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中國歷史中的帝王術:王道 作者:任浩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恩事件衝擊了東晉的根基,但這個日薄西山的朝廷並沒有徹底倒下,還要等桓玄再來一次篡位,才會讓它變得更加殘破。桓玄是東晉名臣桓溫的兒子,桓溫晚年的時候野心勃勃,頗有代晉自立的野心,雖然至死也未能實現心願,但桓玄後來卻因此受到朝廷的猜疑,一直鬱鬱不得誌。許多宗親朝臣經常有意無意地對他提起桓溫當年的野心,其中琅琊王司馬道子的諷刺尤其讓桓玄感到惶恐。後來司馬道子成了控製朝政的權臣,桓玄也在荊州培植起了自己的勢力,由於對朝廷多年來的排擠和閑置感到不滿,也為了滿足父親當年未竟的願望,桓玄製造了一場叛亂,攻入京城建康,誅殺司馬元顯和司馬道子,自己掌握了朝政大權。
笑祖儉德宋史紀:宋主駿大修宮室,土木披錦繡。壞高祖所居陰室,起玉燭殿,與群臣觀之:床頭有土障,壁上掛葛燈籠,麻蠅拂。袁以盛稱高祖儉德。宋主曰:田舍翁得此,已為過矣。
桓玄之所以能夠順利進軍,劉牢之的投降起到了很大作用。雖然他是北府兵的將領,但畢竟不是世家大族出身,因此許多年來經歷了不少冷落與嘲諷。他手握重兵,卻又無所適從,不知道怎樣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勢力,一心隻想著依附一個能夠重視他的強大後台,才能鞏固自己的地位。在這種想法的左右下,他先是被司馬元顯收買,倒戈攻打與自己共事的王恭,後來又背叛司馬元顯,轉而投降桓玄。但桓玄進了建康以後,劉牢之卻發現他想要奪自己的兵權,又打算起兵反對。可是為時已晚,這種朝秦暮楚的行為已經徹底毀了劉牢之的前程,他得不到將士們的支持,沒多久就在敗逃的路上自殺身亡。
桓玄的目標並不僅限於掌握朝政,他更大的願望是代晉自立。為了這個目標,他需要更多的人才為自己所用,於是戰功赫赫的劉裕就進入了他的視線。劉裕比劉牢之清醒得多,他早就提醒過劉牢之不要頻繁改換門庭,但後者卻沒有聽從,直到即將身敗名裂時,才後悔當初沒有聽從勸告。而對於劉裕來說,劉牢之的教訓也給了他警示,讓他必須更小心地對待每一個人生選擇。
桓玄的從兄桓謙曾經私下裏向劉裕打聽他對桓玄代晉的態度,這時的劉裕已經看出桓玄沒有前途,正打算找一個時機起兵。但為了避免打草驚蛇,他還是故意把桓玄大大誇贊了一番,說他代晉自立是天意所歸,民意所向,讓桓謙聽了非常滿意。到了十二月間,已經登上帝位的桓玄見到劉裕,對他大加優寵,常召他一同出遊集會,但這些隻是增加了劉裕對他的反感。雖然桓玄身邊有人覺得劉裕恐怕不會久居人下,勸桓玄盡早除掉他,但桓玄對自己的軍事才能很沒有信心,還想要讓劉裕幫他平定了關隴地區以後再作打算,隻能繼續拉攏劉裕。
桓玄所缺乏的不僅僅是軍事才能,他的政治才能和治國經驗也很一般。剛到建康的時候,他罷黜奸佞之臣,提拔有才能的賢人,還曾讓厭倦了戰亂的東晉士民們為之振奮,但沒多久他就顯露出誌大才疏的真麵目來,頻繁遊獵,大興土木,朝令夕改,以致政治混亂,結黨營私者層出不窮。再加上他有意冷落朝廷,有意降低皇室待遇,甚至讓皇帝挨餓受凍,更讓人們大失所望。這時又恰好趕上三吳地區爆發饑荒,許多地方人煙絕跡,朝廷內外人心惶惶,怨聲載道,一片末世來臨的慘澹景象。
