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麽一支花枝招展的隊伍真的很吸引人的眼球。
哈大全出遊的隊伍還沒有走到大淩河邊,漫天飛舞的奏本就飛進了北京。這些奏本當然不是誇獎哈大全的,而是罵哈大全的,罵哈大全窮奢極欲,荒*無度,不思報國,隻圖個人享受,愧對國恩,愧對皇恩,愧對祖宗,愧對孔聖人。
什麽亂七八糟的都出來了。
在漫天的罵聲中,哈大全成為了純粹的,不擇不扣的,壞的掉渣的,罪大惡極的,不可饒恕的壞人。一個毫無用處,活著浪費糧食,死了浪費土地的渣滓。
哈大全不知道有人在罵他,還美滋滋的做著財的美夢。
為什麽要罵哈大全呢?難道這些人都吃飽了撐的。
其實哈大全不過是個小角色,一個地方上的地主豪強,像哈大全這樣的人,天下間多了去了,不分關內關外。
這些罵哈大全的人,自然是別有目的。哈大全是王化貞招安來的流民帥或者說土匪頭子,罵哈大全就等於罵王化貞,借著哈大全搞倒王化貞,才是罵人的最終目的。罵哈大全不過是一個由頭,哈大全越無能越壞,才能顯得王化貞的無能。
在這場罵人攻勢中,能得到好處最多的,就是現任的遼東經略熊廷弼。
熊廷弼之前曾經擔任過遼東經略,後因為政治鬥爭被調回北京,出任了一個無關緊要的閑職。接替其出任的袁應泰實在沒有軍事才能,在瀋陽之戰中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最終致使遼瀋失陷,袁應泰自己也死在了遼陽,拖累了遼東數百萬的軍民。
遼瀋失陷後,朝廷再次啟用了熊廷弼。可是遼東已經有了一個叫王化貞的猛人,王化貞收攏流民潰軍,組織大家屯田砌磚頭,把戰線推到了遼河邊,可謂是成績卓越。
有這樣一個手握兵權的猛人,來遲了一步的熊廷弼想掌權是不可能的。王化貞的排斥,加上兵部的不信任,熊廷弼隻能領著五千多大兵駐守在山海關苦悶的看著王化貞折騰。
王化貞和熊廷弼在遼東問題上所有的態度完全相反,一個主攻,一個主守。
為了貫徹自己的觀念,王化貞和熊廷弼明裏暗裏的互相攻擊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他們現在都是一心為國,希望能夠借自己的手挽回遼東的殘局,贏得不世的功勳,流芳千古被後人傳頌。為了這個偉大的目的,兩個人毫不留情的互相殘殺,互相詆毀,他們之間不會有妥協,一切都是為了名,為了權,有了利。
還是那句話:“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哈大全被彈劾了,被罵得這麽凶,讓人彈幾下,也不奇怪。彈劾到了兵部,就直接被壓了下來,大部分奏本被丟進了廢紙堆,留下的一兩本頁被墊了桌子腳。
哈大全不知道的一切就這麽生著。
現任兵部尚書張鶴鳴篤絕對信任王化貞,多次請求撤了熊廷弼的職務,上麵的熹宗天啟皇帝不知為什麽就是不準。
再議。這是皇帝的批示。
兵部傾向於王化貞,對於不利於王化貞的彈劾,就算是迂迴戰術,也逃不過老奸巨猾的文官們的眼睛。上麵有人護著,自然不會輕易批示,連上交都很困難。
哈大全也因此保住了官,沒有被趕回家去放牛。至於上麵的天啟皇帝,每天躲在皇宮裏做木匠活,連字都不認識的皇帝,聽到哈大全的事,反倒覺得很新鮮。
“這是個什麽樣的人啊。”
張鶴鳴在旁邊補充介紹。“此人原是山野的豪強,沒有受過聖賢教化,突然做了官,難免出一些荒唐的舉動,不過還好心繫國事,願意為國捐軀,帶著數千部屬在遼瀋陷落的危難之時投效國家,更與韃子的邊軍大戰十餘場,雖未得全功,也實在是忠心可嘉啊。”張尚書不認識哈大全,他出來說話是為了王化貞,所以他在其後又補了一句。“遼東巡撫王化貞審時度勢,不拘小節,知人善任,可見其為國之心,這兩人都是我大明的砥柱之臣,皇上應該下詔褒獎才是。”
還砥柱之臣,簡直把兩個人捧到天上去了。
天啟皇帝不認識字,卻一點都不傻。他知道現在遼東全靠王化貞在支撐,現在處分王化貞,簡直就是自毀長城。現在遼東戰局殘破,所有的人都在跑,難得有一個願意打仗的,怎麽可以處理呢。
熊廷弼也很能打,但熊先生上下關係搞的不好,沒有人喜歡他,還是王化貞好用,即能打,又識趣。
對王化貞,要信任,要褒獎。
對於哈大全的問題,皇帝給了一個意見。再議。
很快所有的罵聲都停止了。
第40章 為將遼東。在見王化貞。
為將遼東 第40章 為將遼東。在見王化貞。
天啟皇帝下詔褒獎了王化貞的功績,意思就是說:“我已經知道了,大家不要在罵了。”
對於那些不領會皇帝意思的大臣,處理方法也很簡單,就是“配”遼東。陪王巡撫去打努爾哈赤,這下大家都慌了。
罵人過過嘴癮無傷大雅,不會有啥危險。但到了遼東,可就有生命危險了,努爾哈赤不一定那天高興就殺過來,在權衡利弊之後,言官禦史們一起閉上了嘴巴。
事實證明能堅持到底的爺們實在太少,因為太爺們往往會死的很慘。
