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中國歷史中的帝王術:王道 作者:任浩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時,曹操已經占領了長江中遊,順流而下就可以到達東吳,兵力有三十多萬,戰船、糧草都很充足;而孫劉聯軍一共才五六萬人,強弱對比十分懸殊。但曹操的士兵大多是北方人,沒有經過水戰的訓練,上船以後容易暈船,站都站不穩,怎麽能打仗呢。士兵們千裏迢迢從中原開赴江南,為追擊劉備的軍隊,騎兵一天要趕幾百裏路,已經精疲力盡。投降的劉表舊部士卒,又大多不願意為曹操賣命。而且秋冬之際已經來臨,士兵缺少棉衣,瘟疫流行,非戰鬥減員大大增加。因此數量雖多,卻遠不如孫劉聯軍來得精悍。但是曹操當時卻滿以為自己人多勢眾,即將大功告成,所以並不在意對手的舉動,有時候還坐船在大江上飲酒賦詩,等待對岸陸續來投降的人。
但是他的對手卻遠比他想像的高明。兩軍剛剛在湖北赤壁山附近交鋒了一下,曹操就吃了虧,不得不放棄到南岸紮營的計劃,退到烏林的江北。這時東吳的統帥周瑜設反間計,使曹操懷疑蔡瑁等荊州降將要做內應,而把他們誤殺。周瑜又命部將黃蓋假裝投降,帶著小船裝滿引火之物,乘起東南風之時,接近曹軍水寨放火,曹操的戰船躲避不靈,被燒掉很多,大火又蔓延到岸上,烏林附近的北岸營寨大片起火。周瑜催動大軍趁機發動進攻。曹操從華容道逃回江陵,他看到自己的精銳主力已經被擊潰,知道再打下去也沒有什麽意思,不得不下令燒掉所有戰船和營寨,全軍撤回北方。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
這一戰後,曹操認識到自己的實力還遠不足以平定南方,而劉備和孫權也鬆了口氣,各自開始擴大地盤,三國時期的分裂局麵,從這時開始才算大致定型。曹操回到鄴城後,採取了很多措施恢復元氣,發展生產,發布《求賢令》,規定“不拘品行,唯才是舉”的方針,招攬了很多士人在自己周圍,北方的局麵才穩定下來。然而這時,關中卻傳來了馬超、韓遂起兵造反的消息。
關中之戰
馬超、韓遂等人為什麽會造反呢?原來,在這之前,建安十五年,曹操為消滅盤踞在漢中一帶的軍閥張魯的勢力,曾派鍾繇、夏侯淵等率軍經過關中,引起了馬超、韓遂等懷疑,擔心這樣的命運不久以後也會落到自己的身上,所以索性先下手為強,派兵占據潼關,與曹操為敵。關中位於中原的背後,如果關中不平定,則曹操統治的中心地帶將永無寧日。於是他決定親自率領大軍討伐馬超、韓遂。 馬超把大部分軍隊都駐紮在潼關,以為這樣就可以扼製住曹軍前進的要道,但是曹操卻命令大將徐晃悄悄北上,繞開潼關,從蒲阪津渡過黃河,建立營壘。而馬超的大軍卻因為曹操大軍的正麵壓力,無法分兵擊退徐晃的過河之軍。曹操見徐晃得手,迅速率大軍北上,隨後過河,順利進入了關中平原,與馬超軍隊夾渭水對峙。在關中平原上,西涼的騎兵和長矛十分厲害,曹操隻能依靠堡壘和柵欄步步為營以求前進。曹軍多次強渡渭水,都因為關中沙土鬆散,過河後不能馬上築成營壘,而被馬超的騎兵趕回北岸。這時將屆九月,忽然天賜寒流,曹操抓住機會,派兵偷渡過河,用水澆土,一夜之間築起了堅固的冰壘,馬超徒呼奈何。曹軍終於在渭河南岸紮下了根。