公元404年二月,劉裕覺得時機到了,就與劉牢之的外甥何無忌等人共同起兵反對桓玄。自從劉牢之死後,許多人都把劉裕當成了最有希望的政治新星,他因此受到了廣泛的支持。現在劉裕又拿出和孫恩作戰時的勁頭,每次都披甲執兵沖在最前麵,一路衝鋒陷陣,戰無不勝,桓玄的軍隊在他的衝擊下土崩瓦解,桓玄也於當年五月間在逃亡的路上被殺。
建立權威
趕走了桓玄之後,劉裕的威望越來越高。東晉朝廷也當他是救世主,尚書王嘏帶領百官奉迎他的車駕,當年曾經替他還過賭債的司徒王謐等人推舉他領揚州,他卻覺得權力還不夠大,假意推辭,於是這職位就節節上升,一直到了“使持節、都督揚、徐、兗、豫、青、冀、幽、並八州諸軍事、領軍將軍、徐州刺史”才接受。但沒過多久他又做出謙讓姿態,執意說官職太高了不敢擔當,最後連皇帝都親自到他家裏做工作,他才領下一大堆頭銜。
劉裕發達了,關於他的一些龍蛇附翼的傳說也漸漸多起來。最有名的一個故事,是說他小時候在外麵砍柴,射傷了一條幾丈長的大蛇。第二天再去老地方,卻看到幾個青衣童子在那裏搗藥。問起原因時,那幾個小孩子回答說自己的大王被劉寄奴射傷了,又說劉寄奴是真命天子,他們的大王也不能報復他。寄奴正是劉裕的小名,有意思的是,這些傳說的情節和風格與劉邦當年斬白蛇的傳說很相似。在劉裕的麵前,通往帝位的路也越來越短了。
經過一番動盪後,東晉朝廷名存實亡,作亂的桓氏家族已經覆滅,王、謝等家族元氣大傷,門閥世家的時代實際上已經結束。但想要趁亂世撈一把好處的並不隻有劉裕,孫恩的妹夫盧循也是一個。盧循和孫恩一樣,也是次等士族家的子弟,他容貌清秀,氣雅神閑,頗有名士之風。但在小時候,曾經有個名叫惠遠的僧人卻對他說:
“你雖然長相文靜,但心裏卻藏著不軌之誌,對不對?”
笑祖儉德宋史紀:宋主駿大修宮室,土木披錦繡。壞高祖所居陰室,起玉燭殿,與群臣觀之:床頭有土障,壁上掛葛燈籠,麻蠅拂。袁以盛稱高祖儉德。宋主曰:田舍翁得此,已為過矣。
桓玄之所以能夠順利進軍,劉牢之的投降起到了很大作用。雖然他是北府兵的將領,但畢竟不是世家大族出身,因此許多年來經歷了不少冷落與嘲諷。他手握重兵,卻又無所適從,不知道怎樣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勢力,一心隻想著依附一個能夠重視他的強大後台,才能鞏固自己的地位。在這種想法的左右下,他先是被司馬元顯收買,倒戈攻打與自己共事的王恭,後來又背叛司馬元顯,轉而投降桓玄。但桓玄進了建康以後,劉牢之卻發現他想要奪自己的兵權,又打算起兵反對。可是為時已晚,這種朝秦暮楚的行為已經徹底毀了劉牢之的前程,他得不到將士們的支持,沒多久就在敗逃的路上自殺身亡。
桓玄的目標並不僅限於掌握朝政,他更大的願望是代晉自立。為了這個目標,他需要更多的人才為自己所用,於是戰功赫赫的劉裕就進入了他的視線。劉裕比劉牢之清醒得多,他早就提醒過劉牢之不要頻繁改換門庭,但後者卻沒有聽從,直到即將身敗名裂時,才後悔當初沒有聽從勸告。而對於劉裕來說,劉牢之的教訓也給了他警示,讓他必須更小心地對待每一個人生選擇。
