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卜。(《合集》28974;《京津》2539)
……王祼……非,左卜有祟……(《合集》15836)
……入商。左卜占曰:弜入商。(《屯南》930)元卜、右卜、左卜,乃分指三卜的三塊甲骨,或因三人同時占之,故亦指人,設職以稱。元者,首也,有首位第一之義,甲骨文中每以“王占”居首要位置,則元卜非王者莫屬。又殷人言左右,大多是先右後左,則右卜應為第二卜,左卜為第三卜。《禮記·禮運》雲:“卜筮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無為也以守至正。”殷商王朝的占卜形態,大概也是王者的元卜居中,右卜和左卜分居兩側為配角。所謂“習元卜”,是後續王者元卜的再貞,為三卜製和習卜結合形態。
三卜製在具體實施時,比較規範的形式是每一卜由一人貫徹終始,但大多數場合往往由商王和右、左卜分別主持每一卜的某個主要占卜環節,尚有一些神職人員為輔助,群稱為“多卜”1。《周禮·春官》有卜師,“辨龜之上下左右陰陽,以授命龜者”,“垂氏掌共爑契”,“占人掌占龜,以■吉凶。”大概商代的命龜、鑽鑿、燋灼、占坼、辨兆象、記效驗乃至卜辭的契刻等,各有專人分司其事。《禮記·玉藻》雲:“卜人定龜,史定墨(兆廣),君定體(兆象)。”《周禮·占人》雲:“凡卜筮,君占體,大夫占色(兆氣),史占墨,卜人占坼(兆舋)。”這種君、史、卜三位一體的占卜程式,當源出晚商三卜製。
據張秉權先生研究,晚商已產生了以三的數目代表全體和整體的觀念2。三卜製也具備這層意義。《國語·周語上》雲:“人三為眾。”三卜製通過以元卜、右卜、左卜三者為主的占卜,寓意於取得人神間的全麵溝通交流。《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三卜,禮也”,何休註:“三卜,吉凶必有相奇者可以決疑,故求吉必三卜。”大概殷商王朝三卜製的形成,也意在構建代表整個統治集團政治利益的占卜禮製。
不過,殷商王朝的三卜製,是將王卜、“王占”放在舉足輕重的位置,卜人的占斷一般與王卜、王占相呼應,如:
丁酉卜,王,貞勿死。扶曰:不其死。(《外》240)
乙亥卜,自貞。王曰:有孕,嘉。扶曰:嘉。(《合集》21072)
丙寅卜,葉,王告取兒。葉占曰:若,往。
(同上20534)
王其■,不遘雨。右曰:帝。(同上30111)
丙寅卜,■貞。卜竹曰:其侑於丁■。王曰:弜疇,翌丁卯率,若。
己已卜,■貞。咼曰:入。王曰:入。允入。(同上23805)
顯而易見,卜人的占斷有效地維護著神的旨意和人王尊嚴之間的統一性,商王在占卜過程中握有決定性的權威。說明這種三卜製是建立在信奉神靈和服從人王的社會政治製度基礎上的,是借宗教崇拜信仰以樹立對人王的絕對服隊。三卜製有可能把人王擺到與神靈同等重要的位置,但其占卜後效如何,卻又取決於人王實際生活經驗和治理國家的政治才能,取決於人王如何巧妙運用甲骨占卜的特殊思維模式,對客觀事物的因果表象作出比較合理的判斷推測,當然這也必然伴隨著某種風險,因為錯誤的預測,有可能影響到王權的穩固,損傷人王的威信。事實上晚商的卜官集團也已採取種種彌補措施,設法掩飾或沖淡商王在占斷中的錯誤預測。美國吉德煒教授即已注意到武丁時不少卜辭不記占辭和驗辭,有些雖有驗辭,卻既不證實也不否定王的占辭,有些驗辭隻是對王占作出補充修正或進行閃爍其詞的答覆,以期維護商王在占卜上的魅力,及至後來幾王的占卜,更遠不如武丁時代真實,操縱玩弄的痕跡極為明顯1。說明隨著晚商占卜禮製的確立和王權政治製度的深化,傳統的“卜以問疑”、“不違卜筮”的神聖觀念已遭到衝擊和動搖,甲骨占卜也日趨公式化而呈衰落之勢。