曹操渡過渭水後,仍然保持堅守不出的姿態,任憑馬超挑戰,不予理睬。馬超本來打算率部撤往西涼的,見曹操總是處於守勢,以為曹軍怯戰,所以不但沒有撤軍,反而把各地的部隊又陸續調來很多。曹操聽了以後不禁大喜,他對部將說:“這次如果讓他們逃回去,以後就難以收拾了;不如讓他們都集中起來,這樣一次解決,以後就省事許多。”一麵他暗中行反間計,勸說韓遂不要幫助馬超,一麵約馬超決戰。等到決戰的那一天,曹軍和馬超的軍隊混戰在一起,雙方不分勝負,而韓遂卻沒有盡力幫助馬超。曹操看得一清二楚,下令派精銳的騎兵對馬超的兩翼進行夾擊,將其一舉擊潰。馬超、韓遂不得不逃回涼州。曹操進軍攻克長安西北的屏障安定郡,整個關中地區遂告平定。
再戰孫劉
曹操平定關中後,建安十八年,他的江南夢又開始膨脹起來,決心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平定孫權的勢力。這一次,北方已無後患,南征的兵力也比上次充足,達到四十萬之眾,起初進行得很順利,一直打到安徽的長江邊上。孫權的據點大部分被摧毀,隻剩下巢縣一帶尚在控製中,於是孫權親率大軍七萬,前進到濡須口與曹操對峙。雙方在那裏僵持了一個多月,曹操暗中觀察孫權的陣營,始終衣甲鮮明,旌旗獵獵,士氣高昂,竟找不到一絲破綻。曹操知道,這輩子他東征西討,沒有遇上過幾個對手,隻有江東的孫權,讓他屢次受挫。他想起第一次南征劉表的時候,劉表父子坐擁七萬大軍,鬆鬆垮垮,不戰而降,相比起眼前的對手,不啻是天壤之別啊。他不禁感慨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這一年,曹操已經五十八歲了,歲月催人老,已經再也見不到當年臨江賦詩的豪情了,遂下令班師回朝。這一年,漢獻帝封曹操為魏王。從此以後,直到去世,他再也沒有踏上江南的土地。
東吳的這一頭大家相安無事了,西邊的劉備也是亂世梟雄,正在積極擴張勢力,準備將來進攻中原,重新恢復漢家的光榮。劉備的才能和手下的兵力絲毫不弱於孫權,這使得曹操頭痛不已。建安二十年,曹操看到劉備已經奪取了四川劉璋的土地,將來一定會進兵漢中作為攻取長安的基地,而漢中的軍閥張魯又是個隻知道貪財的無能之輩,因此決定先下手為強,搶先一步發兵漢中。這次出兵非常輕鬆,隻花了四個月,張魯就開城投降了。曹操留下夏侯淵等人駐守漢中,帶著主力返回長安。
但是他的對手卻遠比他想像的高明。兩軍剛剛在湖北赤壁山附近交鋒了一下,曹操就吃了虧,不得不放棄到南岸紮營的計劃,退到烏林的江北。這時東吳的統帥周瑜設反間計,使曹操懷疑蔡瑁等荊州降將要做內應,而把他們誤殺。周瑜又命部將黃蓋假裝投降,帶著小船裝滿引火之物,乘起東南風之時,接近曹軍水寨放火,曹操的戰船躲避不靈,被燒掉很多,大火又蔓延到岸上,烏林附近的北岸營寨大片起火。周瑜催動大軍趁機發動進攻。曹操從華容道逃回江陵,他看到自己的精銳主力已經被擊潰,知道再打下去也沒有什麽意思,不得不下令燒掉所有戰船和營寨,全軍撤回北方。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
這一戰後,曹操認識到自己的實力還遠不足以平定南方,而劉備和孫權也鬆了口氣,各自開始擴大地盤,三國時期的分裂局麵,從這時開始才算大致定型。曹操回到鄴城後,採取了很多措施恢復元氣,發展生產,發布《求賢令》,規定“不拘品行,唯才是舉”的方針,招攬了很多士人在自己周圍,北方的局麵才穩定下來。然而這時,關中卻傳來了馬超、韓遂起兵造反的消息。
關中之戰