桓玄的從兄桓謙曾經私下裏向劉裕打聽他對桓玄代晉的態度,這時的劉裕已經看出桓玄沒有前途,正打算找一個時機起兵。但為了避免打草驚蛇,他還是故意把桓玄大大誇贊了一番,說他代晉自立是天意所歸,民意所向,讓桓謙聽了非常滿意。到了十二月間,已經登上帝位的桓玄見到劉裕,對他大加優寵,常召他一同出遊集會,但這些隻是增加了劉裕對他的反感。雖然桓玄身邊有人覺得劉裕恐怕不會久居人下,勸桓玄盡早除掉他,但桓玄對自己的軍事才能很沒有信心,還想要讓劉裕幫他平定了關隴地區以後再作打算,隻能繼續拉攏劉裕。
桓玄所缺乏的不僅僅是軍事才能,他的政治才能和治國經驗也很一般。剛到建康的時候,他罷黜奸佞之臣,提拔有才能的賢人,還曾讓厭倦了戰亂的東晉士民們為之振奮,但沒多久他就顯露出誌大才疏的真麵目來,頻繁遊獵,大興土木,朝令夕改,以致政治混亂,結黨營私者層出不窮。再加上他有意冷落朝廷,有意降低皇室待遇,甚至讓皇帝挨餓受凍,更讓人們大失所望。這時又恰好趕上三吳地區爆發饑荒,許多地方人煙絕跡,朝廷內外人心惶惶,怨聲載道,一片末世來臨的慘澹景象。
公元404年二月,劉裕覺得時機到了,就與劉牢之的外甥何無忌等人共同起兵反對桓玄。自從劉牢之死後,許多人都把劉裕當成了最有希望的政治新星,他因此受到了廣泛的支持。現在劉裕又拿出和孫恩作戰時的勁頭,每次都披甲執兵沖在最前麵,一路衝鋒陷陣,戰無不勝,桓玄的軍隊在他的衝擊下土崩瓦解,桓玄也於當年五月間在逃亡的路上被殺。
建立權威
趕走了桓玄之後,劉裕的威望越來越高。東晉朝廷也當他是救世主,尚書王嘏帶領百官奉迎他的車駕,當年曾經替他還過賭債的司徒王謐等人推舉他領揚州,他卻覺得權力還不夠大,假意推辭,於是這職位就節節上升,一直到了“使持節、都督揚、徐、兗、豫、青、冀、幽、並八州諸軍事、領軍將軍、徐州刺史”才接受。但沒過多久他又做出謙讓姿態,執意說官職太高了不敢擔當,最後連皇帝都親自到他家裏做工作,他才領下一大堆頭銜。
劉裕發達了,關於他的一些龍蛇附翼的傳說也漸漸多起來。最有名的一個故事,是說他小時候在外麵砍柴,射傷了一條幾丈長的大蛇。第二天再去老地方,卻看到幾個青衣童子在那裏搗藥。問起原因時,那幾個小孩子回答說自己的大王被劉寄奴射傷了,又說劉寄奴是真命天子,他們的大王也不能報復他。寄奴正是劉裕的小名,有意思的是,這些傳說的情節和風格與劉邦當年斬白蛇的傳說很相似。在劉裕的麵前,通往帝位的路也越來越短了。
經過一番動盪後,東晉朝廷名存實亡,作亂的桓氏家族已經覆滅,王、謝等家族元氣大傷,門閥世家的時代實際上已經結束。但想要趁亂世撈一把好處的並不隻有劉裕,孫恩的妹夫盧循也是一個。盧循和孫恩一樣,也是次等士族家的子弟,他容貌清秀,氣雅神閑,頗有名士之風。但在小時候,曾經有個名叫惠遠的僧人卻對他說:
“你雖然長相文靜,但心裏卻藏著不軌之誌,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