馬祖裏和奧得-尼斯流域各省。但是這些省份在戰爭中遭受的損失也很慘重,而且有相當大一部分工業機器設備已被俄國人拆下運走。但澤和波羅的海其他口岸的港口設備也是如此。這就是民族團結臨時政府成立後所麵臨的局麵,使它一開始就得依靠外援。
新政府的領導人在6月28日從莫斯科到達華沙之後,華沙臨時政府原來的班子正式解散了他們的政府,從而正式表明波蘭民族團結臨時政府完全是一個新的政府。可是,這個新政府仍然承認1944年和1945年初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後來稱為臨時政府,先是設在盧布林,後遷在華沙)通過的各項法令繼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