就這樣哈大全安全的過了一關,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
哈大全出遊的隊伍還沒有走到大淩河邊,漫天飛舞的奏本就飛進了北京。這些奏本當然不是誇獎哈大全的,而是罵哈大全的,罵哈大全窮奢極欲,荒*無度,不思報國,隻圖個人享受,愧對國恩,愧對皇恩,愧對祖宗,愧對孔聖人。
什麽亂七八糟的都出來了。
在漫天的罵聲中,哈大全成為了純粹的,不擇不扣的,壞的掉渣的,罪大惡極的,不可饒恕的壞人。一個毫無用處,活著浪費糧食,死了浪費土地的渣滓。
哈大全不知道有人在罵他,還美滋滋的做著財的美夢。
為什麽要罵哈大全呢?難道這些人都吃飽了撐的。
其實哈大全不過是個小角色,一個地方上的地主豪強,像哈大全這樣的人,天下間多了去了,不分關內關外。
這些罵哈大全的人,自然是別有目的。哈大全是王化貞招安來的流民帥或者說土匪頭子,罵哈大全就等於罵王化貞,借著哈大全搞倒王化貞,才是罵人的最終目的。罵哈大全不過是一個由頭,哈大全越無能越壞,才能顯得王化貞的無能。
在這場罵人攻勢中,能得到好處最多的,就是現任的遼東經略熊廷弼。
熊廷弼之前曾經擔任過遼東經略,後因為政治鬥爭被調回北京,出任了一個無關緊要的閑職。接替其出任的袁應泰實在沒有軍事才能,在瀋陽之戰中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最終致使遼瀋失陷,袁應泰自己也死在了遼陽,拖累了遼東數百萬的軍民。
遼瀋失陷後,朝廷再次啟用了熊廷弼。可是遼東已經有了一個叫王化貞的猛人,王化貞收攏流民潰軍,組織大家屯田砌磚頭,把戰線推到了遼河邊,可謂是成績卓越。
有這樣一個手握兵權的猛人,來遲了一步的熊廷弼想掌權是不可能的。王化貞的排斥,加上兵部的不信任,熊廷弼隻能領著五千多大兵駐守在山海關苦悶的看著王化貞折騰。
王化貞和熊廷弼在遼東問題上所有的態度完全相反,一個主攻,一個主守。
為了貫徹自己的觀念,王化貞和熊廷弼明裏暗裏的互相攻擊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他們現在都是一心為國,希望能夠借自己的手挽回遼東的殘局,贏得不世的功勳,流芳千古被後人傳頌。為了這個偉大的目的,兩個人毫不留情的互相殘殺,互相詆毀,他們之間不會有妥協,一切都是為了名,為了權,有了利。
還是那句話:“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哈大全被彈劾了,被罵得這麽凶,讓人彈幾下,也不奇怪。彈劾到了兵部,就直接被壓了下來,大部分奏本被丟進了廢紙堆,留下的一兩本頁被墊了桌子腳。
哈大全不知道的一切就這麽生著。
現任兵部尚書張鶴鳴篤絕對信任王化貞,多次請求撤了熊廷弼的職務,上麵的熹宗天啟皇帝不知為什麽就是不準。
再議。這是皇帝的批示。
兵部傾向於王化貞,對於不利於王化貞的彈劾,就算是迂迴戰術,也逃不過老奸巨猾的文官們的眼睛。上麵有人護著,自然不會輕易批示,連上交都很困難。
哈大全也因此保住了官,沒有被趕回家去放牛。至於上麵的天啟皇帝,每天躲在皇宮裏做木匠活,連字都不認識的皇帝,聽到哈大全的事,反倒覺得很新鮮。
“這是個什麽樣的人啊。”
張鶴鳴在旁邊補充介紹。“此人原是山野的豪強,沒有受過聖賢教化,突然做了官,難免出一些荒唐的舉動,不過還好心繫國事,願意為國捐軀,帶著數千部屬在遼瀋陷落的危難之時投效國家,更與韃子的邊軍大戰十餘場,雖未得全功,也實在是忠心可嘉啊。”張尚書不認識哈大全,他出來說話是為了王化貞,所以他在其後又補了一句。“遼東巡撫王化貞審時度勢,不拘小節,知人善任,可見其為國之心,這兩人都是我大明的砥柱之臣,皇上應該下詔褒獎才是。”
還砥柱之臣,簡直把兩個人捧到天上去了。
天啟皇帝不認識字,卻一點都不傻。他知道現在遼東全靠王化貞在支撐,現在處分王化貞,簡直就是自毀長城。現在遼東戰局殘破,所有的人都在跑,難得有一個願意打仗的,怎麽可以處理呢。
熊廷弼也很能打,但熊先生上下關係搞的不好,沒有人喜歡他,還是王化貞好用,即能打,又識趣。
對王化貞,要信任,要褒獎。
對於哈大全的問題,皇帝給了一個意見。再議。
很快所有的罵聲都停止了。
第40章 為將遼東。在見王化貞。
為將遼東 第40章 為將遼東。在見王化貞。
天啟皇帝下詔褒獎了王化貞的功績,意思就是說:“我已經知道了,大家不要在罵了。”
對於那些不領會皇帝意思的大臣,處理方法也很簡單,就是“配”遼東。陪王巡撫去打努爾哈赤,這下大家都慌了。
罵人過過嘴癮無傷大雅,不會有啥危險。但到了遼東,可就有生命危險了,努爾哈赤不一定那天高興就殺過來,在權衡利弊之後,言官禦史們一起閉上了嘴巴。
事實證明能堅持到底的爺們實在太少,因為太爺們往往會死的很慘。
就這樣哈大全安全的過了一關,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