但也必須指出,隨著殷商王朝三卜製的確立,右卜和左卜兩大卜官係統,有可能形成朝中各自握有相當權勢的兩大支係,在王權政治中扮演其各自的政治角色,並以其卜法知識的專屬和神職的世替,尾大不掉而累續為占卜上的兩係,這在殷墟甲骨形態有揭示。《洪範》言“龜筮共違於人,用靜吉,用作凶”,是知占卜的兩係對王權體製和貴族社會生活影響不小。
(二)卜筮並用
晚商王朝的占卜製度,除以同事數貞、異時習卜,及以王占為核心、右左卜官建置為兩係的三卜製,構成其重要特徵外,官方的甲骨占卜,又有與中下層社會久已流行的手續簡單的筮占法相補綴,卜筮並用,兩相參照聯繫。
筮占是數占,《左傳·僖公十五年》雲:“龜,象也;筮,數也。”《史記·龜策列傳》雲:“■策定數,灼龜觀兆。”筮占與甲骨占卜以兆象變化斷吉凶不同,是據揲蓍草所得數字變化定休咎禍福,似源起原始社會簡單的數學運算法,後變為占卜手段1。《周禮》有言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帝王世紀》有謂“庖犧氏作八卦,神農之為六十四卦,黃帝堯舜引而伸之,分為二易,至夏人因炎帝曰連山,殷人因黃帝曰歸藏,文王廣六十四卦,著九六之爻,謂之周易。”《連山》、《歸藏》、《周易》即是三部古老的筮占匯集,唯《周易》流傳至今。《山海經·海外西經》郭璞注有引《歸藏》佚文:“夏後啟筮:禦龍以登於天,吉。”大概《連山》、《歸藏》主要本之夏商人的筮占材料。《尚書·洪範》記有傳為夏禹時兩種筮占兆象分類:“曰貞、曰悔。”《世本》有商大戊時“巫鹹作筮”之說,恐怕不是向壁虛造。
……王祼……非,左卜有祟……(《合集》15836)
……入商。左卜占曰:弜入商。(《屯南》930)元卜、右卜、左卜,乃分指三卜的三塊甲骨,或因三人同時占之,故亦指人,設職以稱。元者,首也,有首位第一之義,甲骨文中每以“王占”居首要位置,則元卜非王者莫屬。又殷人言左右,大多是先右後左,則右卜應為第二卜,左卜為第三卜。《禮記·禮運》雲:“卜筮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無為也以守至正。”殷商王朝的占卜形態,大概也是王者的元卜居中,右卜和左卜分居兩側為配角。所謂“習元卜”,是後續王者元卜的再貞,為三卜製和習卜結合形態。
三卜製在具體實施時,比較規範的形式是每一卜由一人貫徹終始,但大多數場合往往由商王和右、左卜分別主持每一卜的某個主要占卜環節,尚有一些神職人員為輔助,群稱為“多卜”1。《周禮·春官》有卜師,“辨龜之上下左右陰陽,以授命龜者”,“垂氏掌共爑契”,“占人掌占龜,以■吉凶。”大概商代的命龜、鑽鑿、燋灼、占坼、辨兆象、記效驗乃至卜辭的契刻等,各有專人分司其事。《禮記·玉藻》雲:“卜人定龜,史定墨(兆廣),君定體(兆象)。”《周禮·占人》雲:“凡卜筮,君占體,大夫占色(兆氣),史占墨,卜人占坼(兆舋)。”這種君、史、卜三位一體的占卜程式,當源出晚商三卜製。
據張秉權先生研究,晚商已產生了以三的數目代表全體和整體的觀念2。三卜製也具備這層意義。《國語·周語上》雲:“人三為眾。”三卜製通過以元卜、右卜、左卜三者為主的占卜,寓意於取得人神間的全麵溝通交流。《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三卜,禮也”,何休註:“三卜,吉凶必有相奇者可以決疑,故求吉必三卜。”大概殷商王朝三卜製的形成,也意在構建代表整個統治集團政治利益的占卜禮製。