馬超、韓遂等人為什麽會造反呢?原來,在這之前,建安十五年,曹操為消滅盤踞在漢中一帶的軍閥張魯的勢力,曾派鍾繇、夏侯淵等率軍經過關中,引起了馬超、韓遂等懷疑,擔心這樣的命運不久以後也會落到自己的身上,所以索性先下手為強,派兵占據潼關,與曹操為敵。關中位於中原的背後,如果關中不平定,則曹操統治的中心地帶將永無寧日。於是他決定親自率領大軍討伐馬超、韓遂。 馬超把大部分軍隊都駐紮在潼關,以為這樣就可以扼製住曹軍前進的要道,但是曹操卻命令大將徐晃悄悄北上,繞開潼關,從蒲阪津渡過黃河,建立營壘。而馬超的大軍卻因為曹操大軍的正麵壓力,無法分兵擊退徐晃的過河之軍。曹操見徐晃得手,迅速率大軍北上,隨後過河,順利進入了關中平原,與馬超軍隊夾渭水對峙。在關中平原上,西涼的騎兵和長矛十分厲害,曹操隻能依靠堡壘和柵欄步步為營以求前進。曹軍多次強渡渭水,都因為關中沙土鬆散,過河後不能馬上築成營壘,而被馬超的騎兵趕回北岸。這時將屆九月,忽然天賜寒流,曹操抓住機會,派兵偷渡過河,用水澆土,一夜之間築起了堅固的冰壘,馬超徒呼奈何。曹軍終於在渭河南岸紮下了根。
曹操渡過渭水後,仍然保持堅守不出的姿態,任憑馬超挑戰,不予理睬。馬超本來打算率部撤往西涼的,見曹操總是處於守勢,以為曹軍怯戰,所以不但沒有撤軍,反而把各地的部隊又陸續調來很多。曹操聽了以後不禁大喜,他對部將說:“這次如果讓他們逃回去,以後就難以收拾了;不如讓他們都集中起來,這樣一次解決,以後就省事許多。”一麵他暗中行反間計,勸說韓遂不要幫助馬超,一麵約馬超決戰。等到決戰的那一天,曹軍和馬超的軍隊混戰在一起,雙方不分勝負,而韓遂卻沒有盡力幫助馬超。曹操看得一清二楚,下令派精銳的騎兵對馬超的兩翼進行夾擊,將其一舉擊潰。馬超、韓遂不得不逃回涼州。曹操進軍攻克長安西北的屏障安定郡,整個關中地區遂告平定。
再戰孫劉
曹操平定關中後,建安十八年,他的江南夢又開始膨脹起來,決心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平定孫權的勢力。這一次,北方已無後患,南征的兵力也比上次充足,達到四十萬之眾,起初進行得很順利,一直打到安徽的長江邊上。孫權的據點大部分被摧毀,隻剩下巢縣一帶尚在控製中,於是孫權親率大軍七萬,前進到濡須口與曹操對峙。雙方在那裏僵持了一個多月,曹操暗中觀察孫權的陣營,始終衣甲鮮明,旌旗獵獵,士氣高昂,竟找不到一絲破綻。曹操知道,這輩子他東征西討,沒有遇上過幾個對手,隻有江東的孫權,讓他屢次受挫。他想起第一次南征劉表的時候,劉表父子坐擁七萬大軍,鬆鬆垮垮,不戰而降,相比起眼前的對手,不啻是天壤之別啊。他不禁感慨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這一年,曹操已經五十八歲了,歲月催人老,已經再也見不到當年臨江賦詩的豪情了,遂下令班師回朝。這一年,漢獻帝封曹操為魏王。從此以後,直到去世,他再也沒有踏上江南的土地。
東吳的這一頭大家相安無事了,西邊的劉備也是亂世梟雄,正在積極擴張勢力,準備將來進攻中原,重新恢復漢家的光榮。劉備的才能和手下的兵力絲毫不弱於孫權,這使得曹操頭痛不已。建安二十年,曹操看到劉備已經奪取了四川劉璋的土地,將來一定會進兵漢中作為攻取長安的基地,而漢中的軍閥張魯又是個隻知道貪財的無能之輩,因此決定先下手為強,搶先一步發兵漢中。這次出兵非常輕鬆,隻花了四個月,張魯就開城投降了。曹操留下夏侯淵等人駐守漢中,帶著主力返回長安。