不過,殷商王朝的三卜製,是將王卜、“王占”放在舉足輕重的位置,卜人的占斷一般與王卜、王占相呼應,如:
丁酉卜,王,貞勿死。扶曰:不其死。(《外》240)
乙亥卜,自貞。王曰:有孕,嘉。扶曰:嘉。(《合集》21072)
丙寅卜,葉,王告取兒。葉占曰:若,往。
(同上20534)
王其■,不遘雨。右曰:帝。(同上30111)
丙寅卜,■貞。卜竹曰:其侑於丁■。王曰:弜疇,翌丁卯率,若。
己已卜,■貞。咼曰:入。王曰:入。允入。(同上23805)
顯而易見,卜人的占斷有效地維護著神的旨意和人王尊嚴之間的統一性,商王在占卜過程中握有決定性的權威。說明這種三卜製是建立在信奉神靈和服從人王的社會政治製度基礎上的,是借宗教崇拜信仰以樹立對人王的絕對服隊。三卜製有可能把人王擺到與神靈同等重要的位置,但其占卜後效如何,卻又取決於人王實際生活經驗和治理國家的政治才能,取決於人王如何巧妙運用甲骨占卜的特殊思維模式,對客觀事物的因果表象作出比較合理的判斷推測,當然這也必然伴隨著某種風險,因為錯誤的預測,有可能影響到王權的穩固,損傷人王的威信。事實上晚商的卜官集團也已採取種種彌補措施,設法掩飾或沖淡商王在占斷中的錯誤預測。美國吉德煒教授即已注意到武丁時不少卜辭不記占辭和驗辭,有些雖有驗辭,卻既不證實也不否定王的占辭,有些驗辭隻是對王占作出補充修正或進行閃爍其詞的答覆,以期維護商王在占卜上的魅力,及至後來幾王的占卜,更遠不如武丁時代真實,操縱玩弄的痕跡極為明顯1。說明隨著晚商占卜禮製的確立和王權政治製度的深化,傳統的“卜以問疑”、“不違卜筮”的神聖觀念已遭到衝擊和動搖,甲骨占卜也日趨公式化而呈衰落之勢。
但也必須指出,隨著殷商王朝三卜製的確立,右卜和左卜兩大卜官係統,有可能形成朝中各自握有相當權勢的兩大支係,在王權政治中扮演其各自的政治角色,並以其卜法知識的專屬和神職的世替,尾大不掉而累續為占卜上的兩係,這在殷墟甲骨形態有揭示。《洪範》言“龜筮共違於人,用靜吉,用作凶”,是知占卜的兩係對王權體製和貴族社會生活影響不小。
(二)卜筮並用
晚商王朝的占卜製度,除以同事數貞、異時習卜,及以王占為核心、右左卜官建置為兩係的三卜製,構成其重要特徵外,官方的甲骨占卜,又有與中下層社會久已流行的手續簡單的筮占法相補綴,卜筮並用,兩相參照聯繫。
筮占是數占,《左傳·僖公十五年》雲:“龜,象也;筮,數也。”《史記·龜策列傳》雲:“■策定數,灼龜觀兆。”筮占與甲骨占卜以兆象變化斷吉凶不同,是據揲蓍草所得數字變化定休咎禍福,似源起原始社會簡單的數學運算法,後變為占卜手段1。《周禮》有言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帝王世紀》有謂“庖犧氏作八卦,神農之為六十四卦,黃帝堯舜引而伸之,分為二易,至夏人因炎帝曰連山,殷人因黃帝曰歸藏,文王廣六十四卦,著九六之爻,謂之周易。”《連山》、《歸藏》、《周易》即是三部古老的筮占匯集,唯《周易》流傳至今。《山海經·海外西經》郭璞注有引《歸藏》佚文:“夏後啟筮:禦龍以登於天,吉。”大概《連山》、《歸藏》主要本之夏商人的筮占材料。《尚書·洪範》記有傳為夏禹時兩種筮占兆象分類:“曰貞、曰悔。”《世本》有商大戊時“巫鹹作筮”之說,恐怕不是向壁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